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07.38KB ,
资源ID:13642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6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1、2017 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 , 完成文后各题。 ( 9 分)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 , 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 , 私德 , 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 , 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 , 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 , 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 , 以及相应的制度。 大约一个世纪前 , 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 , 偏于私德 , 而公德殆阙如。”在国人的伦理

2、行为和生活中 , 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 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 ,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 , 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 , 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 , 都很精心。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 , 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 , 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 , 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 , 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 , 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 , 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另一方面 , 像挤车、抢位子时 , 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 , 表现出自保的心理。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 , 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

3、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所以 , 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 , 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 血亲伦理 , 因人而异 , 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 , 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归结起来 , 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中国的传统伦理实 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 , 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 , 另一方面 , 如果不能涵摄 , 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 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 , 自主的选择。因而不是从集体方面对个人单方面的规定 ,

4、而是个人自由的选择 , 因而这样一个主体和自觉选择的道德 , 实际上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意指的公德。一个现代个人 , 他遵守公德 , 体现了一种情操 , 一种职业的操守 , 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 , 恰恰体现了个体的人格的尊严。他不把自 己看作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人 , 表现出高尚的职业的操守。这里的公德是以单数第一人称做出选择的。因此这也成为现代私德的起源 , 是以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即民主、自由、自主为内涵的。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 , 国人说的公德往往是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绿灯、上车要买票等等。这些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公德 , 当然属于公德的一种。但是公德的本意 , 实际上是一种公

5、共关怀 , 是一种公共精神 , 是超出个人的界限 , 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以外的公共领域的事情。这是公德最初的意义。这个意义集中的体现是政治。如果把公德仅仅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文明礼貌之类的个人修养 , 实际是贬低了公德的意义。公德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能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比如说对于腐败 , 对于社会的进步 , 包括对于国家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 , 你是否有足够的关怀 , 这种关怀不是被迫的、不是别人给你灌输的 ,而是自己自由地做出决定的。有这种公共精神 ,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德。 公德与私德在现代条件下还有一个特点 , 它们之间是分化的:在公共领域建立一种规则、制度 , 然后你要遵守

6、, 但是要保持公民权。相应地也要求在社会生活空间中给私人留有私人领域。一个人 , 在私人的领域 , 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 , 都是受到保护的 , 同时社会生活有真正民主和法制的公共空间。 (尤西林:漫谈社会转型中的公德与私德 ,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公德与私德的表述 ,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公德和私德不仅包括道德主体的道德操守和信念 , 还包括公共舆论、社会的公私域状态 ,以及相应的制度。 B.中国传统伦理非常注重私人关系 , 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 会公德。 C.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 , 其实就是血亲伦理的放大 , 讲权变 , 不讲原则 , 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亲族

7、关系伦理。 D.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公共关系其实就是私人关系的放大。当私人关系不能涵盖公共关系时 ,才会优先考虑公德。 解析: D 表述有误。应为“私人关系不能涵摄公共关系时 , 公共关系被放在其次的地位”。答题区间在原文第 4 段末句。 答案: D 2.下列不属于梁启超“中国 , 偏于私德 , 而公德殆阙如”的表现的一项是( ) ( 3分) A.国人在自己的亲人圈中往往非常注重做人 , 与人往来接触时常很精心 , 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 让人看到孝顺甚至是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 B.离开亲人 , 与陌生人交往 , 当发生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件时 , 国人往往表现得很冷漠。 C.国人在挤车、抢位子时

8、, 会觉得别人在挤、在抢 , 自己不挤不抢就吃亏了 , 表现出一种自保的心理。 D.国人对待亲人和陌生人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具体权变伦理的表现。 解析: D 表述有误。应是“对人不对事”。见第 4 段。 答案: D 3.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现代公德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对个人要求的无私 , 而是以民主、自由、自主这些现 代人格的自我意识为内涵的。 B.公德的本意是一种公共关怀 , 国人所说的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等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行为品质贬低了公德的意义 , 不属于公德。 C.本意上的公德应该是自主地关怀

9、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国家重大事件的处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 D.在现代社会中 , 个人要遵守公共领域的规则 , 同时 , 不侵犯他人利益的个人利益也是受到保护的。 解析: B 上述行为品质也属于公德的范畴。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 选项按原文顺序 , 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 其中一个错误项 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 , 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 , 认真比对。 答案: 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 , 完成文后各题。 回娘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

