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2015 年 6 月 27 日上午及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120 分钟)1.法国思想家蒙田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数:10.00)_2.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关系时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但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大还是法大”却是真命题。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 (分数:10.00)_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2015 年 6 月 27 日上午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120 分钟)1.法国思想家蒙田说:
2、“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数:10.00)_正确答案:(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无知,一种无知是指人在不掌握知识前,知识面狭窄,看问题做事情粗俗鄙陋。博学的无知是指在有一定的学识之后的无知。 第一种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无知,这种无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学习。但是,在学的过程中,却又生发出更大的无知,这个“无知”的怪圈牵着我们走向无有止尽的知识苦海,所以才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感慨。然而这两种无知相比较,博学的无知比粗浅的无知更可悲,更难以让人所察觉。尤其是在当今的知识时代,博学的无知有了更多的表现。
3、 第一,在求知中不独立思考之人。人在有了一定的学识之后,这些学识有时候会成为前进的束缚,我们要做的就是突破这个枷锁,古语有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在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经常有人抱怨说书是读了不少,但总是觉得腹中空空,读过的书也派不上什么用场,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主要症结,恐怕就是读书时不善于思考。鲁迅读书有句名言:“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能人云亦云。他在一生的读书求知中,始终都贯穿着独立思考的精神。他吸取了民族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的精华。但并不为他们所束缚。鲁迅读了很多孔子、孟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或全盘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最后我们应该明白,人们所受的教育和对知识的钻研汲取,其目的不只是穷尽博学之识,而是为了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二,正是因为不会独立思考,才产生了我们所说的博学后无知的第二种表现,即不会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比如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所以,我们要明白当知识作用于生命,它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所有的真理都是在实践中的不断检验才得以完善。 第三,骄傲自大,不知进取。这样的无知极易自恃渊博而自视高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被很多人冠之博学的称号,此时
5、的他们开始骄傲自大,根本没有认识到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而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之人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仍然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在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经常深沉自己如小孩般幼稚。正是这种对博学后“无知”的认识,才鞭策他们不断的向前。这种对博学后“无知”的认识,和乔布斯的“初学者”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人类也正是因为对无知世界的好奇,源源不断的求知欲,才使得世界一直都在进步。 有道是: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无
6、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认识自己的无知。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这种“博学后的无知”铭记于心,只有如此,我们的进步才会“更上一层楼”!)解析:2.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关系时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但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大还是法大”却是真命题。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 (分数:10.00)_正确答案:(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党和法律以及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这是在当前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必须明确面对以
7、及处理好的命题。而之所以产生法大还是党大以及权大之间的争论,是因为它反应了实际存在的一些现象。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不强,决策不讲程序,办事不以法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些现象的存在,确实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某些领导干部来说,权大还是法大是个真命题。”,但是因为他们权大于法的行为,使得公众丧失了对法治的信心,也使人产生“党比法大”的错觉。所以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 第一,从逻辑上讲,党的本质是政治组织,而法的本质是行为规则,两者不存在谁
8、比谁大的问题,否则就会落入话语陷阱。如果说党比法大,那就是承认法治、依法治国都是虚假的,法就不存在了;如果说法比党大,那就好像党的领导又出了问题,难以实施了。因此在党和法之间不能搞简单的比较。 第二,现实中总是有人老拿党和法说事,死磕“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这是一些别有用心者所为,他们纠缠这个问题不放,并不是真为了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而是故意把党和法治对立起来,宣扬“党、法不能两立”,其目的是企图从“法治”问题上打开缺口,达到搞乱人心、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三,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两
9、者之间是根本一致的。从性质上看,党领导人民干的事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搞的法治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从任务上看,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现代化,而法治建设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所以说,两者是根本一致,是内在统一的。 而针对于“有些领导干部认为的权比法大”的做法,最终还是要防止权力的滥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第一,构建跟踪监督机制,防止监督虎头蛇尾。直至今天,党内依然存在重查办案件轻防患未然、重惩治轻告诫的现象。虽然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发现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时提醒或诫勉谈话,但工作中自始至终对权力的跟踪监督做得还不到位,滥用权力
10、者时常有空子可钻。我们应当意识到,由于权力是公共的,权力本身又具有腐蚀性和诱惑性,所以权力受到制约与监督是天经地义。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与制约就必须跟进到哪里,决不给权力行使者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任何机会。 第二,构建查处惩治机制,防止边腐边升。滥用权力应当付出成本和代价,但一些人滥用权力搞腐败给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与对他们的惩治是不相匹配的。滥用权力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很大,但他们被发现的几率和受惩治的力度却较小,滥用权力的成本依然比较低,致使某些人边腐边升、甚至越腐越升。值得注意的是,滥用权力、盲目拍板造成的决策失误,权力行使者几乎不会付出任何成本。其实,缺乏科学性、“一言堂”的决策也是一种权力腐败,也要引起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只有通过科学构建强有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严厉查处和惩治滥用权力行为,增大滥用权力的成本,才能防止权力行使者边腐边升,才能使权力在制度体系与防范机制的作用下规范运行。 最后,只有明确这个两个命题,我们的法治建设的道路才不会走错,但也应该明白,在法治道路的建设上仍然以及对公权力的滥用上任重而道远。)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