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10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1,分数:100.00)材料 1 上世纪 80 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自 1989 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 1998 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
2、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 2000 年 7 月 20 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 7 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2001 年 3 月 1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当年 5 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3、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自 2000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 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 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猛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促进
4、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国债 9100 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 8463 亿元,拉动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2 万亿元,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得以启动,在拉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120 万至 160 万个。同时,我国 2001 年 12 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制造业的优势凸显出来,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就业的作用。这时,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的矛盾,各地部分工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农民工初显不足。材料 2 2004 年,“缺工”这个词也开始越来
5、越多地为福建晋江市的大小私营企业主所提及,仿佛一夜之间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紧俏”起来。“以前招工是想要多少有多少。”晋江市一家鞋业公司主管人事的刘某说,“以前厂里如果缺工人,只要在门口竖一块招工的牌子,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来求职,不到几天工夫就能招满;今年厂里准备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再招 100 名工人。可招聘的牌子在门口放了一个多月,招到的工人还不到 20 个。” 珠三角地区在 2004 年初现用工短缺之时,更多人相信,这仅仅是局部和暂时的结构性劳动力短缺,“根据推算,2003 年底,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应该还有 7000 多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说,他根据已公布的统计数据,
6、推算农民工供给量的变化。但不久后,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用工短缺。 当年春节后,浙江一些城市的用工短缺情况更加严重。据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城市的有关数据显示,到浙江打工的民工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 1020左右,一些地方用工紧张的中小企业缺口更是高达三成。用工紧缺的缺口不仅出现在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富阳、象山、慈溪这样的中小城市,企业招工难现象也较为普遍。 2004 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权益保障、企业扩张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是 1825 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
7、定技能的熟练工;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专家分析,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的高流失率。 为了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情况,浙江一些地方和企业纷纷寻找对策。如在号称“童装之都”的湖州织里镇,企业老板们为了留住日益紧缺的工人,不仅为春节期间返乡的工人派专车接送,甚至还有老板在大年初八专程赶到安徽、江西,一家家给拜年。民工的月工资平均也从 1200 元涨到了 1400 元。与此同时,浙江省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农民工权益。全年共为 24.
8、8 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 2.3 亿元,督促补缴社会保险费 487.7 万元。 材料 3 2003 年 10 月,重庆三峡库区的一个小山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熊德明向前来走访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出了家里的困难,她爱人有 2000 多元钱的工资被拖欠一年,影响了娃儿们交学费听完熊德明的讲述,温家宝为她讨回了工钱。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全面“吹响”了向困扰农民工多年的“顽疾”宣战的号角,紧随其后的是全国各地掀起的“讨薪风暴”,农民工的权益开始得到有效保护,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 6 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了“两为主”的
9、原则要求,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明确要求流入地政府制定义务教育收费标准时,对农民工子女要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些地方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2004 年 12 月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比较系统地明确了农民工的平等就业、劳动保护、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障、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上海、杭州、苏州、深圳等市通过完善农民工相关政策,依法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从源头上防
10、止和减少侵犯农民工权益现象的发生。 2005 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同年 9 月,原劳动保障部等九个单位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认真调查掌握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推进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 2004 年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取消农业税,这一惠农政策,直接带动了农民耕田种地的积极性。一位在海口打工的农民叶先生说,取消农业税可谓盼望已久,取消农业税将给农民带来干劲,给农民发展带来后劲,将会
11、为农民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良好机遇。叶先生准备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涯,回乡把荒废多年的田地重新翻种起来。据了解,像叶先生这样决定回乡种田的农民还大有人在,取消农业税后,出现了大量往年开春就外出务工的农民留家种地,吸引了部分在城市经常“吃不饱”、岗位低薪的农民工返乡种田,从而出现了局部企业用工紧缺的现象。 材料 4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背景下,制造业,尤其是沿海地区大量“三来一补”外贸型加工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企业升级对企业用工提出了新要求。短期内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加,我国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 2006 年至 2007 年间出现的技工短缺,成为产
12、业升级转型时期企业用工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在制造业发达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2007年春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有企业在无锡市劳动力市场登记需要 275 名高级技师和技师,但没有一个人应聘,高级工的需求与应聘人数之比已经达到 4.81,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与应聘人数之比分别为1.51 和 1.71,对深圳等城市 306 家企业的调查表明,有 128 家企业急需招聘技术工人,而应聘人员中符合企业招聘条件的则相当少。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技术工人的培养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尽管技术工人的短缺早已出现,但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还难以
