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20 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对应的答题卡上。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民族大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题目给出的图片涉及石窟、玄奘和众生等都与佛教有关,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 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 答案: D 2.“此次战争导致
2、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据题干“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中国,成为亚洲强国,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俄国、法国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C 3.
3、历史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下列历史事件其相互联系,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解析:据所学知,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对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公车上书,拉 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中国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进行了戊戌变法。所以变能体现三者之间关系的图片是 C 项。 答案: C 4.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 )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纠正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 C.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我
4、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解析: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方针政策转变的依据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于是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是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答案: C 5.从 1936 年起,中国共产党提倡与各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中共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有说服了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该材料表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中共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C.国共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通过材
5、料可知其反映的主题是中国人要团结,一致对外抵抗日本侵略,这说明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答案: A 6.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敌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据材料信息“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 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敌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可知。结合所学知识,
6、敌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敌人,即日本的侵略,北伐战争打击的是北洋军阀,主战场是两湖战场国民党军队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西南、大西北。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故此事件是抗日战争。 答案: C 7.中国诗词大赛上有一道毛泽东主席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诗词,其上半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下半句参赛者应该答( ) A.红军赤水出奇兵 B.百 万雄师过大江 C.三军过后尽开颜 D.弥天大勇诚堪格 解析:毛泽东主席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诗词,其上半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下半句参赛者应该答“百万雄师过大江”。“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诗写于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横
7、渡长江、占领南京之后。 答案: B 8.推动如图历史性会见的因素不包括( ) A.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B.美国对越南战争方针的调整 C.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 D.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依据图片“尼克松访华”可知, 1972 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美国对越南战争方针的调整;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D 9.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春联也是时代内容的反映,以下对联与如图相对应,最恰当的是(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一洗国人耻,百年沧桑尽 C.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D.十载寒风漫岁
8、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解析:图中描绘的是香港回归的场面;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洗刷了百 年国耻,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故 B 符合题意。 答案: B 10.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之一,历史上党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适时进行了不同的土地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列对各时期土地政策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实现了数千年来农民盼望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B.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一五计划奠定了物质基础 C.人民公社化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大区别在于生产组织形式 D.土地流转是新时期,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解析:选项 A 土地改革实现了数千年来农民盼望的“
9、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是土地改革的知识,是正确的。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到 1952 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 3 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选项 B 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一五计划奠定了物质基础是三大改造的知识,是正确的。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故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一五计划奠定了物质基础;选项 D 土地流转是新时期,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
10、解放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结合,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集体所有制优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者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选项 C 农民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的一方面。人民公社就是平均分配,不按劳分配,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错 误做法。故人民公社化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大区别在于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C 11.下列图片共同的影响,最恰当的是( ) 中国研制的 C919 时速 600 公里的实验高铁 二维码
11、 A.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B.人与入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C.购物更加便捷 D.交通更加便利 解析:中国研制的 C919 是远程宽体客机,二维码是网络技术和时速 600 公里实验高铁,这些都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密切了人类的联系,因而三张图片的共同影响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答案: B 12.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只能用“一团乱麻”来形容,俄国农奴起义不断,美国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分裂行动,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西方工业化生产冲散的七零八落,印度用战争回答英国的殖民侵略,。导致这“一团乱麻”共同历史因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C.工业革命 D.一战爆发 解析
12、:据题干信息“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团乱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的所有事件均发生于同一个时期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农奴制危机、美国南北战争、中国国门被打开、印度民族起义,其共同原因只 有一个,即工业革命,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对外进行殖民掠夺和统治,侵占印度,侵略中国,俄国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美国也因为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矛盾激化。 答案: C 13.下列对三次科技革命的论述错误的是( ) A.英国人为前两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B.美国人在后两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世界 C.三次科技革命后,都
13、产生了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D.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新能源的产生 解析:英国人为前两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 人在后两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世界、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新能源的产生, ABD 说法正确。 第一次是在 18 世纪后半期到 19 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工业资本战胜了没有强大产业支撑的商业资本;第二次是 19 世纪末 20 初,世界经济中心开始从英国向美国和德国转移,后起的美国得益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强大动力,在 20 世纪中叶全面代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第三次是在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从美苏两极走向多元化和多极化世界,美国的重心地位受到
14、日本和西欧的挑战,但是由于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发源地,并出现了所谓“新经济”,美国的重心地位一时难以动摇。“都产生了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C 14.列宁与邓小平、罗斯福并称为上世纪三位伟大的改革家,他们的改革给我们的共同启迪是( ) 改革要结合本国国情,大胆创新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要消除私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A. B. C. D. 解析:罗斯福总统面对经济危机,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体制,解放了生产关系,发展了中国经济,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为此,在列宁的领导下, 1921 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他们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因为当时的改革都结合本国国情,采取的措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事实证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故符合题意;说法显然错误。 答案: B 15.如图(主要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反应的历史阶段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 B.独立战争后 C.二战后 D.20 世纪 70 年代后 解析: 1948 年至 1949 年间,美国工业总产
16、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而黄金储备则占3/4 左右,据此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状况,根据当时日本和西欧的所占比例也可判断这是二战后各国经济地位,因为日本和西欧在战争中遭到重创,所占比重较低。 答案: C 16.20 世纪五十年代,新兴国家不得不在夹缝中,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新的出路,这些新兴国家寻找的新出路是( ) A.加入北约组织 B.加入美国或苏联中的一极 C.推动不结盟运动 D.成立上合组织 解析: 20 世纪五十年代,新兴国家不得不在夹缝中,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新的出路,这些新兴国家寻找的新出路是推动不结盟运动。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 1961 年 9 月,现有 120 个成员国、 1
