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 3 月统一 模拟 考试( A 卷)语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
2、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 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
3、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 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这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
4、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 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 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 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
5、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才智人士纳入官员队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B.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信条与“以学取士” 科举制度密切结合,被一代代读书人奉行不渝。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由“ 贱”入“贵”的主要路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身上便体现了这一点。 D.“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使士子们能平等参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等”观念方面的缺失,实现了难得的公平。 解析: B 曲解文意。 两千余年来,“ 学而优
6、则仕 ”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 学而优则仕 ”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信条和科举制度密切结合只是在隋唐以后,并没有两千多年。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 分) A.“学而优则仕”传统影响下形成的宗法制度“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得把平生所学服务于帝王的“家天 下”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 。 B.“学而优则仕”是封建学子们的金科玉律,博取功名跻身官僚队伍成为他们十年寒窗皓首穷经的目的。 C.被仕宦功名的所引诱俘获的士子们,丧失物质和精神的独立性,仰人鼻息,唯唯诺诺,惟君王之命
7、是从,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 D.封建士子受忠军报恩思想的影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帝王的“家天下” 耗尽心力,以求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解析: 强加因果。第四段“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是大的环境背景,在学优则仕之前就已经存在,绝对不是学优而仕导致的结果 。 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即使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也明白“守江山治天下”,必须倚靠读书人,尊重士人,文吏治国是他们的统治要诀。 B.中国历史上的“贵族”阶层,对社会各等级的人是开放的,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社会也在流动中保持了活力。 C.面
8、对狂傲不羁的名士,那些历史上的英雄和奸雄都相当容忍,有所忌惮,原因就在于“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D.在科举制度已废除百年的今天,“逢进必考,择优录取”成为国家选聘公务员的严格规定,可以看作“学优而仕”传统具有巨大合理性的体现。 解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会发现题中缩小范围 , 以偏概全。第二段明确指出这些士能够被原谅,“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即原因不止这一个。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进士第,知定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
9、六卷,上之。迁太常丞,坐举进士失实 ,降监卢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 龙 图阁 待制。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斩之。仁宗为皇太子,与李迪同选兼宾客,复坐贡举失实,黜官。复为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起知襄州,又知潞州。州有杀人者,狱已具,曙独疑之。既而提点刑狱杜衍至,事果辨。召为御史中丞。玉清宫灾,系守卫者御史狱。曙恐朝廷议修复,上言: “ 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今所建宫非应经义, 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
10、应天变。 ” 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又请三品以上立 家庙 ,复唐旧制。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改 户部 侍郎。再知河南府,迁吏部。召为枢密使,逾月,首发疽,卒。曙方严简重,居官深自抑损。初,钱惟演留守 西京 ,欧阳修、尹洙为官属。修等颇游宴,曙后至,尝厉色戒修等曰:“诸君纵酒过度,独不知寇莱公晚年之祸邪!”修起对曰:“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曙默然,终不怒。及为枢密使,首荐修等。子益恭,字达夫,为卫尉寺丞。性恬淡,数解官就养。 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 终父丧,遂以尚书司门员外郎致仕。 注: 玉清宫:宋真宗时耗巨资修建的
11、大型建筑,宋仁宗时被雷电击中焚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B.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C.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D.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
