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 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真题历史 第卷(选 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解析: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和磨光的石器耕地,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不能种植农作物,河姆渡人
2、种植的水稻。故答案选 D。 答案: D 2.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解析:地理上,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 东方的一个大国;政治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域。公元前 7 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选 B。 答案: B 3.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兵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3、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肓,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故此题选 A。 答案: A 4.学习历史,要注意时间概念。想想看,下列时间属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是( ) A.1886 年 B.1896 年 C.1986 年 D.1996 年 解析: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基督教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世纪”和“年代”每一个世纪为 100 年,从理论上讲,公元 1 年 -公元 100 年为一世纪,公元 101 年 -公元 2
4、00 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十九世纪是公元 1801-1900 年。每一个世纪分为几个年代,每一个年代为 10 年。所以 1886 年属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故正确答案是 A。 答案: A 5.唐太宗说:“白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 特别重视( ) 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 解析: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自古以来都重视汉族人,轻视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只有我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说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答案: B 6.“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
5、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题干提供了信息“荷夷”,指荷兰殖民者。结合所学知识分祈,荷兰殖民者 1624 年侵占了我国台湾, 1661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的是日本侵略者,雅克萨之战打败了俄国侵略者,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故此题选择答案 B。 答案: B 7.下列四幅疆域图,按朝代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的识图能力。图出现行省,可知是元朝的疆域图。图出现尼布楚条约可知是清朝前期的 疆域。图出现西域都护府和长安,可知是西汉的疆域。图出现咸阳、长城和匈奴,可知是秦朝的疆域。按照秦汉、魏晋
6、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序,可知答案选 C。 答案: C 8.要了解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应推荐阅读(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解析: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査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所以答案是 D。 答案: D 9.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7、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鸦片战争中, 1842 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BD 都是历史事实,故选 C。 答案: C 10.“每一场革命都有它白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 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8、(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分析此题时,紧扣题干的关键词“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 1935 年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所以此题选 A。 答案: A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掠夺 C.外国列强的棉纱在中国大量倾销 D.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识记。第一次
9、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 “黄金时代”。故选 B。 答案: B 12.1949 年 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这一战役的战果是( ) A.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B.拉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C.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解析:主要考査学生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 放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三大战役后, 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故选择答案 C。 答案: C 13.下边知
10、识卡片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上整理的笔记内容,据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A.遵义会议 B.万隆会议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落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1945 年 8 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945年 10 月10 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因此选 D。 答案: D 14.1978-1984 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 495 亿公斤,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达 14.55%。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 社化运动的推动 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1、 C.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出现了题文的情景,故此题选择答案 D。 答案: D 1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 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 自治 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题文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邓小平的天才设想”指的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它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指的是在“一国两制”伟
12、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实现成功回归。故答案选 D。 答案: D 16.听到“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些赞语,你会想到的人物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袁隆平研制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钱学森是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的获得者之一,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王进喜是石油工人。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7.阿拉伯通史 记载: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这里的“圣
13、地”是指( ) A.雅典 B.罗马 C.麦加 D.开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伊斯兰教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 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7 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 622 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 年,穆罕默德带兵攻打麦加,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632 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因此选 C。 答案: C 18.友好交流与相互融合始终是世界文明交响乐曲的主旋律。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阿拉伯数字传播 马可波罗东游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亚历山大东 征、希波
14、战争体现了古代文明通过暴力冲突传播和融合的方式。丝绸之路、阿拉伯数字传播和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体现了古代文明通过和平交流的方式传播, 据此判断 D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 答案: D 19.下列文献中,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是( ) A.权利法案 B.人民宪章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全新的政治体制。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全新的政体实施,英国议会拥有最高权利,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故此题选择答
15、案 A。 答案: A 20.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 ) 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 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C.英国殖民统治和 黑人奴隶制度 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解析: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第一次是美国独立战争,最终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第二次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故此题选择答案 C。 答案: C 21.下列对三国同盟和
16、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理解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间妥协退让的结果 B.帝国主义国家间争霸世界 的结果 C.帝国主义国家间合作共赢的结果 D.帝国主义国家间利益分享的结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认识。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协约由俄国、英国和法国组成。所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争霸世界的结果,故答案选 B。 答案: B 22.下列选项中,为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17、奠定了理论基础的 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微积分 C.进化论 D.相对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 爱 因斯坦贡献的识记。爰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掲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D 符合题意。 答案: D 23.(下图)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解析:本题主要考
18、査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认识。 1917 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一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题文中提到“十月革命”,所以 C 正确。 答案: C 24.下列表述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 C.按照斯 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D.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 解析:匈牙利的改革,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19、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分析内容可见匈牙利的改革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罗斯 福新政的特点。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表述错误,故此题选择答案 B。 答案: B 2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叙利亚内 战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外部因素是( ) A.民族矛盾 B.领土争端 C.教派冲突 D.大国干涉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
