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公务员(申论)189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材料一 中国正在经历的城市化进程,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过去十年中国城市以年均百分之十的速度扩张。1978 年到 2004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由 17.9 甲。提高到 41.8%,城市人口由 1.7 亿增加到 5.4 亿。到本世纪中叶,为了支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5%左右。中国将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完成的城市化过程。 中国总共有 161 个大、中、小城市,其中有 100
2、 多个提出要建国际化的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国家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用地进行审批,于是地方政府“跑部钱进”变成了“跑部要城市人口规模指标”;一些城市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盲目对文脉之本、风貌特色的老城区进行成片改造;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席卷全国。地方政府把城市“做大作强”的冲动与中央实施的控制冲突凸显。 2003 年以来,各地方纷纷提出投入巨资打造都市的战略规划。仅从公布的几个地区数字,就可见规划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昆明要总投资 2000 多亿元,建设“东方日内瓦”;南京投资 1080 亿元,建设金陵古城;浙江计划投资 2665亿元用于几大城市基础建设;济南计划到 200
3、7 年,投资 1360 亿元,建设泉城;南昌经济并不发达,但也提出投资 100 亿元用于现城改造;重庆市公布,仅建渝中半岛城市形象工程,就规划投入 200 亿元;浙江绍兴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在 10 年内要计划投资 1000 亿元。广东打造大佛山一个地级市,未来几年也要投资千亿元以上。 材料二 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发行的数千亿国债、加上数万亿元配套资金,多数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新建国有企业,总项目达到 1 万多个,这些资金项目的推动,遏制了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在 7%以上。在地区分布上,投资又集中于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和浙江五大地区。这五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 48
4、.5%。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房地产企业资金中的70%,来自银行贷款,建筑商项目垫付资金约 3040%靠银行贷款,购房者一半购房资金也靠银行贷款。几项相加,约有 61%的资金来于银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 2002 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空置在一年以上的达到 1.2 亿平方米,占用资金达 2500 亿元。 材料三 现在城市圈地运动正处于加速阶段,我国中部、东部城市建城区范围基本上都扩大了 23 倍以上,小城镇平均扩大 1 倍以上,西部城市扩张也在日益加速。这中间,还不包括大批新建城市的扩张。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孙安军介绍,目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从 1978 年的 1
5、93 个增加到 2004 年的 660 个,建制镇数量则从 2173个增加到了 19883 个,城镇化水平达到 41.76%。但在城镇化进程背后,各种隐忧也随之泛起。“由于我国城镇化面,陆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资源环境压力并存的特殊背景,应更加防止过度城镇化问题,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当前我国城市化风盛行的理论主要有几种:一是“大城市论”,即城市越大越好,大城市越多越好,我国大城市太少,应该加快发展。几年来,乡改镇,县改市,县市改区,区、市大拼盘,随意为城市改名、随意提升城市行政等级等现象一发而不可收。到目前为止,全国有 182个城市宣布要建国际大都市;二是“大都市圈论”。继珠江
6、三角洲、长三角洲、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之后,各地都在构建区域不等、名称各异的大都市圈,大有中国未来成为国际都市区之势;三是“大城市成本论”。这种理论强调大城市投资成本低,回报率高,今后我国投资重点应是大中城市,中小城市投资成本高,回报低,不是发展的重点;四是“城市天堂论”。城市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天堂,农民进城就能富,建城等于为农民建炉灶,农民只要有城市炉灶,步入小康社会就不用愁。 材料四 中新网 2005 年 12 月 10 日电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指出,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浮躁情绪,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盲目性。这些“盲目症”,归纳起来有 8 种: 一是盲目拔高城市的定位。在全国
7、总共 661 个大中小城市中,竟然有 100 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还有许多城市要建 CBD。所有城市都向区域的中心挤,显然是不现实的。 二是盲目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由于国家的土地调控政策需要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用地进行审批管理,使得扩大人口规模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原来一些地方政府是“跑部钱进”,现在不要钱了,也不要项目,就要城市人口规模指标。 三是盲目提倡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多组团布局适应于规模非常大的城市,一般是市区人口规模在 150 万至 200 万甚至超过的城市才可以考虑多组团。但有些中小城市,也盲目追求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果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大大降低、能耗大增、土地
8、利用效益下降、基础设施成本成倍增加。 四是盲目进行旧城的成片改造。老城区是城市之根、文脉之本和风貌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使某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严重毁坏。 五是盲目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片面强调为防止道路交通堵塞而建造大马路、立交桥和拓宽旧街道,以至于盲目布置超宽的马路,拓宽机动车道,砍伐行道树。不仅有 80 多个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有的城市还限制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和自行车上路,甚至对取消自行车道予以立法。 六是盲目进行功能分区。在许多城市,开发区越建越多,不少还距离城区很远。结果是,每天数十万的“上班族”浩浩荡