12、合语境理解大意,这句话的大意是:古时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火灾,董仲舒认为高庙不应当建在陵墓旁, 所以才会发生火灾。魏时崇华殿火灾,高堂隆认为亭台楼榭都应引以为戒,应当不再修建,文帝不听,结果第二年又被大火烧毁。 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时间进行断句,比如“董仲舒”“高堂隆”“文帝”“明年”。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答案: 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龙图阁,北宋收藏太宗御书、典籍、图画、宝瑞,宗室名册、谱牒等文物的地点。 B.家庙是汉民族儒教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13、。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C.户部,“六部“之一,主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工程营造及一切财政事宜。 D.西京,历史上多 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解析: 该题考核文化常识。户部,“六部“之一, 起源 先于秦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 徒”;秦为“治粟内使”,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五代 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这里工程营造归工部管。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4、) A.王曙虽然很有才干,但初期仕途坎坷。他是进士出身,任职初就表现出色,总结过古往今来官用马匹的管理制度,但也因个人失误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 B.王曙为政严明果断,善于辩奸断狱,他在益州做官时,能迅速判断出有人报告军队作乱不实,任职潞州时,也能在已经判罪定论的案件中找出疑点。 C.王曙避免劳民伤财,委婉上奏进言,玉清宫焚毁后,他援引古例,认为这场灾害,就是上天对下界的警示,他建议不应重建玉清宫,以此回应上天的警示。 D.王曙为人严肃正派,荐才不计前嫌,他曾严厉教导过欧阳修等人,担心他们耽于享乐而惹祸,却遭到欧杨修 的顶撞,但他掌权后,还是首先推荐了这些人。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15、中心意思。 A“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概括不全面,“降知汝州”这次完全是受岳父寇准的牵连。非个人原因 。 答案: A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 2) 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 解析: 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重点词语:“感悟”感动领悟、“已而”不久、“谕天下”昭告天下;第二句,重点词 语:“治第” 修建宅院、“谢事”退休、“不果去” 最终也没有离职。 答案: ( 1) 仁宗受到感动而醒悟 .于是减轻守卫者的罪责。不久下诏告谕
16、天下不再重修玉清宫。 ( 2) 王曙任参知政事时,在西京洛阳修建宅院,益恭劝他王曙以年老为由退休,王曙最终也没有离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 绁( xi):捆绑,束缚。 8.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分)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手法的题目,仔细读诗发现除了青松这一形象,还出现了“ 众草没其姿 ”“ 卓然见高枝 ”中的
17、“ 众草 ”和环境,而这些显然对青松起了衬托作用。 答案: 诗的前六句通过环境和其他草木的衬托,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春夏季节,各种草木都葱郁繁茂,松树掩没其中平凡无奇,但岁寒霜降后,众草凋零木叶尽脱,只有松树独傲霜雪,卓然挺立,四 季常青。 9.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6 分) 解析: 这是一道情感的赏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的意象有“青松” , 主要词语有“提壶”“ 抚寒柯” , 最后的直抒胸臆 “ 何事绁尘羁。” 答案: 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
18、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三)名篇名句 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在逍遥游中,庄子用“ _, _”两句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生命极其短寿,错过了很多美好事物。 答案: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 2)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 _, _”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答案: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说,自己想要飞往月宫,但“ _, _
19、”,透露出了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 间的矛盾心理。 答案: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 11)、第四( 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 能作答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问 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剔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
20、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 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 ,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
21、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 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
22、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 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无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
23、钱也挣下不少, 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 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