10、漂亮的媳妇 , 娘家远在大山深处。由于缺水 , 娘家一带漫山遍野光秃秃的 , 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这一年遇上天旱 , 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 , 荞麦下不了种 , 家里实在揭不开锅 , 爹便托人带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 , 来到杨家屯 , 于是 , 秋葵便成了比自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 , 暗想 , 一定要善待秋葵 , 不能让她伤心难过。但木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 , 火气一上来 , 轻了咆哮如雷 , 甚或抬手就是一把掌 , “啪”的一声掴在秋葵脸上。秋葵转过身 , 躲着人 , 用手捂了脸 , 只让泪水从指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 , 肯定要嚎、要

11、闹 , 等嚎够了闹够了 , 肯定会卷起包袱回娘家。然后 , 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个伯母六个婶子肯定要找上门来理论 , 最终 , 等男人上门赔够了礼道够了歉 , 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 , 大摇大摆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 , 受了委屈 , 泪只流在自己心里。流完了 , 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烧饭、拉土、锄麦 , 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间 , 儿子小根已经 4 岁。春节过后 , 小根在街上玩 , 看到邻居家的叔叔用自行车驮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小根看得心热 , 急忙跑回家 , 扯着秋葵衣角 , 说要去外公家。秋葵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 , 嘴唇哆嗦着说:“乖儿子 , 外公家远

12、 , 明年咱们有钱了 , 就去外公家。”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 , 跺着脚又哭又闹 , 木根大喝一声 , 小根“哇”的一声哭了 , 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 , 也哭了。这时 , 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 横竖不是个味儿。 后来 , 小根渐渐懂事了 , 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 , 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 , 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 , 秋葵攒够了车票钱 , 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 , 不料公爹殁了。等埋葬了公爹 , 木根欠下一屁股债 , 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 , 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夜里 , 小根肚子疼。秋葵与木根连夜将小根送到县医院。医生一检查

13、, 说是急性阑尾炎 , 需要做手术。第二天 , 秋葵便让木根将车票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 , 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 , 就接到村长的通知 , 说村里引来了农田水利建设扶贫项目 , 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 , 需要木根 亲自规划承包田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木根高兴得像个孩子 , 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 , 秋葵对木根说:“今年粮食丰收在望 , 我们很快就有钱了 , 等收完秋 , 我们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爹有气管炎 , 娘有腰疼病 , 这几年也不知好了没;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 , 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 , 不知现在还上不上学” 木根抢白道:“小根不上学了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

14、 ” 秋葵脸一红 , 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 , 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 , 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 , 还给娘家的父母弟妹买回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 , 秋葵便烙好干粮 , 做熟饭菜 , 叫醒木根。吃罢早饭 , 便出了村子。秋葵背着行李 , 走在前头。高挑的身子一摆一摆 , 走得很急。走得木根出了一身热汗。 上了火车 , 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 , 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来。 车窗外 , 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 , 好看极了 , 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退着 出了火车站 , 换了一程大巴车 , 秋葵和木根走在一条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 , 秋葵的话

15、一下子多了起来。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 , 一会儿放下行李 , 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送给木根。木根第一次感觉 , 平日里温温顺顺沉默不语的秋葵 , 其实挺爱说话的。 翻过了数座山梁 , 远处 , 有几户人家稀稀落落卧在山野里。秋葵顿时觉得这里的天比以前蓝了 , 山也开始绿了起来 , 空气也似乎更加温馨了。 秋葵兴奋地指着前方 , 对木根说:“前面那个村子里 , 大梧桐树下 , 就是俺家。” 说话时 , 一汪眼泪蓦然间从秋葵黑亮的眼睛中涌了出来 , 她不停地用袖角擦着。擦着擦着 , 双腿一软 , 跪在山梁上 , 放声哭了起来。 木根背着行李 , 在秋葵身后 , 呆呆地站着。 远方 , 夕阳里 ,