9、荡到开发区工作,下班后又浩浩荡荡回到居住区休息,造成一种“钟摆效应”,从而产生用能、用地、交通三大障碍。 七是盲目进行周边环境的再造。西部某个缺水的城市,竟然在城市外围开挖了一个人工湖,其面积比西湖还大 5 倍;有的城市在容易发生洪灾的地方填河变路,使得泄洪疏导往往来不及;有的风貌单一的城市还劈山为地,把山推平。 八是盲目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有的城市一换后,领导人就急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出现了“一届政府一张规划”的现象。城市总体规划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建设错误,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指出: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个透支”即土地资源透支、环境资源
10、透支、能源资源透支、水资源透支;“三个失衡”即城市内贫富差距扩大、城乡经济差距扩大、沿海和内地差距扩大。 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把中国城市化过程遭遇的种种失衡、无序现象归结为几个方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等。 材料五 在 2005 年 11月召开的“第三后中国人居环境高水平论坛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表示,认为,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比如,现在的大城市交
11、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连玉明强调,过高的城市定位、一哄而上的开发热容易造成了城市功能的重复和浪费,进而严重影响到城市健康、理性和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不当,势必导致三方面的损失: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商务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竞争力的丧失。 有专家算了一笔账:1996 年至 2003 年中国耕地减少一亿亩,其中建设占地 2240 万亩。到 203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根据中国的粮食需求和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强度计算,到 2030 年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是 1.5 亿亩,而城市化需要占地 4 亿亩!当前的城市化方式将在中国无法持续。有专家担心,
12、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建设,要把现代的账单甩给后代去付。 材料六 如何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不能回避的严峻挑战。中国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亦表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单纯走西方道路,城市分散、汽车化、郊区化、摩天大楼等城市化模式不仅自身矛盾重重,中国也学不起。 有专家指出,中国必须学会让市场的力量来调节城市规模,长期以来形成的在城市化方面严重排斥和否定市场机制作用的倾向,如规划城市规模、左右人口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向等,必须改变。同时,必须建立起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
13、病”的全新观念。 (分数:99.99)(1).请用不超过 20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分数:33.33)_(2).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 350 字。(分数:33.33)_(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200 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33.33)_国家公务员(申论)189 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
14、0.00)材料一 中国正在经历的城市化进程,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过去十年中国城市以年均百分之十的速度扩张。1978 年到 2004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由 17.9 甲。提高到 41.8%,城市人口由 1.7 亿增加到 5.4 亿。到本世纪中叶,为了支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5%左右。中国将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完成的城市化过程。 中国总共有 161 个大、中、小城市,其中有 100 多个提出要建国际化的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国家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用地进行审批,于是地方政府“跑部钱进”变成了“跑部要城市人口规模指标”;一些城市追求
15、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盲目对文脉之本、风貌特色的老城区进行成片改造;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席卷全国。地方政府把城市“做大作强”的冲动与中央实施的控制冲突凸显。 2003 年以来,各地方纷纷提出投入巨资打造都市的战略规划。仅从公布的几个地区数字,就可见规划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昆明要总投资 2000 多亿元,建设“东方日内瓦”;南京投资 1080 亿元,建设金陵古城;浙江计划投资 2665亿元用于几大城市基础建设;济南计划到 2007 年,投资 1360 亿元,建设泉城;南昌经济并不发达,但也提出投资 100 亿元用于现城改造;重庆市公布,仅建渝中半岛城市形象工程,就规划投入
16、200 亿元;浙江绍兴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在 10 年内要计划投资 1000 亿元。广东打造大佛山一个地级市,未来几年也要投资千亿元以上。 材料二 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发行的数千亿国债、加上数万亿元配套资金,多数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新建国有企业,总项目达到 1 万多个,这些资金项目的推动,遏制了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在 7%以上。在地区分布上,投资又集中于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和浙江五大地区。这五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 48.5%。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房地产企业资金中的70%,来自银行贷款,建筑商项目垫付资金约 3040%靠银行贷款,购房者一半购房资金也靠银行贷款。