24、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 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11
2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A.付春回到家中不跟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的爹妈打招呼,而爹妈觉知儿子回来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去做吃的,小说在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思考。 B.付春在城里的酒店当厨师,因为酒店破产,自己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回到家里,他感到无颜面对爹妈,所以一声不吭的钻进屋 里,独自流泪。 C.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又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使付春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说明妈是个了解儿子、智慧的人。 D.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
26、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E.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事,围绕付春这一核心人物,主要写了他失业回家,他返城创业成功,他陪建筑老板回家做年三十私房菜三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 解析: 本题综合考察文本的内容和技巧。 B“ 感到无颜面对爹妈 ”不恰当,应该是做城里人的理想破灭,又不愿做农民。 C“ 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 ”不恰当,她就是出于母爱,为了给儿子做好吃的。 D“ 反衬儿子亲情淡漠 ”不恰当,建筑老板是很讲亲情、有孝心的。 答案: A E 12.小说两处写到付春妈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和酸菜土豆汤,写作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
27、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某情节的安排作用,主要从小说的三要素以及主旨的关系去分析,小说情节安排一般在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文中第一处写付春妈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和酸菜土豆汤,触动了付春,才会有下文私房菜的出现。而后一次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和酸菜土豆汤,更多是深化主旨的作用。 答案: 角度:前面一处是直接写,实写,结尾一处是间接写,虚写。前 面一处的作用: 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妈做的饭菜使
28、付春突然想到城里流行的私房菜 .决定返城专做私房菜。 结构上,为结尾写付春仿沸闻到妈做的饭菜的味道作铺垫。结尾一处的作用: 结构上,照应上文付春吃妈做的饭菜。 形象上,表现付春由忽视亲情到思考亲情的转变。 内容上,突出亲情所具有的感染力。 效果上,留有余味,给读者留下付春会不会回家为爹妈做年夜饭的猜想。 13.小说在刻画付春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答案: 悟性高,善创新。吃了妈做的菜后,当即想到了城里流行的私房菜,决心专做私房菜,经过不断创新,很受欢迎。 有志气,敢打拼。自信能成为城里人,能做出
29、个样子,经过努力,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 重事业,轻亲情。在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五年问很少回家;刚回家就为了成就梦想而离家;只顾做私房菜 , 连续好几年都不回家陪父母过年。 14.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解析: 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属于小说的某一情节,在分析某情节 的安排作用,主要从小说的三要素以及主旨的关系去分析,小说情节安排一般在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
30、旨或深化主题等。此处没有建筑老板的这一举动就不会有下文付春的反思,也不会有天下所有不回家的子女的反思。 答案: 情节上,营造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促使付春反思亲情。人物形象上,用建筑老板反衬付春,建筑老板牵挂父母,希望父母过年不用操劳,而付春总是借故不回家陪父母过年,更加突出了付春 忽视亲情的特点。主题上,突出小说主题,使父母总是牵挂着子女,子女也应该心里装着父母的主题更加鲜明。手法上,扣合小说题目。丰富小说内容。小说题目是“年三十的私房菜”,写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而父母为老板做好了私房菜,令人深思。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 题。 材料一: 我六岁
31、那年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京戏。拜师后的头一天,就从练基本功撕腿开始。练撕腿的同时,还要练下腰、压腰。全是一清早戴着星星就得起来练,不论三伏三九全是一样。当我练得稍稍有些功底时,先生又给我加了功,教给 我练习一些校大的功夫了。将近一年的光景,一般的腰腿功差不多全练习到了,先生又给我绑起跷来陈习。练完站功后也不许摘下跷来休息,要整天绑着跷给先生家里做事,像扫地、扫院子、打水等体力劳动,并不能因为绑着 跷就减少了这些活 。 荣先生的脾气很厉害,你干活稍微慢一些,就会挨他的打。荣先生对我练功非常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弯腿,所以用两头都削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弯上,一弯腿筷子尖就扎你一下,这一来我
32、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这虽等于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唱青衣(正旦)戏要学习青衣的身段,每日 要单练习走脚步。走步法的时候,手要捂着肚子,用脚后跟压着脚尖的走法来练习,先生说练熟了自然有姿势了,将来上台演出,才能表现出青衣的稳重大方,才能使人感到美现呢! 当时我感觉一个小姐的角色总是捂着肚子出来进去的怎么能算是美呢?这种怀提是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才产生的。为了要表现旦角的端庄,所以先生就叫学生捂着肚子走路,实际上这又如何能表现出端庄的姿态来呢?我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就有意识地向生活中寻找这种身段的根源,但这个问题一时没有得到解决。没有解决的事,我心里总是放不下,随时留
