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142KB ,
资源ID:1368065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680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三)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三)及答案解析.doc

1、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三)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36,分数:36.00)1.实践是指人们的 A.本能活动 B.适应环境的生物性活动 C.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D.精神活动(分数:1.00)A.B.C.D.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分数:1.00)A.B.C.D.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分数:1.00)A.B.C.D.4

2、.认识的主体是指 A.一切有生命的人 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分数:1.00)A.B.C.D.5.认识的客体是指 A.一切客观实在 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一切社会存在 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分数:1.00)A.B.C.D.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分数:1.00)A.B.C.D.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

3、认识路线的对立 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分数:1.00)A.B.C.D.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分数:1.00)A.B.C.D.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B.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分数:1.00)A.B.C.D.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分数:1.

4、00)A.B.C.D.11.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分数:1.00)A.B.C.D.1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客观规律 D.社会实践(分数:1.00)A.B.C.D.13.真理是指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D.先进阶级的进步观点(分数:1.00)A.B.C.D.14.客观真理是指 A.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D.正确认识中不以人

5、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形式(分数:1.00)A.B.C.D.15.绝对真理是指 A.它的客观性 B.它的永恒性 C.它的不变性 D.它的终极性(分数:1.00)A.B.C.D.16.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真理的两种不同形式 D.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分数:1.00)A.B.C.D.17.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客观规律 B.科学理论 C.社会实践 D.对人们是否有用(分数:1.00)A.B.C.D.18.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 A.具有普遍性的活动 B.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

6、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分数:1.00)A.B.C.D.19.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分数:1.00)A.B.C.D.20.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 A.感性认识的范畴 B.理性认识的范畴 C.认识的基本形式 D.认识的基本方法(分数:1.00)A.B.C.D.21.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源于 A.天资聪明 B.读万卷书 C.名师传授 D.社会实践(分数:1.00)A.B.C.D.22.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形象性 B.客观性、综合性 C.间接性、抽象性 D.主观性、分析性(分数:1.00

7、)A.B.C.D.2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 A.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的错误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C.先验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D.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分数:1.00)A.B.C.D.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 A.经验论的错误 B.不可知论的错误 C.唯理论的错误 D.唯心主义的错误(分数:1.00)A.B.C.D.2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者 B.所有唯物主义者 C.所有唯心主义者 D.机械唯物主义者(分数:1.00)A.B.C.D.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实践认识实践 B.个别一

8、般个别 C.群众领导群众 D.民主集中民主(分数:1.00)A.B.C.D.27.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 A.是否对人们都有用 B.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拥护 C.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D.是否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分数:1.00)A.B.C.D.28.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 A.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B.夸大真理的多样性 C.承认真理的具体性 D.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分数:1.00)A.B.C.D.29.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 A.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B.认识的方法只有一种 C.认识的条件只有一个 D.认识的手段只有一种(分数:1.00)A.B.C.D.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

9、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C.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的因素(分数:1.00)A.B.C.D.31.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求知欲望 B.好奇心理 C.科学兴趣 D.社会实践(分数:1.00)A.B.C.D.32.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是强调 A.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 B.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分数:1.00)A.B.C.D.33.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A

10、.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C.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分数:1.00)A.B.C.D.34.“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分数:1.00)A.B.C.D.3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A.主观认识是否同科学理论相一致 B.主观认识是否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C.主观认识是否逻辑严密、清楚明白 D.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分数:1.00)A.B.C.D.36.把经

11、过实践证实正确的理论看成终极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的是否真理性的标准,这种观点是 A.经验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分数:1.00)A.B.C.D.二、B辨析题/B(总题数:5,分数:10.00)37.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分数:2.00)_38.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分数:2.00)_39.“有用就是真理”。(分数:2.00)_40.真理有阶级性。(分数:2.00)_41.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分数:2.00)_三、B简答题/B(总题数:12,分数:36.00)42.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分数:3.00)_43

