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5.50KB ,
资源ID:130717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071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分类模拟题10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分类模拟题106及答案解析.doc

1、申论分类模拟题 10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1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 年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531.3 亿元,占全市 CDP 的 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2005年 9 月 1 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良好

2、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 2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

3、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性,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 21 世纪的文化“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4、,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也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应当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有人提出要实现教

5、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孔子学院仍在摸索中。 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虽然 A 国和 B 国近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语言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孔子学院至今仍未能在中国的这两个邻国建立。可以说,孔子学院的发展同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有些国家在签证发放上对中国人管理较严,使中国志愿者教师入境的手续复杂。中国驻 A 国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黄先生表示,A 国针对来该国的汉语教师有较

6、为严苛的签证政策,使得几年来仅有几名中国派来的中文教师能够短期执教。中方已经多次呼吁 A国能够尽快改善有关中国派遣汉语教师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签证政策,以促进人员往来与交流。 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国家对于孔子学院的认识,正如日本北陆大学理事长、孔子学院理事长北元喜朗评价的那样:“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也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性实践。”孔子学院并没有文化扩张抑或是文化占领的野心,它是一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影响的是世界文化生态。孔子学院信奉的是,只要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

7、启发。 3孔子学院在海外受到极大欢迎的同时,国内关于孔子学院的讨论也开始更加热烈。以下是两个网友关于孔子学院的一些评论。 网友 A:孔子学院大部分都来自于政府的投入。据国家汉办关于 2009 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计划的汇报显示,2008 年中央财政给孔子学院的投入是 5 亿多元。而国内的教育投入呢?中国的农村中小学的人均教育经费,每年 300 元都难以保证,外来务工子女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流离失所,读书越来越难。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反差。难道不应该把有限的银子用到解决中国国内儿童失学等问题上吗? 网友 B:我们知道,孔子学院受到了国外热烈的欢迎,甚至掀起一股“汉语热”,这也确实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

8、了出去。可是,国内似乎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那么重视。对于孔子的“仁说”,有多少青年朋友信奉?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没有国外的“洋节”受欢迎。为什么不在国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呢? “给定资料 3”中提到两位网友的观点,假如你是国家汉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针对这两位网友的观点,分别给他们写一个回帖。 要求:立场正确,内容全面,论述有力,不考虑格式。不超过 400 字。 (分数:25.00)_2.12012 年 6 月至 7 月,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推出了“晒晒公家的铺张浪费”系列报道。并邀请了知名专家学者,回答编辑和网友的问题,为“公家”的铺张浪费现象把脉。专家们指出:

9、在我国,政府成本过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问题,政府成本体现在政府自身消费方面,我国政府自身消费约占财政收入的 20%左右。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降低政府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政策性浪费也比较严重,由于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少数人或一人决策现象严重,因此决策失误造成的财政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从 2006 年以来,“三公”消费一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重点,但目前来看,效果仍不很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在我国,公共收入究竟是多少不是很清楚。比如,2010 年社科院财贸所白皮书显示,我国财政收入约为 8.3 万亿,但宏观税赋收入在 14.2 万亿左右。就是说,有 6 万亿左右没有被纳入预算管理体制,

10、因此在体制外循环而大多成为滋生“三公”消费的温床。其二,即使在预算范围内,“三公”消费的数字也没有细化,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也就无法禁止一些单位用“三公”消费挪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 22012 年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了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看不懂”,也弄不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甚至还有人把“三公”经费与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画等号。“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所不同,也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财政部

11、财科所 B 副所长表示,建立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把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监督政府有据可依。此外,“三公”经费的标准不明确。比如,车均运行费,有的十几万元,有的不到三万元,但老百姓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标准,去评说哪个多了哪个少了。还有,“三公”经费的标准也需要与现实相符,才能起到一个硬杠杆的作用。比如,外宾接待费和出国住宿费分别是 1998 年和 2001 年开始执行的标准,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造成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2011 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时,部门之间数额相差太大,有的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为数百万元,有的却多达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起初,有人提出

