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河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总题数:17,分数:30.00)1.名词解释_封禅_3.文化震荡症(分数:2.00)_4.文化固定模式(分数:2.00)_5.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分数:2.00)_6.同化和顺应(分数:2.00)_7.诺亚方舟(分数:2.00)_8.俄狄浦斯情结(分数:2.00)_9.简答题_10.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分数:2.00)_11.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分数:2.00)_12.道教产生的渊渊。(分数:2.00)_13.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
2、请至少列举出 4 个来源。(分数:2.00)_14.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数:2.00)_15.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分数:2.00)_16.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具有哪些特点。(分数:2.00)_17.请你谈谈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分数:2.00)_2012 年河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真题试卷精选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总题数:17,分数:30.00)1.名词解释_解析:封禅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封建社会首屈一指的大礼。所谓封禅,就是由皇帝来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
3、解析:3.文化震荡症(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化震荡症:也叫文化休克,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解析:4.文化固定模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化固定模式:指人类活动的方式和人类行为的特质,经世代相传,固定下来而形成的文化联结。)解析:5.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指在青春期(12 岁左右)以前,南丁人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解析:6.同化和顺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同化和顺应:儿童
4、遇到新事物、新经验,总希望把它结合到原有的图式中,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就叫同化。如果不能纳入原有的图式,儿童就要调整原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同化新事物,这就叫顺应。)解析:7.诺亚方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诺亚方舟:又译挪亚方舟,是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和亚伯拉罕诸教中,传说一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其依原说记载为方形船只,但也有许多的形象绘画描绘为近似船形船只,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灾难。)解析:8.俄狄浦斯情结(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俄狄浦斯情结:恋母和弑父都是俄狄
5、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解析:9.简答题_解析:10.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解析:11.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统一性、连续性、包
6、容性、多样性。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解析:12.道教产生的渊渊。(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原始宗教和巫术。 (2)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 (3)阴阳五行学说。 (4)黄老学说。)解析:13.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请至少列举出 4 个来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 (2)以国邑为氏。 (3)以官职为姓。 (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 (5)以排行次第为氏。 (6)以爵号、谥号为氏。 (7)以居住地为氏。
7、 (8)以职业或技能为氏。 (9)以事为氏。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解析:14.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 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B 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C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解析:15.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 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两种文化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双方语言的理解,不同之处则可能南于差异的存在而造成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偏误,并形成障碍。 B 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原则,如格莱斯的合
8、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 C 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人们容易形成对母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并不自觉地把母文化模式当做衡量别文化的标准。 D 交际过程中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E 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解析:16.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具有哪些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具有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即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 (2)具有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3)具有场独立性的学习者,能从一定的语境中把语言项目分离出来,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具有鼎存性的学习者,长于在自然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 (4)审慎型的学习者冷静持重,知识
9、比较扎实,适应归纳法的教学。读写能力转强。冲动型的学习者非常活跃,抢着举手,口语听说能力强。 (5)既采取开放式的态度容忍歧义,又能探究歧义以促进语言学习。 (6)具有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7)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解析:17.请你谈谈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好处是: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一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