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四)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城市地域的类型中,( )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分数:1.00)A.大都市区B.大都市带C.全球城市区域D.全球城市地带2.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但它不包括( )子系统。(分数:1.00)A.经济B.政治C.社会D.科学技术3.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制造业的地位明显下降,经济呈服
2、务化时是( )的城市。(分数:1.00)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后工业社会D.现代化社会4.城市与乡村的首要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上,即为城市与乡村( )的差异。(分数:1.00)A.集聚规模B.生产效率C.生产力结构D.生产关系5.下列选项中,扮演经济发展主要基地的角色是( )。(分数:1.00)A.小城镇B.大城市C.中型城市D.小城市6.下列指标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分数:1.00)A.城镇常住人口B.城镇化率C.区域总人口D.城镇流动人口7.在新的城镇化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B.都市带、城市群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C.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集聚城镇化”趋势D.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8.全球城市区域是以( )为核心的城市区域,它是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而非单一核心的城市区域。(分数:1.00)A.政治中心城市B.经济中心城市C.中心城市D.具有全球城市功能9.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 )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分数:1.00)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10.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
4、进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因素。(分数:1.00)A.自然环境B.社会文化C.社会环境D.经济与技术11.以下关于中国城镇化典型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B.商品短缺时期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导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D.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12.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其中不包括( )的差异。(分数:1.00)A.集聚规模B.生产效率C.价值形态D.文化观念13.尽管城市与乡村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以下各要素中属于城乡服务
5、联系的是( )。(分数:1.00)A.公路网B.交通服务形式C.通信系统D.经济联系1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历程中,城镇化的( )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分数:1.00)A.启动B.波动发展C.停滞D.快速发展15.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其中,在商品短缺时期是以( )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分数:1.00)A.国有企业B.外资及混合型经济C.乡镇集体经济D.分散家庭工业16.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叫做( )。(分数:1.00)A.大都市带B
6、.大都市区C.全球城市地带D.全球城市区域17.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中,( )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由于巨大的城乡差异,导致人口与产业等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集聚。(分数:1.00)A.郊区化B.逆城镇化C.集聚城镇化D.再城镇化18.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 )所引起的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强制性推动。(分数:1.00)A.资源开发B.兴办工厂C.商品短缺D.人力资源的开发19.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它是以( )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分数:1.00)A.自然环境B.人造物C.人文景观D.人造物和人文景观20.在
7、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通过家庭手工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商业来推动农村工业化,并以此来带动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城镇化模式是以( )为主导的。(分数:1.00)A.国有企业B.乡镇集体经济C.分散家庭工业D.混合型经济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2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 )。(分数:2.00)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农业剩余贡献C.工业化推进D.比较利益驱动E.市场机制导向22.城乡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其中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 )。(分数:2.00)A.城乡结构“二元化”B.城乡收入差距扩大C.城乡消费水平差
8、距较大D.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E.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23.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其中包括( )。(分数:2.00)A.集聚规模的差异B.生产效率的差异C.生产关系的差异D.价值形态的差异E.文化观念差异2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展,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重组,建立适应现代( )的多中心开放结构成为主流的趋势。(分数:2.00)A.经济生产方式B.社会生活方式C.交通方式D.服务方式E.信息沟通方式25.依据时间序列,城镇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 )四个基本阶段。(分数:2.00)A.集聚城镇化阶段B.郊区化阶段C.波动发展城镇化阶段D.逆城镇化阶段E.
9、再城镇化阶段26.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 )。(分数:2.00)A.自然环境因素B.人造环境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经济与技术因素E.政策制度因素27.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 )是城市的普遍特征。(分数:2.00)A.人口B.建筑C.财富D.信息E.资源28.下列选项中,属于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因素有( )。(分数:2.00)A.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B.交通拥塞C.生态失衡D.制造业地位明显下降E.经济呈服务化29.“城市”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 )的客观实体。(分数:2.00)A.复杂化B.多样化C.实体化D.特殊化E.简单化3
10、0.我国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了( )四个等级。(分数:2.00)A.直辖市B.省级市C.副省级市D.地级市E.县级市3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趋势呈现的基本特征有( )。(分数:2.00)A.城镇化过程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B.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C.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南部地区D.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E.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32.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物质联系的有( )。(分数:2.00)A.公路网B.生态相互联系C.生产联系D.能量流和网络E.访问形式33.农民和农村主要是( )等方式,为工业和
11、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分数:2.00)A.通过直接投资B.提供廉价劳动力C.提供廉价土地资源D.提供高昂土地资源E.通过间接投资34.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分数:2.00)A.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B.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C.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D.城市具有系统性E.城市是一个社会复合式系统35.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 )的城镇化模式。(分数:2.00)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B.商品短缺时期以私营企业为主导C.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D.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E.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
12、主导36.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经济联系的有( )。(分数:2.00)A.政府预算流B.资本流动C.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D.收入流E.消费和购物形式37.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其包括( )。(分数:2.00)A.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B.人文景观建设C.科技革命和创新D.全球化与新经济E.城市文化特质38.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 )。(分数:2.00)A.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B.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
13、区C.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D.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E.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39.“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分数:2.00)A.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B.空间形态的改变C.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D.人口的集中E.物质资源的集中40.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区域性因素包括( )。(分数:2.00)A.区域的公共设施水平B.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C.区域发展的条件差异D.区域自然条件与生态承载能力E.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四)答案解析(总
