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真题 2012 年 1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3291(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总题数:20,分数:20.00)1.“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 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这是( )(分数:1.00)A.人际关系专家莉儿朗帝的名言B.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的名言C.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的名言D.人际关系专家弗朗西斯科阿尔贝隆尼的名言2.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把握,要从( )(分数:1.00)A.揭示人际关系的概念开始B.揭示人际关系的
2、两个基本维度开始C.揭示人际关系的实质开始D.揭示人际关系的特点开始3.马克思恩格斯曾专门用一节论述交往与生产力的著作是( )(分数:1.00)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4.马斯洛的七种需要是在他的著作( )(分数:1.00)A.动机与个性中提出来的B.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提出来的C.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提出来的D.科学心理学中提出来的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在物质生产对于发展人际关系的作用上是指( )(分数:1.00)A.物质生产推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B.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交往范围的扩大C.物质生产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D.
3、前代人的物质生产制约后代人的人际关系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是( )(分数:1.00)A.血缘关系B.依附关系C.宗法关系D.金钱关系7.“千里觅知音”,“人有脸,树有皮”这些古语反映的是影响人际关系的( )(分数:1.00)A.交往目的因素B.交往内容因素C.交往主体因素D.隐性因素8.在语言与交际一书中,将体态语言划分为动态无声、静态无声两类的是( )(分数:1.00)A.美国著名学者卡克W贝克B.前苏联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C.著名心理学家 P贝尔斯D.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9.按交往时间的长短可将人际关系分为( )(分数:1.00)A.长期型和规则型B.短期型和无
4、规则型C.长期型和短期型D.短期中期长期型10.人际关系依不同程度的关系,且按好坏程度划分可分为( )(分数:1.00)A.两种类型B.四种类型C.六种类型D.八种类型11.“人们的年龄、性别、身材、外貌长相及先天的智力”是指( )(分数:1.00)A.人的生理需要B.人的生理反映C.人的生理特征D.人的健康状况12.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在社会心理学家荷尼的研究中,如果无论遇到何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喜欢我吗?”这种人际关系的类型属于( )(分数:1.00)A.逊顺型B.进取型C.分离型D.合作型13.在引发人的交往动机因素中,由于个人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竞争的压力,
5、由于达成目标后优厚条件的吸引,激发交往动机的是( )(分数:1.00)A.内在因素B.目标因素C.外在因素D.环境因素14.具有“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心理的是( )(分数:1.00)A.自卑性羞怯者B.敏感性羞怯者C.挫折性羞怯者D.习惯性羞怯者15.个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意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是( )(分数:1.00)A.初级自我B.生理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自我16.能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尴尬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的得体的自我防卫技法是( )(分数:1.00)A.以合理化缓解B.委婉曲折C.幽默诙谐D.以升华转移17.在自我暴露的对象中,最不适宜为暴露
6、的对象是( )(分数:1.00)A.与你素不相识的人B.刚刚开始互相熟悉的人C.与你关系虽然不深,但仍在发展的人D.对你体贴入微或与你休戚相关的人18.失恋后的自我调适方法不包括( )(分数:1.00)A.塑造健全人格、加强自我修养法B.志趣转移法C.寻求社会支持法D.理智思考法19.维护家庭稳定和谐根本保证的兄弟姐妹关系的调适技法是( )(分数:1.00)A.要兄友弟敬,情同手足B.姑嫂、妯娌之间要相亲相爱,同心协力C.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D.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20.属于特殊人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的是( )(分数:1.00)A.同学关系B.朋友关系C.代际关系D.同事关系三、多项
7、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5,分数:10.00)21.舒茨认为,儿童时代的经验可能形成的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有( )(分数:2.00)A.自主型B.依附型C.拒绝型D.民主型E.独裁型22.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可区分为( )(分数:2.00)A.专制型B.放任型C.平等型D.支配型E.民主型23.人际关系的类型,按其它形式划分可依据( )(分数:2.00)A.不同性质关系B.不同特征关系C.不同倾向关系D.不同程度关系E.不同对象关系24.制怒的主要方法有( )(分数:2.00)A.克服自卑感B.善于忍耐C.平等待人D.转移怒气E.建立固定的条件
