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0 ,大小:258.55KB ,
资源ID:13435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43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YD T 1377.1-2005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 第一部分 固定网和移动网间短消息互通的测试方法.pdf)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YD T 1377.1-2005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 第一部分 固定网和移动网间短消息互通的测试方法.pdf

1、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377.12005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 第 1 部分:固定网和移动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of Service and Protocol of Peer to Peer Short Message Interworking between Networks Part 1: Test Methods of Peer to Peer Short Message Interworking between PSTN and PLMN 2005-9-1 发布 2005-12-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发布YD I 目 次 前 言 . II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 . 1 第 1部分:固定网和移动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测试方法 .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缩略语 . 1 4 测试环境 . 1 4.1 测试配置 . 2 4.2 测试的前提条件 . 3 4.3 测试组合 . 3 5 测试内容 . 5 5.1 业务和协议测试 . 5 5.1.1 不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业务 . 5 5.1.2 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业务 . 17 5.2 功能测试 . 36 5.2.1 状态报告路由功能 . 36 5.2.2 路由限制功能 . 38 5.2.3 短消

3、息内容格式转换 . 41 5.2.4 互联网关间的号码传送 . 45 5.3 连接测试 . 46 5.3.1 逻辑应用层连接 . 46 5.3.2 终止逻辑应用层连接 . 47 YD/T 1377.12005 II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固定网和移动网短消息业务的相关通信行业标准以及各运营商开展短消息业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含义是指不同运营商网络中的短消息终端之间互相直接发送和接收短消息。 本标准是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预计如下: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 第1 部分: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互通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 第2 部分:

4、固定网与固定网之间互通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 第1部分 固定网和移动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测试方法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 第2部分 固定网和固定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测试方法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设备技术要求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设备测试方法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的服务质量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是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的第 1 部分 本标准由网络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工作组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网络通信

5、集团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盛蕾、张大坤、王彦、龚双瑾、徐穗、孙立志、刘健民、李振营、祝龙双、王桂芝 YD/T 1377.12005 1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 第1 部分:固定网和移动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网与移动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业务和协议测试、功能测试和连接测试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网与移动网间点对点短消息的业务和协议互通测试。对于互通双方各自网内的短消息的测试方法不包括在本标准中。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环境测试。对于在实验室环境下测试有困难的测试项目可以在现网环境下进行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 1290.1-2003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 第1部分 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互通 YD/T 1291-2003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3 缩略语 IWGW Interworking Gateway 互联网关 MS Mobile Station 移动终端 SMSC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

7、 短消息业务中心 SMTE Short Message Terminal Equipment (固定网)短消息终端设备 4 测试环境 测试结构如下: YD/T 1377.12005 2图 1 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测试结构示意图(不需要第三方网关转接) 注:图中第三方 IWGW 以固网 IWGW1 为例。 图 2 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测试结构示意图(需要第三方网关转接) 4.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包括: 固定网短消息终端 多部(为固定网短消息终端 SMTE 或固定无线接入终端) 移动网短消息终端 多部(为 GSM 手机或CDMA 手机) 移动短消息系统(SMSC) 1

8、 套(移动短消息终端归属于此 SMSC) 固网短消息系统 (SMSC) 2套 (固网短消息终端SMTE1、 SMTE2分别归属于SMSC1和SMSC2) 监视仪表固网 IWGW2移动网运营商 固定网运营商 2 移动 IWGW 移动 SMSC 固网 SMSC2 移动网 固定网 固网 IWGW1(第三方 IWGW)固网 SMSC1固定网固定网运营商 1监视仪表固网 IWGW1移动网运营商 固定网运营商 1 移动 IWGW 移动 SMSC 固网 SMSC1 移动网 固定网 YD/T 1377.12005 3固定网互联网关(IWGW) 2 套(其中IWGW1 与移动网 IWGW 直接相连,IWGW2需