12、.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分数:3.00)_4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及其关系是怎样的?(分数:3.00)_45.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分数:3.00)_4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分数:3.00)_47.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分数:3.00)_4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分数:3.00)_49.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一元性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分数:3.00)_50.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为什么是错误的?(分数:3.00)_51.怎样理解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分数:3.00)_5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13、准?(分数:3.00)_53.怎样理解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分数:3.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5,分数:18.00)54.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分数:2.00)_55.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分数:4.00)_56.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分数:4.00)_57.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意义。(分数:4.00)_58.试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分数:4.00)_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三)答案解析(总分:100.00,

14、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36,分数:36.00)1.实践是指人们的 A.本能活动 B.适应环境的生物性活动 C.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D.精神活动(分数:1.00)A.B.C. D.解析: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分数:1.00)A.B.C.D. 解析: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分数:1.00)A.B.C.D. 解析:4.认识的主体是指 A.一切有生命的人 B.一切

15、有感觉能力的人 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分数:1.00)A.B.C.D. 解析:5.认识的客体是指 A.一切客观实在 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一切社会存在 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分数:1.00)A.B. C.D.解析: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分数:1.00)A.B. C.D.解析: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实

16、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分数:1.00)A.B. C.D.解析: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分数:1.00)A.B. C.D.解析: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B.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分数:1.00)A. B.C.D.解析: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分数:1

17、.00)A.B. C.D.解析:11.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分数:1.00)A.B. C.D.解析:1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客观规律 D.社会实践(分数:1.00)A.B.C.D. 解析:13.真理是指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D.先进阶级的进步观点(分数:1.00)A.B. C.D.解析:14.客观真理是指 A.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18、移的客观内容 D.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形式(分数:1.00)A.B.C. D.解析:15.绝对真理是指 A.它的客观性 B.它的永恒性 C.它的不变性 D.它的终极性(分数:1.00)A. B.C.D.解析:16.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真理的两种不同形式 D.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分数:1.00)A.B. C.D.解析:17.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客观规律 B.科学理论 C.社会实践 D.对人们是否有用(分数:1.00)A.B.C. D.解析:18.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 A

19、.具有普遍性的活动 B.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分数:1.00)A.B. C.D.解析:19.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分数:1.00)A.B.C. D.解析:20.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 A.感性认识的范畴 B.理性认识的范畴 C.认识的基本形式 D.认识的基本方法(分数:1.00)A.B. C.D.解析:21.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源于 A.天资聪明 B.读万卷书 C.名师传授 D.社会实践(分数:1.00)A.B.C.D. 解析:22.感性认识的特点

20、是 A.直接性、形象性 B.客观性、综合性 C.间接性、抽象性 D.主观性、分析性(分数:1.00)A. B.C.D.解析:2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 A.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的错误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C.先验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D.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分数:1.00)A.B. C.D.解析: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 A.经验论的错误 B.不可知论的错误 C.唯理论的错误 D.唯心主义的错误(分数:1.00)A.B.C. D.解析:2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者 B.所有唯物主义者 C.所

21、有唯心主义者 D.机械唯物主义者(分数:1.00)A.B. C.D.解析: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实践认识实践 B.个别一般个别 C.群众领导群众 D.民主集中民主(分数:1.00)A. B.C.D.解析:27.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 A.是否对人们都有用 B.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拥护 C.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D.是否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分数:1.00)A.B.C. D.解析:28.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 A.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B.夸大真理的多样性 C.承认真理的具体性 D.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分数:1.00)A.B.C.D. 解析:29.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

22、A.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B.认识的方法只有一种 C.认识的条件只有一个 D.认识的手段只有一种(分数:1.00)A. B.C.D.解析: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C.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的因素(分数:1.00)A.B.C. D.解析:31.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求知欲望 B.好奇心理 C.科学兴趣 D.社会实践(分数:1.00)A.B.C.D. 解析:32.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是强调 A.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

23、展理论 B.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分数:1.00)A.B.C. D.解析:33.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C.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分数:1.00)A.B.C.D. 解析:34.“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分数:1.00)A.B. C.D.解析:3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24、就是检验 A.主观认识是否同科学理论相一致 B.主观认识是否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C.主观认识是否逻辑严密、清楚明白 D.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分数:1.00)A.B.C.D. 解析:36.把经过实践证实正确的理论看成终极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的是否真理性的标准,这种观点是 A.经验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分数:1.00)A.B.C.D. 解析:二、B辨析题/B(总题数:5,分数:10.00)37.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分数:2.00)_正确答案:(错误。这是把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

