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 2006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8,分数:80.00)1.虚壹而静(分数:10.00)_2.苏湖教法(分数:10.00)_3.京师同文馆(分数:10.00)_4.壬戌学制(分数:10.00)_5.修辞学校(分数:10.00)_6.夸美纽斯(分数:10.00)_7.林哈德与葛笃德(分数:10.00)_8.“国际教育法”(分数:10.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4,分数:100.00)9.春秋战同时期私学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分数:25.00)_10.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分数:25.00)_11.七艺
2、演化的基本过程。(分数:25.00)_12.贺拉斯曼的主要历史贡献。(分数:25.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4,分数:120.00)13.孝经的主要教学原则和现代意义。(分数:30.00)_14.大学的主要教育思想述评。(分数:30.00)_15.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历史进程评析。(分数:30.00)_16.西方近代科学教育思潮述评。(分数:30.00)_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 2006 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8,分数:80.00)1.虚壹而静(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荀子所主张的教学方法和应培养的学习态度
3、。荀子认为“心”是藏与虚、两与壹、动与静的统一。所谓“虚”,指不以已有的认识妨碍冉去接受新的认识,“不以所已藏所受”;“壹”即专一,指思想用心专一,不被他物所干扰;“静”即思维清净,不让各种胡思乱想和烦恼来扰乱正常的思维。荀子认为只有做到虚心、专心、静心,虚怀若谷,精神专注,头脑清醒,学习才能取得成效。2.苏湖教法(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又称“分斋教学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
4、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创立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3.京师同文馆(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第一所洋务学堂,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成立于 1862 年 6 月。它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学生都是从八旗子弟中选取的 15 岁以下的少年。初创时只有英文馆,第二年增开俄文馆和法文馆, 1866 年增加天文、算学馆,讲习天文、算学,自此,同文馆变为综合性学校,学习年限为八年。在同文馆的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汉文经学贯穿始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
5、建道德习惯的培养,还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以宗教麻痹学生。在学校管理上,因经费由英国操纵的海关拨款,管理权由外国控制。1902 年,并入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但其将科学教育正式列入国民教育之中,以新的办学形式,成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4.壬戌学制(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即 1922 年的“新学制”。1922 年 11 月,北洋政府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
6、留各地伸缩余地为标准。新学制缩短了小学年限,规定初级小学四年(从 6 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它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这在我国近代史上是第一次;初等阶段教育趋于合理,更加务实;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同时,新学制还增加了职业教育,师范教育的种类增多,程度提高;高等教育阶段则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5.修辞学校(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公元前 390 年古希腊的爱苏格拉底创办的一种高等教育学校。在教育内容上,它偏重实用,以演讲术、辩论术以及为此服务的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为主,训练论辩技术
7、,与柏拉图注重理论培养的哲学学校相对立。办学形式上,它收取学生的学费。在西欧文化教育史上,修辞学校奠定了“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的基础。希腊化时期,修辞学校在教育内容上逐渐背离了爱苏格拉底理想中的政治智慧和辩才,陷入诡辩术和形式的泥沼。古罗马共和时期,在高等教育方面继承并发展了爱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修辞学校趋于成熟,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主要招收 16 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的雄辩家为目的。教育内容为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等。教师最初请希腊人担任,采用希腊修辞学校的课程,后来才有罗马人在拉丁修辞学校担任教师。帝国时
8、期,改为国立学校。6.夸美纽斯(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7 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其代表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世界图解等,大教学论与泛智学校是其重要的教育代表作。夸美纽斯是古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集大成者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奠基者,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遗产,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新教教育的成果,并结合本人长期的教育实践系统地论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
9、想体系的核心是“泛智论”和“自然适应性原则”。“泛智论”成为近代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教育、建立统一学制、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基础;“自然适应性原则”使教育学首次摆脱对哲学的依附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引导后人对教育规律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被誉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7.林哈德与葛笃德(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17811787 年发表的教育小说,共四卷,既是其教育方面的代表著作,也是教育学上的名著。它通过塑造一个乡村妇女如何教育她自己的和邻里的子女,以及她对教育改革的出谋划策,系统地阐述了裴斯泰洛齐普及乡村教育、自然主义教育
10、等乡村教育思想和社会政治理想,体现 f 裴斯泰洛奇希望改革农村教育、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道德面貌和生产劳动技能,从而改善农民生活境况的理想,以号召全社会人士共同来解决农村教育改革,振兴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的政治、法律、宗教、风俗、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作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重视劳动生产改变贫苦农民生活的思想。8.“国际教育法”(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 1966 年美国颁布的第一个直接以国际教育命名的、以国家名义颁布的国际教育法规,体现了整个国家对国际教育的重视,标志着欧美国家对国际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法案正文包括三款:授权开展高级和本科阶段的国际研究,对其他法案的修订,健康教育和
11、福利部的研究。内容涉及对国际教育实施的途径、咨询机构、管理财政支持、出版期刊等方面。在这个法案的指导下,美国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国际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开设非西方文化的课程,另一方面修订传统课程,一些科目的内容以前仅限于西方世界的有关事件和成就,现在已扩大了范围。国际教育法的出现表明国际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已客观存在并日趋成熟,它不仅开创了国际教育立法的先例,而且为国际教育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二、B简答题/B(总题数:4,分数:100.00)9.春秋战同时期私学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原因:官学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