8、反射25.与父母和睦相处需要( )(分数:2.00)A.牢记父母养育之恩B.孝敬父母C.关心父母D.体谅父母E.帮助父母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总题数:5,分数:15.00)26.实验法 (分数:3.00)_27.角色丛 (分数:3.00)_28.消费关系 (分数:3.00)_29.归因 (分数:3.00)_30.朋友 (分数:3.00)_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总题数:5,分数:25.00)31.简述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分数:5.00)_32.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面功能?(分数:5.00)_33.简述信息沟通产生的心理障
9、碍。 (分数:5.00)_34.简述高校同学关系的特点和倾向。 (分数:5.00)_35.简述 60 年代出生的人的特点。 (分数:5.00)_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总题数:2,分数:20.00)36.试述社会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数:10.00)_37.试述产生归因偏差的表现及原因。 (分数:10.00)_七、案例分析题(10 分)(总题数:1,分数:10.00)38.在某一合资企业,正当大家埋头于各自手头工作而紧张劳作的时候,一中方管理人员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工作间,细心观察每一个人的工作情况。他发现一名员工的工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他注意地看了一会,突然大声
10、质问:“你这是怎么工作的?总是慢吞吞,不注意抓紧时间,肯定是不想做这份工作了,我注意你好多次了,前天是这样,昨天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可见你一直是这样。今天我正式警告你,以后如果再这样工作,只好请君另谋高位!”管理人员越说气越大,声音也越来越高,最后竟有些歇斯底里。在场的人员吓得不敢劝阻,但脸上却露出愤怒的表情。管理人员批评以后面向大家:“大家好好干,不要像她这样。”说完,扭头就走。他走后员工们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倒放慢了工作速度,有些人干脆歇了起来。 根据案例请指出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因素。 (分数:10.00)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真题 2012 年 1 月答案解析(总分:100.
11、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3291(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总题数:20,分数:20.00)1.“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 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这是( )(分数:1.00)A.人际关系专家莉儿朗帝的名言B.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的名言 C.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的名言D.人际关系专家弗朗西斯科阿尔贝隆尼的名言解析:2.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把握,要从( )(分数:1.00)A.揭示人际关系的概念开始B.揭示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开始C.揭示人际关系的实质开始 D.揭示人际关系的特点开始
12、解析:3.马克思恩格斯曾专门用一节论述交往与生产力的著作是( )(分数:1.00)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C.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析:4.马斯洛的七种需要是在他的著作( )(分数:1.00)A.动机与个性中提出来的 B.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提出来的C.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提出来的D.科学心理学中提出来的解析: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在物质生产对于发展人际关系的作用上是指( )(分数:1.00)A.物质生产推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B.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交往范围的扩大 C.物质生产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D.前代人的物质生产制约后代人的人际关系解析:6
1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是( )(分数:1.00)A.血缘关系B.依附关系C.宗法关系D.金钱关系 解析:7.“千里觅知音”,“人有脸,树有皮”这些古语反映的是影响人际关系的( )(分数:1.00)A.交往目的因素B.交往内容因素C.交往主体因素D.隐性因素 解析:8.在语言与交际一书中,将体态语言划分为动态无声、静态无声两类的是( )(分数:1.00)A.美国著名学者卡克W贝克 B.前苏联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C.著名心理学家 P贝尔斯D.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解析:9.按交往时间的长短可将人际关系分为( )(分数:1.00)A.长期型和规则型B.短期型和无规则型C.长期