9、要经由 第三方互联网关 IWGW1转接后与移动网 IWGW 相连。 ) 移动网互联网关(IWGW) 1 套 测试监视仪表 1台(也可同时在互联网关的终端上监视) 4.2 测试的前提条件 测试前各运营商的短消息系统应完成本网内的测试,然后再进行互通测试。按图1和图2所示测试结构图准备相关的测试环境,同时保证各自的系统做好如下准备: a) 互联网关的代码及测试的路由数据正确配置; 互联网关代码中的运营商代码的参考设置为:中国电信为 90,中国联通为 93,中国移动为 95,中国网通为 96,中国铁通为 97。 b) 各地网关将等待状态报告的时间统一设置为 49小时,建议各地短消息中心有效期设置的时

10、间比网 关设置的等待状态报告时间短。 c) 各互联网关的连接正常并且保持时间一致,误差在一分钟之内。 4.3 测试组合 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测试组合包括: 固定网(固定网短消息终端)-移动网(GSM手机); 固定网(固定无线接入终端)-移动网(GSM手机); 固定网(固定网短消息终端)-移动网(CDMA手机); 固定网(固定无线接入终端)- 移动网(CDMA手机); 其中,测试终端也可以为模拟终端,短消息中心也可以为模拟短消息中心。 根据测试的需求,对所选的测试组合完成下述所有的测试项的测试。其中,不需要第三方转接的测试连接见图1,需要第三方转接的测试连接见图2,并且在测试前第

11、三方互联网关(以固网IWGW1为例)与移动IWGW和固网IWGW2已完成互联测试。对于经多个第三方互联网关的情况,参照下述测试项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列表见表1。 表1 测试项目列表 项目编号 测试项目 备注 1. 业务和协议测试 1.1 不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业务 题目 1.1.1 接收方互联网关返回成功的状态报告 题目 1.1.1.1 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1.1.2 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1.2 接收方互联网关返回失败应答 题目 1.1.2.1 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1.2.2 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1.3 互联网关连接断

12、题目 1.1.3.1.1 固网 IWGW1 与移动 IWGW 之间的连接断(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 1.1.3.1.2 固网 IWGW1 与移动 IWGW 之间的连接断(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超过规定的时间后恢复 1.1.3.2.1 固网 IWGW1 与移动 IWGW 之间的连接断(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 YD/T 1377.12005 41.1.3.2.2 固网 IWGW1 与移动 IWGW 之间的连接断(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超过规定的时间后恢复 1.1.4 接收方互联网关返回失败状态报告

13、题目 1.1.4.1 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1.4.2 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2 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业务 题目 1.2.1 接收方互联网关返回成功的状态报告 题目 1.2.1.1 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2.1.2 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2.2 发送方互联网关接收到失败应答 题目 1.2.2.1 第三方互联网关(IWGW1)返回失败应答(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2.2.2 接收方互联网关(固网 IWGW2)返回失败应答( 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2.2.3 第三方互联网关(IWGW1 )返回失败

14、应答( 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2.2.4 接收方互联网关( 移动 IWGW)返回失败应答( 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2.3 互联网关连接断 题目 1.2.3.1.1 移动 IWGW 与固网 IWGW1 之间的连接断(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 1.2.3.1.2 移动 IWGW 与固网 IWGW1 之间的连接断(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超过规定的时间后恢复 1.2.3.2.1 固网 IWGW1 与固网 IWGW2 之间的连接断(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 1.2.3.2.2 固网 IWG

15、W1 与固网 IWGW2 之间的连接断(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超过规定的时间后恢复 1.2.3.3.1 固网 IWGW1 与固网 IWGW2 之间的连接断(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 1.2.3.3.2 固网 IWGW1 与固网 IWGW2 之间的连接断(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超过规定的时间后恢复 1.2.3.4.1 移动 IWGW 与固网 IWGW1 之间的连接断(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 1.2.3.4.2 移动 IWGW 与固网 IWGW1 之间的连接断(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超

