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四川师范大学 2015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知识 (分数:5.00)_2.苏格拉底法 (分数:5.00)_3.学习策略 (分数:5.00)_4.教学相长 (分数:5.00)_5.班级授课制 (分数:5.00)_6.中体西用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述孔子的教学方法。 (分数:10.00)_8.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分数:10.00)_9.简述建构主义的观点。 (分数:10.00)_10.简述教育对人发展的重大作用。 (分数:10
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论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分数:20.00)_12.试论述终身教育思潮。 (分数:20.00)_13.论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分数:20.00)_14.试对陶行知和杜威在教育观和学校观上进行比较。 (分数:2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四川师范大学 2015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知识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现
3、实活动中,获得来自客体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从总体来说,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础。2.苏格拉底法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苏格拉底法是指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又称产婆术。产婆术把教学过程分成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提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归纳,从
4、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3.学习策略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麦基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等特征。主要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等。4.教学
5、相长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通过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学生“效师而学”和“自觉而学”,通过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断的进步。5.班级授课制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已有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
6、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且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班级授课制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但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6.中体西用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中体西用是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是传授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
7、中体西用认可西学,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述孔子的教学方法。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孔子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归结为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即掌握知识、进行思考、见诸行动,简称学、思、行。基于对教学过程的这种基本认识,孔子提出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是要对学生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使教育和
8、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既要坚持共同要求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专长,避免一刀切。 (2)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主要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孔子对于这一原则有精辟的表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孔子的启发式仍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用的主要是类比与比喻。 (3)学思并重 学思并重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学思结合,两者并重而不偏。 (4)由
9、博返约 由博返约主要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或者解决知识的广博与专一的矛盾。孔子主张学生应当“多闻”、“多见”,知识面要广,但同时不能杂乱无章,要能够“一以贯之”,达到以繁驭简、触类旁通。 孔子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仍然是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对现代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1)“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
10、平,一是他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借助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意义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维果茨基等人强调教学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一方面,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以儿童一定的成熟为基础;另一方面,“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要创造最近发展区。这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要适应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而且要预见学生今后发展可能到达的程度,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
11、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促进儿童的发展。9.简述建构主义的观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1)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2)学习观 学习并不简单的是知识由外到
12、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3)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
13、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进行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10.简述教育对人发展的重大作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多种因素中,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处于主导的地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分繁杂的社会,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教育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
14、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障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使人们朝着好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2)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教学、育人的作用 教育在传授基础的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教给人基本的生存技能; 教育能加速或延缓人的心理发展内因变化的进程,不断调节教育与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之间的关系; 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的,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 (3)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够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地影响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
15、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论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可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但教育也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那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且教育的发展变革也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变革。当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代替旧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时,就会或迟或早地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教育。例如,阶级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都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从属于统治
16、阶级建构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成为这一社会进行统治的重要工具。 (2)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确保教育能够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总是利用他们掌握的国家机器,为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确定质量标准,选择教育内容,提出道德要求等,直接控制教育,使教育为特定的社会关系服务。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它的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17、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控制教育的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如通过课程计划、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各种教育参考书、录像带、录音带的审定,作用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他们通过这些手段,把教育权掌握在自己手里。(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在一个社会里,让哪些人受教育,达到什么程度,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结果如何,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新的社会关系理应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政治经济上的平等地位。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使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性质、层次