17、几项相加,约有 61%的资金来于银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 2002 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空置在一年以上的达到 1.2 亿平方米,占用资金达 2500 亿元。 材料三 现在城市圈地运动正处于加速阶段,我国中部、东部城市建城区范围基本上都扩大了 23 倍以上,小城镇平均扩大 1 倍以上,西部城市扩张也在日益加速。这中间,还不包括大批新建城市的扩张。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孙安军介绍,目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从 1978 年的 193 个增加到 2004 年的 660 个,建制镇数量则从 2173个增加到了 19883 个,城镇化水平达到 41.76%。但在城镇化进程背后,各
18、种隐忧也随之泛起。“由于我国城镇化面,陆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资源环境压力并存的特殊背景,应更加防止过度城镇化问题,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当前我国城市化风盛行的理论主要有几种:一是“大城市论”,即城市越大越好,大城市越多越好,我国大城市太少,应该加快发展。几年来,乡改镇,县改市,县市改区,区、市大拼盘,随意为城市改名、随意提升城市行政等级等现象一发而不可收。到目前为止,全国有 182个城市宣布要建国际大都市;二是“大都市圈论”。继珠江三角洲、长三角洲、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之后,各地都在构建区域不等、名称各异的大都市圈,大有中国未来成为国际都市区之势;三是“大城市成本论”。这种理论强调
19、大城市投资成本低,回报率高,今后我国投资重点应是大中城市,中小城市投资成本高,回报低,不是发展的重点;四是“城市天堂论”。城市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天堂,农民进城就能富,建城等于为农民建炉灶,农民只要有城市炉灶,步入小康社会就不用愁。 材料四 中新网 2005 年 12 月 10 日电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指出,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浮躁情绪,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盲目性。这些“盲目症”,归纳起来有 8 种: 一是盲目拔高城市的定位。在全国总共 661 个大中小城市中,竟然有 100 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还有许多城市要建 CBD。所有城市都向区域的中心挤,显然是不
20、现实的。 二是盲目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由于国家的土地调控政策需要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用地进行审批管理,使得扩大人口规模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原来一些地方政府是“跑部钱进”,现在不要钱了,也不要项目,就要城市人口规模指标。 三是盲目提倡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多组团布局适应于规模非常大的城市,一般是市区人口规模在 150 万至 200 万甚至超过的城市才可以考虑多组团。但有些中小城市,也盲目追求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果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大大降低、能耗大增、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基础设施成本成倍增加。 四是盲目进行旧城的成片改造。老城区是城市之根、文脉之本和风貌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城市变大
21、、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使某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严重毁坏。 五是盲目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片面强调为防止道路交通堵塞而建造大马路、立交桥和拓宽旧街道,以至于盲目布置超宽的马路,拓宽机动车道,砍伐行道树。不仅有 80 多个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有的城市还限制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和自行车上路,甚至对取消自行车道予以立法。 六是盲目进行功能分区。在许多城市,开发区越建越多,不少还距离城区很远。结果是,每天数十万的“上班族”浩浩荡荡到开发区工作,下班后又浩浩荡荡回到居住区休息,造成一种“钟摆效应”,从而产生用能、用地、交通三大障碍。 七是盲目进行周边环境的再造。西部某个缺水的
22、城市,竟然在城市外围开挖了一个人工湖,其面积比西湖还大 5 倍;有的城市在容易发生洪灾的地方填河变路,使得泄洪疏导往往来不及;有的风貌单一的城市还劈山为地,把山推平。 八是盲目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有的城市一换后,领导人就急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出现了“一届政府一张规划”的现象。城市总体规划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建设错误,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指出: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个透支”即土地资源透支、环境资源透支、能源资源透支、水资源透支;“三个失衡”即城市内贫富差距扩大、城乡经济差距扩大、沿海和内地差距扩大。 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把中国城市化过程遭遇
23、的种种失衡、无序现象归结为几个方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等。 材料五 在 2005 年 11月召开的“第三后中国人居环境高水平论坛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表示,认为,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比如,现在的大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连玉明强调,过高的城市定位、一哄而上的开发热容易造成了城市功能的重复和浪费,进而严重影响到城市
24、健康、理性和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不当,势必导致三方面的损失: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商务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竞争力的丧失。 有专家算了一笔账:1996 年至 2003 年中国耕地减少一亿亩,其中建设占地 2240 万亩。到 203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根据中国的粮食需求和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强度计算,到 2030 年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是 1.5 亿亩,而城市化需要占地 4 亿亩!当前的城市化方式将在中国无法持续。有专家担心,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建设,要把现代的账单甩给后代去付。 材料六 如何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不能回避的严峻挑战。中国建设部副部