13、适应。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全国只有 200 多所,且由于经费不足,规模有限,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同时,社会普遍认为上大学才是出路,如果有其他路可走,谁也不愿意走“当技工”,一辈子做工人这条路。 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也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上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花费并不高。同时,一些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没有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在企业外
14、部,由于没有给技能人才创造灵活的流动环境,没有使技能人才在流动中实现应有价值,从而逐步提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达到鼓励技能人才投资的目的。 材料 5 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起草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已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在农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2006 年 3 月 27 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
15、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优先解决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意见还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农民工发生工伤后,要做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工作,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支付费用。 2008 年 1 月 1 日,旨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缴纳三金、明确加班报酬、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倡导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6、加大对农民工试用期的保护力度,明确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处罚力度,此法的颁布与实施明确了农民工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等规定,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从而加速了我国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脚步。 材料 6 自 2009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广东各地企业工厂纷纷接到大量订单,用工需求明显增加,用工短缺的现象再次出现。2010 年春节之后,这一现象更加明显,一部分企业更是推出各种优惠条件“招来新员工,留住老员工”。 广东某公司开出了 5000 元的月薪招募熟手焊工,负责人黄小姐表示,今年公司计划新招焊工 300 人,薪
17、水比以前提高近 1000 元,但来应聘的也只有30 多人。来自四川的孙先生 18 岁就开始当焊工了,今年 42 岁的他已经是一名中级焊工。在招聘会现场,他告诉记者:“以前那份工作月薪才 20003000 元,而且天天都要上班,每天要工作 10 个小时以上,划不来。”孙先生希望多赚点钱供孩子上大学,所以收入必须再高一点,孙先生的要求很快得到了响应,该公司开出的月薪是 3500-5000 元,为了防止孙先生“溜了”,该公司负责人还将他“请”进小轿车,专程送到公司面试。 广州开发区一家知名汽车配件公司部门经理陈先生介绍说,这几年企业需要的操作工每年都增加几百人,但基本不愁招人问题。因为公司的管理很规
18、范,而且注意给员工一个稳定、有发展空间的职业环境,很多人都愿意来。当地一家大型包装印刷企业有员工 4000 人左右,最近因业务发展又建成包装基地,一下子需要新增 1000 人左右。公司负责人李某说,他们没有为招人的事发愁,因为通过老员工带新员工,基本上很快就能招满了。据了解,该企业过去一直善待员工,很少炒人,口碑的作用比直接去劳动力市场招工还要好。 材料 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加速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吸纳了许多打工者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工资水平增长相对缓慢,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也越来越低,这是形成市场供求
19、失衡的主要内因,企业长期实行的“只劳动、不培训”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只利用、不挽留”的地方户籍政策,也导致今天的外来工来得快,走得也快。此外,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开始增加,这意味着农民工外出打工所花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而获得的收益则相对越来越少。 近日,有人在媒体上阐述了当前企业招工难与就业难“一体两面”的关系,文章指出,招工难与就业难的两相并存,确实是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表面上看,招工难和就业难是对悖论存在,既然有招工难,就不该有就业难。但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即可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根本症结都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知识
20、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招工难,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2010 年 3 月 2 日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往年内陆省份农民工通过京广线下珠三角是每年一次的人口大迁移,对于他们来说,珠三角就意味着淘金之地。而现在内陆农民工已经无需背井离乡,内陆省份的普工工资水平比珠三角仅仅低 200 至 500 元,相比较房价、CPI 都在不断上涨的珠三角,农民工们当然会选择回乡就业。 材料 8 我们习惯于把 1980 年以后出生的一代称为“80 后”,这是完全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与理解这一代
21、人的时候,众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里开始涌入大量“80 后”的员工,人们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接受了义务教育,近 80%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初中到高中学历,大专以上学历的有 20%以上。相比上一代农民工,他们的就业观念显著不同,比父辈更看重工作环境,物质要求也高,生活标准会向城市居民看齐。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广东省的新生代农民工为 1978 万人,占全省农民工总量的 75%,92%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新生代农民工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 18.2%,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和“在家乡没意思”的人共占到 71.4%。
22、 近日,杭州一家企业招收抛光工,曾向一名“80 后”开出 4000 元月薪,被对方以“该工作不利于健康,是在拿身体换钱”为由拒绝。24岁的小黄是个熟练工,他找工作的原则是只找知名度大的公司,因为大公司福利好,娱乐设施齐备。小黄来自广西,在珠三角呆久了,很想留下,却感觉自己的条件不够,他希望能够掌握一门技术,当个技术工人,而不是一辈子在流水线上当个普工。 材料 9 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2000 年,国务院开始注意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处于取消流动限制、允许进城务工等基本劳动权的许可阶段;从 2004 年起至今,农民工社保工作进入新的探索和发展阶段。不少地区也通过加大政
23、府的投入,注意创新制度模式,将城镇社保进一步向农民工“扩面”。 近 7 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的工作条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高度重视: “当前要抓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国务院决定,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摘自2004 年政府工作报告) “抓紧建立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工资正常支付的机制,继续做好清欠工作。”(摘自2005 年政府工作报告) “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摘自2006 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24、,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摘自2007 年政府工作报告) “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摘自2008 年政府工作报告) “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摘自2009 年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摘自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 10 2008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
25、提出“双转移”政策。“双转移”即“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具体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自实施“双转移”战略部署以来,广东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 年全省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 82.4 万人,转移就业 128.5 万人。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由 2008 年底的 18.96%上升到 2009 年底的 22.34%,提高了 3.4 个百分点。调
