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86KB ,
资源ID:127387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738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一)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一)及答案解析.doc

1、专业知识-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一)及答案解析(总分:8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7,分数:27.00)1.关于建筑变形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B.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C.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D.建筑

2、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2.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关于建筑变形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设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位移和特殊变形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必要时应设置高程基准点B.建筑沉降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C.当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D.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3.树根桩施工时,关于注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当采用一次注

3、浆时,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1.5MPa,开始注浆时,需要 1MPa 的起始压力B.当采用一次注浆时,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1MPa,开始注浆时,需要 1.5MPa 的起始压力C.当采用一次注浆时,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1.5MPa,开始注浆时,需要 2MPa 的起始压力D.当采用一次注浆时,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2MPa,开始注浆时,需要 1.5MPa 的起始压力4.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二级水准观测的视线高度应满足( )。(分数:1.00)A.0.5B.0.2C.0.8D.0.35.在基坑回弹观测工作中,最弱观测点相对邻近工作基点的高程中误差,不

4、得大于( )。(分数:1.00)A.0.1mmB.0.5mmC.1.0mmD.2.0mm6.关于树根桩的构造,下列要求不合适的是( )。(分数:1.00)A.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 C20B.钢筋笼外径宜小于设计桩径 4060mm,主筋不宜少于 3 根C.对软弱地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时的钢筋长度不得小于 1/2 桩长;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时应全长配筋D.对强度较高的地基土,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时的钢筋长度不得小于 1/2 桩长;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时应全长配筋7.关于高层和大型建筑物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应在建筑地基中心附近 2m2m 或各点问距不

5、大于 50mn 的范围内,沿铅垂线方向上的各层土内布置B.点位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分层土的分布情况确定C.最浅的点位应在基础底面下不小于 50cin 处D.最深的点位应在有效压缩层顶面以上不大于 50cm 处8.关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载情况而定B.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C.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 23 天一次的连续观测D.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比的大小判定9.建筑变形观测所使用的水准标尺应进行定期检验,其检

6、验后应满足( )。(分数:1.00)A.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 0.1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 00.5mmB.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 0.5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 0.1mmC.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 0.1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 0.3mmD.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 0.3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

7、于 0.1mm10.下列有关建筑水平位移观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水平位移观测点的位置应选在墙角、柱基及裂缝两边等处B.标志可采用墙上标志,具体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点位条件和观测要求确定C.水平位移观测的周期,对于不良地基土地区的观测,可与一并进行的沉降观测协调确定D.对建筑物,屋顶转角处是最佳的水平位移观测点位11.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不符合水准观测作业要求的是( )。(分数:1.00)A.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B.使用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并避免视线被遮挡C.观测前一小时,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

8、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D.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12.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关于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共四个等级B.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属于建筑变形测量级别的一级C.对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mmD.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属于建筑变形测量级别的二级13.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有关各级水平角观测作业的要求,叙述不

9、正确的是( )。(分数:1.00)A.使用的仪器设备在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B.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C.对于大倾斜方向的观测,应严格控制水平气泡偏移。当垂直角超过 5时,应进行仪器竖轴倾斜改正D.控制网观测宜采用双照准法,在半测回中每个方向连续照准两次,并各读数一次14.关于基坑回弹观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基坑回弹观测的主要目的是,应测定建筑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卸除基坑土自重而引起的基坑内外影响范围内相对于开挖前的回弹量B.应在基坑外相对稳定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选设工作基点及为寻找标志用的定位点C.回弹标志应埋入基坑底面以下

10、 2030cmD.对深基坑开挖前的回弹观测,可以采用水准测量配辅助杆垫高水准尺读数的辅助杆法15.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不应进行变形测量的是( )。(分数:1.00)A.加层、扩建建筑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C.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D.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16.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判定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时,应由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当最后 100 天的沉降速度小于 0.010.04mm/d 时,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B.当最

11、后 100 天的沉降速度小于 0.010.03mm/d 时,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C.当最后 100 天的沉降速度小于 0.020.04mm/d 时,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D.当最后 100 天的沉降速度小于 0.020.03mm/d 时,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17.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一级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应满足( )。(分数:1.00)A.视线长度10,前后视距差0.3B.视线长度30,前后视距差0.7C.视线长度10,前后