25、长刘志峰表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亦表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单纯走西方道路,城市分散、汽车化、郊区化、摩天大楼等城市化模式不仅自身矛盾重重,中国也学不起。 有专家指出,中国必须学会让市场的力量来调节城市规模,长期以来形成的在城市化方面严重排斥和否定市场机制作用的倾向,如规划城市规模、左右人口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向等,必须改变。同时,必须建立起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的全新观念。 (分数:99.99)(1).请用不超过 20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分数:33
26、.33)_正确答案:(材料对近年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种种不良现象、错误做法和错误理念进行厂介绍和批评,实际上也为我们指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解析:(2).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 350 字。(分数:33.33)_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 25 次集体学习的讲话精神来发展城市化,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
27、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具体来说: (1)要搞好城市规划,抓好城市规划工作。要从注重开发项目为主逐步过渡到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从注重城市性质功能定位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指导城市有节制地发展。 (2)要摈弃城市蔓延的城市化老路,采取更加紧凑更为集约的模式,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 (3)城镇化建设必须立足资源环境和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立足国情、省情;市情,更加注意防止过度城镇化问题,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改变依靠扩大行政区域、扩大占地规模等人为做大城镇规模的方式,避免城镇间比
28、拼政策优惠,搞趋同竞争。 )解析:(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200 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33.33)_正确答案:( 城市化:大块头不如大智慧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它却成为一个颇为热闹的施政舞台。一些地方不考虑实际情况,一窝蜂地进行圈农田、转户口的造城运动,对许多尚很脆弱的城市而言,不但毫无益处,反而可能造成致命的内伤。 首先,可能会对地方政府产生误导,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城市化已被看作政绩指标之一,目前已经出现地方政府追求城市化的攀比现象,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而不是根据国家和当地的经济
29、发展的实际来推进城市化。 其次,居民身份无关生活质量,“逆城市化”现象不容忽视。按照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 速度,每年有 2 删万乡村人口变成城镇人口。而实际上,城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 850 万左右,城市本身还有 4%左右的失业劳动力。不实用的居民身份,换来生活质量的下降,可能导致人口向农村回流的“逆城市化”现象。而“逆城市化”后如何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我们尚缺乏妥善的解决措施。 第三,用城市规模来决定一个城市要不要发展,会导致错误的“规模政策”。城市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它的功能和质量。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城市规模之间是一个正的弱相关,并不是所有大城市的效益都是好的,不恰当的商务成本,可能制约大城市
30、的发展,有些小城市的效益就比大城市还好。 第四,城市化过程中的“两栖化”(即农村主要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穿梭),使许多农民工家庭“一分为二”。这种特殊的城市化过渡形态,可能严重影响中国部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众所周知,城市化有着严格的发展指数要求,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和常住人口的数量,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正如“贵族不是几天就能培养出来”的一样,城市化也不是几年“大跃进”就能一蹴而就。 然而,综观我国的部分城市,这些年除了增添了一些楼房与人口外,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有的与其说是城市,还不如说是砖木、钢铁、混凝土及建筑构件的快速堆砌,加上大量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的混编重组。这样做
31、的直接结果当然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创造”出所谓的“城市”,但其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却并未发生多大变化,文化层次和认知水平也仍然停滞在较低的水准上,甚至可能将一些居民原有生活水准倒退至邯郸学步的尴尬。这样的城市不要也罢。笔者认为,通过塑造大块头进行城市化的做法不但不可行,而且还是城市管理者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是对城市实施的一种虚幻的激素增肥运动。 因此,笔者建议:确立规划的公共地位,提升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独立精神。即应当为公众规划,为城市的和谐发展规划,为社会的长远利益规划,要从民众的切身利益着眼,决不能为长官意志所左右,更不能沦为某些部门甚至个人搞“形象秀”的工具!有序推进城镇化,形成大中小合理的城镇体系。小城镇的发展是中国现实的一个发展重点,决不能在牺牲民众利益的基础上,靠行政手段突击造城,盲目追风城市化。通过组建都市连绵区,提升大城市和城镇密集地区的整体竞争力,着力提高城市“智慧”水平。 决定中国城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第一位的因素是投资强度,即技术装备水平;第二位是产业结构;第三位的因素才是城市规模。所以,对城市来说追求大块头不如拥有大智慧。 )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