14、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城市地域的类型中,( )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分数:1.00)A.大都市区 B.大都市带C.全球城市区域D.全球城市地带解析:2.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但它不包括( )子系统。(分数:1.00)A.经济B.政治C.社会D.科学技术 解析:3.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制造业的地位明显下降,经济呈服务化时是( )的城市。(分数:1
15、.00)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后工业社会 D.现代化社会解析:4.城市与乡村的首要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上,即为城市与乡村( )的差异。(分数:1.00)A.集聚规模 B.生产效率C.生产力结构D.生产关系解析:5.下列选项中,扮演经济发展主要基地的角色是( )。(分数:1.00)A.小城镇B.大城市 C.中型城市D.小城市解析:6.下列指标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分数:1.00)A.城镇常住人口B.城镇化率 C.区域总人口D.城镇流动人口解析:7.在新的城镇化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B.都市带、城市群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C.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集聚城镇化”趋势D.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解析:8.全球城市区域是以( )为核心的城市区域,它是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而非单一核心的城市区域。(分数:1.00)A.政治中心城市B.经济中心城市C.中心城市D.具有全球城市功能 解析:9.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 )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分数:1.00)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 D.第四次解析:
17、10.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因素。(分数:1.00)A.自然环境B.社会文化C.社会环境 D.经济与技术解析:11.以下关于中国城镇化典型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B.商品短缺时期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导 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D.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解析:12.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其中不包括( )的差异。(分数:1.00)A.集聚规模B.生产效率C.价值形态 D.文化观念解析:13.尽管城市与乡村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是一个统一
18、体,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以下各要素中属于城乡服务联系的是( )。(分数:1.00)A.公路网B.交通服务形式 C.通信系统D.经济联系解析:1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历程中,城镇化的( )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分数:1.00)A.启动B.波动发展 C.停滞D.快速发展解析:15.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其中,在商品短缺时期是以( )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分数:1.00)A.国有企业B.外资及混合型经济C.乡镇集体经济 D.分散家庭工业解析:16.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
19、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叫做( )。(分数:1.00)A.大都市带 B.大都市区C.全球城市地带D.全球城市区域解析:17.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中,( )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由于巨大的城乡差异,导致人口与产业等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集聚。(分数:1.00)A.郊区化B.逆城镇化C.集聚城镇化 D.再城镇化解析:18.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 )所引起的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强制性推动。(分数:1.00)A.资源开发 B.兴办工厂C.商品短缺D.人力资源的开发解析:19.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它是以( )为主
20、的一种地理环境。(分数:1.00)A.自然环境B.人造物C.人文景观D.人造物和人文景观 解析:20.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通过家庭手工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商业来推动农村工业化,并以此来带动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城镇化模式是以( )为主导的。(分数:1.00)A.国有企业B.乡镇集体经济C.分散家庭工业 D.混合型经济解析: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2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 )。(分数:2.00)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农业剩余贡献 C.工业化推进 D.比较利益驱动 E.市场机制导向 解析:22.城乡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最
21、重要的一对关系,其中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 )。(分数:2.00)A.城乡结构“二元化” B.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C.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较大D.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E.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 解析:23.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其中包括( )。(分数:2.00)A.集聚规模的差异 B.生产效率的差异 C.生产关系的差异D.价值形态的差异E.文化观念差异 解析:2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展,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重组,建立适应现代( )的多中心开放结构成为主流的趋势。(分数:2.00)A.经济生产方式 B.社会生活方式 C.交通方式 D.服务方式E.信息沟通
22、方式解析:25.依据时间序列,城镇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 )四个基本阶段。(分数:2.00)A.集聚城镇化阶段 B.郊区化阶段 C.波动发展城镇化阶段D.逆城镇化阶段 E.再城镇化阶段 解析:26.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 )。(分数:2.00)A.自然环境因素 B.人造环境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 D.经济与技术因素 E.政策制度因素 解析:27.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 )是城市的普遍特征。(分数:2.00)A.人口 B.建筑 C.财富 D.信息 E.资源解析:28.下列选项中,属于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因素有( )。(分数:2.00)A.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B.交通拥塞C.生态失
23、衡D.制造业地位明显下降 E.经济呈服务化 解析:29.“城市”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 )的客观实体。(分数:2.00)A.复杂化 B.多样化 C.实体化D.特殊化E.简单化解析:30.我国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了( )四个等级。(分数:2.00)A.直辖市B.省级市 C.副省级市 D.地级市 E.县级市 解析:3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趋势呈现的基本特征有( )。(分数:2.00)A.城镇化过程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B.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C.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南部地区
24、D.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 E.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解析:32.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物质联系的有( )。(分数:2.00)A.公路网 B.生态相互联系 C.生产联系D.能量流和网络E.访问形式解析:33.农民和农村主要是( )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分数:2.00)A.通过直接投资 B.提供廉价劳动力 C.提供廉价土地资源 D.提供高昂土地资源E.通过间接投资解析:34.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分数:2.00)A.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B.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C.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D.城市具有系统性 E.城市是一个社会
25、复合式系统解析:35.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 )的城镇化模式。(分数:2.00)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B.商品短缺时期以私营企业为主导C.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 D.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 E.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 解析:36.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经济联系的有( )。(分数:2.00)A.政府预算流B.资本流动 C.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 D.收入流 E.消费和购物形式 解析:37.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
26、动力机制,其包括( )。(分数:2.00)A.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B.人文景观建设C.科技革命和创新 D.全球化与新经济 E.城市文化特质 解析:38.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 )。(分数:2.00)A.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B.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C.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D.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E.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解析:39.“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分数:2.00)A.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B.空间形态的改变 C.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D.人口的集中 E.物质资源的集中解析:40.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区域性因素包括( )。(分数:2.00)A.区域的公共设施水平B.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 C.区域发展的条件差异 D.区域自然条件与生态承载能力 E.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