12、视距差0.7D.视线长度30,前后视距差0.318.关于建筑场地滑坡观测的周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场地滑坡观测的周期应视滑坡的活跃程度及季节变化等情况而定B.当发现滑速变快,或遇暴雨、地震、解冻等情况时,应增加观测次数C.一般情况下,雨季应比干旱季节观测次数多些D.滑坡体上部荷载减小时可以减少观测次数19.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有关各级水平角观测技术的要求,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特级、一级网点亦可采用全组合测角法B.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 4 个时,可不归零C.导线测量中,当导线点上只有

13、两个方向时,应按左、右角观测D.当导线点上多于两个方向时,应按方向法观测20.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其观测次数应满足( )。(分数:1.00)A.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 56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 1 次,直至稳定为止B.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 1 次,直至稳定为止C.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12 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 1 次,直至稳定为止D.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 12 次,直至稳定

14、为止21.关于建(构)筑物日照变形观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日照变形观测应在高耸建筑物或单柱受强阳光照射或辐射的过程中进行B.日照变形观测的目的在于测定建筑物或单柱上部由于向阳面与背阳面温差引起的偏移量及其变化规律C.日照变形的观测时间,应选在夏季或冬季的晴热天进行D.在每次观测的同时,应测出建筑物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并测定风速与风向22.关于基坑回弹观测的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回弹观测不应少于 4 次B.回弹观测不应少于 3 次,即基坑开挖之前、基坑挖好之后和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后C.当基坑挖完至基础施工的时间间隔较长时,不应适当增加观

15、测次数D.当基坑挖完至基础施工的时间间隔较长时,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23.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B.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确定C.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坑施工时开始D.布设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24.关于建筑物挠度观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基础

16、和建筑主体以及墙、柱等独立构筑物的挠度观测,应按一定周期测定其挠度值B.挠度观测的周期应根据荷载情况并考虑设计、施工要求确定C.建筑基础挠度观测可与建筑沉降观测同时进行D.挠度观测点应沿基础的轴线或边线布设,每一轴线或边线上不得少于 4 点25.采用坑式静压桩法进行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时,此法不适用于( )。(分数:1.00)A.淤泥、淤泥质土B.黏性土、粉土C.人工填土D.地下水位较高砂土26.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不符合静力水准测量作业规定的是( )。(分数:1.00)A.观测前向连通管内充水时,不得将空气带入B.连通管任何一段的高度都应低于蓄水罐底部C.观

17、测渎数时应在液体完全呈静态下进行D.使用同定式仪器时,应有校验安装面的装置,校验误差不应大于0.1mm27.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不满足高程基准点布设与测量要求的是( )。(分数:1.00)A.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 4 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 3 个B.高程基准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C.在建筑区内,高程基准点的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 1 倍D.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二、B

18、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28.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 GJ 82007)的规定,高程控制测量可以采用( )。(分数:2.00)A.水准测量方法B.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C.短视线三角高程测量方法D.短视线水准测量方法29.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 GJ 82007)的规定,有关水准观测作业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B.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C.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D.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30.建筑物裂缝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

19、(分数:2.00)A.测定建筑物上裂缝的分布位置B.测定建筑物上裂缝的走向、长度和宽度C.测定建筑物上裂缝的变化程度D.判定建筑物上裂缝的发展趋势31.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 GII 82007)的规定,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作业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项目开始前,应对使用的测距仪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应对其定期检验B.测距应在成像清晰、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C.视线离地面或障碍物宜在 1.3m 以上,测站不应设在电磁场影响范围之内D.当一测回中读数较差超限时,应重测整测回32.建筑场地滑坡观测点位的布设应符合以下( )要求。(分数:2.00)A.滑坡面上的观测点应均匀布设B

20、.滑坡周界外稳定的部位和周界内稳定的部位,均应布设观测点C.对已加固的滑坡,应在其支挡锚固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上布设应力计和观测点D.动量较大和滑动速度较快的部位,应适当增加布点33.对既有建筑基础的评价,应符合下列( )规定。(分数:2.00)A.应根据基础裂缝、腐蚀或破损程度以及基础材料的强度等级,判断基础的完整性B.应根据基础裂缝、腐蚀或破损程度以及基础材料的强度等级,判断基础的强度C.应按实际承受荷载和变形特征进行基础承载力和变形验算,确定基础加固的必要性和提出加固方法的建议D.应按实际承受荷载和变形特征进行基础承载力验算,确定基础加固的必要性和提出加固方法的建议34.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

21、范(J GJ8 2007)的规定,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的是( )。(分数:2.00)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C.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D.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35.关于建筑地基基础加同,以下方法的适用范围,正确的有( )。(分数:2.00)A.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土B.灰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C.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D.碱液法适用于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36

