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考 一模 生物 一 、 选择题 (40小题,每题 1分,共 40分 。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细胞学说不能说明 ( ) A.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B.动植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C.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D.动物和植物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A、细胞学说提出 “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 ,不能说明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 “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 ,说明动植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B正确;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
2、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D正确 。 答案: A 2.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组合是 ( ) A.目镜 5 、物镜 10 B.目镜 5 、物镜 40 C.目镜 10 、物镜 10 D.目镜 16 、物镜 40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观察实验。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5 10 50(倍 );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5 40 200(倍 );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 10 100(倍 );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6 40 640(倍 ); 四种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50 倍,所以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
3、目最多,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A、目镜 5 ,物镜 10 。 答案: A 3.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 (R 基为 -CH3)4 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 4 条长短不等的多肽 (如图 ),就 39 肽与得到的 4条多肽比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过程减少 8个肽键 B.这些肽链比三十九肽增加了 3个氨基和 3个羧基 C.碳原子减少 12 个 D.氧原子数目减少 1个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酸脱水缩合。 A、三十九肽有 38个肽键, 4 条长短不等的多肽肽键数为: 6+7+8+10=31,少了 7 个, A错误; B、原三十九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而水解后
4、, 1 条肽链变为 4 条肽链,每条肽链两端各增加 1个氨基和羧基,因此形成的短肽至少有 4个氨基和 4个羧基,所以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 3个, B正确; C、根据图解,三十九肽是一条多肽链,故有 39 个氨基酸, 38 个肽键,一个丙氨酸含有 3个碳原子,该多肽中丙氨酸的位置是第 8、 18、 27、 39,去除后形成短肽后 C 原子减少 12个, C正确; D、根据丙氨酸的位置可知去除 4个丙氨酸后将导致 7个肽键断裂,故水解需要 7个水分子,同时脱去了 4个丙氨酸,每个丙氨酸含有 2 个氧原子,所以 O原子数目减少 1 个, D 正确 。 答案: A 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
5、确的是 ( ) A.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只有一种单糖 B.在 HIV中由 A、 G、 U、 C四种碱 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 7种 C.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 RNA D.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A、每分子麦芽糖是由 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所以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一种单糖, A正确; B、 HIV只含有 RNA一种核酸,构成 RNA的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 A、 G、 U、 C,所以由 A、
6、 G、U、 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 4种, B错误; C、 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 4种核糖核苷酸, C错误; D、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D错误 。 答案: A 5.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Mg2+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等分子的组成成分; 无机盐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 A. B. C. D. 解析:
7、本题考查的是: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正确; 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正确; 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错误; 有些无机盐为缓冲物质,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正确;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错误; 缺钙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错误 。 答案: C 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B.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是
8、动物细胞的边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D.细胞膜的两侧结构不是完全对称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功能。 A、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正确; C、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往里是细胞膜,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细胞壁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而动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膜 。 细胞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 C错误; D、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有的贯穿、有的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所以细胞膜结构不对称, D正确 。 答案: C 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
9、,正确的是 ( ) A.含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休、叶绿体、核糖体和染色体 B.葡萄糖可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 CO2和 H2O C.内质网、高尔基体、核 膜、溶酶体和中心体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D.神经递质的释放与髙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突触的结构;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A、染色体含有核酸,但不是细胞器, A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在线粒体中丙酮酸氧化分解,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 B 错误; C、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 C错误; D、神经递质的形成与高尔基
10、体有关,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正确 。 答案: D 8.将人体血液置于 6%的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 ( ) A.质壁分离 B.正常状态 C.细胞膜破裂 D.细胞皱缩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将人体血液置于 6%的食盐溶液中,细胞会失水皱缩,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皱缩状态, D正确 。 答案: D 9.如图为氨基酸和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 如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 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 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11、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A.A B.B C.C D.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 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管腔中 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 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 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 答案: D 10.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 。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
12、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若在 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若在 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D.在 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酶的特性。 A、由分析可知, A 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因此 A 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A正确; B、由题意知,该曲线是最适宜温度条件下的曲线,升高温度,酶活性会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 B错误; C、由 分析可知,影响 B 点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在 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错误; D、由题图可知, 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不变, D错误 。
