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06.59KB ,
资源ID:13657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65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年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年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

1、2017 年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51 分)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解析: 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选项 A 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 , 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是共同点。故 B 项正确。 C 中挑战没有

2、体现; D 中没有提及功能的变化。 答案: B 2.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皇帝制度的内涵 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分封制推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解析: 材料中“ 秦遂并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说明是秦朝设立的郡县制的背景,故 B 项正确; A 属于皇帝制; C 属于汉代政治; D属于西周时期政治,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 基本由内阁操

3、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 ( )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 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 解析: 材料中“ 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说明内阁的权力较大,宦官又干涉政权,导致明朝后期权力运作的混乱,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4.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

4、批如制。”下列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 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 解析: 材料“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反映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所以 D 项符合要求;上述材料也反映了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上升,所以B 项说法跟史实不符; 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过于夸大阁臣票拟权利; 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表达错误。 答案: D 5.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

5、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 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 )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 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解析: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二者之间是统一的,故 A 项排除;依据材料,“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可见孟子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体现了儒家的仁和仁政思想,故 B 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是法家思想,仁政并没有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故 C 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孟子的政治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

6、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这一主张 ( ) A.否定了孔子思想至高无上 B.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强调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 D.动摇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 解析: 王守仁提出学关键是合乎本心。与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论,也不能认同;与本心一致,即便是庸常人所说,也不能否定。王守仁之意,并不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这样有利于否定孔子的权威, A 项正确; B 是明清之际反儒家思想体现; C 与题意相反; D 中动摇说法错误。 答案: A 7.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 ,就用黄

7、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行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 A.印刷术的发明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技术领先世界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解析: 材料主要说的是造纸术发明出来了以后,便利了书写,在造纸术发明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成语和文化记载,故选 D。 A 项材料并未涉及到印刷术的情况; B 项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 项材料并未交代 科学技术的传承的作用。 答案: D 8.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

8、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相应的考评标准。例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 “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 )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解析: 关键信息是“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 心的修养,反应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理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所以也表现在书法、绘画等

9、艺术中,就是强调精神、气度等。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 D 9.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 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乡村妇女”、“与男子共其劳”,题干材料的核心,即体现“男耕女织”的经济组织形 式,即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是当时正常的生产方式,故项正确;并不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故 A 项正确;也没有反映资本主义的萌芽,故 B 项错误;属于手工业。 答案: D 10.据记载,中

10、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 A.重视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解析: 根据材料“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工师善教工”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重视对工匠的培训,从而确保官营产品的质量。所以答案选 C;不是官营手工业特点; B 技术更新,不符合题意; D 中工序错误。 答案: C 11.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 : “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

11、茫空有月。 ” 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 “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 ” 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 重 心的 不断 南移 D.重农 抑商政策的 弱化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唐代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的长安到了晚上“ 六街鼓歇行人绝 ”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受到时间限制,而到宋代的汴州则“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 ”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突破了市坊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故选C。 答案: B 12.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的。

12、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导致明朝海商这种 命运的 的主要 因素 是 ( ) A.海商崇尚武力 B.走私带来 的暴利的吸引 C.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 D.西方殖民者的扶持 解析: 明朝推行“海禁”政策,使得海商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进行走私,甚至与政府武力相抗。海商以武力对抗政府是由政府的“海禁”政策造成的, A 项错误 ; 走私确实能够带来暴利 , 吸引一部分商人铤而走险,但不是整个明朝海商走私的主要原因 , B 项错误 ; 西方殖民者在明朝虽然已经到达中国沿海,但对中国的冲击较小, D 项错误。 答案: C 13.2011 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

13、义会议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 “ 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 成人礼 ” 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 “ 成人礼 ”, 主要理由是 ( ) 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B.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 “ 左 ” 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 中国共产党的 成人礼 ” 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 “ 成人礼 ” ,说明中国共产党人能自主处理自己的问题,会议摆脱了共产党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故 D 项正确。 A 说的是意义; B 讲的是中共二大的任务; C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14、 14.“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某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 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解析: 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军队虽然英勇抵抗日军,但最终败退的事实,比较客观, “ 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 ” 表明是抗战初期,故 B 项正确 ; 依据材料 “ 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 ”“ 苦战

