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42.50KB ,
资源ID:1383412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834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2016年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2016年及答案解析.doc

1、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 2016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4.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10.00)1.岐山周公庙遗址 (分数:1.00)_2.张家山汉简 (分数:1.00)_3.六镇之乱 (分数:1.00)_4.农桑辑要 (分数:1.00)_5.俺答汗 (分数:1.00)_6.李秀成 (分数:1.00)_7.皇族内阁 (分数:1.00)_8.联省自治 (分数:1.00)_9.长沙会战 (分数:1.00)_10.四人帮(分数:1.00)_二、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4.00)11.陈寅恪在论韩愈中认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

2、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分数:1.00)_12.论述明朝内阁的起源,并比较明清内阁的异同。 (分数:1.00)_13.比较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 (分数:1.00)_14.论述中国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分数:1.00)_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 2016 年答案解析(总分:14.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10.00)1.岐山周公庙遗址 (分数:1.00)_正确答案:(周公庙遗址是位于岐山县的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址。从 2004 年

3、开始发掘以来,先后发现了大中小型墓葬区、居住区、铸铜作坊等遗迹和零星刻字甲骨及大量遗物。2008 年的重要发现,是在大型宫殿基址前面倾倒垃圾的灰坑中发现了 7651 块卜甲,且多有刻字,字数达到了以往发现的先周西周时期有字甲骨的两倍,经初步辨识,有人名、地名、方国名、祭祀、战争、占梦、记时、月相等内容,其中市亶王、王季、叔郑等周人先王和西周初年重要人物的名字为首次出现,是研究周族历史和先周至西周早期周人的社会结构的珍贵资料。)解析:2.张家山汉简 (分数:1.00)_正确答案:(19831984 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竹简。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包含一千二百三十六枚竹简(不计算残片

4、),有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遗策八种简书,内容涉及西汉早期的律法、司法诉讼、医学、导引、数学、军事理论等方面,为汉代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解析:3.六镇之乱 (分数:1.00)_正确答案:(北魏末年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起义。六镇是沿长城一线之北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位置南北交错,是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漠北民族而设立的。正光四年(523年),柔然进攻北魏,怀荒镇民请求开仓放粮,以便抗敌,遭镇将拒绝,兵民愤而杀死镇将,举行起义。次年春,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也聚众起义,其他各镇的兵民都纷纷响应。525 年 6 月,起义军在北魏军和柔然军夹击下失败。

5、)解析:4.农桑辑要 (分数:1.00)_正确答案:(元代初年由大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1273 年成书,元初大司农司为了指导生产而编写颁行。全书共 7 卷 10 门,以北方农业为对象,农耕与桑蚕并重。内容多取自齐民要术士农必用务本新书四时纂要韩氏直说等书的精华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北方精耕细作和栽桑养蚕技术、棉花和苎麻的栽培技术等,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官方农书。)解析:5.俺答汗 (分数:1.00)_正确答案:(明代蒙古鞑靼部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控制河套地区,驻今呼和浩特。对明朝贡掠不时,为嘉靖年间严重边患。1550 年入掠怀柔、顺义、通州,甚至进逼京门,恣肆焚掠京畿,史称“庚戌之变”。

6、1571 年受明封为“顺义王”,边患稍息。他曾从西藏引入喇嘛教在蒙古广泛传播。平时与中原地区和平互市贸易,对发展漠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解析:6.李秀成 (分数:1.00)_正确答案:(太平天国将领。在天京事变后,李秀成被封为忠王,与陈玉成逐渐成为太平军的主要统帅,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击破清军设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营。1864 年 7 月,天京被清军攻陷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被清军捕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8 月 7 日被曾国藩处死。)解析:7.皇族内阁 (分数:1.00)_正确答案:(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成立的以满族皇族为主的责任内阁。1911 年 5 月,清廷发布

7、内阁官制和任命总理、协理大臣以及各部大臣的上谕,宣布裁撤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任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任内阁协理大臣,组成责任内阁。但在内阁 13 名成员中,竟有 9 名满人,汉人只占4 名;而且在 9 名满人中,皇族竟然又占 7 名。皇族不仅充当了国务大臣,而且居于领导和多数地位。因而,这一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解析:8.联省自治 (分数:1.00)_正确答案:(20 世纪 20 年代兴起的一种政治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因而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的权力,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这