13、答案: A 11.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胚胎细胞中不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C.当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其中一个突变就可以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D.RNA聚合酶基因和生长激素基因在动物个体所有细胞中都会表达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A、人体所有细胞都存在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A错误; B、细胞衰老的特点有: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而细胞核体积增大等, B正确; C、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发生突变才可以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C错误; D、
14、RNA聚合酶基因在动物个体所有细胞中都会表达,而生长激素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D错误 。 答案: B 12.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都形成细胞板 B.在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 C.后期着丝点分裂,着丝点数量加倍 D.前期都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而形成纺锤体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 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 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因此着丝点数量加倍, C正确; D、中心体只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高等植物细胞前期没有中心体
15、发出星状射线,而是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D错误 。 答案: C 13.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要对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通常进行的操作流程是 ( ) A.套袋 -去雄 -授粉 -套袋 B.去雄 -套袋 -授粉 -挂标签 C.套袋 -去雄 -授粉 -套袋 -挂标签 D.去雄 -套袋 -授粉 -套袋 -挂标签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孟德尔遗传实验。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 (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 ) 套上纸袋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 人工异花授粉 (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 ) 套上纸袋 挂标签 。 答案: D 14.下列关于遗传学
16、交配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和杂合子 B.通过测交可检测显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 C.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发现问题阶段运用杂交与自交 D.通过正交和反交组合可判断核基因是否位于 X染色体上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测交方法检验 F1 的基因型。 A、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和杂合子,如 Aa自交后代有纯合子 (AA 和 aa),也有杂合子 (Aa), A正确; B、通过测交可检测显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检测该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B错误; C、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发现问题阶段运用杂交与自交, C正确; D、通过正交和
17、反交组合可判断核基因是否位于 X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则该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D 正确 。 答案: B 1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B.一个四分体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8条脱氧核苷酸链 C.有丝分裂间期完成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秋水仙素可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61:细胞的减数分裂。 A、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A正确; B、一个四分体中含有 1对同
18、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4个 DNA分子,每个 DNA分子含有 2条脱氧核苷酸链,所以图中含有 8条脱氧核苷酸链, B错误; C、有丝分裂间期完成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复制, C正确; D、秋水仙素可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式,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D正确 。 答案: B 16.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 。 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啼声 。 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 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 ) A.雌:雄 =3: 1 B.雌:雄 =2: 1 C.雌:雄 =1: 3 D.雌:雄 =
19、1: 2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 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Z。 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染色体是不变的 。 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 ZW,其与母鸡 ZW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 1ZZ(公鸡 )、 2ZW(母鸡 )、 1WW(不能成活,胚胎时已致死 ),即这只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 2: 1。 答案: B 17.某同学重复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分别用 35S、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搅拌、离心
20、、放射性测定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 35S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均匀所致 B.用 32P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均匀所致 C.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D.该实验中用含 32P的无机盐直接培养噬菌体,从而实现对其 DNA的标记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A、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若用 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的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 A 正确; B、用 32P标记的那组离心后
21、,沉淀物应存在大量放射性,如果沉淀物中只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细菌已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场所、原料、能量和酶等均由细菌提供, 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 35S和 32P的噬菌体,可分别用含 35S和 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 D错误 。 答案: A 18.一个双链 DNA,在复制解旋时,由于某种原因,一条链上的 A 变成了 T,则该 DNA 经 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 DNA 占总数的
22、(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DNA分子的复制。 由题意可知,一个双链 DNA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的 A变成了 T,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不论复制多少次,以突变链为模板形成的子代 DNA都是发生差错的 DNA,以不发生突变的链为模板形成的子代 DNA 都是正常 DNA.因此该 DNA 经 n 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 DNA总占 。 答案: A 19.关于人体细胞中三种 R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种 RNA都含有尿嘧啶而不含胸腺嘧啶 B.mRNA和 rRNA都含有密码子 C.三种 RNA都由 DNA分子转录而成 D.mRNA不含氢键,而 tRNA含有氢
23、键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RNA 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A、 RNA中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 DNA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 A正确; B、 mRNA上具有密码子, rRNA不含有密码子, B错误; C、 mRNA、 tRNA、 rRNA 都是由 DNA转录形成的, C正确; D、 tRNA中杂合双链区含有氢键, D正确 。 答案: B 20.关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肌肉细胞中编码 RNA 聚合酶的基因不表达 B.一个 tRNA上的反密码子只能与 mRNA上的一种密码子配对 C.线粒体、叶绿体中可发生 DNA复制,但不进行基因的表达 D.一条 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生
