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5KB ,
资源ID:1305460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054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湖南省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2013年真题(乡科级)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湖南省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2013年真题(乡科级)及答案解析.doc

1、湖南省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 2013年真题(乡科级)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60.00)1.如何看待懒政?如何解决懒政?如果你是领导干部,如何避免懒政?(分数:20.00)_2.如何看待和避免行政决策失误?(分数:20.00)_3.如何解决网络舆论危机?(分数:20.00)_二、B策论题/B(总题数:1,分数:40.00)4.根据李克强关于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讲话,结合本区实际,以“如何推进城镇化”为主题,写一篇 1000字左右的策论文。(分数:40.00)_湖南省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 20

2、13年真题(乡科级)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60.00)1.如何看待懒政?如何解决懒政?如果你是领导干部,如何避免懒政?(分数:20.00)_正确答案:(1)懒政,指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工作懒散,效率低下。一些政府机构长期存在的人人负责又人人不负责的“和尚撞钟”和“推磨”现象。懒政现象,正成为中国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 (2)一要强化政府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人民”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更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懒政”的病因就在于有些领导干部丧失了为民服务的意识,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敷衍塞责,损害了群众利益,伤害了

3、群众感情。只有做到心中有群众,才能时时处处为群众,也才能自觉克服工作中的惰性,真正担起工作的责任。 二要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执政能力,加强效能建设实际上就是要提高执政效率和能力,不仅要“效”,更要“能”。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刚性的约束机制,只有从干部选拔、问责、考评等各个方面,切实构建起相应的制度体系,并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形成治理懒政的长效机制,继而为勤政、务实、清廉、高效的机关作风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要敢于动真碰硬。治理懒政不是挠痒痒,切不可雷声大雨点小,必须出实招、下猛药,动真格、求实效。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有什么问题就整治什么问题,涉及什么人就惩治什么人,决不能以

4、老好人思想,掩饰问题、回避矛盾。同时,还要大胆把裁判权交给群众,让管理服务对象来监督管理者,使权力真正行使在阳光下。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治懒的目标,并促使党政干部牢固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确理念。 五要群策群力。懒政的治理,不能只是某一部门的专项工作,必须使之普遍化、常态化。要把作风建设的具体任务,纳入到各个部门、贯穿于各项工作,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分析问题,就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善于将成熟的经验做法提炼上升为长效机制,变思想建设的软指标为有据可查的硬指标,确保已解决的问题不反弹,新出现的问题有办法。 (3)避免懒政的具体措施: 建立科学考评激励体系,打通晋升晋级通道,充分调动积极性。

5、一是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考评考核制度,实行暗访,对占着位子不干事的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采用考选、民选等方式选拔干部。规定有一定任职经历的人员通过考试考核等途径进入领导干部队伍。三是解决非领导干部的经济、政治待遇问题,对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又能扎实干事,有相当工作资历的人,通过考试考核合格等形式晋升职级,调动其积极性。 建立公务员退出机制,通过竞争考核,坚决把不合格公务员及时淘汰出公务员队伍,努力建设一支能吃苦、讲奉献、敢担当、有作为的公务员队伍。同时,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根治“懒政”的良药。因为对公务员“懒政”,作为服务对象的群众最能亲身体会,也最有资格评判。 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

6、并在此基础上开放媒体进行有效监督。只有建立长效机制,用规章和制度来杜绝“懒政”,让警钟长鸣,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公务员“懒政”之气,助长勤政作风。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建立激励干部勤政务实、赶超跨越的制度机制,让有为者有位,形成能者上、庸者下、懒者让的干事创业氛围。 另外,我们的政府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既要勤政,更要善政,才能多为百姓做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地杜绝“懒政”,也只有这样让我们的干部能更好地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解析:2.如何看待和避免行政决策失误?(分数:20.00)_正确答案:(

7、行政决策作为政府对社会实施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说,行政决策是行政活动的先导,一切行政管理过程和行政行为都离不开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决策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 当政府进行行政管理过程当中出现决策失误即政府对所要面临问题做出的错误判断和抉择时,政府的行政职能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履行,政府目标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行政决策失误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决策者的原因。决策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应该取决于作出该决策的人或者集体有没有深入实际、调查

8、了解,有没有积极地去征求参谋人员和群众的意见。但往往因为没有结合实际而又急于求成,急于出政绩,就出现这种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 二是参谋咨询机构的原因。部分基层的参谋咨询机构并没有真正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一些参谋机构形同虚设,他们只是领导者的门面,决策领导者并没有真正重视参谋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 三是监督机制的原因。监督具有预防、督促、补救、惩处完善等功能,在决策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基层政府中,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机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四是基层政府不能为参谋咨询机构提供足够的活动经费。缺乏经费,是参谋咨询机构无法正常运行的重要

