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二模 生物 一、选择题 (共 35小题, 1 20小题每题 1分, 20 35小题每题 2分 , 共 50分 )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毒和细胞中核酸的种类相同 B.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 C.病毒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D.噬菌体可以侵染人体细狍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A、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而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 A错误; B、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 B正确; C、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其过程包括: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C错误; D、噬菌体只
2、能寄生在细菌细胞内, D错误 。 答案: B 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B.在 HIV中由 A、 G、 U、 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 7种 C.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 物是 RNA D.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只有一种单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酶的概念。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肽键无关,不同蛋白质中的肽键的组成元素和空间结构相同, A错误; B、 HIV病毒是
3、 RNA病毒,含有 A、 U、 G、 C四种碱基,四种核糖核苷酸, B错误; C、 RNA是 R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的产物,不是反应物, C错误; D、麦芽糖是由 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因此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一种单糖, D正确 。 答案: D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肠杆菌合成的膜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加工 B.水绵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 C.蓝藻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 D.酵母菌核基因的表达在细胞核中完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 A错误; B、水
4、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其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 B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 C错误; 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核基因在表达时,转录在细胞核内完成,而翻译在细胞质中完成, D错误 。 答案: B 4.下列有关 “ 支架 ” 或 “ 骨架 ”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B.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蛋白质 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A、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
5、序,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正确; B、生物大分子是由 单体构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正确;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错误; D、 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而碱基排列在内侧, D正确 。 答案: C 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分子进入所有真核细胞的方式均相同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 C.甘油出入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的数量 D.细胞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
6、式及其异同;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A、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进入其他某些细胞为主动运输, A错误; B、为维持静息状态下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神经细胞必须时刻进行 K+离子的外流, B正确; C、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载体转运, C错误; D、一定范围内,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但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呼吸作用到达一定强度后,主动运输的数量不再增加, D错误 。 答案: B 6.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含有多种水解酶 B.属于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 C.是分解外源病原体的消化车间 D.对自身机体的细
7、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A、溶酶体是 “ 消化车间 ” ,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 A正确; B、溶酶体含有单层膜,属于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 B正确; C、溶酶体是 “ 消化车间 ” ,分解外源病原体的消化车间, C正确; D、溶酶体对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细胞结构有分解作用, D错误 。 答案: D 7.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B.有丝分裂间期 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 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解
8、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A、赤道板与细胞板要区别,赤道板是指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的平面类似地球的赤道故名赤道板,细胞板是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的细胞结构,故 A错误; B、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需要解旋酶、 D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故 B正确; C、有丝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不发生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故 C错误;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长,故 D错误 。 答案: B 8.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功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 hiHep细胞 。 hiHep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许多功能 。 下列相关叙述中,
9、错误的是 ( ) A.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 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B.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C.人成纤维细胞与 hiHep细胞内的核酸是完全一样的 D.hiHep细胞的诱导 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A、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 hiHep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人成纤维细胞能重编程为干细胞,这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B正确; C、人成纤维细胞与 hiHep细胞的 DNA完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者所含的 RNA有所区别