33、意揣摩着。有一次我在前门大街 看见抬桥子的,脚步走得稳极了,这一来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就追上去,注意看着抬桥子人的步伐,一直跟了几里地,看见人家走得又平又稳又准,脚步丝毫不乱,好看极了。王瑶卿先生告诉我,练这种平稳的碎步可不容易了,要拿一碗水顶在头上,练到走起步来水不洒才算成功。我听到这种练法之后,就照这样开始去练习,最初总练不好,反使腰腿酸痛得厉害,我并不灰心,还是不间断地练习,慢慢地找着点门道了。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走起来又美又稳又灵活的窍门。从此,我上台再不捂着肚子死板板地走了。后来我在新排的 梨花记 里第一次用上去,走起路来 又端庄、又严肃、又大方、又流丽,很受现众称赞。 (摘编自程砚
34、秋我的学艺经过) 材料二: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学戏很苦!边学边唱边挨打,荣家的生活琐事也都要做,当听差使唤,无异于童仆。荣蝶仙脾气又坏,稍有不欢举鞭就打,常常无端拿他出气。程砚秋每天要劈柴生火,洗衣做饭,学戏的时间很少。就这样,也难免挨打。 在大名士罗瘿公的赏识、帮助下,未满八年的程砚秋提前出师并追随罗瘿公读书习字,钻研音韵。所以,后来的程砚秋不但精通经史,一手字也写得不错。特别是对京剧的行腔咬字,深具工夫,这是文人雅士熏陶所致,也是 艺人当中少有的。 一九一九年,罗瘿公安排程砚秋拜梅兰芳为师,为他添置行头,编排新戏,又特意为他介绍了一位武师教武术。罗瘿公又介绍他师从王瑶卿。据说王最
35、初并不怎么看重程砚秋,后来终被他的刻苦和钻研精神所感动,依据他的别样禀赋,为他设计出新的喝法,独创一格。 一九二二年春节,在罗瘿公的精心安排下,十八岁的程砚秋以一出改编的京剧 龙马姻缘 轰动了京城。程砚秋又请荣蝶仙任戏班社社长。师徒间的合作,颇能显示出程砚秋的胸怀。 台湾的戏曲研究家齐崧先生说:“ 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就等于打吗啡。因为吃鸦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了,最后唯有以身相殉。 ”这话近于谑,可还真无法否认。 程砚秋的嗓子外显柔和,内敛锋芒,加上标新立异的唱法,唱起来真有鬼斧神工之妙。最封人寻味的是玉堂春一剧,他柳眉入鬓,凤眼传神。行腔乍疾乍徐,一股
36、细音,唯其独有。高出则如天外游云,低唱则似花下鸣泉,听来惊心动魄。化装也别致,身着红色罪衣罪裙,脸似鹅蛋,眼皮上一层黛绿涂得停匀,妩媚中带出憔悴和满腔哀怨的神情。程砚秋身材高大,现众初见,都暗自吃惊:“这么大块 头的一个旦呀!”但等演过了一阵,被他的各种身段表演所吸引,你便不会觉得他是个庞然大物,而是个美妙妇人。简淡蕴藉,洒脱雅致。程砚秋就有那么大的魅力。 锁麟囊是集程派艺术之大成的剧目,为设计安排唱腔,花去了程砚秋整整一年的时间,真可谓禅精竭虑。他每编出一段都要就正于王瑶卿。一般来说,京剧唱词都是很规整的七字句或十字句,但程砚秋要求剧作者写长短句,比如这样两句喝词:“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耳
37、边厢,风声断,雨声喧,雷声 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鹤 ,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这种句式,在传统京剧里是根本没有的 .而程砚秋据此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触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间情感和惊人美感。程砚秋不具备梅兰芳响遏行云的金嗓子,但他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杭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 1924 年罗瘿公患病住院诊疗,程砚秋每日亲侍饮食,从无间断。罗瘿公遗嘱写道:“程君砚秋,义心至性,胆淹古人,慨然任吾身后事极周备。”罗瘿公归去之际,程砚秋是第一个赶到
38、的!他见恩师遗嘱,捧之大恸,几至昏厥。 回到家中,为设灵堂,除朝夕哭奠,唯伏案抄写经书。罗瘿公丧事所用祭奠、棺木、墓地之费都是程砚秋一手经办,务极完美。出殡那天,程砚秋身服重孝,抚棺痛哭。人家算了一笔帐,罗瘿公自病至死,费金过万元。而程本人绝口不提一个钱字。这事儿,搁在士大夫身上都很难做到,一个艺人做到了。难怪康有为赞程砚秋为“义伶”。 (摘编自章诒和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 程砚秋往事) 15.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A.材料一记述程砚秋自己少年时一段学戏的经历和自己对戏剧角色一些表演动 作的思考和改进,语言质朴平实,感情表达比较节制。
39、B.“当时我感觉一个小姐的角色总是捂着肚子出来进去的怎么能算是美呢?”表明程砚秋学青衣戏时就已怀疑这种表演不能表现美。 C.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叙述程砚秋跟随荣蝶仙学戏时,都突出了老师教戏时的简单粗暴,程砚秋在学戏、干苦力活时挨打是家常便饭。 D.梨花记、玉堂春和锁麟囊都是程砚秋表演的京戏剧目,材料中写它们,旨在介绍程派艺术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成就。 E.材料二充满感情地记述程砚秋演艺事业的经历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宇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程砚秋京剧表演艺术造 诣的极力推祟。 解析: B“ 学青衣戏时就已怀疑 ”错误,原文说“这种怀疑是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才产生的”。 C“都突出了”错误,材料一突出的是
40、练功时的辛苦和收获。 D 程砚秋 提到 梨花记 不是为了介绍取得的艺术成就,而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答案: A E 16.材料二中引用戏曲研究家齐崧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就等于打吗啡。因为吃鸦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了,最后唯有以身相殉。”这里在内容上是两个人物技艺的对比,结构要从与上下文的联系来分析。 答案: 说明程砚秋的戏和悔兰芳的戏给观众带来的艺术体验不同(或“二人的戏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暗示程砚秋虽曾师从悔兰芳学戏 , 却有青出于蓝之势。 行文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答承上启下”也可)。
41、 17.在程砚秋京戏表演生涯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回答。( 6 分) 解析: 筛选并整合文 中的信息。 答案: 向生活学习 .摸索改进舞台表演时青衣出场时的步法,一改传统的表演程式 .更好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美。 唱法标新立异 .化装别致 .有一种”简淡蕴藉 .洒脱雅致”的魅力。 要求剧作者创作出传统京剧根本没有的长短句式的唱词 .并据此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 .并把唱腔和身段融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问情感和惊人美感。 18.作为“四大名旦”之一,除了有创新,程砚秋的成功还能给读者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 8 分) 解析: 此