20、中东问题的史实。民族矛盾、领土争端、教派冲突都是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内部因素。大国干涉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导致中东地区长 期动荡不安的外部因素。故此题选 D。 答案: D 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题 12分,第 28题 14分 ,第 29 题 12 分, 共 50 分。 26.( 12 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 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 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 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
21、材料一中 A、 B 两点分别 代表的地方。( 4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2 分)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 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4 分)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 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
22、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头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3)据材料三,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2 分) 解析: (1)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基础上,开通的沟 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欧洲的大秦。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交通,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
23、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2)本题考査的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宋朝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已经有较大的发展,船体的隔舱、指南针等对航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发明已经出现;宋朝商业及其繁茉,宋太祖、太宗都曾下令鼓励商业活动,商业在宋朝近乎达到了极致;由于西夏、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相继隔断了中国 与欧洲交往的路上通道,并对贸易商人征收高额税率,极大的抑制了陆路商贸,商人为将丝绸、瓷器、香料等货物运至欧洲,换取高额利润,只得改走水路,导致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3)本题考査学生对材料内
24、容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三的“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贏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头贏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进行提炼,可见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国与沿线各国平等互 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茉和贸易发展,共筑“中国梦”与“世界梦”。 答案: (1)长安、( 2 分)大秦;( 2 分)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 分) (2)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 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
25、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 4 分)(答出两点即可) (3)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共筑“中国梦”与“世界梦”。( 2 分)(言 之成理即可) 27.( 12 分)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尤其共产党人不懈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鸦片战争以
26、来”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 4 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 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 进行。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 1.5 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 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 会议通过的宪法名称及其颁布的历史意义。( 4 分)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
27、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4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的探索包括: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1898 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和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 1911 年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本题主要考査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机关。 1954 年 9 月,第一
2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幵。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本题主要考査学生的分析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我国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答案: (1)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2 分)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29、和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 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 分) (3)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 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分)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2 分) 28.( 14 分) 2015 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中国等多国隆重举办纪念活动,既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与第二次世
30、界大战相关的四幅示意图 。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两幅示意图,指出各自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或作用。( 8 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德、日两国对待二战的态度有何不同?( 4 分) 材料三 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 式确 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 2 分) 解析: (1)图一: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
31、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图二:卢沟桥事变。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图三: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在 1941 年 12 月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 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图四:诺曼底登陆。 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本题考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图片信息的分
32、析能力。从材抖二的左边图片可以看出,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态度是诚恳地道歉,勇于承担战争责任。从材料二的右边图片可以看出,日本则否认侵略历史,不能正视历史,为侵略战争辩解。 (3)依据材料三的“ 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中国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现实意义是:有利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利于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
33、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为维护亚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 答案: (1)图一:九一八事 变;( 2 分)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 分) 图二: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2 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 分) 图三:日本偷袭珍珠港;( 2 分)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被卷入战争。( 2 分) 图四:诺曼底登陆;( 2 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 分) (2)德国能够正视历史,反省历史,认罪、忏悔和道歉;( 2 分)日本则否认侵略历史,不能正视历史,为侵略战争辩解。( 2 分)(答案符合题意,
34、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得分) (3)现实意义:有利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利于维护正义与和平;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为维护亚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2 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 29.( 12 分)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 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
35、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的火车以什么作为动力?( 2 分)这一动力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谁的创新?( 2 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展示的成果各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 2 分)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2分)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 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 出来。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二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与弊。( 4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瓦
36、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美国的富尔顿发明轮船,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2)19 世纪 70 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和新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交通工具提供了新的动力机器,从而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提供了动力。第三次科技出现了计算机和网络,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3)本题考査的学生的分析能力。汽车的普及使用,増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计
37、算机网络的发明运用,使信息传递更加便利、快捷,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计算机 网络的普及也会带来过度沉迷网络、垃圾信息、网络犯罪等问题。所以科技发明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要注意兴利除弊。 答案: (1)蒸汽机;( 2 分)瓦特。( 2 分) (2)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2 分)计算机网络: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时代。( 2 分) (3)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也带来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许多问题。( 4 分)(言之有理即可) 计算机网络的发明运用,使信息传递更加便利、快捷,但也会出现网络沉迷、垃圾信息、网络犯罪 等问题。( 4 分)(言之有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