16、过规定的时间后恢复 1.2.4 发送方互联网关收到失败状态报告 题目 1.2.4.1 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1.2.4.2 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2. 功能测试 2.1 状态报告路由功能测试(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情况) 题目 2.1.1 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2.1.2 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2.2 路由限制功能 题目 YD/T 1377.12005 52.2.1 路由限制功能测试 题目 2.2.1.1 移动网向固定网发送短消息时的路由限制功能测试(不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情况或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情况) 2.2.1.2 固定网向移动网

17、发送短消息时的路由限制功能测试(不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情况) 2.2.2 路由限制功能测试(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情况) 题目 2.2.2.1 固定网向移动网发送短消息时的路由限制功能测试 2.3 短消息内容格式转换 题目 2.3.1 短消息内容格式转换测试- 移动到固定 题目 2.3.1.1 短消息内容格式转换测试- 移动到固定( 不需要经过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情况) 2.3.1.2 短消息内容格式转换测试- 移动到固定( 需要经过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情况) 2.3.2 短消息内容格式转换测试- 固定到移动 题目 2.3.2.1 短消息内容格式转换测试- 固定到移动( 不需要经过第三方

18、互联网关转接的情况) 2.3.2.2 短消息内容格式转换测试- 固定到移动( 需要经过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情况) 2.4 互联网关间的号码传送 3. 连接测试(可选) 3.1 请求逻辑应用层连接协议测试 可选 3.2 终止逻辑应用层连接协议测试 可选 5 测试内容 5.1 业务和协议测试 5.1.1 不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关转接的业务 5.1.1.1 接收方互联网关返回成功的状态报告 测试编号: 1.1.1.1 测试参考: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测试项目:双方互联网关直接相连的正常流程测试 测试分项目: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测试目的:双方IWGW

19、直接相连的情况下,移动网用户能够正确发送短消息到固定网用户 测试预置条件: 1. 各网关实体按照组网图中的关系连接好,各实体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正常。 2. MS已登记为移动SMSC归属的用户。 3. SMTE1已登记为固网SMSC1归属的用户。 YD/T 1377.12005 6测试步骤: 1. MS向SMTE1发送一条短消息,同时记录MS发送的此短消息的发送时间、内容、有效期等。 2. 检查SMTE1收到的短消息。 3. 检查移动IWGW和固网IWGW1是否产生成功话单。 4. 在监视仪表上检查消息流程和消息中的参数。 预期消息流程: 预期结果: 1. 移动IWGW发给固网IWGW1的Forw

20、ard消息中,源网关代码(Source_Id)、目的网关代码(Dest_Id)、消息类型(为0:前转短消息)、Msg _Id、信息格式(Msg_Fmt)、Registered_Delivery(固 定取值为1:需要返回状态确认报告)、有效期(Valid_Time)、源终端号码(Src_terminal_id,为86 +移动用户号码)、接收业务的号码(Dest_terminal_id,为106+0+长途区号+用户号码)、消息长度和消息内容(提交的短消息)等消息参数填写正确。2. 固网IWGW1发给移动IWGW的Forward_Rep消息中,Msg_Id与收到的Forward消息中的相同,并且结果

21、正确(Result=“0”)。 3. 固网IWGW1在发给移动IWGW的Forward消息中返回成功的状态报告,其中源网关代码(Source_Id)、目的网关代码(Dest_Id)、消息类型(为2:状态报告)、Msg_Id、信息格式(Msg_Fmt)、有效期(Valid_Time)、源终端号码 (Src_terminal_i d, 为106+0+长途区号+用户号码)、目的终端号码(Dest_termina l_id,为86+移动用户号码)、消息长度和消息内容(按状态报告消息内容填写)等消息参数填写正确。状态报告消息内容包括Msg_Id(为移动IWGW发给固网IWGW1的Forward消息中的M