10、, C错误; D、 hiHep 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许多功能,因此 hiHep 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D正确 。 答案: C 9.如图表示每条染色体的 DNA分子数目,图中 t点不可能对应 ( )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有丝分裂前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中期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即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 DNA分子, A错误; B、有丝分裂前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 2个 DNA分子, 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 2个 DNA分子, C正确;
11、 D、有丝分裂中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 2个 DNA分子, D正确 。 答案: A 10.如图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一个 DNA片段,已知起始密码是 AUG,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合成 mRNA的模板链可能是 B.该片段 DNA所指导合成的多肽最多包括 6个氨基酸 C.模板链上某碱基被替换不一定导致氨基酸的改变 D.该 DNA片段有 12个密码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A、已知起始密码是 AUG, mRNA 是以 DNA 的一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而来的,因此合成 mRNA的模板链可能是 , A正确; B、该 DNA片段共有 18个碱基对,转录形成的 mRNA有
12、18个碱基, 6个密码子,因此所指导合成的多肽最多包括 6 个氨基酸, B正确; C、模板链上某碱基被替换,可能导致密码子改变,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不一定导致氨基酸的改变, C正确; D、密码子存在于 mRNA 上, D错误 。 答案: D 11.图中表示生物界完整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B.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 不同于 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T-A C.在原核细胞中, 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 D. 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 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内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A、图示各过程都需要模
13、板、原料、酶和能量, A正确; B、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 A-U、 T-A、 C-G、 G-C, 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 A-U、 U-A、 C-G、 G-C.因此 不同于 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T-A, B正确; C、在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 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 C正确;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 DNA,因此可发生 DNA分子复制和 转录过程,这两种细胞器中还有核糖体,因此也能进行 翻译过程; 是逆转录过程, 是 RNA 分子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而不能发生在病毒内, D错误 。
14、 答案: D 12.编码酶 X 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 Y。 如表显示了与酶 x 相比,酶 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错误的是 ( ) 比较指标 酶 Y活性 /酶 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 Y氨基酸数目 /酶 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 1 大于 1 A.状况 可能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状况 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C.状况 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D.状况 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 50%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原因。 A、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遗
15、传密码一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决定的氨基酸并不一定改变,状况 酶活性不变且氨基酸数目不变,可能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也可能是氨基酸序列虽然改变但不影响两种酶活性, A正确; B、状况 酶活性改变且氨基酸数目增加,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推后,基因突变不影响 tRNA的种类, B正确; C、状况 碱基改变之后酶活性下降且氨基酸数目减少,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了, C正确; D、状况 酶活性虽然改变了,但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所以氨基酸间的肽键数也不变, D错误 。 答案: D 13.下列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可
16、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决定生物体的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中有相应的基因 C.基因与性状之间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A正确; B、决定生物体的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中有相应的基因, B正确; C、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性状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决定的,如人的身高, C错误; D、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D正确 。 答案: C 14.下列除了哪一项之外,其余的都是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的共同特点 ( ) A.都
17、是 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都能进行复制、转录、翻译 C.基因通常是成对存在的 D.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与 DNA的关系。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A正确; B、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基因都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 B正确; C、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基因通常是成对存在的,而细胞质中的基因通常不是成对存在的, C错误; D、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D正确 。 答案: C 15.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是基因突变,即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A-T被替换成 了 T-A。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基因结构
18、发生改变 B.产生新的基因 C.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 D.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特征。 A、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是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A正确; 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 B正确; C、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是基因突变,不能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 C错误; D、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机理是:基因突变 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改变 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改变 蛋白质结构改变,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 D 正确 。 答案: C 1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组测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2