12、疑问:部门之间支出差距这么大,是不是有的部门比较节约,有的部门大手大脚?“今年人们不再纠结数额的大小。”W 教授认为,绝大多数民众能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不同部门职能不一样,造成经费使用出现差距是必然现象。疑问年年有,2012 年人们议论较多的,就是横比之下的差距。出国(境)人均费用,多的 5 万元,少的不到 2 千元;车均运行费用,高的 10 多万元,低的 2 万余元。差距为什么这么大?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媒体的报道是否准确?老百姓需要有个解释。或许有误读,或许是统计口径不一,或许是浪费太大。人们迫切想知道个中原因,但老百姓不知道该问谁,媒体报道后,至目前为止,也没看到有相关部门出面作进一步

13、的解释说明。 “公开是好事,但面对质疑,如何调查?针对问题,如何查处?针对不良现象,如何改善?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有人这样评论。随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陆续公开,大多数百姓给予肯定。同时,公开后能否对不合理的公务消费进行约束,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在热闹的网络评论中,网友们一致希望“三公”经费规模要有所缩减,“三公”消费要合理规范。一位网友留言说:“不能单纯看费用多少,要看使用费用的合理性,必须花费的,1000 万元都没问题,不能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是问题,要有严格的精细化区分。”对此,M 教授表示:“老百姓的话是有道理的,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政府仍然是一个高价政府

14、,公共支出还比较高。”同时他认为,公布确实是一个进步,让百姓进行监督,可以督促下一步的改进。 事实上,从 2011 年中央部门开始公开“三公”经费后,绝大多数省市、个别省的市县也陆续公开。但 M教授表示:“地方政府推广晒三公经费有其自身的困难,例如,地方政府会以不能在公务接待中对上级有所怠慢为借口,进行超标接待,形成互相攀比的风气。”W 教授也指出:“地方政府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接待任务,在日常的公务接待过程中也有一些难处。一是接待标准,现今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来访者接待标准的高低会与对来访者的重视程度相关联;二是很多接待的资源掌握在主要领导手中,接待成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垄断,成为一种较为随意的人治

15、,领导说怎么接待就怎么接待。”中央带好头,地方须跟进。各级地方政府,须有中央部门这样的决心和勇气公开“三公”经费。 32012 年中央各部门陆续向社会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某报纸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说:“去年,各部门的三公账本甫一公开,立即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尽管公众对公开三公经费这一举动颇多褒奖和肯定,但是对三公经费本身也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甚至有人认为三公经费就是腐败经费,财政预算里根本就不应该允许三公经费存在。而今年,对三公经费的理性讨论明显成为主流。社会公众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三公经费的具体项目、各部门账本的横向比较,以及与去年公布数据的纵向比较。当公众的目光开始聚集于细节,公开三公经

16、费这一举动所蕴含的打造阳光政府的深意,才有了对话和沟通的基础。社会公众更加专业的解读,也给政府部门的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文章中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尽管与去年相比,政府部门的公开力度有所加强,但仍与公众的期待存在着不小差距。在各部门公开的账本中,虽然加上了一些解释和说明,但大部分公众仍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不可否认,预决算信息属于比较专业的范畴,要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能看懂,并不现实。但政府部门不能以专业为借口,抵挡社会公众要求透明公开的呼吁。” 4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财政收支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财政支出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服务面向千家万户。社会各界不仅关注财政收入

17、的规模,也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迫切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管住“乱花钱”现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实际上,关于一些政府部门“乱花钱”的报道近年来屡见不鲜:一些地方财政并不宽裕,但政府办公楼越盖越豪华,广场越修越气派;一些市政设施重复投资,“拆了建、建了拆”,折腾起来没完没了;部门办公花几千元买台平板电脑,来代替几十元一个的 U 盘;一块铁皮路牌写写字、喷喷漆,造价居然高达上万元 人民网大型调查专栏态度发布首期调查结果“舌尖上的浪费”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商务宴请和政府公务吃喝的浪费现象最为严重。“不花自己钱不心疼”和政府问责不到位是主因,而“面子”文化是

18、普通居民浪费的主因。有关专家在解读本次调查结果时指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应从制度和法律层面建立长效机制。群众认为在不同的用餐场合下,浪费现象出现的情况也有所差异。数据显示,其中商务宴请和政府公务吃喝的浪费比例分别为 90.4%和 88.6%,而家庭外出聚餐和家庭在家用餐的比例仅为 4.2%和1.9%。 “三公”经费公开后,一位网友在某知名网站开通的网络问政平台上发布了如下留言:“在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现象还非常突出。三公消费就是铺张浪费,是老百姓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腐败。尽管三公经费得以公开,但是有的单位公开的明细显得诚意不够,而且也看不懂。”假如你是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请你代表