16、一棵硕大的梧桐树隐约可见 , 树旁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 , 一缕炊烟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4 分) A.小说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 , 如秋葵被丈夫掴脸与村里别的媳妇遇此情况对比 , 突出了杨家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 B.小说关于秋葵三次回娘家而未能如愿的描写 , 把秋葵家庭的变化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展现 ,既丰富了秋葵的形象 , 又给人以真实感。 C.秋葵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 , 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给木根 , 表现了回娘家时的

17、兴奋心情。 D.秋葵发现娘家所在的偏远深山天比以前蓝了 , 山也开始绿了起来 , 空气似乎更加温馨了 ,从正面表现了娘家人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善。 E.篇末描写娘家“炊烟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 ,表现出秋葵看见娘家后感到满目的熟悉与亲切。 解析: A“突出了杨家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分析不当。应为突出了秋葵隐忍的性格。 B“把秋葵家庭的变化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展现”分析不当。秋葵前两次回娘家未乳源是家庭贫困,基本没有涉及到社会背景;第三次回娘家未如愿是社会原因,是在社会背景中展现的。 D“从正面表现了娘家人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善”分析不当 。这里通过描

18、写秋葵对娘家一带天、山河空气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娘家一带人民的生活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善。 答案: CE 5.小说中的秋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4 分)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 , 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 , 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 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去认识理解;四是注意文本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案: 温顺隐忍。挨丈夫打骂或受了委屈 , 泪只流在自己心里 , 而不像其他人一样哭闹。 勤劳纯朴。她从事各种家务农活

19、 , 悉心伺候家人。 善良 , 识大体。公爹殁了 , 秋葵将车票钱拿出来;家里经济困难 , 虽然想家但始终未回。 重亲情。她掂挂爹娘与弟弟、妹妹;回娘家时为娘家人买回大包小包的礼品。 6.小说是怎样叙述“回娘家”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6 分) 解析:题目问的是“怎样叙述故事的?”分析的角度较多 , 可以从其结构方面和内容表现方面多角度解答。 答案:以“回娘家”为主线叙述故事。这样写 , 使小说脉络清晰 , 层次感强。用第三人称叙述故 事。这样写 , 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 使故事情节在较大跨度中清晰呈现。采用简洁的对话来叙事。这样写 , 使叙事更加紧凑 , 并表现人物

20、丰富的内心世界。插入典型的环境描写。典型扼要的环境描写增添了亲切感、真实感 和现场感 , 赋予“回娘家”的故事以诗意美 , 烘托人物的心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文章 , 完成文后各题。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 蔡元培爱辞职 , 是出了名的。他一生公开的辞职高达 24 次之多 , 其中为了北大辞职 7次。原因多种多样 , 有反对政府不给经费的 , 有反对政府干涉北大行政的 , 有因为五四运动抓学生的 , 甚至还有一次是因为学生闹事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 , 是出了名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 , 是出了名的。有人

21、查过蔡元培日记与年谱 , 1928 1929 那两年 , 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 , 请辞代理司法部长 , 坚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 坚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 坚辞国民政府委员 然而 , 与这些具体的辞职相比 , 蔡元培几次向人生的“辞职” , 才更耐人寻味。 1889 年 , 21 岁的蔡元培双喜临门: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了举人 , 二是在父母包办下迎娶妻子王昭。 3 年后 , 蔡元培又考中进士 , 一举进入翰林院。虔诚的儒学士子蔡元培 , 已经可以眺望传统读书人可以达到的顶峰。 不过 , 一帆风顺的背后 , 也有烦心的琐事。儒生蔡元培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深信不疑

22、,坚信妻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丈夫 , 绝对不能和丈夫顶嘴。偏偏王昭和他性格差异极大 , 双方矛盾渐增 , 令蔡元培烦不胜烦。 家庭“战争”频繁爆发 , 中日两国也终于开战。惨败之后 , 清廷搞起变法 , 不过百日 ,蔡元培最崇拜的谭嗣同便喋血菜市口。此前 , 和其他儒生一样 , 蔡元培绝对忠于清廷 , 只希望清廷主动改革。经此事变 , 蔡元培彻底看清清廷本质 , 第二年 , 他便放弃仕途回到老家。此时 , 已接触过新式教育的蔡元培渐有女权意识 , 他认为之前凡事都要求妻子服从的观点 ,是绝对错误的。他亲自向妻子道歉 , 并写出着名的夫妻公约 , 从此两人真正拥有了幸福的婚姻 , 蔡元培形容为“伉俪