19、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5 条 B.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分析并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体细胞中所有 DNA碱基序列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A、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第 21 号染色 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因此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7条, A错误; B、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B正确; 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C错误; D、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 D错误 。 答案: B
20、17.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科学家应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转基因生物 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制造 “ 生物武器 ” C.社会公众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应享有知情权 D.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利用不会 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A、为了保障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需要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等措施, A正确; 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制造 “ 生物武器 ” , B正确; C、为了加强对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 C正确; D、生物安全是指担心转基因生物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从而影响
21、生态系统的稳定, D错误 。 答案: D 1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被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但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不能很好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B.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的原因 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生物个体水平 D.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A、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A错误; B、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进化是长期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B
22、正确; C、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 在个体水平,C正确; 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D正确 。 答案: A 19.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流入淋巴中 B.组织液来自于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 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流入淋巴中, A正确; B、组织液来自于血浆和细胞内液,不能来自淋巴, B错误
23、;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C正确; D、组织液中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D正确 。 答案: B 2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组成 B.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C.大脑皮层除了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D.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A、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 A错误; B、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
24、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B正确; C、大脑皮层除了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C正确; D、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D正确 。 答案: A 21.为探索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幼苗 。 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 (各种养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 100%) 中相应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1)水稻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 V 硅离子 V 水 V 镁离
25、子 ; (2)番茄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 V 硅离子 V 水 V 镁离子 (3)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 。 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5)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与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 (6)水稻和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 Mg2+和 Si4+需要叶绿体直接供能 。 A.(2)(6) B.(1)(6) C.(2)(4) D.(1)(3)(6)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1)由图可知:水稻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
26、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 v(Si4+) v(水 ) v(Mg2+), (1)正确; (2)番茄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 v(Mg2+) v(水 ) v(Si4+),(2)错误; (3)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正确; (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正确; (5)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根本原因与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 (5)正确; (6)水稻和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 Mg2+和 Si4+需要 ATP 直接供能,由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提供,
27、(6)错误 。 答案: A 22.将一萝卜去皮后切成大小相同的数个小条,测定长度后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几组,然后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进行实验,一定时间后取出,再次测定每组萝卜条的长度并取平均值,得到下面的关系图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浓度时,细胞内的蔗糖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相等 B.图中萝卜条长度的变化说明细胞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C.蔗糖浓度大于 a时,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D.蔗糖浓度小于 a时,蔗糖进入了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A、 a浓度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等, A错误; B、除 a 浓度外,每一浓度下萝卜条长