24、成多种肽链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A、 “ 管家基因 ” 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 RNA 聚合酶基因, A错误; B、一个 tRNA上的反密码子只能与 mRNA上的一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B正确; C、线粒体、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可发生 DNA 复制,也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 C错误; D、一条 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生成多条并同种肽链, D错误 。 答案: B 2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 (他们的父母的表现型及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生育了一个染 色体组成为 44+XXY 的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 (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与互换 )。
25、 据此不可以确定的是 ( ) A.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 B.该孩子的色盲基因全部来自祖辈的外祖母而不是外祖父 C.该孩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与其母亲有关与其父亲无关 D.该孩子的白化病基因之一来自祖辈的外祖母而不是外祖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 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Y和 AaXBXb, A正确; B、该孩子的色盲基因全部来自母亲,由于夫妇的父母的表现型及染色体组成均正常,所以色盲基因全部来自祖辈的外祖母而不是外祖父, B正确; C、该孩子的 Y染色体来自父亲,两个 Xb来自母方,所以其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与其母亲有关与其父亲无关, C 正确; D
26、、白化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该孩子的白化病基因之一来自祖辈的外祖母或外祖父,D错误 。 答案: D 22.油菜物种甲 (2n=20)与乙 (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有 36 或 72条 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板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A、根据题意分析幼苗丙的染色
27、体数为 18,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丁的地上部分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 36,但根部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仍为 18。 所以幼苗丁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有 36 或 72 条, A正确; B、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B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错误; D、戊是四倍体,甲和乙均是二倍体,戊与甲杂交或戊与乙杂交后代均为三倍体,三倍体不育,所以戊与甲和乙存在生殖隔离,戊是新物种, D错误 。 答案: A 23.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育种叙述正确的是 ( ) A.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B.通过花药离体培
28、养技术获得单倍体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是实现基因重组的手段之一 D.培育抗病小麦只能用杂交 育种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应用。 A、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的优良品种, A正确; B、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是实现基因重组的手段之一, C错误; D、培育抗病小麦可用杂交育种的方法,也可用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 D错误 。 答案: A 24.以下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29、 ) A.太空椒和抗虫棉 B.无子番茄和 “ 番茄 -马铃薯 ” C.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青霉素高产菌株 D.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A、太空椒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抗虫棉培育原理为基因重组, A错误; B、无子番茄培育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番茄 -马铃薯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错误; C、杂交水稻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 C错误; D、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D正确 。 答案: D 2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生物
30、适应性变异的产生 B.在进化过程中,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D.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中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变异是不定向的,发生在选择之前, A错误;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正确; C、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化, 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错误 。 答案: B 26.某植物种群中, AA 个体占 4%, aa个体占 64%,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个体百分比、 A基因
31、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 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 A.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频率的变化。 由题意可知, AA=4%, aa=64%, Aa=1-4%-64%=32%,由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公式可知: A的基因频率 =4%+ 32%=20%, a的基因频率 =64%+ 32%=80%;自 由交配后后代的基因型为: AA=20% 20%=4%, aa=80% 80%=64%, Aa=2 20% 80%=32%,故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也不
32、变; 若种群进行自交, AA、 aa 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 AA 和 aa, Aa 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 Aa: aa=1: 2: 1,因此自交后代 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A=4%+32% =12%,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a=64%+32% =72%, 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a=32% =16%,自交后代是基因频率是: A=12%+16% =20%, a=72%+16% =80%。 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 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个体百分比、 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 答案: A 27.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
33、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该过程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 A错误; B、 由于农药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是害虫朝着抗药性方向进化, B正确; C、隔离是不同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发生在生物之间, C错误; 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错误 。 答案: B 28.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A、 B、 C 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
34、图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A、 B、 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 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B.人体剧烈运动后, B 中的 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 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 端比 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 O2较多 D.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 端比 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A、 B血浆与 A组织液和 C淋巴相比,最主要差别在于 B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A错误; B、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体剧烈运动后, B 血浆中的 pH 将维持相对稳定, B错误; 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 静
35、脉端比 动脉端,血浆中的葡萄糖因不断消耗而降低低、O2不断进入血浆而增多, C正确; D、饱饭后,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使血糖含量下降,所以 端比 端胰岛素含量高, D错误 。 答案: C 29.下列关于内环境极其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都能出现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中,组织液与淋巴液、淋巴液与血浆之间转化均为单向 C.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速率应一直大于散热速率 D.摄入过咸的食物,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先上升后趋于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A、细胞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有的不能出现在内环境中,如与细胞呼吸有