15、 ” 等信息可知,当时国民党抗战不消极,故 A 项错误 ; 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此时战场在长江下游,故 C 项错误 ; “ 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 ” 体现了正面战场的抵抗,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5.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 ( ) A.意 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的“洋务运动”。 从“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的信息可以看出洋务派强调以

16、市场规则经营 管理企业,故 B 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主张变革封建制度, A 项错误; C、 D 项信息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B 16.据某研究成果显示: 1918 1936 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 1914 1936 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 时侯。由此推断 ( ) A.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 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 D.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合史实 解析: 材料提到,总体上看 1914-1936 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族工业“短

17、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17.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 A 项“断送”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梁启超等维新派不属于保守的知识分子, C 项错误; D 项与题意无关;根据材料“ 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 ”可以看出当时梁启超等请求废除八股取士的改革并没

18、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18.陈独秀在 20 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 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化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解析: 由材料中的“ 不是反对孔子本人 ”、“ 不是 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 是因为 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

19、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可以得出 A、 B 错误, D 项正确;材 料中并没有反映出 C 的内容。 答案: D 19.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 )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解析: “公理战胜强权”说明反对强权政治,再结合题干时间 1918 年,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联系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可知题干中的公理应该是指民主,即

20、自由、平等,故 B 项正确, C、 D 项错误; A 项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符,排除。 答案: B 20.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 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 -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 ) A.推进文学革命 B.提倡自由平等 C.弘扬传统文化 D.否定西方文化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辜鸿铭曾指出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可知其旨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故本题应

21、选 B 项。 答案: C 21.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解析: 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当时改革开放还未进行,与 A、 B、 C 项均不符合; 1992年邓小平发展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

22、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 D。 答案: D 22.1970 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 2014 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对外开放的实施 C.现代主义的流行 D.“左”倾错误的纠正 解析: 1970 年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英雄形象受到文革 “ 左 ” 倾思想的影响,电影也以样板戏拍摄成的戏曲艺术片为内容。 2014 年徐兜导

23、演的同名影片中 “ 杨子荣 ” 形象的改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电影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情景。因此选择 A。 答案: A 23.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解析: 材料中“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说明这段文字材料应该出现在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之后,

24、所以 A、 B 两项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符;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中国积极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而非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也与题意不符; C共同纲领符合材料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存在,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24.2012 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 “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 ( ) 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 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 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 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 解析: 材料中 “国家正式

25、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新时期如何有效落实民族团结和民主发展的政策,体现出民族政策的与时俱进性,故 B 项正确; A 是建国初期实现; C 不符合题意; D 是现象。 答案: B 25.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 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 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解析: 材料提到,“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

26、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发生在 1971 年,因此 A、B 都排除, C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过于绝对,且不符合 史实 , 排除 。联合国这个国际舞台需要中国 ,故 D 项正确 。 答案: D 26.1969 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 71.43%, 1970 年为 17.24%, 1971 年为 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 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

27、是在不断下降的,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美政策做出了调整,中美关系也有改善的趋势,中国也于 1971 年重返联合国。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答案: D 27.据统计, 1949 年至 1952 年,山西忻县有 8253 户农民出卖土地 39912 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 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 ) A.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 国 共 产党 加快农业合作化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显著 解析 : 材料中 “ 1949 年至 1952 年,山西忻县有 8253 户农民出卖土地 39912 亩;

28、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 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五倍多 ”说明当时实行的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措施的激进性,故 B 项正确; A 是 1952 年; C 是促使小农经济解体; D 改革开放时期措施。 答案: B 28.1988 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 , 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 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 “ 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 。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 )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 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解析: 材料中“ 中国计划经

29、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 , 物价失控。 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 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说明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故 B 项正确; A 不符合题意; C 材料中未提及; D 的时间是 1992 年。 答案: B 29.“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 1949 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

30、.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坚决优先保证工业”“ 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可知作者强调的是一五计划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符合题意的是 B 项。 答案: B 30.下面是 1956 年和 1966 年中国经济对比图,对于 1966 年经济发生的变化,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我国社会主义建没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解析: 首先要明确 1956 1966 年所处的阶段是全面建设社