18、和类型不是看个人家庭的政治经济背景,而是取决于个人的理想、抱负、知识基础和智力能力。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为了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特定社会的教育结构也是由该社会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决定的。教育的管理体制更直接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多强调集中统一;在政治经济上实行地方分权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体制上也多强调地方自主等。 综上所述,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与受教育权,乃至于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管理体制都是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的。所以,在
19、任何一级政府,教育都不会是超越政治以外的活动。12.试论述终身教育思潮。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终身教育思潮的简介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终身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终身教育是一种旨在强调终身学习、教育整体化、教育民主化和教育革新,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国际教育思潮。它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和活动家朗格朗。他的主要著作是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60 年代后,终身教育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2)终身教育的基本理论 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终身教育家认为,现代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
20、些来自人类生存环境改变的挑战,向人们提出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需要,要求人们在智力、体力、情感等方面作好准备,因而就需要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各项内容,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在终身教育家看来,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以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 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 a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其任务是为了使人“学会学习”,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 b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个人在各个方面和各种范
21、围的需要,因此,应该把教育看成一个过程,运用更好地展现个性的、灵活的方法。 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 终身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整个未来是与建立并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未来的教育就其整体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来看将取决于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构建其终身教育的模式。 (3)终身教育思潮的评价 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有助于教育民主化,终身教育的发展预示着社会结构将朝着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方向变化。 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也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从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校将成为为整个社会服务的
22、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按照终身教育的设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 终身教育思潮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兴起后,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的象征,世界各国普遍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13.论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有多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班级授课制。 (1)教学的基本
23、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a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并达到一定质量; b有利于人才的大面积培养; c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d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a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b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学生的创造性不易发挥; c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和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也不利于因材施
24、教; d班级授课制以“课”为活动单元,不利于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完整性。 (2)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现代教学,除了用班级上课外,还要采用多种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巩固、加深和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这些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各有特点,不一定要面向全班,时间可长可短,可以采取小组活动或个人作业形式进行,便于因材施教。这些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作业、参观、讲座、辅导等。 作业 因其在课外或在家中完成,故又称课外作业或家庭作业。从内容上看,课外作业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是对课堂知识技能的复习、巩固和运用,但从教学形式上看,课外作业作为一种学生的独立作业,是教学的辅助形式。 参观 参观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
25、一定场所,通过对实际的事物进行观察、询问,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形式。参观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准备性参观,在新课前进行,为学生学习新课作准备;二是并行性参观,在学习新课中进行,把新课的某个内容,拿到参观的现场中结合实际讲,即现场教学;三是总结性参观,在新课后进行,以深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讲座 讲座是由教师请有关的专家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的内容不局限在课程标准的范围之内,大多是对学科内容的扩充、加深,具有科普性质。 辅导 辅导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由教师给予引导、启示和指点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诱导、示范;
26、解答学生的疑难,使知识深化、系统化;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帮助他们纠正。辅导可分为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形式。14.试对陶行知和杜威在教育观和学校观上进行比较。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勇于批判和改革旧教育,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其教育观和学校观都体现在其“生活教育论”当中。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精神领袖,对现代教育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中也有关于教育观和学校观的论述。(1)教育观 陶行知的教育观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这是“生
27、活教育论”的核心,他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a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融合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b教育对生活具有从属性。这是指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c教育对生活具有改造性。这就是说教育绝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是应当对生活起巨大促进作用。 杜威的教育观 杜威的教育观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a“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杜威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
28、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之更有活力,更有乐趣,更具实效,更有益于儿童发展和社会改造。 b“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指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在外部环境和人的主动经验过程中统一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的过程。 陶行知和杜威教育观的比较 a相同点 二者都非常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打破了传统教育所提倡的“教育自教育,社会自社会”一统天下的局面。两者都包含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杜威认为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暗含了终身
29、教育的思想。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认为教育应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人民在广大的生活世界中学习。 b不同点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和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是从生活的角度来阐述教育,强调教育的生活意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从教育的角度来阐述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 (2)学校观 陶行知的学校观 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包含了两层含义: a“社会即学校”是指“以社会为学校”。主张必须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他提出的“社会即学校”就是指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
30、可少的组成部分。 b“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思想,同样也值得肯定。 杜威的学校观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而要将此落于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即从分科课程转变为活动课程。“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陶行知和杜威学校观的比较 a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认为学校教育要
31、关照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设置课程,编制教材,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并从中获得使他感到高兴和有意义的生活经验。 b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总之,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十分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都有借鉴作用。我们今天要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让基础教育回归生活,回到其原本的目的上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