28、度均有一定变化,说明细胞由于水分的进出引起细胞壁的伸缩性, B正确; C、 a 浓度之后,萝卜条的体积变小,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即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C错误; D、蔗糖不能进出细胞膜, D错误 。 答案: B 23.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 。 研究者在热泉中的嗜热菌中提取了高温淀粉酶,有关高温淀粉酶的实验研究如图所示 (曲线 为相对酶活性,曲线 为残余酶活性 )。 (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酶活性 。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是 30
29、C.曲线 各数据点的数据是在 80 时测得的 D.低于最适温度下保温不影响残余酶的活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酶的特性。 A、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可以测定酶的活性, A错误; B、由图知 80 是相对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30 是残余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在使用该酶时,应保证活性较高、酶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温度范围,由图中数据可知, 60 70 是该酶的最 佳温度, B错误; C、曲线 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酶活性由曲线,而由曲线 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 80 , C正确; D、由于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
30、测得的酶活性,由图 残余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知,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酶活性不同, D错误 。 答案: C 24.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 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 。 S1 S5表示曲线与 x轴围成的面积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 B点和 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 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C.如果 S1+S3+S5 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为负值 D.图中 S2明显小于 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 CO2浓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
31、是: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A、图中 B点和 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A正确; B、图中 DE 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B正确; C、如果 S1+S3+S5 S2+S4,呼吸作用大于净光合作用,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为负值, C正确; D、图中 S2明显小于 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 D错误 。 答案: D 25.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 1%。 如图为该病的系谱图, 3 为纯合子, 1、 6和 7因故已不能提取
32、相应的遗传物质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苯丙酮尿症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 8与该地区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忠该病的几率是 D. 10与 3、 5的线粒体 DNA序列相同的几率分别是 l、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A、由于 I3为患病纯合子, I4正常,他们的后代均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错误; B、该地区的发病率为 1%,所以该地区 A、 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而在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应该高于 , B错误; C、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 Aa的概率是 (2 10% 90%): (2
33、 10% 90%+90% 90%)= ,因此 II8与该地区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所生男孩患该病的几率是 bb= = , C 正确; D、 III10的线粒体 DNA序列来源于卵细胞,应该与 I3相同,与 5无关, D错误 。 答案: C 26.柑桔的果皮色泽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 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 (即 A_B_C) 为红色,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 (即 aabbcc) 为黄色,否则为橙色 。 现有三株柑桔进行如下: 实验甲:红色 黄色 红色:橙色:黄色 =1: 6: 1 实验乙:橙色 红色 红
34、色:橙色:黄色 =3: 12: 1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果皮的色泽受 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B.实验甲亲、子代中红色植株基因型相同 C.实验乙橙色亲本有 3 种可能的基因型 D.实验乙橙色子代有 10种基因型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A、根据分析,果皮的色泽受 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A正确; B、实验甲亲、子代中红色植株基因型相同,都是 AaBbCc, B正确; C、实验乙中,红色亲本的基因型是 AaBbCc,所以橙色亲本有 3种可能的 基因型,为 Aabbcc或 aaBbcc或 aabbCc, C正确; D、实验乙红色子代有 2 种基因型,橙色子代有
35、 9 种基因型,黄色子代有 1 种基因型, D 错误 。 答案: D 27.某多肽有 30 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 4个,分别位于第 5、 6、 15、 30 位 (见图 );肽酶 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 Y 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 30 肽含有肽键 29 个 B.该 30 肽至少含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 1个和 5 个 C.肽酶 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 29个 D.肽酶 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 30 肽多了 4个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酸脱水缩合。 A、该 30肽含有肽键数 =氨
36、基酸数 -肽链数 =30-1=29个, A正确; B、由题图可知,每个天门冬氨酸的 R 基中含 1 个游离的羧基 (不含氨基 ),其它氨基酸的 R基中也可能含有游离的氨基或羧基,因此该 30 肽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 =肽链数 =1 个、至少含有游离的羧基 =肽链数 +四个天门冬氨酸的 R基中含有的羧基 =1+4=5个, B正确; C、肽酶 X 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 X 完全作用该多肽链后,多肽中的第6位天门冬氨酸会脱离多肽链,即肽酶 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由 30-1=29个氨基酸构成,C正确; D、肽酶 Y 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肽酶 Y完全作用该多肽链后,共断
37、开 4 个肽键 (分别位于第 4和 5、 5 和 6、 14 和 15、 29和 30位氨基酸之间 ),其中的第 5位和第 30位天门冬氨基酸会脱离肽链,每断开一个肽键 (消耗 1 分子水 )增加 1 个氧原子,故增加 4个氧原子,又因为第 5位和第 20位天门冬氨酸的脱离 (每个天门冬基酸中含有 4个氧原子 ),共减少 8个氧原子,由于 4 8,所以肽酶 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 30肽少 8-4=4个, D错误 。 答案: D 28.甲图中, A、 B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气球可膨胀、收缩;其中 B 已死亡 。 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 CO2缓冲液
