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_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_。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第
2、一 个 空格修饰对象为工匠精神, 所以 选用“精益求精”。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修饰对象为作品, 所以选用“ 耳目一新 ” 。美不胜收强调“美”。而数不胜数强调“数”, 根据语境应该 选用 “ 美不胜收 ” 。 答案: A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 A.“ 一带一路 ” 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3、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 150 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 3 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 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 本 题 考查 修辞手法的运用。 A 项, “ 一带一路 ” 暗喻为 “ 新引擎 ” ; C 项, “ 网络病毒 ”比作 “ 洪水猛兽般 ” ; D 项, “ 弯道超车 ” 比喻观念和做法 。 答案: B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 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4、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 B. C. D. 解析: 本 题考 查 对联的运用。 首先要了解杜甫的生平,再从中选取合适的对联。 答案: 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_, _, _。 _, _, _。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 B. C. D.
5、 解析: 本 题 考查 语句衔接。 可以 根据前文中 的 “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判断选项 。 答案: C 5.下列诗句中,与 下 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解析: 本 题 考查 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可以从漫画中 得知“离别”这一关键因素, 理解 选项 含义, 判断即可。 答案: 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问 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
6、书贾 鬻 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 江左 ,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 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 谒 ,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
7、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 三代 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 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 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 菽水 ,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
8、窃闻于 趋庭 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 不能文,尚欲扬榷而 陈 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助书贾 鬻 书于市 鬻:卖 B.先生往 谒 谒:拜见 C.称之不 置 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 陈 之 陈:陈述 解析: C 项, 置:放弃 。 答案: C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
9、,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 “ 菽水承欢 ” 。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 “ 趋而过庭 ” 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 “ 趋庭 ” 。 解析: B 项, 三代: 指夏商周三代 。 答案: B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要在理解文章含义的基础上翻译,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 答案: ( 1)我在汪中的前面,凭的是官爵;如果凭才学,我应当面向北而尊崇他啊! ( 2)他在知心的老朋友去世后,对他们的慰问比生前还
10、要多,这大概是他性情厚道成这样了吧!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 30 个字 。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 分析和 概括。 根据原文 内容 “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考三代典礼”“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 以 概括出答案。 答案: 学 识渊博,涉猎广泛,见识不凡,卓然不群,自成一家,精于史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问 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
11、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 注 】 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 “ 愁 ” 的原因。 解析: 本 题 考查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概括 。 可以 从关键词入手分析,如“乾坤迮”,“病”“日月遒”“百战铁衣” 。 答案: 天地狭窄无容人之处,日月迫近深感岁月匆匆,疲病交加,无处施展抱负 。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解析: 本 题 考查 诗词表达效果。从“占”“系”可以分析 出尾联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尾句中 的情景句入手分析可得运用了 “ 以景结情 ” 的表现手法 。 答案: 运用了拟人,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将“明朝烟雨”拟人化了,并以景代情作结,结束 诗句, 使得诗歌 “
12、此时无情胜有情 ”, 诗人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沧桑感、苍凉感和人生短暂的空虚感相交织的凄怆意绪。 四、默写 12.补全诗句。 (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_。(诗经 卫风 氓) ( 2)小知不及大知, _。(庄子逍遥游) ( 3)锦瑟无端五十弦, _。(李商隐锦瑟) ( 4) _,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 5) 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_。(论语 宪问) ( 8)在天愿作比翼鸟, _。(白居易长恨歌) 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
13、形与字义分不开,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答案: ( 1) 来即我谋 ( 2) 小年不及大年 ( 3) 弦一柱思华年( 4)无言独上西楼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6) 古道西风瘦马 ( 7) 勇者不惧 ( 8) 在地愿为连理技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问 题。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 美 】 杜鲁门 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 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 巴迪 ”
14、,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 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 “ 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
15、大量的面粉和黄油 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 驴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直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
16、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的答 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份钱明信片 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的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 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路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
17、我一辆自行车 ,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 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 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
18、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 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 、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 “ 我的朋友 ” 的生活状态。 解析: 本题
19、主要考查 文章内容的 分析概括。注意人物、状态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我的朋友”平时乐观、开朗地过着每一天,并且保持着童心,和小狗“奎尼”作伴,做水果蛋糕送给朋友。对朋友充满思念,重视友情。有点糊涂。 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 “ 我 ” 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文章重要 语句 的 情感分析。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我”从小就与她生活在一起,有她的地方就有家,表现了“我”的不舍与对她的眷恋;对自己再也没回去的愧疚。虽然有不舍与眷恋,但我再也没回去过,是有一些愧疚的。 答案: “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表现了我对友情、对朋友的重视。“而”表示转折,“没回去