22、.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 )。(分数:2.00)A.淤泥、淤泥质土B.黏性土C.粉土D.人工填土37.采用树根桩法进行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时,此法适用于( )。(分数:2.00)A.淤泥、淤泥质土B.黏性土、粉土C.砂土、碎石土D.人工填土38.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关于建筑变形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建筑沉降观测应设置高程基准点B.建筑位移和特殊变形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必要时应设置高程基准点C.当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D.所有的基准点均应布设校核点,以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39

23、.在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进行检验鉴定时,对原岩土工程勘查资料,应重点分析( )。(分数:2.00)A.地基土层的分布及其均匀性,软弱下卧层、特殊土及沟、塘、古河道、墓穴、岩溶、土洞等B.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稳定性C.地下水的水位及其腐蚀性D.砂土和粉土的液化性质和软土的震陷性质40.根据加固设计要求、土质条件、现场条件和机具供应情况,石灰桩施工可以选择( )。(分数:2.00)A.振动成桩法(分管内填料成桩和管外填料成桩)B.捶击成桩法C.螺旋钻成桩法或洛阳铲成桩工艺D.沉管灌注成桩法41.既有建筑地基的评价应符合下列( )规定。(分数:2.00)A.应根据地基检验结果,提出地基的综合评价

24、B.应根据地基检验结果,结合当地经验,提出地基的综合评价C.应根据地基与上部结构现状,提出地基加同的必要性和加固方法的建议D.应根据地基现状,提出地基加同的必要性和加同方法的建议42.采用石灰桩法进行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时,此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 )。(分数:2.00)A.黏性土、粉土B.松散粉细砂土C.淤泥、淤泥质土D.杂填土或饱和黄土43.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有关高程基准点的布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分数:2.00)A.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 5 个B.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 4 个C.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

25、4 个D.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 3 个44.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 GJ 82007)的规定,关于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或 GPS 网的最弱边边长中误差,不应大于所选级别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B.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级别的观测点点位中误差C.用基准线法测定偏差值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所选级别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D.为测定区段变形独立布设的测站点、基准线端点等,必须考虑其点位误差45.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主要包括( )。(分数:2.00)A.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的倾斜度、

26、倾斜方向及倾斜速率B.测定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及倾斜速率C.计算建筑物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度D.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差异沉降间接确定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46.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 GJ 82007)的规定,关于静力水准测量作业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观测前向连通管内充水时,不得将空气带入B.连通管任何一段的高度都应低于蓄水罐底部C.观测前向连通管内充水时,可以将空气带入D.连通管任何一段的高度都应高于蓄水罐底部47.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关于各等级水准测量仪器的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

27、:2.00)A.对特级水准测量,可使用 DSZ05 或 DS05 型水准仪B.对一级水准测量,可使用 DSZ05 或 DS05 型水准仪C.对二级水准测量,不可使用 DSZ05 或 DS05 型水准仪D.对三级水准测量,不可使用 DSZ1 或 DS1 型水准仪48.高层和大型建筑物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的内容包括以下( )方面。(分数:2.00)A.测定地基内部各分层土的沉降量B.测定地基内部各分层土的沉降速度C.测定地基内部各分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D.测定地基内部各分层土有效压缩层的厚度49.关于建筑物风振观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风振观测应在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受强风作用

28、的时间段内同步测定建筑物的顶部风速、风向和墙面风压以及顶部水平位移B.风振观测应在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受强风作用的时间段内同步测定建筑物的顶部风速、风向、风压以及顶部水平位移C.采用经纬仪观测建筑物风振位移时,观测点相对于测站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20mmD.采用经纬仪观测建筑物风振位移时,观测点相对于测站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5mm50.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有关建筑水平位移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建筑水平位移观测点的位置应选在墙角、柱基及裂缝两边等处B.水平位移观测的周期,对于不良地基土地区的观测,可与一并进行的沉降观测协调确定C.