14、型和短期型 D.短期中期长期型解析:10.人际关系依不同程度的关系,且按好坏程度划分可分为( )(分数:1.00)A.两种类型B.四种类型C.六种类型 D.八种类型解析:11.“人们的年龄、性别、身材、外貌长相及先天的智力”是指( )(分数:1.00)A.人的生理需要B.人的生理反映C.人的生理特征 D.人的健康状况解析:12.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在社会心理学家荷尼的研究中,如果无论遇到何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喜欢我吗?”这种人际关系的类型属于( )(分数:1.00)A.逊顺型 B.进取型C.分离型D.合作型解析:13.在引发人的交往动机因素中,由于个人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各方面的
15、压力和竞争的压力,由于达成目标后优厚条件的吸引,激发交往动机的是( )(分数:1.00)A.内在因素B.目标因素 C.外在因素D.环境因素解析:14.具有“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心理的是( )(分数:1.00)A.自卑性羞怯者B.敏感性羞怯者 C.挫折性羞怯者D.习惯性羞怯者解析:15.个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意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是( )(分数:1.00)A.初级自我B.生理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自我 解析:16.能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尴尬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的得体的自我防卫技法是( )(分数:1.00)A.以合理化缓解B.委婉曲折C.幽默诙谐 D.以升华
16、转移解析:17.在自我暴露的对象中,最不适宜为暴露的对象是( )(分数:1.00)A.与你素不相识的人 B.刚刚开始互相熟悉的人C.与你关系虽然不深,但仍在发展的人D.对你体贴入微或与你休戚相关的人解析:18.失恋后的自我调适方法不包括( )(分数:1.00)A.塑造健全人格、加强自我修养法 B.志趣转移法C.寻求社会支持法D.理智思考法解析:19.维护家庭稳定和谐根本保证的兄弟姐妹关系的调适技法是( )(分数:1.00)A.要兄友弟敬,情同手足B.姑嫂、妯娌之间要相亲相爱,同心协力C.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D.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解析:20.属于特殊人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的是( )
17、(分数:1.00)A.同学关系B.朋友关系C.代际关系 D.同事关系解析: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5,分数:10.00)21.舒茨认为,儿童时代的经验可能形成的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有( )(分数:2.00)A.自主型B.依附型C.拒绝型 D.民主型 E.独裁型 解析:22.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可区分为( )(分数:2.00)A.专制型 B.放任型 C.平等型D.支配型 E.民主型 解析:23.人际关系的类型,按其它形式划分可依据( )(分数:2.00)A.不同性质关系 B.不同特征关系 C.不同倾向关系 D.不同程度关系 E.不同对象关
18、系解析:24.制怒的主要方法有( )(分数:2.00)A.克服自卑感B.善于忍耐 C.平等待人 D.转移怒气 E.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 解析:25.与父母和睦相处需要( )(分数:2.00)A.牢记父母养育之恩 B.孝敬父母 C.关心父母 D.体谅父母 E.帮助父母 解析: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总题数:5,分数:15.00)26.实验法 (分数:3.00)_正确答案:(指的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解析:27.角色丛 (分数:3.00)_正确答案:(指由于关系体系和网络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不是作为单一的角色
19、出现,而是表现为“身兼数职”。 )解析:28.消费关系 (分数:3.00)_正确答案:(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解析:29.归因 (分数:3.00)_正确答案:(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解析:30.朋友 (分数:3.00)_正确答案:(指彼此有交情的人。)解析: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总题数:5,分数:25.00)31.简述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分数:5.00)_正确答案:((1)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
20、上是社会交往。 (2)人际交往与生产力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3)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很多交往都是被迫的、有限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普遍交往。)解析:32.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面功能?(分数:5.00)_正确答案:((1)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2)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 (3)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4)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 (5)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解析:33.简述信息沟通产生的心理障碍。 (分数:5.00)_正确答案:((1)缺乏对交往情境的统一理解导致障碍的产生; (2)交往双方沟