20、过”的内疚、惭愧、自责。 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小说中情节描写的作用 。抓住关键词“映衬”分析。 答案: 通过小狗奎尼在送走蛋糕后的举动,侧面烘托我们内心的激动、快乐。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她”对小狗的伤情的叙述,表现“她”是关爱动物、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烘托人物内心的童真、单纯。小狗奎尼还扮演着朋友的角色,表现“她”对友情的渴望和珍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属于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题,可以结合小说的要素分析,从情节发展、主旨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小说的结尾和开头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1、。表现了“她”热爱生活的特点。小说的结尾深化了悲凉的主题,同样的时间、季节、环境, “再也爬不起来”,交代了“她”的结局,突出文章的悲剧性,和“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相吻合。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问 题。 从脸谱说起 叶秀山 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
22、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
23、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看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 “30 分钟 ”“35 分零 5 秒 ” 那样死板的,到一定起锅。 “ 火 ” 曰 “ 候 ” ,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 用性 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 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
24、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 “ 谱 ”“ 做 ” 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地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 谱 ” 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就道理来说,各种 “ 谱 ” ,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 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再往深里说。各种 “ 谱 ” 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 “ 谱 ” 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 记得十几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
25、术要做到 “ 有规律的自由 ” ,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 (选自叶修山文集,有删改) 17.文中 “ 谱 ” 的含义有哪些? 解析: 本题考查 议论文重点词语的含义,可以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进行概括, 然后将这些含义分点分条概括即可。 答案: “谱”是人们遵守的准则、规矩。“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谱”有谱系之意。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凡是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是自身实践的“本”。 18.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 段落的论述层次即作者的论述思路, 一般 答题 思
26、路为 “ 首先引出什么话题,接着具体论证什么,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 ,本段 可以 围绕 “ 菜谱 ” 分析层次。 答案: 首先从书店里的菜谱说起,然后论述菜谱只是给人一个规范, 运用菜谱必须把握火候,把握火候是实践性的,是艺术性的。最后又谈到了“谱”上,谈到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 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 “ 有规律的自由 ” 的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中心词是“自由”,结合文本主旨进行分析及“谱”的含义去分析即可。 答案: “有规律的自由”是指舞台艺术要有自由,但这自由是相对的,它需要遵守一定的准则、规矩,即文中所说的“谱”,
27、而这准则、规矩又不是单调的、死板的,它需要艺术家通过实践,把握“火候”,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七、作文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 首先要理解材料的意思,选取合适的立意。 答案: 略。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问 题。 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
28、于时也。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 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 21.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 解析: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 。 答案: 而后来卑陋之士 /不满其相业 /因并废其文 /此公生平所谓流俗 /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22.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 _、 _。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三苏”: 苏洵、苏轼 和苏辙 答案: 苏洵、苏轼 23.根据材料,
29、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 解析: 本题考查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答案: 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 二、名著阅读题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 “ 假若爷爷死了? ”后来,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C.子夜前三章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30、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来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 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 内容 。 答案: AD 25.简答题 (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 中,黛玉对宝钗说: “ 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 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名著中的一些
31、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 内容 。 答案: 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 2)阿 Q 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 “ 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 ;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 “ 我 ” 就大骂其新党,但 “ 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 。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 内容 。 答案: 民众愚昧、落伍,无法理解新思潮及其运动的意义;新思潮及其运动脆弱、不彻底,无力走入民众的世界。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 阅读材料,完成 问
32、 题。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 滞销的 奢侈品 ,也不 愿它成为 畅销的牙膏 ,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
33、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愿“纯净主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 26.请分别解释文中 “ 滞销的奢侈品 ” 与 “ 畅销的牙膏 ” 的含意。 解析: 首先明确词语的词性、有无使用比喻的修辞,然后找到该词语的出处并标明;联系上下文将原句转化为比喻句,去掉比喻成分,留下本体成分 。 答案: 滞销的奢侈品:不被
34、大多数人欣赏却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畅销的牙膏:一时很受欢迎但艺术价值很低的作品。 27.依据材料,概括 “ 纯净主义 ” 的信条。 解析: 从文中来看,有关“纯净”的内容不多,好像更多的是“不纯净”,即新诗创作不单有白话,还有文言。再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话,可以发现作者是不认可“纯净主义”的,故只有把作者的观点反过来说即可,即只运用白话,不掺杂文言。 答案: 在新诗写作中,只应使用纯净的白话,而不应掺杂文言。 28.作者反对 “ 纯净主义 ” 的理由有哪些? 解析: 本题考查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案可以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寻找,然后概括出来。 答案: 诗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文言使用得好,可以增强美感;文言与白话各有优势;艺术的精湛贵在调和不同的语言因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