8、种思潮被一些地方军阀用来作为巩固地盘和对抗中央政权的理论基础,并发起联省自治运动。1926 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联省自治运动随之结束。)解析:9.长沙会战 (分数:1.00)_正确答案:(1939 年 9 月至 1942 年 1 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地区进行的三次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于 1939 年 9 月 14 日开战,日军兵分三路,企图消灭中国第五战区的主力,一举攻克长沙。10 月 1日,日军死伤 2 万人,被迫撤退。第二次长沙会战于 1941 年 9 月 17 日开战,日军 15 万人进攻长沙。27日,占领长沙。中国军队逐次抵抗,诱敌深入至汨罗河,实施包围后发动猛攻。日军突围北撤,

9、会战结束。第三次长沙会战于 1941 年 12 月开战,日军为了策应其对香港的进攻,再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再一次诱敌至长沙近郊,将日军重重包围。1942 年 1 月,日军突围,死伤 5.6 万人。)解析:10.四人帮(分数:1.00)_正确答案:(“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反革命集团。形成于 1973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其成员为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四人在后期皆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6 年中央政治局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977 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将“四人帮”逐一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 年

10、1 月 23 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通过公审分别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依法进行了制裁。)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4.00)11.陈寅恪在论韩愈中认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分数:1.00)_正确答案:( 陈寅恪所持论断是学术界广泛讨论的“唐中叶变革论”,与日本史家内藤湖南所持的“唐宋变革论”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一论断有一定的道理,且有较为丰富的史料做支撑,为历史研究者尤其是南北朝至宋代研究者提出了一个较具启发意义的论题。当代史学研究者中不乏援

11、引该论断展开研究者,反映出该论断的生命力之强。 按陈寅恪的见解,唐中叶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以中华数千年文化传承而论,宋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这一巨变发生的起点大约在唐中叶。这种认识大体可以成立。以唐代中叶为界,前后两个时期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迁。(1)南北朝门阀政治发展到唐中叶后变成君主独裁政治,贵族地位下降,平民地位提升;(2)阀阅观念大大淡化,平民主义抬头,婚俗中的门第观念淡化;(3)南北朝政局动荡局面结束,大一统局面逐步奠定;(4)经济形态发生重大改变,南北朝的庄园制变成租庸调制,贵族掌握的农奴成为朝廷掌握的佃户,实物经济逐渐转变为货币经济,两税法实施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

12、5)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演变成科举制,选拔官吏不问出身,而问忠诚和才学;(6)贵族集团势力弱化,开始出现朋党政治;(7)文化上,魏晋南北朝老庄思想、佛教思想和胡人文化逐渐演变为唐中叶后儒学思想、中原文化,佛、道、儒等各派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具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被孕育出来。 不过,陈寅恪的见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任何一个论断都只是历史认识中的抽象性认识,是对历史发展大势的勾勒性描述,不能涵盖所有的历史课题,也不可能解释所有的历史问题。唐代近三百年必定有许多较为稳定的方面,政治上具有一脉相承性,统治策略上具有连续性,经济上和文化上也有继承和发展性,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唐代前后期差异并不那么显著。

13、陈寅恪论断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唐代疆域辽阔,边疆及偏远地区的发展水平远不及京畿和中原地区,富庶地区发生的显著变迁未必也发生在落后地区,落后地区某些方面的显著变迁未必适用于“唐中叶变革”说。因而,该说法不宜过分拔高或泛化,应当有其特定的时空范围。 总之,陈寅恪的论断具有启发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是复杂多变的,历史研究既要勇于创新,又要讲究学理,更要从史料出发,史学研究者在引用或借鉴这一论断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解析:12.论述明朝内阁的起源,并比较明清内阁的异同。 (分数:1.00)_正确答案:( (一)明代内阁。明太祖废远相后,繁剧的政务和大量的奏札自非一

14、个人的精力所能料理。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只可备顾问。明成祖即位以后,则特召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学士,渐升为大学士。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宣宗常到内阁,命阁臣票拟。特别是到英宗时,小皇帝九岁即位,不能处理国事,凡章奏皆由阁臣票拟呈进,以后内阁票拟遂成为制度。所谓票拟,即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代替皇帝先看,提出处理意见,墨书在一张小票(纸条)上,附贴在章奏上,呈进皇帝。皇帝看过之后,把小票撕了,亲自用红笔写批在章奏上,这叫作批红。内阁票拟经皇帝批红之后,就变成正