19、政府在网上对该网友的留言给予回应。 要求:针对性强,有说服力。不超过 300 字。 (分数:25.00)_3.2015 年到来,对于还有半年毕业的高职、中职学生来说,现在又到了一年中的实习、就业季。 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数据显示,20062009 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 211 本科院校的差距不断缩小,差距百分比分别为 7.2%、6.3%、3.8%和2.2%。2009 年,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 88.1%,已经高于非 211 本科院校的 87.4%。 2014 年 7 月 15 日发布的201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显示,2013 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9%,与前两年 90.4%和 89.6%的指标相比稳中有升。同时,2014 年教育蓝皮书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 78.1%,高于 211(包括 985)重点大学的 75.5%。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高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 一个网络的段子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既开心又忧虑,如果把大学比作一列火车,清华北大是软卧,其他名校是硬卧,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专科是站票,成教是挤厕所的。但到了目的地,没人在乎你是怎么来的,只在乎你能干什么。如今,对于那些刚下车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很郁闷的发现搭不上大学这列火车的农民工兄弟似乎在就业市场更吃香

21、。于是,有人网上发帖抱怨,“难道普通高校就没有出路了吗?” A 省南充师范学校,是一所以幼儿师范等专业为强项的学校。每年,该校为南充地区、A 省东北地区培养输送大量的师范人才。 2014 年 12 月底,A 省南充师范学校举行了就业岗位推荐会。据南充师范学校招生就业处吴主任介绍,该次推荐会上,来自 A 省内外的多家用人单位,现场提供了 1000 多个工作岗位。 2015 年,学校有近 800 名学生面临就业。据吴主任介绍,近年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就业选择。目前,该校应届毕业生可以考取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可以进入公办、民办幼儿园任职。 “中职学生年纪较小,社会经验较少,但他们进

22、入工作岗位早,所以学校培养时更关注无缝式培养。”他具体分析道,2014 年 6 月 12 日,A 省南充师范学校与华西城市读本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并举行“媒体、学校战略联盟”授牌仪式。这意味着南师成为华西传媒集群(WMG)教育新闻采访、研究基地,同时也意味着华西传媒集群(WMG)成为南师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强强联手,打造“媒体+学校”模式下的人才孵化联盟,开启人才培养的新纪元。 “增大就业途径的同时,学校也努力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吴主任介绍,近年来,学校提倡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就业舞台,“希望学生走出 A 省,走上更大的就业舞台”。 南充市运输工程职业学校是一所专门为铁路运输、工程、物流、

23、高速公路收费等行业培养优秀学员的专业学校,拥有铁路培训及校内外实作演习场所和实习基地,是西南地区铁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 2014 年,成都客运段、中铁二局、广深高速、成都三维测量、南昌客运段、福州客运段、重庆客运段、中铁八局、青龙高速、成都地铁、中遂检测、申通物流等单位先后到该校选用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这些挑选出的学生,只要按订单要求完成学业就可以到指定单位上班。 据了解,在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下,该校开设了“订单班”。据该校校长助理岳军介绍,以物流专业为例,从 2 年级开始,该校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开设了 50 人的订单班。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由用人单位到学校讲授工作岗位知识

24、和岗位需求技能。订单班上课 3 个月后,经过学校考核和用人单位评审,学生就可以进入工作阶段。 “给定资料”谈到有人看到高职就业形势好,普通高校就业不乐观,在网上抱怨“难道普通高校就没有出路了吗”。请你以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身份,针对这种观点写一个回帖。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全面,有针对性,条理清楚,字数 400 字左右。 (分数:25.00)_4.截至 2015 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2.79 亿辆,其中汽车 1.72 亿辆,私家车从 2013 年起就比十年前增长了 13 倍之多。全国有 40 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其中北京、成都、深圳等 11 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200 万辆。原有