22、 sg_Id)、状态(Stat,为“DELIVRD” )、目的终端号码(Dest_terminal_id,为106+0+长途区号+用户号码)等。 4. 移动IWGW发给固网IWGW1的Forward_Rep消息中,Msg_Id与收到的Forward消息中的相同,并且结果正确(Result=“0”)。 5. SMTE1收到MS发送来的短消息,并且显示的短消息内容、发送方号码均与MS发送的一致。 6. 移动 IWGW 和固网 IWGW1 在收到成功状态报告后,产生成功话单,话单内容(话单中应包含:话单序号、短消息序列号、短消息话单类型、主叫用户号码、被叫用户号码、信息长度)正确。 YD/T 137

23、7.12005 7测试编号: 1.1.1.2 测试参考: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测试项目:双方互联网关直接相连的正常流程测试 测试分项目: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测试目的:双方IWGW直接相连的情况下,固定网用户能够正确发送短消息到移动网用户 测试预置条件: 1. 各网关实体按照组网图中的关系连接好,各实体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正常。 2. MS已登记为移动SMSC归属的用户。 3. SMTE1已登记为固网SMSC1归属的用户。 测试步骤: 1. SMTE1向MS发送一条短消息,同时记录SMTE1发送的此短消息的发送时间、内容、有效期等。2. 检查M

24、S收到的短消息。 3. 检查移动IWGW和固网IWGW1是否产生成功话单。 4. 在监视仪表上检查消息流程和消息中的参数。 预期消息流程: 预期结果: 1 固网IWGW1发给移动IWGW的Forw ard消息中,源网关代码(Source_Id)、目的网关代码(Dest_Id)、消息类型(为0:前转短消息)、Msg _Id、信息格式(Msg_Fmt)、Registered_Delivery(固定取值为1 :需要返回状态确认报告)、有效期(Valid_Time)、源终端号码(Src_terminal_ id,为106+0+长途区号+用户号码)、接收业务的号码(Dest_terminal_id,为

25、86+移动用户号码)、消息长度和消息内容(提交的短消息)等消息参数填写正确。 2 移动IWGW发给固网IWGW1的Forward_Rep 消息中,Msg_Id与收到的Forward消息中的相同,并且结果正确(Result=“0”)。 3 移动IWGW在发给固网IWGW1的Forward消息中返回成功的状态报告,其中源网关代码(Source_Id)、目的网关代码(Dest_ Id)、消息类型(为2:状态报告)、Msg_Id、信息格式(Msg_Fmt)、有效期(Val id_Time)、源终端号码(Src_term inal_id, 为86+移动用户号码)、目的终端号码(Dest_te rmina

26、l_id,为106+0+长途区号+用户号码)、消息长度和消息内容(按状态报告消息内容填写)等消息参数填写正确。 状态报告消息内容包括Msg_Id (为 YD/T 1377.12005 8固网IWGW1发给移动IWGW的Forward消息的Msg _Id)、状态(Stat,为“DELIVRD” )、目的终端号码(Dest_terminal_id,为86+移动用户号码)等。 4 固网IWGW1发给移动IWGW的Forward_Rep消息中,Msg_Id与收到 的Forward消息中的相同,并且结果正确(Result=“0”)。 5. MS收到SMTE1发送来的短消息,并且显示的短消息内容、发送方号

27、码均与SMTE1发送的一致。6 移动IWGW和固网IWGW1在收到成功状态报告后,产生成功话单,话单内容(话单中应包含:话单序号、短消息序列号、短消息话单类型、主叫用户号码、被叫用户号码、信息长度)正确。 YD/T 1377.12005 95.1.1.2 接收方互联网关返回失败应答 测试编号: 1.1.2.1 测试参考: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测试项目:双方互联网关直接相连的失败处理流程测试 测试分项目:接收方互联网关返回失败应答(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测试目的:互联网关能够正确处理接收方IWGW返回失败应答的情况 测试预置条件: 1. 各