26、查显示,培训后农民工工资水平比未培训的高出 2030%。 从全国范围看,廉价劳动力往内地转移是大势所趋,因为内陆省份有着更好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来看,必然有一部分省市来承担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迁往内地省市,而已经有一定资本积累和人才积累的沿海省市将往更高产业链发展,这该是一种乐观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讲,招工难是检验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的试金石。可喜的是,广东已经提前预见了这样的结果,并且制定了应对的策略,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招工难,既是昭示劳动力短缺的一次危机,但同时也是一次产业升级的机遇。 材料 11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努力促
27、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 从 201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为避免参保人员因办理转续关系而两地往返奔波,暂行办法统一办理流程,参保人员离开就业地,由社保
28、经办机构发给参保缴费凭证;在新就业地参保,只需提出转续关系的书面申请,转入和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协调办理审核、确认和跨地区转续手续。此外,国家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机构信息库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随着财政能力的增强,广东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将两千多万外来务工人员都纳入广东财政的支出范围。我们在解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人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上都花了本钱,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或者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待遇的情况正在加速进行,而且这个工作现在还在进一步改善之中。我们党委和政府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政
29、策指向不会改变,而且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三、申论要求 (分数:99.99)(1).自 2000 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根据材料19,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概括各阶段用工的特征及其原因。(本题 30 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分数:33.33)_(2).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请根据所给材料,用不超过 250 字的篇幅,分析提炼出近 10 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特点。(本题 20 分)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分数:33.33)_(3).针对
30、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 50 分) 要求:措施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分数:33.33)_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10 年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1,分数:100.00)材料 1 上世纪 80 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自 1989 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
31、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 1998 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 2000 年 7 月 20 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 7 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2001 年 3 月 1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
32、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当年 5 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自 2000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 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33、,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 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猛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国债 9100 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 8463 亿元,拉动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2 万亿元,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得以启动,在拉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120 万至 160 万个。同时,我国 2001 年 12 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制造业的优势凸
34、显出来,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就业的作用。这时,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的矛盾,各地部分工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农民工初显不足。材料 2 2004 年,“缺工”这个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为福建晋江市的大小私营企业主所提及,仿佛一夜之间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紧俏”起来。“以前招工是想要多少有多少。”晋江市一家鞋业公司主管人事的刘某说,“以前厂里如果缺工人,只要在门口竖一块招工的牌子,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来求职,不到几天工夫就能招满;今年厂里准备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再招 100 名工人。可招聘的牌子在门口放了一个多月,招到的工人还不到 20 个。” 珠三角地
35、区在 2004 年初现用工短缺之时,更多人相信,这仅仅是局部和暂时的结构性劳动力短缺,“根据推算,2003 年底,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应该还有 7000 多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说,他根据已公布的统计数据,推算农民工供给量的变化。但不久后,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用工短缺。 当年春节后,浙江一些城市的用工短缺情况更加严重。据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城市的有关数据显示,到浙江打工的民工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 1020左右,一些地方用工紧张的中小企业缺口更是高达三成。用工紧缺的缺口不仅出现在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富阳、象山、慈溪这样的中小城市,企业招工难现象也较为普遍。 2004 年原劳动和社会
36、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权益保障、企业扩张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是 1825 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专家分析,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的高流失率。 为了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情况,浙江一些地方和企业纷纷寻找对策。如在号称“童装之都”的湖州织里镇,企业老板们为了留住日益紧缺的工人,不仅为春
37、节期间返乡的工人派专车接送,甚至还有老板在大年初八专程赶到安徽、江西,一家家给拜年。民工的月工资平均也从 1200 元涨到了 1400 元。与此同时,浙江省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农民工权益。全年共为 24.8 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 2.3 亿元,督促补缴社会保险费 487.7 万元。 材料 3 2003 年 10 月,重庆三峡库区的一个小山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熊德明向前来走访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出了家里的困难,她爱人有 2000 多元钱的工资被拖欠一年,影响了娃儿们交学费听完熊德明的讲述,温家宝为她讨回了工钱。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全面“吹响”了向困扰农民工多年的“顽疾”宣战的号角,