12、治力量衰落,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学术的扩散和下移。在统治阶级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一些没落贵族流落民间,不仅导致了学术扩散,而且使学术下移到民间。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从而为民间从事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新型的“士”阶层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一批旧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垮台了,沦落为士。他们一般都受到教育,熟悉各种典章制度,并且具有操持各种礼仪的实际技能,正是他们将学术文化带到了民间。一些平民因有条件接触学术文化而上升为士。士阶层的出现是私学产生和发展的强有力推动。(2)特点:它冲破了西周以来“学
13、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所垄断的局面,打破了“政教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官吏,“官师合一”被打破,教师成为以教育作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得到新的发展。内容突破了西周“六艺”范围,办学方式上私学没有固定场所,而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求学为动力基础,办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10.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1922 年 3 月,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
14、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蔡元培认为教育要独立,教育事业应当全交与教育家,并且保持独立的资格,不受政党或教会的影响;同时,为了改变教育行政机构的官僚腐败气息,使教育行政与学术相结合,主张采取大学区制。 (1)在蔡元培看来,教育独立是教育要独立于政党和宗教。教育之所以要独立于政党,在蔡元培看来教育是与政党对立的。他认为教育以人为本,要平衡发展人的个性,而政党以事业为本,它要造成一种特殊的群体,为本党服务,教育求远效,而政党求近功,二者在方向上有矛盾;执政党的更迭,以及党内政策的变换不定,必然会影响教育政策方针的稳定,影响教育的成效,所以教育应摆脱政党的控制。二是要独立于宗教。教育追求前进
15、,而宗教趋于保守;教育是共同的,它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学术交流和互相吸收,共同发展,而教会之间由于宗派之见,是相互排斥的;教育讲究尊重个性,而宗教总是要人盲从。所以教育要摆脱宗教的影响。 (2)在蔡元培看来,教育独立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蔡元培教育行政独立思想的体现,目的是以此促进教育与学术的结合,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学术化,同时又可以摆脱官僚的支配,事权统一,实现教育决策和实施的民主化。第
16、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和学术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传教士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独立的思想,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交给教育家办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在中国独立、自由地发展教育事业的愿望。11.七艺演化的基本过程。(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七艺”指西方大学文科的七门课程,即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 (1)七艺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智者首先确定了“七艺”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家柏拉图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
17、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于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 (2)古罗马时期,“七艺”演变成为公认的学校的课程。罗马学者瓦罗曾拟订一份希腊化的学校课程方案,其内容除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及天文学外,还有医学和建筑学。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演说家应具有广博的学识,包括文法、修辞学、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辩证法、历史、法律和医学等。 (3)中世纪,教会在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的教育中,采用古典文化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文艺学科教育)的学习课程。 (4)作为
18、学科,“七艺”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文艺复兴时代,学科开始分化,如文法分为文法、文学、历史等,几何学分为几何学和地理学等。在学科的发展史上,中世纪的“七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2.贺拉斯曼的主要历史贡献。(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贺拉斯曼是 19 世纪美国杰出的教育家,终身投身美国的公立教育事业,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其贡献主要体现在普及教育和公立学校教育方面。 (1)贺拉斯曼认为教育是维持现存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是使人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用建立免费学校的办法实施普及教育是共和政府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培养理想的国家公民的途径,所以他特别强调普及教育的重要
19、性。 (2)贺拉斯曼的12 次年度报告,对体育、智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成为美国教育史的著名文献资料。 (3)在美国发展的历史中,贺拉斯,曼是讨论有关普及教育问题中最杰出的一位,使普及教育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特点之一。他坚持把教育机会提供给每一个儿童,倡导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革除了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 (4)贺拉斯曼是 19 世纪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奠定了公立学校教育的基础,为公立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贺拉斯曼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他大力支持以师资训练为目的的师范学校的创建,创建了
20、州立师范学校。三、B论述题/B(总题数:4,分数:120.00)13.孝经的主要教学原则和现代意义。(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孝经是儒家十三部经典里面的第一部,也是文字最短、内容浅显而又影响较大的一部儒家经典。(1)循序渐进原则。古人求学,先读孝经,后读其他书,体现了“首孝悌,次见闻”的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2)通俗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原则;作为社会通俗读物和蒙学教材,孝经文字简短、内容浅显,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蒙学教材的通俗性原则。但是,作为人伦百行的纲纪,它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两千多年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庶民百姓,于孝经倍加尊崇,广为习诵,对中国古代教育影响巨大。(3)系
21、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孝经共有十八章,但通篇只讲一个问题,即什么叫做孝。全书将社会上各阶层人士,从国家元首到平民百姓分为五大类,就各类人的本位,提出实施孝亲的方法和原则,即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子之孝、庶人之孝。体现了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教学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书中,孔子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给出了关于孝道问题的不同的答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如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曾子问孝,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初也”。 (5)启发导向性原则。针对弟子有关孝道的问题,孔子一般并不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启发弟子思考,以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孝经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其他典