25、技术规范中配建停车位标准相对滞后,造成了城市尤其城中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历史欠账过多。机动车数量增长势头强劲,“停车难”现象进一步恶化。 以下是部分媒体报道摘要及网友和专家们关于城市停车难题的议论: 晨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车位紧张,在城市道路及社区内,占用盲道、人行道、消防通道等违章停车的现象愈演愈烈。个别地区曾发生过消防车辆无法进入社区,导致火情蔓延的严重情况。 在线:该小区虽不是老旧小区,但在建设时没料到业主机动车拥有量增长之迅速,以致地下停车位早已饱和,只能在小区道路上划设车位。剩余的路面空间仅容一辆车通过,不时出现业主们因挪车引发的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尽管如此,小区内的空地依然捉襟见肘,

26、还有无处停放私家车的业主只能在小区外的马路边停车。 社消息:据反映,执法者普遍存在选择性执法现象,“贴一段,留一段”,以致“法外特赦区”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一些市民质疑:“同样是违停路段,为什么有的车可以被区别对待?” 某饭店门口虽没有规划停车位,但饭店工作人员却说“可以停,不会被贴条罚款”,还表示“执法者来了会负责沟通”。有市民反映,一些商场、电影院附近的非停车位也能停车,旁边的停车管理员言之凿凿地说:“花 20 块钱就能停,保证不会被贴条。”这些管理员用三轮车等工具占着地方,有人愿意交钱,就腾空让其停车。 新闻:报官方微博发起了“大话停车难,等你来支招”的话题讨论,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大家纷

27、纷对“停车难”建言献策。多数网友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多建一些立体车库或地下停车场,以满足市民停车的需求。还有网友提出,贴条也是一种治理方式,或是更强硬地直接把车拖走。“限牌吧,路再修也抵不过机动车的增加量。”网友“考拉毛球”称。 网友:明明有不少工业闲置空地和来往稀少的路段,这样的区域停车根本不影响交通,罚单照贴无误;有的羊肠小路一排车违停,还有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甚至盲道的,交通执法者却视而不见。如此执法难以服众! 网友:仅有规划远远不够,要保证规划落实,一定要明确,在哪儿建、怎么建、谁拆迁、谁投资、谁管理,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规划的实现率。 网友:出门的时候还觉得不堵,车不多,结果一到停

28、车密密麻麻,走几百米都没地方停,如果能像手机地图了解路况一样知道停车情况就好了。 网友:关键车便宜,油价便宜,停车便宜所以都买车了!建议大幅涨价,尤其是油价和停车费,涨 10 倍,看还有几个人买车开车,这样道路就宽敞多了! 网友:根本找不到停车场,地面上随便哪儿划条线就收费了,有没有人管啊? 网友:停车半小时,就收了我 10 块钱,而旁边的车只要价 5 元,还说因为“好车就要多收费”!节假日还坐地涨价。收多少全凭收费员一张嘴,不要发票有时候还能打折、讲价。 网友:电瓶车、出租车在路口随意停车或招揽客人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时候为招揽客人就直接将车辆停在路口,造成身后大量车辆拥堵。靠边停车给乘客下

29、车的时候也不懂得遵守规则,乘客很容易被周边车辆剐蹭。 网友:楼下道路本来就狭窄,而来往车辆却是见缝插针,电瓶车和摩托车随意穿梭和停放,鸣笛和油门噪声大就不说了,整个道路都占满了,如果发生突发状况,消防车和救护车根本就开不进来。 网友:超市旁几条巷子都已经规划了收费的车位,但是往往很多时候,一些私家车主为了节省停车费,都不会将车停在收费的车位上,直接停在人行道上。 网友:高配宽敞的停车场大多在城市外围新区,缓解不了市中心的停车拥堵问题,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专家: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其与停车相关的法律有五六部。为了将路边的潜在停车位利用好,日本各城市都在道路较宽、车流量较小的路段设置临时性的收费停

30、车位。白天在这些车位停车,最长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但是一旦到了晚上,这些停车位全部免费向车主开放。 专家:在一些城市,交警有时视情节程度,先在车上张贴“温馨提示单”提醒司机,如果长时间违章停车,则会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但有的地方执法者往往直接一罚了之。对明显阻碍交通的行为,要严管严罚。但也要根据实情科学执法,执法者和车主们不应该“躲猫猫”。“驱走”懒政,创新执法应是第一步。 专家:停车场建设是最适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领域,政府应在土地供给、停车场规划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逐渐使停车场建设、维修、服务等管理运行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产业链。 “给定资料”中搜集了众多