17、7 个观察员国和 10 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 55%左右,在国际社 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答案: C 17.1946 年,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只有美国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倾听西欧伙伴的声音。”美国前后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朝鲜战争爆发 B.美苏冷战爆发 C.欧洲经济的崛起 D.中美关系的改善 解析: 1946 年,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只有美国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18、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倾听西欧伙伴的声音。”美国前后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欧洲经济的崛起。外交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面对欧洲经济的崛起,美国需要改变对欧洲的态度。 答案: C 18.2016 年中国加入 WTO 十五年保护期满,但欧盟、日本、美国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承认,中方强烈不满。并表示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这说明( )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国需要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经 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各区域集团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 A. B. C. D. 解析: 2016 年中国加入 WTO 十
19、五年保护期满,但欧盟、日本、美国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承认,中方强烈不满。并表示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这说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需要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各区域集团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均符合题意。 答案: D 19.近日有报道称:“依托大数据 、智慧物流等现代互联网技术,中国阿里巴巴网络公司正在为全球中小企业打造一条网上丝绸之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更好的惠及当地民众”该新闻最能体现( )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科学
20、技术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 D.中国科技开始引领世界 解析:据“依托大数据、智慧物流等现代互联网技术,中国阿里巴巴网络公司正在为全球中小企业打造一条网上丝绸之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更好的惠及当地民众”关键信息“现代互联网技术打造一条网上丝绸之路,推动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贸易畅通”可知,该新闻最能体现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答案: B 20.20 世纪 70 年代在欧洲曾上演过一部名叫呼吸的戏剧,该剧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词。此剧的艺术风格应是承袭了( ) A.老人与海 B.格尔尼卡 C.记忆的永恒 D.等待戈多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该剧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词”可知此剧的艺术风格应是承袭
21、了等待戈多。法国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以不明确的主题,令人回味。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 年“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 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具体展现,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摘自互联网周刊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活动有“打春牛、荡秋千、冬至吃饺子等”。与
22、“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得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回答 (1)结合“二十四节气”形成过程,分析它体现了中华文明哪些特点? 解析:根据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具体展现,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可知它体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和农耕文明这两个特点。 答案:历史悠久;农耕文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二十四节气”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二“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活动有打春牛、荡秋千、冬至吃饺子等。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得句如清明 时节雨纷纷”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给中国带来了的
23、影响表现在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农业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 答案: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农业和文化的发展。 (3)列举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华史,列举河南省的一个“非物质文化”例子。 解析: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事例有河南豫剧、拜祖大典等,注意本题为地方史。 答案:河南豫剧、拜祖大典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经庚申圆明园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 惊起。” 梁启超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巨变的补课,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 彭明五四运动在三次巨变中的地位和影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
24、的观点是什么? 解析:据材料一“吾国经庚申圆明园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知,作者的观点是近代中国启蒙开始于甲午战争。 答案:近代中国启蒙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 (2)结合史实,列表分析材料一中提到的两次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 解析:材料一中提到的两次事件分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政治上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经济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思想上,地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领导发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经济上,阻碍了
25、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上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器物转到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政治 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思想 地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 学习从器物转向制度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分析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解析:据材料一“吾国经庚申圆明园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和材料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巨变的补课,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 答案
26、: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 23.中国是人类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文明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曾经是世界强 国,未来也会成为超级国家。 (1)建国以来的三大民主制度,为今天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 解析:建国以来的三大民主制度是政治协商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它们为我国的民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的权利,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
27、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六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引领中国不断进步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的是政治制度保证。 答案:政治协商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六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引领中国不断进步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国家长治 久安提供的是政治制度保证。 (2)20 世纪 70 年代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场深远意义的革命,唱响了成为超级大国的号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据“ 20 世
28、纪 70 年代”可知,这次革命是改革开放; 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告别贫 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答案: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3)紧跟时代脉络,制定恰当外交方针,为超级大国梦保驾护航,新时期,我国外交方针是什么?举一
29、例,论证该政策带来的作用。 解析: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新中国外交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多边外交布局。在这一方针的背景下,中国成功加入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答案:全方位的多边外交。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4)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政治、经济并非一帆风顺。贸易保护主义、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环境问题、地区冲突等等,深深影响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结合自身实际,你认为应当如何为中国和平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 解析:开放性试题,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即可;如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以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30、等等。 答案: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以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24.请依据如图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井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120 字左右的 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明治时期,日本街头的电灯 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日本的物资 解析:题目可以是:日本的崛起历程。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对日进行援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购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使日本经济进一步崛起,日本在崛起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内部和外部有利的条件,到 20 世纪
31、70 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 主义经济大国。 答案:日本的崛起历程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战后,美国采取非军事化政策,对日进行援助,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使日本经济进一步崛起,日本在崛起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内部和外部有利的条件,使自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5.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欧洲一统天下时代、欧美共治时代和欧、美、日三足鼎立时期。请回答: (1)结合史实,分析欧洲一统天下时代的因素有哪些(举两个例子论证即可)? 解析:据题干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这
32、样三个阶段,欧洲一统天下时代、欧美共治时代和欧、美、 日三足鼎立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建立的最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英国引领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洲的殖民掠夺、欧洲抢占了世界市场,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积累了资金等。 答案:欧洲较早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欧洲。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并能和欧共治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解析:据题干“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 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欧洲一统天下时代、欧美共治时代和欧、美、 日三足鼎立时期。”结合所学可知, 19 世纪末 20 世纪
33、初,美国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 答案:第二次科技革命。 (3)欧、美、日三足鼎立,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据题干“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欧洲一统天下时代、欧美共治时代和欧、美、 日三足鼎立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欧、美、日三足鼎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答案: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4)我国正在深化改革开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给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作答即可。 答案: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