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25.44KB ,
资源ID:13711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71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

1、2017 年 甘肃 省武威市第二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第 卷 (非选择题 50 分 ) 一、选择题 (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76 年陕西出土的某青铜器上有铭文曰: “ 宪圣成王,左右绶 刚鲧,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勤勉)尹亿疆。 ” 天子 “ 勔尹亿疆 ” 主要是由于 ( ) A.别为字祖,继别为宗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说明 天子 “ 勔尹亿疆 ” 主要是由于封建亲戚 、 以藩屏周 , 故答案为 C 项

2、。 A、 D 项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 , B 项反映的是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 , 均不符合材料主题 。 答案: C 2.史记载: “ 始皇 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 材料反映的是( ) A.秦始皇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特别突出 解析: 由材料中的 “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可以分析得出皇权至高无上 、 大权独揽的特点,故答案为 B 项 。 材料中 未涉及秦始皇的功绩、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君相矛盾等史实,故排除 A、

3、C、 D 三项 。 答案: B 3.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官、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孝廉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B.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C.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 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解析: 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B 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察举制的出现是选官制度发展进步的表现, 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东汉实行察举制,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材料反映的地方举荐的孝廉“ 家资丰厚、累世仕官、研读经书、晓习律令 ”,说明由于这些人的家境特殊,导致所

4、受教育程度不同。故答案为 D 项。 答案: D 4.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 “ 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 ” 的规制。以下对这一规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B.易导致某些技术 或技艺失传 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D.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 解析: “ 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 ” 反映出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 子 、 媳是自家人 , 女 、婿是外人 。 实行这项原则 ,在有女无子的情况下, 会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 。 这种观念也反映出传统农耕经济一家一户作为生产单位的特征 。 故 B、 C、 D 项说法 虽然 正确 , 但不符

5、合题意 , 排除 。 这种规则是为了保证技术不外传 , 不能保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 故 A 项说法错误 , 本题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 , 故 答案为 A 项 。 答案: A 5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概要论及道: “ 随着社会进步,统治事务越来越繁杂。适应新的形势,西汉的中朝官与尚书,东汉的尚书诸官,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它们是弥补宰相缺陷的一些重要机构,与宰相是相互配合、并行不悖的。君相之争是这类机构建立、发展的一个原因,但决非主流。 ” 此材料说明 ( ) A.皇帝权力的进一步分化 B.宰相的事权开始下移 C.主要解决君相矛盾 D.体现治政者的政治智慧 解析

6、: 材料所述从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权力机构的演变历程,“从适应新的形势”而作出的改变,反 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体现了执政者的执政能力。故答案为 D 项。 A、 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 “ 君相之争是这类机构建立、发展的一个原因,但决非主流 ”,说明 C 项不符合材料观点,排除。 答案: D 6.“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 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 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解析: 材料中的 “ 我但愿你们

7、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 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 , 说明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意识对维护城邦安全的重要意义,故答案为 B 项 。 答案: B 7.“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 十二铜表法 )这表明罗马法 ( )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司法已见端倪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D.有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解析: 从材料 中罗马法的内容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A 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 B项是其阶级实质 ,

8、 材料没有反映 ; C 项表述错误,罗马法成熟的标志是民法大全 ; D 项是其作用,这三项均与材料强调罗马法的特点不符。 答案: A 8.2010 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认为: “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的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 这说明罗马法 ( ) A.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C.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D.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解析: 由材料 “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 ”“ 正基于此,

9、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 , 可以看出罗马法具有先进性。由材料 “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 可以看出说明了人还未被进一步解放,材料认为罗马法具有时代局限性 。 故答案为 C。 答案: C 9.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表中反映的现象 ( )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D.表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无变化 解析: 从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看,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协商关税,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数量曾一度激增,但总体趋势变化不大

10、。因此英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国门 , 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故答案为 B 项。统计表没有给出中国输英货物总值 , 不能反映 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排除 A 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已被打开, 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 B 10.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涉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 多元化 ” 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 )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

11、变 D.小农经济衰退无需使用农事节律 解析: 材料中的“ 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 ”,说明 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 故答案为 C 项 。 A、 B 项材料没有反映 ; D 项不符合材料,材料所述为作用减弱,并非“ 无需使用农事节律 ”。 答案: C 11.1912 年初孙中山在给蒙古诸王公的电报中说: “ 今全国同胞见及于此,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 ” 材料 ( ) A.表达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理念 B.明确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原则 C.表达孙中山强调五族共和、共倡自由平等 D.标

12、志着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成立 解析: 材料“ 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 ”,说明 孙中山强调 五族共和、共倡自由平等 , 故答案为 C 项 。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三大原则 , 排除 A、 B 项 ;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排除 D 项。 答案: C 12.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 “ 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 ”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成