23、之爱 , 视新婚有加焉”。 向旧人生“辞职” , 向旧道德“辞职” , 那一年 , 蔡元培 34 岁。 随后几年 , 对新式教育兴趣日渐浓厚的蔡元培认为“救中国必以学” , 而“世界学术德(国)最尊” , 所以“游学非西洋不可 , 且非德国不可”。 1907 年夏 , 这位已近不惑之年的清朝翰林终于到达德国首都柏林 , 他准备至少用五年时间 , 在德国“ 专修文科之学 , 并研究教育原理 , 及彼国现行教育之状况”。 蔡元培负笈西来 , 系自费留学 , 尚有柴米之忧文学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 , 是出了名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 :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 , 是出

24、了名的。 他一边学德语 , 一边做家庭中文教师 , 还要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书、译书。进入莱比锡大学后 , 蔡元培埋头读书 , 内容主要涉及哲学、心理学、德国文化史、文学、艺术等。他曾翻译了一篇题为德意志大学之特色的文章 , 这篇文章是哲学家包尔森的名着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的绪论。包尔森指出 , 德国的大学“为研究科学之实验场 , 而一方且为教授普及专门知识高等学科之黉舍 , 此为德国大学之特质故德国大学之特色 , 能使研究、教授融合而为一”。留德四年 , 蔡元培脑中逐渐形成一个中国未来的教育体系。 在“半工半读”“半佣半丐”的艰苦中 , 蔡元培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 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人

25、格 , 他完成了向塞满自己头脑的四书五经的“辞职”。 1911 年 , 他应邀回国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那一年 , 他 43 岁。 历经反复 , 以 1917 年 1 月 9 日发表就任校长演说为标志 , 49 岁的蔡元培正式执掌北京大学。他清积习 , 除昏聩 , 寄 望于诸君者三:曰抱定求学之宗旨 , 曰砥砺严谨之德行 , 曰敬爱师友之情谊。三言既出 , 全校一震。他延揽诸方英才 , 为此不拘一格 , 一时群贤毕至;他独尊教授治校 , 为此开罪官僚 , 却得传道有道。凡此种种 , 俱化为他为北大注入的灵魂:思想自由 , 兼容并包。蔡元培治下的北大 , 从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部不朽史

26、诗。 我们今天回望蔡元培的 24 次辞职 , 有的颇具深意 , 有的则更像轶事 , 然而蔡元培两次对人生的“辞职” , 却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不可或缺的一环。倘若没有参透时代的智慧 , 没有勇于决裂的魄力 , 今人注定只能在暗自喟叹中甘于平庸。世上最难改变的 , 是自己。我们今天常说 , 教育家去哪了?“教育家”正沉沦于顾影自怜的“中年危机”中 , 正委身于集体沉默的心安理得中。不如学学蔡元培 , 49 岁 , 还能换种活法。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 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蔡元培花四年时间 , 在德国“专修文科之学 , 并研究教育原理 , 及彼国现行教育之状况” ,

27、这样对他日后执掌北京大学 , 并为北大注入“思想自由 , 兼容并包”的灵魂有一定的影响。 B.在“半工半读”“半佣半丐”的艰苦中 , 蔡元培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 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人格 , 以便于他回国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职务。 C.已接触过新式教育的蔡元培渐有女权意识 , 他认为之前凡事都要求妻子服从的观点 , 是绝对错误的。他写出著名的夫妻公约特地向妻子道歉。 D.作者在本文中借蔡元培多次对人生的“辞职” , 表现了蔡元培的智慧和魄力 , 并表达了作者对如今教育家的深刻批判 , 以及对如今教育界的深思和绝望。 解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

28、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 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

29、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 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答案: A 8.文中提到了几次蔡元培耐人寻味的向人生“辞职”?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 4 分) 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 答案:向旧道德“辞职”,蔡元培曾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深信不疑,坚信妻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丈夫,绝对不能和丈夫顶嘴。后接触过新式教育的蔡元培渐有女权意识,他认为之前凡事都要求妻子服从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他亲自向妻子道歉,并写出著名的夫妻公约。向清廷“辞职”,之前 他绝对忠于清廷,只希望清廷主动改革。后来彻底看清清廷本