29、标志可采用墙上标志,具体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点位条件和观测要求确定D.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51.既有建筑基础的检验可采用下列( )方法。(分数:2.00)A.目测基础的外观质量B.用手锤等工具初步检查基础的质量,用非破损法或钻孔取芯法测定基础材料的强度C.检查钢筋直径、数量、位置和锈蚀情况D.对桩基工程可通过沉降观测,测定桩基的沉降情况52.地基基础的检验可根据建筑物的加固要求和场地条件选用下列( )方法。(分数:2.00)A.采用钻探、井探、槽探等勘探方法B.采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勘探C.进行原状土的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D.进行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30、、十字板剪切试验或旁压试验等原位测试53.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包括以下( )内容。(分数:2.00)A.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和沉降速度B.计算建筑物基础的倾斜、局部倾斜C.计算建筑物的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D.测定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54.树根桩的注浆材料可采用( )。(分数:2.00)A.水泥浆液、水泥砂浆B.细石混凝土C.当采用碎石填灌时,注浆应采用水泥浆D.当采用碎石填灌时,注浆应采用水泥砂浆55.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关于沉降观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

31、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B.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C.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确定D.布设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蒯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56.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同或增加荷载的既有建筑,其基础最终沉降量可按下式确定: s=s 0+s1+s2 式中,s 1为地基基础加固后或增加荷载后产生的基础沉降量。则( )。(分数:2.00)A.当地基基础加固时,可采用地基基础加固后经检测得到的压缩模量通过计算确定B.当地基基础加固时,可采用地基基础加固前经检测得到的压缩模量通过计算确定C.当增加荷

32、载时,可采用增加荷载前经检验得到的压缩模量通过计算确定D.当增加荷载时,可采用增加荷载后经检验得到的压缩模量通过计算确定57.铫杆静压桩施工前,应做好下列( )准备工作。(分数:2.00)A.清理压桩孔和锚杆孔施工工作面B.制作锚杆螺栓和桩节的准备工作C.开凿压桩孔,并应将孔壁凿毛,清理干净压桩孔。将原承台钢筋割断后弯起,待压桩后再焊接D.开凿锚杆孔,应确保锚杆孔内清洁干燥后再埋设锚杆,并用胶粘剂加以封固专业知识-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一)答案解析(总分:8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7,分数:27.00)1.关于建筑变形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33、1.00)A.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 B.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C.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D.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解析:2.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关于建筑

34、变形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设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位移和特殊变形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必要时应设置高程基准点B.建筑沉降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 C.当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D.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解析:3.树根桩施工时,关于注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当采用一次注浆时,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1.5MPa,开始注浆时,需要 1MPa 的起始压力 B.当采用一次注浆时,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1MPa,开始注浆时,需要 1.5MPa 的

35、起始压力C.当采用一次注浆时,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1.5MPa,开始注浆时,需要 2MPa 的起始压力D.当采用一次注浆时,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2MPa,开始注浆时,需要 1.5MPa 的起始压力解析:4.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二级水准观测的视线高度应满足( )。(分数:1.00)A.0.5B.0.2C.0.8D.0.3 解析:5.在基坑回弹观测工作中,最弱观测点相对邻近工作基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分数:1.00)A.0.1mmB.0.5mmC.1.0mm D.2.0mm解析:6.关于树根桩的构造,下列要求不合适的是( )。(分数:1.00)

36、A.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 C20B.钢筋笼外径宜小于设计桩径 4060mm,主筋不宜少于 3 根C.对软弱地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时的钢筋长度不得小于 1/2 桩长;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时应全长配筋D.对强度较高的地基土,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时的钢筋长度不得小于 1/2 桩长;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时应全长配筋 解析:7.关于高层和大型建筑物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应在建筑地基中心附近 2m2m 或各点问距不大于 50mn 的范围内,沿铅垂线方向上的各层土内布置B.点位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分层土的分布情况确定C.最浅的点位应在基础底面下不小于 50cin

37、处D.最深的点位应在有效压缩层顶面以上不大于 50cm 处 解析:8.关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载情况而定B.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C.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 23 天一次的连续观测D.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比的大小判定 解析:9.建筑变形观测所使用的水准标尺应进行定期检验,其检验后应满足( )。(分数:1.00)A.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

38、 0.1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 00.5mm B.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 0.5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 0.1mmC.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 0.1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 0.3mmD.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 0.3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 0.1mm解析:10.下列有关建筑水平位移观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水平位移观测点的位置应选在

39、墙角、柱基及裂缝两边等处B.标志可采用墙上标志,具体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点位条件和观测要求确定C.水平位移观测的周期,对于不良地基土地区的观测,可与一并进行的沉降观测协调确定D.对建筑物,屋顶转角处是最佳的水平位移观测点位 解析:11.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不符合水准观测作业要求的是( )。(分数:1.00)A.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B.使用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并避免视线被遮挡C.观测前一小时,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D.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解析:12.按照建