13、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 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 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解析: 从材料中的“ 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 ”可以看出,费正清的意思是说中国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答案为 A项。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内战,并未实现永久和平,排除 B 项; C、 D 项说法本身错误 。 答案: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影响 1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

14、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 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 “ 另起炉灶 ”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 一边倒 ” 不结盟 A. B. C. D. 解析: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问题,与材料不符,排除 ; 条约签订表明中苏结盟 , 排除 。 含有 或 的选项错误 , 排除 A、 C、 D 项 ,故 答案为 B 项。 答案: B 14.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

15、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 ” 这主要说明 (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依据所学,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然后蔓延到欧美其他国家,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这说明工业革 命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必要的制度基础。故答案为 C 项 。 答案: C 15.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 “ 极权主义 ” 的威胁,他说: “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

16、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 其中, “ 极权主义 ” 是指 ( ) A.希腊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 B.欧洲的法西斯 C.各国的垄断资产阶级 D.社会主义苏联和各国共产党 解析: 杜鲁门主义指的是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因此材料中 杜鲁门所说的 “ 极权主义 ” 是指共产主义即社会主义苏联和各国共产党。故答案为 D 项 。 答案: D 16.1917 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 ( ) 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

17、爆发 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 解析: 从材料 “ 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 ” 所以 “ 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性 ” ,据此可以判断属于二月革命之后至七月流血事件之前,俄国所处的形势就是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所以答案为 B 项 , 排除 A 项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 1918 1920 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 , 排除 C 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是暴力革命,不是和平发展,排除 D 项 。 答案: B 17.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 12 集,每一集的标题

18、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全面反映 20 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 A.“ 另起炉灶 ”“ 分道扬镳 ”“ 播种友谊 ” B.“ 斗智斗勇 ”“ 再次较量 ”“ 峰回路转 ” C.“ 另起炉灶 ”“ 跨洋握手 ”“ 扬眉吐气 ” D.“ 扬眉吐气 ”“ 跨洋握手 ”“ 冰释雪融 ”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是 “ 扬眉吐气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再是 “ 跨洋握手 ”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再是 “ 冰释雪融 ” ,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答案为 D 项 。 答案: D 18.20 世纪发生许多

19、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 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 20 世纪 ( )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C.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解析: 材料所列举的政治事件均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表明世界整体联系的加强,故答案为 B 项。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表明 A 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格局的变化,排除C 项;材料没有体现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与较量,排除 D 项。 答案: B 19.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

20、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 :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方针 解析: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故答案为 B 项 。 一届人大于 1954 年召开,排除 A 项; C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 ,排除;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1、” 方针于 1956 年提出,而不是 1949 年,排除 D 项。 答案: B 20.1871 年之前,巴黎大多数教师年薪只有 700 850 法郎,女教师不超过 650 法郎;巴黎公社规定教师的最低薪水每年为 2000 法郎,男女教师同工同酬,薪水平等。由此可以推知,巴黎公社 ( ) A.对义务教育比较重视 B.提升了法国公民的素质 C.缺乏斗争经验和策略 D.重视男女平等和国民教育 解析: 材料中的 “ 男女教师同工同酬,薪水平等 ”,说明重视男女平等;这项措施本身说明对国民教育的重视。故答案为 D 项。材料不能反映仅限在义务教育阶段,排除;材料没有反映采取这些措施对法国教育带来的影响,实

22、际上影响非常有限,排除; C 项是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原因,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答案: D 21.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 “ 猪尾巴 ” 、 “ 满奴 ” 。这说明 (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解析: 从材料 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 “ 辫子 ” 的认识截然不同,由此反映出政治变革推动生活习俗的变化,故答案为 C 项。 A、 B 两项材料中并不能直接体现 ; D 项说法不准确 ,材料不能反映此种观点。 答案: C 22.

2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 ( ) A.加快工业化进程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改变所有制结构 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解析: 材料中的“ 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 采用非国有化措施 ”“ 允许恢复自由贸易 ”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 B 项。 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C 项 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俄经济结构仍以公有制为主,排除; D 项夸大了该政策的意义,“牢固的工农联盟”说法绝对,排除。 答案: B 23.美国读者文摘的一篇回忆录中写道, “ (我父亲 )决定实现这一愿望 ,

24、 所以在宣誓就职的第十二天 , 他把基辛格叫到办公室说 : 我要去中国 ! 那就是开端。 ” 当时 “ 去中国 ”的外交访问 ( ) A.使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B.改善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际环境 C.受中日邦交正常的影响 D.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铺平了道路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尼克松总统准备去中国访问,表明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答案为 D 项。中美建交是 1979 年元旦,不是尼克松总统访华的 1972 年,排除 A 项; 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中日建交是在尼克松访华后,排除 C 项。 答案: D