28、网关实体按照组网图中的关系连接好,各实体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正常。 2. MS已登记为移动SMSC归属的用户。 3. SMTE1已登记为固网SMSC1归属的用户。 4. 固网IWGW1没有配置到达SMTE1归属的SMSC1的路由。 测试步骤: 1. 在MS上向SMTE1发送一条短消息。 2. 检查SMTE1是否收到短消息。 3. 检查移动IWGW和固网IWGW1是否产生成功话单 。 4. 在监视仪表上检查消息流程和消息中的参数。 预期消息流程: 预期结果: 1.移动IWGW发给固网IWGW1的Forward消息中, 源网关代码 (Source_Id) 、目的网关代码 (Dest_Id) 、消息类型

29、(为0:前转短消息)、Msg_Id、信息格式(Ms g_Fmt)、Registered_Delivery(固定取值为1:需要返回状态确认报告)、有效期(Valid_Time)、源终 端号码(Src_terminal_id,为86+移动用户号码)、接收业务的号码(Dest_termina l_id,为106+0+长途区号+用户号码)、消息长度和消息内容(提交的短消息)等消息参数填写正确。 2 若网关可以立即判断路由(消息流程见上图a),则固网IWGW1发给移动IWGW的Forward_Rep消息中,Msg_Id与收到的Forward消息中的相同,并且结果正确(Result为 “9”,前转判断错。

30、);若网关不能立即判断路由(消息流程见上图b),则固网IWGW1发给移动IWGW 的 Forward_Rep消息中的 Result=“0”,同时 固网IWGW1向移动IWGW发送Forward消息返回失败的状态报告。 YD/T 1377.12005 103.SMTE1不能接收到短消息。 4移动IWGW和固网IWGW1不产生成功话单。 测试编号: 1.1.2.2 测试参考: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测试项目:双方IWGW直接相连的失败处理流程测试 测试分项目:接收方IWGW返回失败应答(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测试目的:互联网关能够正确处理接收方

31、IWGW返回失败应答的情况 测试预置条件: 1. 各网关实体按照组网图中的关系连接好,各实体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正常。 2. MS已登记为移动SMSC归属的用户。 3. SMTE1已登记为固网SMSC1归属的用户。 4. 移动IWGW没有配置到达MS归属的SMSC的路由。 测试步骤: 1. 在SMTE1上向MS发送一条短消息。 2. 检查MS是否收到短消息。 3. 检查移动IWGW和固网IWGW1是否产生成功话单。 4. 在监视仪表上检查消息流程和消息中的参数。 预期消息流程: 预期结果: 1 固网IWGW1发给移动IWGW的Forward消息中, 源网关代码 (Source_Id) 、目的网关代

32、码 (Dest_Id) 、消息类型(为0:前转短消息)、Msg_Id、信息格式(Ms g_Fmt)、Registered_Delivery(固定取值为1:需要返回状态确认报告)、有效期(Valid_Time)、源终端号码 (Src_termina l_id,为106+0+长途区号+用户号码)、接收业务的号码(Dest_termi nal_id,为86+移动用户号码)、消息长度和消息内容(提交的短消息)等消息参数填写正确。 2.若网关可以立即判断路由(消息流程见上图a),则移动IWGW发给固网IWGW1的Forward_Rep消息 YD/T 1377.12005 11中(见上图),Msg_Id与

33、收到的Forward消息中 的相同,并且结果正确(Result为 “9”,前转判断错。); 若网关不能立即判断路由(消息流程见上图b), 则移动IWGW发给固网IWGW1的 Forward_Rep消息中的 Result=“0”,同时移动IWGW向固网IWGW1发送Forward消息返回失败的状态报告。 3MS不能接收到短消息。 4移动IWGW和固网IWGW1不产生成功话单。 5.1.1.3 互联网关物理连接断 测试编号: 1.1.3.1.1 测试参考: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测试项目:双方IWGW直接相连的失败处理流程测试 测试分项目:固网IWGW1与移