30、质,第二年,他便放弃仕途回到老家。向旧知识“辞职”,他向装满自己头脑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辞职”,他留学德国,在德国“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国现行教育之状况”,后来蔡元培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人格。 9.从蔡元培的多次“辞职”中 , 我们领悟到了他的什么人生智慧?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 ( 5 分) 解析: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 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

31、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 引据 论述 小结。 答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敢于改变自己的决心。蔡元培曾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深信不疑,接触过新式教育渐有女权意识后,他认为之前凡事都要求妻子服从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断然向妻子道歉并与之幸福相处。敢于决断的勇气和魄力。蔡元培任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后,他对清廷彻底失望,最终辞职。对于新思想新事物的浓厚兴趣。虽然是一名儒生,满腹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但他也不断学习新思想,并留学德国,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人格。后为北大注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灵魂。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对清廷彻底失望后,他辞去职务,并在新式教育的启发下悟出“救中国必以学”,而“

32、世界学术德(国)最尊”,所以到德国留学,并在脑中逐渐形成一个中国未来的教育体系文学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向人生“辞职”蔡元培爱辞职,是出了名的。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文后各题。 ( 19 分) 郝质 , 字景纯 , 汾州介休人。少从军 , 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 , 换供奉官 , 为府州驻泊都监 , 主管麟府军马 , 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 , 道遇 西夏 数千骑寇钞 , 质先驱力战 , 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 , 至柏谷 , 敌堑道以阻官军 , 质御之于寒岭下 , 转斗逐北 , 遂修复宁远诸栅 , 以扼贼冲。 宣抚使杜衍、安抚使

33、明镐连荐之 , 且条上前后功状 , 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 路 钤辖。 使讨贝州 , 文彦博至 , 命部城西。 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彦博将斩千 , 质趋至帐下曰: “ 千之去 ,质实使之 , 罪乃在质 , 愿代千死。 ” 彦博壮其义 , 两释之。 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 , 迁六宅使 , 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 , 驻泊副都部署 , 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 , 马军殿前都虞候 , 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 , 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 , 改马军。英宗立 , 迁武昌

34、军节度观察留后 , 加安德军节度使 , 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 , 易节安武军 , 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 , 卒 , 帝亲临其丧 , 赠侍中 , 谥 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 , 犯者不贷 , 而享犒丰渥 , 公钱不足 , 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 , 食不重肉 , 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 , 为表揭前功 , 官其一孙。在并州 , 与朝士董熙善 , 约为 婚 姻 。熙死 , 家贫无依 , 质已为节度使 , 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 , 不上伐阅 , 从微至贵 , 皆以功次迁云。 注:钤辖( qin xi) , 宋代武官名。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35、回河上有亭甚壮 /彦博虑 /为贼焚遣 /小校蔺千守 /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 /千辞质 /曰亭焚 /吾任其责 /千去而亭焚 B.回河上有亭甚壮 /彦博虑为贼焚 /遣小校蔺千守 /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 /千辞 /质曰 /亭焚 /吾任其责 /千去而亭焚 C.回河上有亭甚壮 /彦博虑为贼焚 /遣小校蔺千守 /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 /千辞质 /曰 /亭焚 /吾任其责 /千去而亭焚 D.回河上有亭甚壮 /彦博虑 /为贼焚遣 /小校蔺千守 /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 /千辞 /质曰 /亭焚/吾任其责 /千去而亭焚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要语句断句的能力。 答案: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36、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 宋朝称为夏国 , 因为在中国西部 , 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域 , 高于府、州等 , 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 , 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 , 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 , 意为儿女亲家 , 女方的父亲为婚 , 男方的父亲为姻 , 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解析: “赞颂”一词错误,谥号有褒有贬。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37、 分) A.郝质作战英勇 , 屡立战功。在护送军需物资谥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 , 他身先士卒 , 斩杀几百人 , 缴获几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 , 在柏谷大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 , 重情重义。回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 , 他到文彦博账下主动承担责任 , 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 , 董熙死后 , 家贫无依 , 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 , 生活节俭。对触犯军纪的人 , 严惩不贷 , 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 , 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 , 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仕多君 , 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英宗时 , 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为都指挥使;死后 , 皇帝

