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91 及答案解析(总分:7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臭氧层破坏属于 _(分数:2.00)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2.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_(分数:2.00)A.随机型B.集群型C.均匀型D.其他3.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_ 。(分数:2.00)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4.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的关系属于_(分数:2.00)A
2、.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5.下列有关次级生产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分数:2.00)A.二级、三级消费者不能同是次级生产B.生态学中没有三级、四级生产力C.次级生产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的过程D.动物性生产都称为次级生产6.为了能够加快在水中的移动速度,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身体常呈流线型,是为了减小运动的 _(分数:2.00)A.压力B.重力C.阻力D.浮力7.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_ 。(分数:2.00)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
3、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8.生态型是哪个选项的分类单位 _(分数:2.00)A.种以下B.种以上C.科以上D.属以上9.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_ 。(分数:2.00)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10.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_(分数:2.00)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链11.温带草原在半干旱区的群落类型是_(分数:2.00)A.草甸草原B.高山草甸C.荒漠草原D.典型草原1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_ 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4、(分数:2.00)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13.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_ 。(分数:2.00)A.光照长度B.光照强度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14.水稻田里,黏虫和青蛙构成的联系称为 _(分数:2.00)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15.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_(分数:2.00)A碳B氮C磷D氧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 1 生物。 (分数:2.00)17.“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 1,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
5、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分数:2.00)18.森林生态系统是指以 1 为主体的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总体。 (分数:2.00)19.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植物 1 的良好发育。 (分数:2.00)20.随着气候的季节性交替,植物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群落的 1。 (分数:2.00)21.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 1、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分数:2.00)22.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的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以及 1。 (分数:2.00)23.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是
6、1。 (分数:2.00)24.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这样的食物链是 1。 (分数:2.00)25.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 1。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小是成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7.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增加 CO 2 浓度的方法增强光合作用。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8.分解作用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提供物质基础。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9.一个气候区内
7、只有一个顶级群落。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0.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3.00)31.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几类? (分数:3.00)_32.光照的周期性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4.00)33.生物如何适应低温? (分数:4.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91 答案解析(总分:7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臭氧层破坏属于 _(分数:2.00)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
8、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解析:2.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_(分数:2.00)A.随机型B.集群型 C.均匀型D.其他解析:3.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_ 。(分数:2.00)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解析:4.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的关系属于_(分数:2.00)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解析:5.下列有关次级生产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分数:2.00)A.二级、三级消费者不能同是次级生产 B.生态学中没有三级、四级生产力C
9、.次级生产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的过程D.动物性生产都称为次级生产解析:6.为了能够加快在水中的移动速度,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身体常呈流线型,是为了减小运动的 _(分数:2.00)A.压力B.重力C.阻力 D.浮力解析:7.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_ 。(分数:2.00)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 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解析:解析 A、B、D 三项说法正确,C 项有误。生物因子对种群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是有关的,如草原中牧草对羊群的
10、影响就和密度大小有密切关系,故选 C。8.生态型是哪个选项的分类单位 _(分数:2.00)A.种以下 B.种以上C.科以上D.属以上解析:9.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_ 。(分数:2.00)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解析:10.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_(分数:2.00)A.种群B.群落 C.生态系统D.食物链解析:11.温带草原在半干旱区的群落类型是_(分数:2.00)A.草甸草原B.高山草甸C.荒漠草原D.典型草原 解析:考点 草原生物群落 解析 温带草原
11、在半干旱区的群落类型是典型草原。1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_ 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分数:2.00)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解析: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物群落转化日光能为有机物的效率,其中最大的是木本植物,故选 D。13.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_ 。(分数:2.00)A.光照长度B.光照强度 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解析:14.水稻田里,黏虫和青蛙构成的联系称为 _(分数:2.00)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 解析:15.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_(分数:2.00)A碳B氮C磷 D氧解析
12、: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 1 生物。 (分数:2.00)解析:指示17.“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 1,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分数:2.00)解析:过捕18.森林生态系统是指以 1 为主体的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总体。 (分数:2.00)解析:木本植物19.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植物 1 的良好发育。 (分数:2.00)解析:建群种20.随着气候的季节性交替,植物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群落的 1。 (分数
13、:2.00)解析:能量守恒考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21.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 1、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分数:2.00)解析:种间竞争22.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的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以及 1。 (分数:2.00)解析:限制性作用23.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是 1。 (分数:2.00)解析:群丛24.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这样的食物链是 1。 (分数:2.00)解析:碎屑食物链25.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 1。 (分数:2.00)解析:生态因子考点 生
14、态因子的概念三、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小是成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27.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增加 CO 2 浓度的方法增强光合作用。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考点 CO 2 的生态作用28.分解作用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提供物质基础。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9.一个气候区内只有一个顶级群落。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30.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
15、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3.00)31.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几类?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 (1)水生植物又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又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32.光照的周期性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动物繁殖与光照时间的关系,也可分为两大类,即“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加长白昼时间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的生殖腺活动,而缩短白昼则能刺激短日照动物的生殖。日照的变化与动物的迁徙、休眠、换羽以及很多其他周期性现象的开始和结束密切相关。五、论述题(总题
16、数:1,分数:4.00)33.生物如何适应低温?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植物。植物在低温季节来临时很快转入休眠。在休眠状态下,植物体内不易形成冰晶,从而增强了抗低温的能力。植物对低温的适应主要是生理适应,即原生质特征的改变。改变原生质的特征,一方面要将细胞中水分减少,使细胞液浓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淀粉的水解,使细胞液内逐渐积累可溶性糖类,同时由于气温降低,植物生长减慢,糖类等物质的消耗减少,这样可以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减少细胞向细胞间隙脱水。细胞内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的增加,能降低植物的冰点,防止原生质萎缩和蛋白质的凝固。经过锻炼后,植物抗寒性大大提高。在抗寒锻炼前增加日照强度或延长日照时间,使植物积累丰富的糖类及其他产物,其后逐步降温,使植物进入抗低温锻炼。这种方法是农业生产中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动物。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即:减少体壁的热传导,增加隔热性;增加产热但代谢率的上升非常缓慢,而是通过逆流热交换机制和局部异温,以保证体内温度。被动的方式是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进行冬眠,或主动地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徙。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动物的耐寒性也不同。把动物预先在低温下饲养一个阶段,让其逐渐适应,就可以提高其耐寒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