31、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在探索时期 ,故 A 项错误 ; B 项所述史实发生在文革时期 ,不符合题意 ,排除 ; 这一时期 ,中美敌对 ,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我国外交环境正处于一个非常恶劣的时期 ,而国内文革即将爆发 ,“ 全面改善 ” 无从谈起 , D 项错误 ; C 项中的 “ 曲折 ” 指的是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 左 ” 倾错误 ,但从图表来看 ,当时我国的经济各项指标都有一定的增长 ,因此可以说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仍是主要的 ,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1.1956 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

32、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这表明当时中国 ( ) A.深受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 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解析: 材料中 “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 体现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故 C 项正确; A 没有体现; B 已经完成; D 是 1958 年以后。 答案: C 32.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

33、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 A.农村所有制的改革 B.农村经济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 叛 解 析: 材料“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对土地的经营方式,但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并未变。故 B 符合题意。 答案: B 33.1985 年初,中共中央 和 国务院 颁布 文件 中 要求: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 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一文件 ( ) A.初

34、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 C.在农村 初步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 了农 业生产的现代化 解析: 材料中“ 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 ”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 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 ”说明农产品收购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故 C 项正确。 A 项错在“打破”; C 项是1992 年以后; D 项是现代化错误。 答案: B 34.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 7 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

35、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解析: 由“个体企业”、“雇工”可知,该企业属于公有制以外的类型,结合时间改革开放初期,故 D 项正确。 A 项“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 21 世纪初,故 C 项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 49 分, 35 题 16 分, 36 题 13 分, 37 题 20 分) 35.( 16 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商王或周王室 ,都有大批商贾为之

36、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 ( chng,祭祀用的香酒 ) ”,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 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三: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

37、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 4 分) 解析: 状况: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可以得出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政策:由上述状况和“多贾 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可知当时政府是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的。 答案: 状况:商业受政府监督,并为王室服务。政策: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

38、理由。( 4 分) 解析: 由材料二中的“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可知其政策是重农抑商。原因:由“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 ”、“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 , 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等信息可以概括为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 答案: 政策: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鞠和国家贫弱。 (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7 分) 解析: 观点:

39、由“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等信息可以概括为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由材料三可知当时处于宋代,结合宋代有关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再结合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可以得出作者认为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 答案: 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农商并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1 分

40、) 解析: 关系:由政府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到材料二中的重农抑商,再到材料三中的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再结合所学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可以看出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正确的经济政策能够促进商业的发展,而商业的发展也会促使政府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 答案: 相互影响 。 36.(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 ,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 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

41、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 自 1963 年至 1969 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团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 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 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 “ 复交三原则

42、” 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 4 分) 解析: 依据材料一中“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 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信息并结合所学政治从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角度回答,军事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反映垄断组织出现 ”角度思考 作答 。 答案: 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

43、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 2 分) 解析: 材料中明显是日本为侵华战争找借口,本题可以 结合 所学从“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 5 分) 解析:主要原因结合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的角度从“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角度回答;次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

44、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4)材料四的 “ 不正常状态 ”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 不正常状态 ” 的因素。 ( 2 分) 解析:原因: 依据材料四中“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的信息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的角度思考作答; 因素: 依据中日关系特点从“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

45、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角度回答。 答案: 原因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因素: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37.( 20 分) 阅读 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万吨) 材料二:从 1958 年夏季开始,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国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 99%以上。当时提出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完成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快的三四年,慢的五六年,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

46、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展开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1983 年,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灭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 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

47、业科技投入, 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58-1961 年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 6 分) 解析: 注意时间限定 “1958 -1961 年 ”, 这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再结合同时期的 “ 大跃进 ” 可回答原因。 依据所学从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成积极性;苏联的背信弃义和我国的自然灾害也加剧了当时的困境 等 角度回答。 答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成积极性;苏联的背信弃义和我国的自然灾害也加剧了当时的困境。 (2)根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 5 分) 解析: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农村的改革,同时还要注意农业科技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的发展,如杂交水稻的推广”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