21、通时交往者性格及心理关系不同导致障碍的产生; (3)非言语沟通中语义表达的不同引起误解导致障碍的产生。 )解析:34.简述高校同学关系的特点和倾向。 (分数:5.00)_正确答案:((1)同学关系的主流是健康的 (2)同学交往关系的内容丰富多彩 (3)同学交往关系的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多变性明显增强 (4)交往发展不平衡 )解析:35.简述 60 年代出生的人的特点。 (分数:5.00)_正确答案:((1)有理想,爱祖国,愿为振兴中华干一番事业。 (2)渴望成才,有强烈的求知欲。 (3)关心国家大事,渴望改革,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4)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发表意见。 (5
22、)渴望政治开明、社会民主,憎恨腐败,敢于抨击社会一切不正之风。 (6)崇尚思辨,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解析: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总题数:2,分数:20.00)36.试述社会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一、社会地位 所谓社会地位,指关系主体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从政治学和法律学的角度讲,是指法律规定和公众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和专利的社会等级。从社会学角度看,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担任角色的总称。1、社会地位制约或影响人们的交往对象和人际关系状况2、社会地位制约和影响着关系主体的交往热情和交往需要 3、社会地位
23、制约和影响着人的交往动机和诸多的交往心理 二、职业类别 所谓职业类别,指的是关系主体所从事工作的类型,也就是做什么工作。1、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着人际交往对象 2、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 3、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广度、深度或亲密度 三、知识层次 所谓知识层次,指的是关系主体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在社会人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一般而言,科学文化水平相近、知识层次相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多,而知识层次不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少,当然,这里不能否认有不同知识水平的互补性吸引的问题。不仅如此,知识层次高的人与知识层次低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高知识层次的人相互交往,主要是学术
24、、文化的交流和精神的交流,娱乐也偏重于琴棋书画等对智力和身体有益的一些活动。文化层次低的人交往,如一些文盲、半文盲在一起,更多的是具体的、身边的琐事,最纯朴的、原始的话语,最一般的物物交换,最简单的娱乐方式等。)解析:37.试述产生归因偏差的表现及原因。 (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一、常见的归因偏差主要表现在: 1、将成功归因于个体内在因素。当行为者的行为获得赞赏、受到表彰、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时,行为者倾向于把这些归因于个体内在因素。比如个人的能力,个人的奋斗、努力,个人的品格,个人的素质, 个人的智慧,个人的态度,个人的才华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等方面。 2、将失败归因于客观外在因素。当
25、行为者酌行为遭到反对,受到批评,出现失败、错误时,行为者倾向于把这些归因于客观外在因素造成的。比如环境恶劣、条件太差、机遇不好、外界干扰、他人不配合等方面。 二、产生归因偏差的原因之所以出现归因偏差, 是因为行为者通过这种归因在交往对象面前能提高自己的声望, 证明自己的能力、实力,显示自己的才华,维护自尊,彰显个人品格和魅力等,以优化行为者的人际交往环境,强化行为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权威。或通过外在因素的归因为自己的过错、失误、失败开脱责任;为了在交往对象面前保全自己的面子;为了不伤害自尊心;不受交往对象的轻视等)解析:七、案例分析题(10 分)(总题数:1,分数:10.00)38.在某一合资企业
26、,正当大家埋头于各自手头工作而紧张劳作的时候,一中方管理人员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工作间,细心观察每一个人的工作情况。他发现一名员工的工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他注意地看了一会,突然大声质问:“你这是怎么工作的?总是慢吞吞,不注意抓紧时间,肯定是不想做这份工作了,我注意你好多次了,前天是这样,昨天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可见你一直是这样。今天我正式警告你,以后如果再这样工作,只好请君另谋高位!”管理人员越说气越大,声音也越来越高,最后竟有些歇斯底里。在场的人员吓得不敢劝阻,但脸上却露出愤怒的表情。管理人员批评以后面向大家:“大家好好干,不要像她这样。”说完,扭头就走。他走后员工们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倒
27、放慢了工作速度,有些人干脆歇了起来。 根据案例请指出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因素。 (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利益因素这里所说的利益泛指金钱、财产、权利、声誉、信息、知识、时间、空间、感情、友谊等。在特定的情况下以上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利益。 (2)情感因素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人类对于周围各种物体和现象的一种内在感受; 是人们对于环境和条件,对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3)尊严因素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有一个区别于动物的最原始的自我意识,即: “我是人!”这个原始的认识在本质上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的尊严” 。尊严或者说“自尊”和“受尊”是人的本性,是一种精神需要。)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