25、经验对立起来。(1)知识或认识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关系的问题。 (2)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没有直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但人们不可能事事依靠直接经验,事实上一个人的多数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因此,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践。 (3)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一方面,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直接经验,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能真正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检验、补充和发展。

26、)解析:38.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亦称社会交往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 (1)生产实践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决定性的因素。 (2)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都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生产实践为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4)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而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解析:39.“有用就是真理”。(分数:2.00)

27、_正确答案:(错误。把“有用”等同于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 (1)真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所谓真理的客观性,一是指在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二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2)真理既是客观的,也是一元的。所谓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两个或多个。 (3)真理是有用的,但不是对人有用的东西都是真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主观真理论和真理多元论。)解析:40.真理有阶级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错误。所谓真理有阶级性,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 (1)真理是客观事物

28、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所谓真理的客观性,一是指在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二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2)真理既是客观的,也是一元的。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两个或多个。认为真理有阶级性,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 (3)真理本身没有阶级性,真理在发现和应用上却有一定的阶级性。先进的、革命的阶级由于自身利益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向相一致,比其他阶级更能够发现和应用真理。)解析:41.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分数:2.00)_正确答案:(错误。多数人拥护的不一定就是真理。 (1)真理是标志主观

29、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检验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只有社会实践及其结果才能充当这一标准。而人们是否拥护,这是一种主观判断,不能作为客观标准。(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必然在指导实践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拥护,这是实践标准的作用。但不能说获得多数人拥护的就一定是真理。迷信和谎言在一定条件下被多数人拥护,但却不是真理;如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开始时只有少数人拥护,也不能否认它是真理。最终还是由实践来证明其真谬。)解析:三、B简答题/B(总题数:12,分数:36.00)42.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分

30、数:3.00)_正确答案:(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3)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配合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社会交往等。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

31、大。)解析:43.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分数:3.00)_正确答案:(在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的发生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课题的经验材料,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实践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日益完备的新的认识手段和认识工具,从而提供了认识发展的可能和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必要条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32、)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解析:4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及其关系是怎样的?(分数:3.00)_正确答案:(1)唯心主义从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出发,把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理解为意识、精神或它们的外化,这是错误的。 (2)旧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它认为认识的主体是人,认识的客体是自然界。但是它离开人的社会性把人理解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把认识的客体等同于客观实在,把人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尚未指向的纯粹自然物也当作认识的客体,这显然也是不全面的。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社会性的现实的人,是从事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认识的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

33、指向的对象。 (4)主体与主观、客体与客观是有区别的。主观是指人们的意识或精神现象,不包括物质现象;主体包括主观,主观是主体的重要属性和机能。客观是指在人的意识之外的独立存在着的客观物质世界,不包括精神现象;客体指进入主体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客观事物,既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还有精神客体。混淆了主体和主观、客体和客观的区别,就会受唯心主义的蒙蔽。 (5)主体与客体是辩证的统一。主体与客体之间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改造与被改造的过程中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实践既是主体与客体的中介,又是二者统一的现实基础。)解析:45.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分数:3.00)_正确答案:(1)

34、二者的含义不同: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认识以客观世界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发生;唯心主义先验论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 (2)二者的出发点不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把认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以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作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唯心主义先验论把认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以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3)二者的认识路线不同:反映论是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先验论是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

35、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4)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者分歧的根源和焦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解析:4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分数:3.00)_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它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它把反映论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对社会的意识现象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科学地解释了意识和存在、主观和客观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反映论,从主观和客

36、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所以,能动的反映论,既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又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解析:47.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分数:3.00)_正确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理论规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手段;理论制约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向;理论规划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方法;正确认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行动,促进实践的发展和成功;错误认识能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从

37、而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3)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一个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日益增强。)解析:4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分数:3.00)_正确答案:(1)认识的辩证运动包括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性认识的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形象性、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 (3)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4)感性认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