40、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关于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共四个等级B.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属于建筑变形测量级别的一级C.对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mm D.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属于建筑变形测量级别的二级解析:13.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有关各级水平角观测作业的要求,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使用的仪器设备在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

41、B.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C.对于大倾斜方向的观测,应严格控制水平气泡偏移。当垂直角超过 5时,应进行仪器竖轴倾斜改正D.控制网观测宜采用双照准法,在半测回中每个方向连续照准两次,并各读数一次解析:14.关于基坑回弹观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基坑回弹观测的主要目的是,应测定建筑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卸除基坑土自重而引起的基坑内外影响范围内相对于开挖前的回弹量B.应在基坑外相对稳定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选设工作基点及为寻找标志用的定位点C.回弹标志应埋入基坑底面以下 2030cmD.对深基坑开挖前的回弹观测,可以采用水准测量配辅助杆垫高水准尺读数的辅助杆法

42、 解析:15.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不应进行变形测量的是( )。(分数:1.00)A.加层、扩建建筑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C.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D.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解析:16.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判定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时,应由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当最后 100 天的沉降速度小于 0.010.04mm/d 时,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B.当最后 100 天的沉降速度小于 0.010.03mm/d 时,可以认为已进入

43、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C.当最后 100 天的沉降速度小于 0.020.04mm/d 时,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D.当最后 100 天的沉降速度小于 0.020.03mm/d 时,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解析:17.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一级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应满足( )。(分数:1.00)A.视线长度10,前后视距差0.3B.视线长度30,前后视距差0.7 C.视线长度10,前后视距差0.7D.视线长度30,前后视距差0.3解析:18.关于建筑

44、场地滑坡观测的周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场地滑坡观测的周期应视滑坡的活跃程度及季节变化等情况而定B.当发现滑速变快,或遇暴雨、地震、解冻等情况时,应增加观测次数C.一般情况下,雨季应比干旱季节观测次数多些D.滑坡体上部荷载减小时可以减少观测次数 解析:19.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有关各级水平角观测技术的要求,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特级、一级网点亦可采用全组合测角法B.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 4 个时,可不归零 C.导线测量中,当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应按左、右角观测D.当导线点上多于两个

45、方向时,应按方向法观测解析:20.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其观测次数应满足( )。(分数:1.00)A.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 56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 1 次,直至稳定为止B.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 1 次,直至稳定为止 C.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12 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 1 次,直至稳定为止D.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 12 次,直至稳定为止解析:21.关于建(构)筑物日照变形观

46、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日照变形观测应在高耸建筑物或单柱受强阳光照射或辐射的过程中进行B.日照变形观测的目的在于测定建筑物或单柱上部由于向阳面与背阳面温差引起的偏移量及其变化规律C.日照变形的观测时间,应选在夏季或冬季的晴热天进行 D.在每次观测的同时,应测出建筑物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并测定风速与风向解析:22.关于基坑回弹观测的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回弹观测不应少于 4 次B.回弹观测不应少于 3 次,即基坑开挖之前、基坑挖好之后和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后C.当基坑挖完至基础施工的时间间隔较长时,不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D.当基坑挖完至基础施

47、工的时间间隔较长时,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解析:23.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B.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确定C.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坑施工时开始 D.布设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解析:24.关于建筑物挠度观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以

48、及墙、柱等独立构筑物的挠度观测,应按一定周期测定其挠度值B.挠度观测的周期应根据荷载情况并考虑设计、施工要求确定C.建筑基础挠度观测可与建筑沉降观测同时进行D.挠度观测点应沿基础的轴线或边线布设,每一轴线或边线上不得少于 4 点 解析:25.采用坑式静压桩法进行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时,此法不适用于( )。(分数:1.00)A.淤泥、淤泥质土B.黏性土、粉土C.人工填土D.地下水位较高砂土 解析:26.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不符合静力水准测量作业规定的是( )。(分数:1.00)A.观测前向连通管内充水时,不得将空气带入B.连通管任何一段的高度都应低于蓄水罐底部C

49、.观测渎数时应在液体完全呈静态下进行D.使用同定式仪器时,应有校验安装面的装置,校验误差不应大于0.1mm 解析:27.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不满足高程基准点布设与测量要求的是( )。(分数:1.00)A.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 4 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 3 个B.高程基准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C.在建筑区内,高程基准点的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 1 倍 D.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解析: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28.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 GJ 82007)的规定,高程控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