31、媒体、网友及专家关于城市停车难问题的讨论,假如你是该市政府交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在门户网站上做出统一答复。 要求:认识合理,措施可行,语气诚恳。不超过 450 字。 (分数:25.00)_申论分类模拟题 10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1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 年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531.3 亿元,占全市 CDP 的 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2005年 9 月 1 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学开展得如

32、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 2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

33、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性,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

34、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 21 世纪的文化“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也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能看懂什么

35、。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应当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有人提出要实现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孔子学院仍在摸索中。 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虽然 A 国和 B 国近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语言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孔子学院至今仍未能在中国的这两

36、个邻国建立。可以说,孔子学院的发展同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有些国家在签证发放上对中国人管理较严,使中国志愿者教师入境的手续复杂。中国驻 A 国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黄先生表示,A 国针对来该国的汉语教师有较为严苛的签证政策,使得几年来仅有几名中国派来的中文教师能够短期执教。中方已经多次呼吁 A国能够尽快改善有关中国派遣汉语教师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签证政策,以促进人员往来与交流。 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国家对于孔子学院的认识,正如日本北陆大学理事长、孔子学院理事长北元喜朗评价的那样:“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也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

37、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性实践。”孔子学院并没有文化扩张抑或是文化占领的野心,它是一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影响的是世界文化生态。孔子学院信奉的是,只要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启发。 3孔子学院在海外受到极大欢迎的同时,国内关于孔子学院的讨论也开始更加热烈。以下是两个网友关于孔子学院的一些评论。 网友 A:孔子学院大部分都来自于政府的投入。据国家汉办关于 2009 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计划的汇报显示,2008 年中央财政给孔子学院的投入是 5 亿多元。而国内的教育投入呢?中国的农村中小学的人均教育经费,每年 300 元都难以保证,外来务工子女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38、而流离失所,读书越来越难。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反差。难道不应该把有限的银子用到解决中国国内儿童失学等问题上吗? 网友 B:我们知道,孔子学院受到了国外热烈的欢迎,甚至掀起一股“汉语热”,这也确实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了出去。可是,国内似乎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那么重视。对于孔子的“仁说”,有多少青年朋友信奉?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没有国外的“洋节”受欢迎。为什么不在国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呢? “给定资料 3”中提到两位网友的观点,假如你是国家汉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针对这两位网友的观点,分别给他们写一个回帖。 要求:立场正确,内容全面,论述有力,不考虑格式。不超过 400 字。 (分

39、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针对网友 A 提出的国家对孔子学院投入过多,对国内教育投入不足的观点,回复如下:国内在教育投入上确实存在不足,亟需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但是孔子学院在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以及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语言和文化的推广非常缓慢,不应把挤压办孔子学院的钱投入到国内教育上,而应同时加大二者的投入,平衡国内教育投入与办孔子学院之间的关系。 针对网友 B 提出的国内对传统文化不重视的观点,回复如下:近年来,国家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大有作为。2005 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弟子规等书开始纳入幼儿园、中小学的课程体

40、系。这些变化折射出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崇洋媚外的现象,说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还有待加强。从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 解析 本题给定了作答身份“国家汉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作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总结出这两位网友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针对观点给出立场,并用有力的证据论证自己的立场,最后得出结论。题目要点主要参考“给定资料 3”,由此总结两位网友的观点。回复网友 A 的观点,可从材料 2 当中“孔子学院的重要作用”以及“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再去推

41、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这些语句中得出要点。回复网友 B 的观点,可从材料 1 中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弟子规人教材等方面找到答案。注意每条回帖的内容都应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方式来组织。2.12012 年 6 月至 7 月,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推出了“晒晒公家的铺张浪费”系列报道。并邀请了知名专家学者,回答编辑和网友的问题,为“公家”的铺张浪费现象把脉。专家们指出: 在我国,政府成本过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问题,政府成本体现在政府自身消费方面,我国政府自身消费约占财政收入的 20%左右。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降低政府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政策性浪费也比