34、动IWGW之间的物理连接断(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规定的时间内恢复 测试目的:互联网关能够正确处理互联网关物理连接断开的情况 测试预置条件: 1. 各网关实体按照组网图中的关系连接好,各实体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正常。 2. MS已登记为移动SMSC归属的用户。 3. SMTE1已登记为固网SMSC1归属的用户。 测试步骤: 1. 将固网IWGW1与移动IWGW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 2. 在MS上向SMTE1发送一条短消息。 3. 检查SMTE1是否收到短消息。 4. 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移动IWGW与固网IWGW1之间的物理连接。 5. 检查SMTE1是否收到短消息。 6. 在监视仪

35、表上检查消息流程和消息中的参数。 预期消息流程: 预期结果: 1. 移动IWGW与固网IWGW1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后,移动IWGW正确存储了该短消息。并尝试与固网IWGW1进行连接。 2. SMTE1不能接收到短消息。 3. 移动IWGW与固网IWGW1之间的物理连接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后,SMTE1成功接收到该短消息。成功的消息流程参见1.1.1.1项。 YD/T 1377.12005 12测试编号: 1.1.3.1.2 测试参考: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测试项目:双方IWGW直接相连的失败处理流程测试 测试分项目:固网IWGW1与移动IWGW之间的物理

36、连接断(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超过规定的时间后恢复 测试目的:互联网关能够正确处理互联网关物理连接断开的情况 测试预置条件: 1. 各网关实体按照组网图中的关系连接好,各实体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正常。 2. MS已登记为移动SMSC归属的用户。 3. SMTE1已登记为固网SMSC1归属的用户。 测试步骤: 1. 将固网IWGW1与移动IWGW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 2. 在MS上向SMTE1发送一条短消息。 3. 检查SMTE1是否收到短消息。 4. 在超过规定的时间后, 恢复移动IWGW与固网IWGW1之间的物理连接。 5. 检查SMTE1是否收到短消息。 6. 在监视仪表上检查消

37、息流程和消息中的参数。 预期消息流程: 预期结果: 1. 移动IWGW与固网IWGW1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后,移动IWGW正确存储了该短消息。并尝试与固网IWGW1进行连接。 2. SMTE1不能接收到短消息。 3. 在移动IWGW与固网IWGW1之间的物理连接超过规定的时间恢复后,SMTE1不能接收到该短消息。 YD/T 1377.12005 13测试编号: 1.1.3.2.1 测试参考: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测试项目:双方互联网关直接相连的失败处理流程测试 测试分项目:固网IWGW1与移动IWGW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

38、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 测试目的:互联网关能够正确处理互联网关物理连接断开的情况 测试预置条件: 1. 各网关实体按照组网图中的关系连接好,各实体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正常。 2. MS已登记为移动SMSC归属的用户。 3. SMTE1已登记为固网SMSC1归属的用户。 4. 在监视仪表上检查消息流程和消息中的参数。 测试步骤: 1. 将固网IWGW1与移动IWGW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 2. 在SMTE1上向MS发送一条短消息; 3. 检查MS是否收到短消息; 4. 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移动IWGW与固网IWGW1之间的物理连接。 5. 检查MS是否收到短消息。 6. 在监视仪表上检查消息流程和消息中的

39、参数。 预期消息流程: 预期结果: 1. 固网IWGW1与移动IWGW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后,固网IWGW1正确存储了该短消息。并尝试与移动IWGW进行连接。 2. MS不能接收到短消息。 3. 固网 IWGW1 与移动 IWGW 之间的物理连接在规定时间内恢复后,MS 成功接收到该短消息。成功的消息流程参见 1.1.1.2 项。 YD/T 1377.12005 14测试编号: 1.1.3.2.2 测试参考: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测试项目:双方互联网关直接相连的失败处理流程测试 测试分项目:固网IWGW1与移动IWGW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固定网用户向移动网用户发送短消息)-超过规定的时间后恢复 测试目的:互联网关能够正确处理互联网关物理连接断开的情况 测试预置条件: 1. 各网关实体按照组网图中的关系连接好,各实体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正常。 2. MS已登记为移动SMSC归属的用户。 3. SMTE1已登记为固网SMSC1归属的用户。 4. 在监视仪表上检查消息流程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