25、24.1933 年初,蒋介石发表演讲称: “ 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 是能抵抗三、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蒋介石接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 B.蒋介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判断明显错误 C.蒋介石为欺骗民众做虚假的抗日宣传 D.蒋介石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解析: 材料反映蒋介石认识到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 也必须坚持持久抗战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D 项 。 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于

26、 1938 年,排除 A 项;蒋介石对中国抗战形势的认识是正确的,排除 B 项; C 项材料没有反映,不能看出是虚假宣传。 答案: D 25.1955 年 7 月,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在日内瓦举行了 “ 最高级 ” 会议,这是 10 年前波茨坦会议以来举行的第一次 “ 四巨头 ” 会议。虽然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决议,但气氛是热烈诚挚的。这一会议的举行反映出 ( ) A.美苏两极格局尚未正式确立 B.欧洲是东西方冷战的中心地区 C.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东西方冷战一度出现缓和局面 解析: 本题考查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从这次会议的召开以及“ 气氛是热烈诚挚的 ”可以

27、看出,在 东西方冷战期间一度出现缓和局面 , 故答案为 D 项 。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1955 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 A项; B 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指出现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答案: D 第 卷 (非选择题 50 分 ) 26(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材料二 :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

28、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6 分 ) 解析:材料一反映的有生产工具、有对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有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材料二中的“春耕夏耘”“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等信息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因此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原因的概括可以回答出生

29、产工具的创新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 答案: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 (6 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4 分 ) 解析: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从材料二的“治官府,给徭役”“急政暴赋,赋敛不时”可以看出负担沉重,容易破产。从材料三的“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以看出封闭保守的特点。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概括出 自然 经济的特征。 答案: 以家

30、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容易破产。( 4 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2 分 ) 解析: 从材料二的“治官府,给徭役”“急政暴赋,赋敛不时”可以看出, 自 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保证政府控制赋税 、 控制人民的作用 。 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 ,统治者通过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 巩固封建统治 。 答案: 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 2 分) 27.( 14 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 “ 家谱 ” 。阅读下列材料 ,并 回答 问题。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

31、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 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

32、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 ,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 “ 家谱 ” 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 分) 解析:对于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所学守法制的内容、小农生产方式注重家族以及材料中的“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分析得出答案。对于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从宗法制的影响以及在历史和现实 中

33、的作用来回答。 答案: ( 6 分)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4 分) 解析:从材料“ 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等信息,以及联系当前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来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可以分析得出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等作用。 答案: ( 4 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

34、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4 分) 解析: 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应当从学术角度探讨家谱的意义 。该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不能偏离学术角度。对于本题的回答,可以从作为 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 拓展史料来源 、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等角度辩证分析。既要看到积极作用 , 也要看清消极作用 。 答案: ( 4 分)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 料价值。(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28(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美国的政党体制是两党制

35、,民主党和共和党作为美国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大党,在与“三权”相应的各政治平台上展开角逐,尤其是为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席位进行激烈竞争,而其他党派由于美国选举制度的影响以及两大党各自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灵活性,难以长时间存在并扩大。 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也不 是多党制,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在政治关系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两者是合作关系;在政权关系上,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两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竞争性的轮流执政关系。 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

36、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中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4 分) 解析: 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一分析得出:两党制,轮流执政,两党竞争;两党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二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材料均已明确,通过归纳总结 即可作答 。 答案: 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两党制,轮流执政,两党竞争;两党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2 分)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 通力 合作的 友 党关系。( 2 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中

37、两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 8 分) 解析: 美国两党制度形成的背景可以从美国独立后不同政治派别的斗争历程以及 1787 年宪法所确立的政治框架回答。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背景可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以及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合作等史实分析得出。关于 共同的历史价值 , 要联系不同国情以及推动民主进程的作用回答 ,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历史背景: 美国: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和宪法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原则。( 2 分) 中国:中 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协商建立新中国

38、、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 2 分) 历史价值:都符合本国历史与国情,都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4 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9.(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董家遵据古今图书集成(公元 1726 年印行)统计的从东周至清前期的节妇、烈女数量变化表。 据材料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1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及 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 。 对于本题的回答,首先要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把握从东周至清前期的节妇、烈女数量变化趋势,特别是变化较大的时期,比如宋元明清。然后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比如宋元时期急剧增加,程朱理学在其中应当发挥了重要作用。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牢牢束缚着民众,特别是三从四德对女性的禁锢。还可从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 表格的信息量很大,可以找到多种变化趋势:秦以前极少、宋元急剧增加、明清愈演愈烈、总趋势是不断增加等。作为开放性试题,只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趋势,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原因即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