38、还亲临其丧。 解析: 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 答案: C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 1)敌堑道以阻官军 , 质御之于寒岭下 , 转斗逐北 , 遂修复宁远诸栅 , 以扼贼冲。 ( 2)质趋至帐下曰: 千之去 , 质实使之 , 罪乃在质 , 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 , 两释之。 解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答案:( 1) 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转战

39、并追赶败北的士兵,于是修复了宁远的各个营寨,来控制贼人的交通要道。 ( 2) 郝质跑到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走的,罪过是在我这里,我愿意代替蔺千受死。”彦博钦佩他的节义,释放了他们两个。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文后各题。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 ,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 , 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 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 , 水乡菰米岸莓苔。 【注释】唐武宗会昌二年( 842 年)八月 , 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 , 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 , 闻此而忧之 , 因写下此诗。

40、金河 , 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长门 , 汉宫名。 14.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 分) A.每到秋天 , 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 , 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 , 诗人目送征雁 , 感怀时事 , 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 , 从情态、动作到声音 , 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 , 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 , 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 , 灯光黯淡 , 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 , 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 ,加上“数声”悲啼 , 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

41、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 , 相传雁至衡阳而止 , 遇春雨回 , 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 , 这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E.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 , 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解析: D 诗人劝诫他们不要回去,胡骑仍在。 E 诗人表示此处虽然人烟稀少,但有菰米莓苔可食,不妨暂居。 答案: DE 15.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 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 6 分) 解析: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

42、,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题就是明确的给出了对比什么,这样考生要认真抓住题干中的信息即可。 答案:情感上: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抒情方式上:杜诗托物言志,借雁喻民,通篇表达含蓄委婉。张曲怀古伤今,结尾直抒胸臆。 (三)名篇名句默写( 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3、 (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 , 但绝不能放弃提升自己的品德。屈原离骚中的“ _,_”两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感慨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 _。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 好充分准备 , 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 , 虽有“ _”之雄心 , 也只怕会有“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解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如本题中的“常”不要写成“长”;蜉蝣的字形较复杂,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沧”容易误写为“苍”。 答案 :( 1) 民生各有所乐

44、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 2)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 3) 封狼居胥 第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7.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 , 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 13 年 , 竟写下了约 4000 万字的朱批 , 就连现在的专栏作家、网络写手也难以 望其项背 。 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 , 蒋干被塑造成一个 胸无城府 却又自作聪明 , 十分迂腐可笑的形象。 人生道路上 , 犯错误是难免的 , 但如果 犯而不校 , 那么就一定会陷入错误的泥淖 , 不能自拔。 前三季度 500 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 1 68%, 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

45、下降 , 但在“资产荒”背景下 , 整体表现仍然 可圈可点 。 法国当地时间 2015 年 11 月 13 日晚 , 在位于巴黎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附近发生多起 震古 烁今 的枪击爆炸事件 。 责任重于泰山 , 我们要与人民同甘共苦 , 团结协作 , 夙夜在公 , 努力向历史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A. B. C. D. 解析: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震古烁今: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答案 : D 18.下列各句中 ,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

46、 A.在中国空军首位歼 10 女飞行员余旭烈士“回家”的日子 , 全国各地 32 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自发赶到余旭的家乡四川省崇州市 , 来送别这位女飞行员最后一程。 B.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 , 64 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 , 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 , 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 C.随着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 电子信息快速提升 , 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 ,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市场潜力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 D.近来 , “小猿搜题”“作业帮”“快作业”等能解题的手机软件风靡中小学校园 , 用手机对着题目拍张照上传 , 马上就能得到答案

47、和解析 , 被同学们称为“解题神器”。 解析: B 项,句式杂糅,“据调查”或“调查显示”; C 项搭配不当,“提升”改为“发展”; D 项,“六个”有歧义,修饰“县市”还是领导。 答案 : A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 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3 分)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 _。 _, _,_。 _。 _,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 物 , 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 , 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 , 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 , 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的能力。 答案 : D 20.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 , 在下面画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 , 语言连贯 , 逻辑严密 , 语句通顺。 ( 5 分) “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的来源是桃符。最初人们挂在门旁以避邪 ,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上 , 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