38、紧随其后的是全国各地掀起的“讨薪风暴”,农民工的权益开始得到有效保护,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 6 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了“两为主”的原则要求,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明确要求流入地政府制定义务教育收费标准时,对农民工子女要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些地方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2004 年 12 月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
39、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比较系统地明确了农民工的平等就业、劳动保护、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障、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上海、杭州、苏州、深圳等市通过完善农民工相关政策,依法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侵犯农民工权益现象的发生。 2005 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同年 9 月,原劳动保障部等九个单位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认真调查掌握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推进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
40、资问题的长效机制。 2004 年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取消农业税,这一惠农政策,直接带动了农民耕田种地的积极性。一位在海口打工的农民叶先生说,取消农业税可谓盼望已久,取消农业税将给农民带来干劲,给农民发展带来后劲,将会为农民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良好机遇。叶先生准备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涯,回乡把荒废多年的田地重新翻种起来。据了解,像叶先生这样决定回乡种田的农民还大有人在,取消农业税后,出现了大量往年开春就外出务工的农民留家种地,吸引了部分在城市经常“吃不饱”、岗位低薪的农民工返乡种田,从而出现了局部企业用工紧缺的现象。 材料 4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背景下,制造业
41、,尤其是沿海地区大量“三来一补”外贸型加工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企业升级对企业用工提出了新要求。短期内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加,我国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 2006 年至 2007 年间出现的技工短缺,成为产业升级转型时期企业用工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在制造业发达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2007年春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有企业在无锡市劳动力市场登记需要 275 名高级技师和技师,但没有一个人应聘,高级工的需求与应聘人数之比已经达到 4.81,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与应聘人数之比分别为1.51 和 1.71,对深圳等城市 306 家企业的调查表明,有 128 家企业急需
42、招聘技术工人,而应聘人员中符合企业招聘条件的则相当少。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技术工人的培养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尽管技术工人的短缺早已出现,但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还难以适应。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全国只有 200 多所,且由于经费不足,规模有限,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同时,社会普遍认为上大学才是出路,如果有其他路可走,谁也不愿意走“当技工”,一辈子做工人这条路。 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也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上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
43、花费并不高。同时,一些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没有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在企业外部,由于没有给技能人才创造灵活的流动环境,没有使技能人才在流动中实现应有价值,从而逐步提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达到鼓励技能人才投资的目的。 材料 5 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起草步伐加
44、快,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已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在农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2006 年 3 月 27 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优先解决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意见还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农民工发生工伤后,要做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工作,未参加工伤保
45、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支付费用。 2008 年 1 月 1 日,旨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缴纳三金、明确加班报酬、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倡导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大对农民工试用期的保护力度,明确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处罚力度,此法的颁布与实施明确了农民工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等规定,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从而加速了我国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脚步。 材料 6 自 2009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广东各地企业工厂纷纷接到大量订单,用工需求明显增加,用工短缺的现象
46、再次出现。2010 年春节之后,这一现象更加明显,一部分企业更是推出各种优惠条件“招来新员工,留住老员工”。 广东某公司开出了 5000 元的月薪招募熟手焊工,负责人黄小姐表示,今年公司计划新招焊工 300 人,薪水比以前提高近 1000 元,但来应聘的也只有30 多人。来自四川的孙先生 18 岁就开始当焊工了,今年 42 岁的他已经是一名中级焊工。在招聘会现场,他告诉记者:“以前那份工作月薪才 20003000 元,而且天天都要上班,每天要工作 10 个小时以上,划不来。”孙先生希望多赚点钱供孩子上大学,所以收入必须再高一点,孙先生的要求很快得到了响应,该公司开出的月薪是 3500-5000
47、 元,为了防止孙先生“溜了”,该公司负责人还将他“请”进小轿车,专程送到公司面试。 广州开发区一家知名汽车配件公司部门经理陈先生介绍说,这几年企业需要的操作工每年都增加几百人,但基本不愁招人问题。因为公司的管理很规范,而且注意给员工一个稳定、有发展空间的职业环境,很多人都愿意来。当地一家大型包装印刷企业有员工 4000 人左右,最近因业务发展又建成包装基地,一下子需要新增 1000 人左右。公司负责人李某说,他们没有为招人的事发愁,因为通过老员工带新员工,基本上很快就能招满了。据了解,该企业过去一直善待员工,很少炒人,口碑的作用比直接去劳动力市场招工还要好。 材料 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格局
48、的变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加速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吸纳了许多打工者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工资水平增长相对缓慢,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也越来越低,这是形成市场供求失衡的主要内因,企业长期实行的“只劳动、不培训”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只利用、不挽留”的地方户籍政策,也导致今天的外来工来得快,走得也快。此外,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开始增加,这意味着农民工外出打工所花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而获得的收益则相对越来越少。 近日,有人在媒体上阐述了当前企业招工难与就业难“一体两面”的关系,文章指出,招工难与就业难的两相并存,确实是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表面上看,招工难和就业难是对悖论存在,既然有招工难,就不该有就业难。但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即可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根本症结都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招工难,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2010 年 3 月 2 日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往年内陆省份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