36、关的酶, A错误; B、内环境中,组织液与淋巴液、淋巴液与血浆之间转化均为单向, B正确; C、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体温相对稳定, C错误; D、摄入过咸的食物,人体通过调节会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D错误 。 答案: B 30.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完成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跟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D.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是钾离子外流,而钾离子外流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 本题考查 的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A、完成膝跳反射时,兴奋在
37、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A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跟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B正确; 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正确; D、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是钾离子外流,而钾离子外流属于被动运输, D正确 。 答案: A 3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细胞死亡而发病 。 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糖尿病症状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C.胰岛 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效应 T细
38、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A正确;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不可能高于正常人, B错误; C、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胰岛 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效应 T细胞与之结合,导致胰岛 B 细胞裂解死亡, C错误; D、治疗该病的过程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下降, D错误 。 答案: A 32.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 (其中 a、 b、 c、 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 、 表示有关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细胞可
39、以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 、 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 b是 B淋巴细胞,不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 T细胞产生的, A错误; B、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由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二次免疫过程中,也可以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B错误; C、 、 过程是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的过程,都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 C正确; D、 过程主要由 T 细胞发挥作用,是细胞免疫过程, 过程主要是 B 细胞发挥作用
40、,是体液免疫过程, D错误 。 答案: C 33.过敏反应的原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敏反应为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过敏反应为免疫防卫功能过强,属于自身免疫病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 -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A、过敏反应为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A错误; B、过敏反应为免疫防卫功能过强,但不属于自身免疫病, B错误; C、过敏反应中有抗体产生,属于特异性免疫
41、中的体液免疫, C错误;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正确 。 答案: D 3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D.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A正确; B、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B正确; C、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能
42、得到无子番茄, C 错误; D、幼嫩细胞比成熟 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D正确 。 答案: C 3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利用低浓度的 2, 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 B.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合适,愈伤组织就会分化出根和茎叶 C.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种子萌发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的作用。 A、 2, 4-D作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此选用的 2, 4-D浓度应该是高浓度,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会影响细胞分化,当细胞分裂素
43、和生长素比例低时促进根分化,高时促进芽的分化, B正确; C、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不是赤霉素, C错误; D、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脱落,抑制种子萌发, D错误 。 答案: B 3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C.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的特征。 A、种群密度能直接反映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正确; B、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 化, B错误;
44、 C、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错误; D、蚯蚓的活动能力弱、范围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D错误 。 答案: A 37.如图为曾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 DDT 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 (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 B.A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 E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 C.图中必须进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 A、 D、 E D.生物防治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
45、量的变化曲线。 A、害虫的种群密度低于经济阈值时,对农业系统经济效益影响较小,几乎无影响,因此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 A正确; B、 A点是农药防治, E 点是生物防治, B错误; C、为 A、 D、 E 种群数量大于经济阈值,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因此应该进行防治 , C 正确;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都是生物防治的原理, D正确 。 答案: B 38.关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CO2的形式循环 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C.大气中的 CO2要转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
46、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A正确;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生产者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所以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B正确; C、大气中的 CO2 要变成含碳有机物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还有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 C错误;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 D正确 。 答案: C 39.以下关于
47、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植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动物一定是消费者,消费者一定是动物 。 微生物一定 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 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 异养型生物一定是消费者,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 A.0项 B.1项 C.3项 D.5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一定是生产者,但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光合细菌不是植物, 错误; 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消费者也不一定是动物,如寄生细菌, 错误; 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光合细菌是生产者;分解者也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是动物, 错误; 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正确; 异养型生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 错误 。 答案: B 4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常用措施 D.人工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A、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