42、较严重,由于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少数人或一人决策现象严重,因此决策失误造成的财政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从 2006 年以来,“三公”消费一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重点,但目前来看,效果仍不很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在我国,公共收入究竟是多少不是很清楚。比如,2010 年社科院财贸所白皮书显示,我国财政收入约为 8.3 万亿,但宏观税赋收入在 14.2 万亿左右。就是说,有 6 万亿左右没有被纳入预算管理体制,因此在体制外循环而大多成为滋生“三公”消费的温床。其二,即使在预算范围内,“三公”消费的数字也没有细化,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也就无法禁止一些单位用“三公”消费挪

43、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 22012 年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了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看不懂”,也弄不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甚至还有人把“三公”经费与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画等号。“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所不同,也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财政部财科所 B 副所长表示,建立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把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监督政府有据可依。此外,“三公”经费的标准不明确。比如,车均运行费,有的十几万元,

44、有的不到三万元,但老百姓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标准,去评说哪个多了哪个少了。还有,“三公”经费的标准也需要与现实相符,才能起到一个硬杠杆的作用。比如,外宾接待费和出国住宿费分别是 1998 年和 2001 年开始执行的标准,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造成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2011 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时,部门之间数额相差太大,有的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为数百万元,有的却多达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起初,有人提出疑问:部门之间支出差距这么大,是不是有的部门比较节约,有的部门大手大脚?“今年人们不再纠结数额的大小。”W 教授认为,绝大多数民众能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不同部门职能不一样,造成经费使用

45、出现差距是必然现象。疑问年年有,2012 年人们议论较多的,就是横比之下的差距。出国(境)人均费用,多的 5 万元,少的不到 2 千元;车均运行费用,高的 10 多万元,低的 2 万余元。差距为什么这么大?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媒体的报道是否准确?老百姓需要有个解释。或许有误读,或许是统计口径不一,或许是浪费太大。人们迫切想知道个中原因,但老百姓不知道该问谁,媒体报道后,至目前为止,也没看到有相关部门出面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公开是好事,但面对质疑,如何调查?针对问题,如何查处?针对不良现象,如何改善?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有人这样评论。随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陆续公开,大多数

46、百姓给予肯定。同时,公开后能否对不合理的公务消费进行约束,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在热闹的网络评论中,网友们一致希望“三公”经费规模要有所缩减,“三公”消费要合理规范。一位网友留言说:“不能单纯看费用多少,要看使用费用的合理性,必须花费的,1000 万元都没问题,不能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是问题,要有严格的精细化区分。”对此,M 教授表示:“老百姓的话是有道理的,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政府仍然是一个高价政府,公共支出还比较高。”同时他认为,公布确实是一个进步,让百姓进行监督,可以督促下一步的改进。 事实上,从 2011 年中央部门开始公开“三公”经费后,绝大多数省市、个别省的市县也陆续公开

47、。但 M教授表示:“地方政府推广晒三公经费有其自身的困难,例如,地方政府会以不能在公务接待中对上级有所怠慢为借口,进行超标接待,形成互相攀比的风气。”W 教授也指出:“地方政府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接待任务,在日常的公务接待过程中也有一些难处。一是接待标准,现今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来访者接待标准的高低会与对来访者的重视程度相关联;二是很多接待的资源掌握在主要领导手中,接待成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垄断,成为一种较为随意的人治,领导说怎么接待就怎么接待。”中央带好头,地方须跟进。各级地方政府,须有中央部门这样的决心和勇气公开“三公”经费。 32012 年中央各部门陆续向社会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某报纸发表的

48、评论文章中说:“去年,各部门的三公账本甫一公开,立即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尽管公众对公开三公经费这一举动颇多褒奖和肯定,但是对三公经费本身也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甚至有人认为三公经费就是腐败经费,财政预算里根本就不应该允许三公经费存在。而今年,对三公经费的理性讨论明显成为主流。社会公众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三公经费的具体项目、各部门账本的横向比较,以及与去年公布数据的纵向比较。当公众的目光开始聚集于细节,公开三公经费这一举动所蕴含的打造阳光政府的深意,才有了对话和沟通的基础。社会公众更加专业的解读,也给政府部门的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文章中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尽管与去年相比,政府部门的公开力度有所加强,但仍与公众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