15、式谕旨发下。不过大臣的票拟只有经皇帝朱批之后方能生效,故天下事务权力仍旧归于皇上,内阁仍只是辅政机构。 明中期以后,由于皇帝怠政或倚重内阁,阁臣权力日重,票拟往往就是皇帝的朱批意见,所以,内阁大学士尤其是内阁首辅,往往无丞相之名,却是实际上的远相。但内阁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又是大不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内阁的权力实际大大低于古代宰相的职权,这十分有利于君主加强集权。 (二)清朝沿袭明制,仍以内阁作为政府的中枢机构,以内阁大学士作为宰辅,但实际上内阁的实权远不及明朝。内阁系由皇太极时的文馆及内三院演变而来。天聪三年(1620 年),皇太极设立文馆,后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

16、弘文院。入关以后,清廷仿照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一般来讲,内阁设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内阁的职责一如明朝,但由于它的一些重要事务分与后来所设的南书房和军机处,因此其实际权力比明代要小。阁臣虽有草拟沼旨之责,但只是秉承皇帝的意旨。)解析:13.比较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 (分数:1.00)_正确答案:( 洋务运动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掀起的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学习西方运动,它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清末新政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自发进行的一次改革自救举措,其改革的范围涉及多个方面。两者均是清政府采取的一次革新措施。大体说来,两者之间存在以下

17、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相同点:(1)背景相同。两次改革运动的发生有着相同的背景,那就是在民族危机空前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换言之,它们都不是清政府自发的革新举措,均是由外在力量的逼迫所致。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时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更是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在这个过程中,清政府内部一些开明人士注意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的运动;清末新政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并占领北京,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合法性遭到严重挑战的背景下进行的,迫使其不得不再次启动改革。 (2)目的相

18、同。两者均有着完全一致的目的。从两次改革的背景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在遭到外力的重大挑战后启动的,不能体现清政府的自发革新意识。两次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发发可危的统治。 (3)结果相同。两次运动都没有实现其改革的初衷。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重在器物层面的学习,而忽视制度方面的改革,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末新政尽管改革涉及政治体制,但因其缺乏诚意与民心支持,最终因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清政府的覆灭而宣告失败。 (二)不同点:(1)领导者不同。两次改革的主要领导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洋务运动是以中央与地方上的一些开明官员为主要领导者,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则

19、以曾国藩等人为代表,但与此同时,他们不断遭到来自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攻击,作为最高权力者的慈禧并未在此次运动中旗帜鲜明地支持洋务派,而是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来对待两方的争论;但清末新政不同,此次改革是慈禧亲自下令启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仓皇逃离北京,这使她深受刺激,下定决心进行改革。换言之,清末新政是在清政府最高当局的领导下进行的。 (2)改革内容不同。两次改革有着完全不同的革新内容。洋务运动更多地侧重器物层面,如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办军工企业以及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校等,这些都并未触及清政府落后的专制体制。但清末新政不同,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军事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影响深远的革新举

20、措:在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设立民意机构资政院、咨议局;经济上立法,奖励工商等;文化教育方面废除科举,奖励留学;军事方面则开练新军。这些革新举措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内容上都大大超出了洋务运动。 (3)产生影响不同。两次改革尽管都失败了,但产生的影响却截然不同。洋务运动仅在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其创办的企业、学校乃至军队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给整个政局乃至社会施加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清末新政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它在政府机构的改革直接促使了传统行政体制向近代行政体制的转变;在军队方面的改革使中国军队现代化程度大大增强;科举的废除直接导致“四民社会”(士农工商)的崩解,新式教育开始兴起;

21、资政院及咨议局的创办则使中国的民主制度化进程大大加快等。可见,清末新政造成的这些深远影响,是洋务运动所不可能企及的。)解析:14.论述中国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分数:1.00)_正确答案:( (一)一战与中国。(1)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2)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下降,商品需求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3)思想文化上,一战后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二)二战与中国。(1)政治上,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进一步暴露;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决定力量。(2)经济上,中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军民伤亡惨重,中国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部分企业、高校等西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经济文化的发展。(3)国际地位上,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 100 多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参与创建联合国,确立了大国地位。)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