38、(维持气球内 CO2浓度不变 )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 。 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到水面的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每次实验后指针复零 。 下列对于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将向右偏转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 C点的含义为单位时间内 O2释放量最大 C.ce段说明随灯光距离的增大,单位时间内 O2释放量减少 D.f点与 a、 b、 C、 d点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同,但数值较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A、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氧气的净释放,此时 A 侧浮力增大,指 针将向右偏转, A正确
39、; B、实验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 c 点表示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 B正确; C、据曲线图分析可知, ce 段随灯光距离的增 大, O2释放量减少, C正确; D、 f点与 a、 b、 c、 d 点相比,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气球内气体量减少,因此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D错误 。 答案: D 29.甲组用 15N、 32P、 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 15N、 32P、35S标记的细菌 。 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甲组中在 DNA中找到 15N和 32P,在外
40、壳中找到 15N和 35S B.甲组中在 DNA中找到 15N,在外壳中找到 15N和 35S C.乙组中在 DNA中找到 15N和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和 35S D.乙组中在 DNA中找到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和 35S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AB、由于甲组用 15N、 32P、 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所以 15N在亲代噬菌体 DNA和蛋白质都有, 32P 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 DNA, 35S 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 DNA 进入细菌,以自身 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
41、的 DNA 中找到 15N和 32P,不能在外壳中找到 15N、 32P和 35S, AB错误; CD、由于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 15N、 32P、 35S标记的细菌,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 DNA复制和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C正确, D错误 。 答案: C 30.DNA 溶解温度 (Tm)是使 DNA 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吗,不同种类 DNA的 Tm值不同 。 如图表示 DNA 分子中 G+C含量 (占全部碱基的比例 )与 Tm的关系 。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般地说, DNA分
42、子的 Tm 值与 G+C含量呈正相关 B.Tm值相同的 DNA分子中 G+C的数量有可能不同 C.生物体内解旋酶也能使 DNA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而解开螺旋 D.DNA分子中 G与 C之间的氢键总数比 A与 T之间多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的复制。 A、由题图可知,一般情况下, DNA分子的 Tm值与 G+C含量呈正相关, A正确; B、 Tm与 G+C的比值有关,因此 Tm 相同, G+C在 DNA分子中的比例相同,但是 G+C的数量可能不同, B正确; C、生物体内解旋酶可以使氢键断裂, DNA双螺旋结构打开, C正确; D、不同 DNA分子 G、
43、C 数量不同,因此 G与 C之间的氢键总数不一定比 A与 T 之间多, D错误 。 答案: D 31.某 14N标记的基因含 2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 40%。 将该基因在含 15N标记的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中连续复制三次,然后离心结果是图甲 。 如果在离心前加入解旋酶,过一段时间后再离心,结果是如图乙 。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X与 Y中基因数目比是 2: 6 B.W中含胞嘧啶的数目是 1400个 C.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多,甲中 Y含有的基因数目不断增多,而 X中保持不变 D.加入的解旋酶可以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DNA分子的复制。 A、据分析可知, X
44、与 Y中基因数目比是 2: 6, A正确; B、 DNA 分子中胞嘧啶 C 为 400 个,则 W 含有 15N 标记的 14 链,即 7 个 DNA 中含胞嘧啶的数目是 400 7=2800个, B错误; C、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多,甲中 Y含有的基因即只含有 15N标记的基因,数目不断增多,而 X含有 14N标记的基因总是 2个, C正确; D、加入的解旋酶可以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D正确 。 答案: B 3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下列关于基因、 DNA及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 ( ) 脱氧核糖核酸是 DNA 基本组成单位 生物界中的 DNA都呈线型 基因完全水解时产物有 3种
45、 外源基因之所以能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是因为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与 DNA的关系。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错误; 有些生物体内的 DNA 呈环状,如细菌, 错误; 基因完全水解时产物有 6种,包括 4种碱基, 1种脱氧核糖, 1种磷酸, 错误; 外源基因之所以能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是因为具有相同的结构及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错误 。 答案: D 33.某男 X结过两次婚,与妻子 M、 N分别各生有一子,后因战乱而走失 。 现下图为 X、 M、 N 及 4个孤儿的 DNA
46、样品指纹图 。 试判断 4个孤儿中,最有可能是 M及 N孩子的是 ( ) A.M的孩子是 b, N的孩子是 c B.M的孩子是 c, N的孩子是 b C.M的孩子是 d, N的孩子是 a D.M的孩子是 d, N的孩子是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子女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方和母方 。 从的 DNA 指纹图分析, b、 c 的 DNA 指纹各有与 X 相同的部分,说明他们可能是 X的孩子, b的另一个指纹与 N相同, c的另一个指纹与 M相同,说明 b、 c分别是 N和 M 与 X所生的子女 。 答案: B 34.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 Aa(A 对 a完全显性 )的某
47、植物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四倍体;再将该四倍体产生的配子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 。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判断组合是 ( ) 最终获得的后代有 2 种表现型和 3种基因型 上述育种方式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最终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为单倍体,不可育 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最终获得的后代有 2 种表现型和 3种基因型, 正确; 上述育种方式中前者是多倍体育种,后者是单倍体育种, 正确; 最终获得的后代有 AAAA、 aaaa、 AAaa(杂合 )个体, 错误;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为单倍体 (AA、 aa、 Aa),含有同源染色体,都是可育的, 错误; 第一次、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都 是可育的, 正确 。 所以 正确 。 答案: C 35.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 B.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 C.不患抗维生素 D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