9、原因。 要防止基层政府决策失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政府决策者的素质 选拔优秀公务员,组建或者整合基层政府决策队伍是提高基层政府决策者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2)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完善监督和参与机制,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以法律的形势来规范决策者的行为,规定决策程序,使得政府决策时遵循程序,恪守规则,保证基层政府的决策能得到有力的监督。 (3)健全参谋咨询机构 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积极健全参谋咨询季候,广泛吸取优秀人才进入到机构当中,在决策过程中认真听取意见,并广泛采纳有价值的建议。)解析:3.如何解决网络舆论危机?(分数:20.00)_正确答案:(1)端正态

10、度,积极应对危机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在遇到网络舆情危机时,要认真分析,用客观、包容、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将舆情看作是对自己工作的监督、促进,认真反思,及时解决;而不能采取冷漠、敌对的态度,盲目地采取“堵”、“压”的方法,组织人员删帖、禁言,否则只会加剧事件的发酵,甚至给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带来严重损害。 (2)抢占先机,掌握话语主动权 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某个社会热点事件一旦出现,就会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网络舆情也有偏激的特点,民众在表达个人意见时往往会掺杂个人情绪,不够客观理性。政府部门应及时对事件作出回应,在舆情出现的时候“不缺席”、“不失语”,

11、及时发出声音,“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就能最大程度地挽回形象,避免流言,化解危机。 (3)把握舆情发展规律,正确引导舆论 网络舆情的发展一般分为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终止期四个阶段,其中潜伏期是化解危机的最佳时期。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阶段。如果某些事件事发突然,相关部门未能在潜伏期及时作出反应,那就要尽快采取行动,及时公开调查结果,尽量减少事件在爆发期的发酵程度,缩短其持续期。在负面舆情出现期间,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媒体、民众,不能妄下论断,随意发表未经证实的言论,甚至作出过激的举动,防止将已经接近终止期的舆论又重新带回到爆发期。 (4)做好应急

12、预案,遇到突发情况及时应对 在许多情况下,网络负面舆情一旦出现,单靠个人或者某一单位的力量是不足以应对的,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应对,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多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合作,确保舆情危机一旦出现,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有序地开展后续调查处理工作。 (5)开辟多种沟通渠道,加强交流互动 许多时候网络负面舆情是由于民众与政府部门沟通不畅引起的,如果政府部门能够与民众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就可以避免问题升级。政府部门应当放下身架,通过政务微博、在线接访、设立投诉邮箱等方式主动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与网民及时沟通互动,不失为避免危机的行之有效

13、的方法。 (6)严格内部管理,做好自我监督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做好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监督工作,确保负面舆情不从系统内部生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发表言论时,绝不能打着政府的旗号,做出侵害公众利益、损害政府形象的事情,发布任何有违法纪的言论和信息。)解析:二、B策论题/B(总题数:1,分数:40.00)4.根据李克强关于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讲话,结合本区实际,以“如何推进城镇化”为主题,写一篇 1000字左右的策论文。(分数:40.00)_正确答案:(参考例文以人为核心 推进城镇化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城镇化的红利应该由全体公民共享

14、,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所在。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新型城镇化责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 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造福广大城乡群众。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为核心。“进城务工就业难,留守老幼问题现。”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然不断加快,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城镇化率,而忽视“以人为本”的执政精神,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城镇化工作“带病推进”,出现了社保体系不健全、“新市民”就业不足以及城市不宜居等问题。这不但违背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设初衷,更是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各级机关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要切实注入“以人为本”的执政精神,保证城镇

15、建设质量齐升,实现人的城镇化。推进农民市民化,完善保障托底。新型城镇化关注人的需求,要求切实解决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资源不均等的问题。当前,我区确实存在城乡社保不统一的问题,这不利于农民市民化,严重制约着城镇化健康发展。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有必要统一城乡社保标准,健全农村社保覆盖体系,同时为进入新居的农村人口缴纳城镇居民养老及医疗保险,实现居民保险保障待遇城乡并轨,让农民真正享受与城市同等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让农民住得下、住得好,真正融入城市。推进产城配套,打好就业根基。城镇化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本区城镇化过程中将有大量新市民出现,而这些人的就业将会成为政府工作的难题。因此,在城镇化过程

16、中应该推进产城配套工作,将产业配套理念融入新城镇建设,按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把城镇化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每座新兴城镇都有一个或几个产业园区支撑,在全区构建起定位明晰、布局均衡、城乡互动、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高城镇的就业承载力。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宜居环境。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城镇吸引人、留住人的条件。我区的城镇化目标是建设一座吸引人、留住人、造福人的城镇,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应让蓝天、碧水、青山与城市其他要素浑然一体。近年来,各地持续不断的雾霾,令国人倍感恐慌,而农村企业排出的废水废物更将“绿水青山”化为“污水荒山”。这不但背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极大地损害了人民身体健康。为了营造宜居环境,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废弃物排放,让蓝天常现、碧水常流。“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只有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做到造福百姓,让百姓真正融入现代文明,共享中国乃至人类发展的成果。)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