22、籍所不能取得和取代的特殊地位,它既是最重要的经典文献,同时又是最普及的社会通俗读物和蒙学教材;既被看做人伦百行的纲纪,又被当做科举进身的阶梯,其影响较为深远。时至今日,作为普及性通俗读物、蒙学教材和维系人际道德伦理的基本规范,它无论是在教学原则方面,抑或其理论本身,对当今社会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4.大学的主要教育思想述评。(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之道”的一篇论文。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和步骤、途径做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1)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明
23、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朱熹称为“三纲领”。“明明德”即将美好的道德善性发扬光大,重在修己,是每个人为学做人的第一步。由第一层的“明明德”到第二层的“亲民”,推己及人,使民众也臻于善的境界,重在治人。“止于至善”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即达到尽善尽美最高的境界,这是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最明确的概述。 (2)为实现大学教育的三大目标,大学又提出了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
24、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朱熹称之为“八条目”。“八条目”的核心是修身,“白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前四条体现修身的过程,从接触事物开始,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逐渐调整和净化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坚定的志向和意志,最终使内心达到纯正的境界。后四条体现修身的成果,由自身,到家庭,再到一个国家,乃至全天下。“八条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而又相互联系,体现了过程与效果的统一。 (3)格物、致知被视为“为学人手”或“大学始教”,实际上就是学习、领会与伦理道德有关的事物和知识,属于道德认识的阶段。诚意、正心是内心修养过程,着眼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意
25、志的养成。首先是自身完善,即修身。齐家是一个施教过程,是从修身自然引出的,即通过个人的修身来完善家族内部的关系。而且,齐家也是治国的基础,如果家家都做到了孝、悌、慈,也就达到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了,因此,治国不过是齐家的扩大和深化,而平天下又不过是治国的扩大,其基本精神是一贯的。这样,个人的学习、教人、施政等几个方面自然地联系、迁移和发展,成为一个整体。 大学是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纲,它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和方法,提出了以修身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有借鉴作用。但其基本思想是教育要服从于封建道德和政治,因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26、,宋以后,被收入四书,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15.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历史进程评析。(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可以追溯至西欧中世纪。当时教会教育占统治地位,但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它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宫廷教育、骑士教育和城市教育。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这个时期教育世俗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在反对经院式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扩大了教育的内容,探索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他们要求恢复古代希腊的体育和美育,进行世俗道德教育,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
27、改革教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强迫注人、呆板死记的教学方法,主张启发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这与造就僧侣、训练骑士的封建教育相比,可谓发生了重大变革,反映了时代要求,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3)启蒙运动时期,传统基督教世界观和价值观遭到公开而全面的挑战,欧洲真正实现了从神圣文化向世俗文化的范式转换。启蒙教育家们反封建、反教会,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了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4)启蒙运动后,欧洲各国先后开展了从教育国家化开始的教育制度世俗化运动。如法国大革命前,教育
28、主要控制在教会手里,大革命时期的各执政派竭力倡导教育世俗化,都要求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主张实施普及的、男女平等的教育:提出废除宗教科目,加强科学教育。共和党执政以后,教育部长费里颁布费里法案,废除教会监督公立学校的权力和教士任教的特权,以“公民和道德”课取代宗教课。再如德国,16 世纪宗教改革使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路德派和虔信派等新教教派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从 17 世纪初开始,各封建邦国竞相颁布法令,把学校由新教教会管理改为国家管理,开始了教育制度世俗化的运动。 (5)教育世俗化使教育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思想获得了解放,科技得到长足发展,人文科学摆脱了宗教的樊篱
29、,展示出入类思想的丰富性、创造性。但是在世俗教育中,崇高信仰和高尚人格的教育受到鄙视和奚落,上帝宣告死亡,圣人遭遇亵渎,人的动物本能得到宜泄。16.西方近代科学教育思潮述评。(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科学主义教育思潮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到 19 世纪末,经过实证主义和马赫主义两个阶段的发展,科学主义逐渐成为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科学主义教育思潮随之产生。20 世纪初期,科学主义教育成为影响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二战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不断得到强化,以致走向极端。 (2)科学
30、主义教育者认为教育是以社会需要、国家需要为其生存基础的,因而在社会与个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存在重社会、轻个人,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它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造就社会实用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认为人们用科学知识就能完全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部问题,所以在课程设置上,科学技术知识占据核心地位。科学主义教育认为,在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看做被动的个体,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认为受教育者要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和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其步骤与过程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一种固定的、僵化的学习进程。它把自然界完全还原为数的世界,反对主观意志,使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及规律进行量化研究,仅以行为的结果作为评价教育成效的唯一目标。 (3)科学主义教育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探索真理、有效控制自然界和解答个人及社会问题的一种正确途径,只有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才能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它重视教育的直接社会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但另一方面它忽视了教育更为深刻的、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