42、题考核概括能力和个性解读。从材料一可以学到 程砚秋刻苦学习。要勤于思考 , 敢于质疑。在表演中 , 程砚秋对传统表演程式的不足有很深的体验和思考,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材料二告诉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像程砚秋为罗澳公侍疾送终。 答案: 要刻苦学习。在学戏生涯中,程砚秋凭着刻苦和钻研精神 , 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抗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 要勤于思考 , 敢于质疑。在表演中 .程砚秋对传统表演程式的不足有很深的体验和思考,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要常怀感恩之心。程砚秋请老师荣蝶仙任戏班社长,为罗澳公侍疾送终。 善于借助外力 ,获得他人的帮助。程砚秋演戏生涯中,得到了罗澳公和
43、王瑶卿非常重要的帮助 , 演艺 事业 不断得到突破。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战国末期,秦王占据关中,依靠精兵良将和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 _,席卷天下,在短时间内便实现了灭亡六国的宏图霸业。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筑家梁思成就 _地提出完整保留老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可惜经历大拆大建运动的北京城如今已失去了古城的韵味 . 这个建筑设计事务所设在新世纪广场的顶层,在这里,员工们可以 _看到整个南京城的风景,视野格外开阔。 A.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 高瞻远瞩 B.高屋建瓴 高瞻远瞩 居高临下 C.高瞻远瞩 高屋建瓴 居高
44、临下 D.居高临下 高瞻远瞩 高屋建瓴 解析: 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常用的词语,以成语为主。对成语本身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成语应用需要结合语境,不能一味强记。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褒贬失当、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不当、谦敬错位、修饰失当等,但也要 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答案: B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3 分) A.与会专家认为,建设文化名城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文物、遗址等方面的展示与开放,而是整个城市各种文化元素共同作用营造出的文化氛围。 B.对于对手球队的这次堪称教科书般的战术配合,主教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队员作了精
45、彩的示范和准确的阐释,大家从中获益匪浅。 C.世界自然墓金会提出“地球一小时”活动俱议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改变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以此来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D.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女性将是机器人取代趋势中最大输家,因为她们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低增长行业,如销售、管理、餐饮服务。 解析: A 关联词搭配问题,“而是”改为“更是” 。 B 语序不当 , “精彩的示范”和准确的阐释”调换位置 。 C 介词残缺,在“二氧化碳”前加“对” 。 答案: D 2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能够概括出来呜?描述一个时代的来龙去脉,这是史
46、学的功夫,_。或许,只有用文学的观察方法,才能深入时代的精神深处,获取时代的灵魂瑰宝。 A.文学的企图就是抽象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 B.史学家擅长用考据和发掘的方法去把握一个时代的脉搏 C.但抽象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怎么说也是文学的企图 D.哲学则形而上地居于云端,用冷静的眼光俯瞰整个时代 解析: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其次是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再次是比较各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
47、寻找 答案,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 答案: C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 当今的人们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已有相当的认识, 。其实,我们感受强烈的考研热、高考热、补课热、择校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过度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的兴趣、自信、潜能以及亲子关系等受到损害,还会在各层次受教育者间递次产生挤兑效应: ,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这是巨大的教育成本和智力资源的浪费。可见,学时并非越 长越好,学历并非越高越好, ,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 解析: 该题考核补写句子。
48、 句尾是句号,且前句是“过度医疗”,后句“ 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 ”表示前句为过度教育,但意思要与首句相反。 句中,后句中关键词“低学历者”,可推测得出前句是高学历的情况。 句中推测,可从后句“才是 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 ”得出结论。 答案: 但对于过度教育的危害却认识不清 ; 高学历者因供过于求而低就业 ; 接受合适的教育不唯学历凭能力 。 23.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传播国学的文化交流机构。下面是孔子学院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心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个字。( 6 分) 解析: 首先,要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注意联系图标中的标题,中英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