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67KB ,
资源ID:138536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853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11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112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112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关于刑法解释,下列说法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一书中,认为应将刑法第 114条中规定的“投毒罪”解释为“投放危险物质罪”,这一解释是立法解释。B.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被最高人民法院接受为司法解释的内容后就不再是类推解释。C.刑法理论界现在仍然认为,某一解释结论到底是扩大解释还是类推解释,很多时候难以划出明确的界限。D.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禁止

2、对刑法规定进行类推解释,即便是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也是绝对禁止的。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分数:2.00)A.间接故意犯罪属于故意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属于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上都认识到了犯罪结果可能发生,因此,两者的认识因素完全相同。C.间接故意在意志因素上是放任犯罪结果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在意志因素上是希望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此,两者在意志因素上是不同的。D.如果主观罪过是间接故意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的,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的,不存在过失损坏财物罪。3.我国刑法第 240条规定,如果拐卖妇女并强

3、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这一规定属于( )的立法规定。(分数:2.00)A.想象竞合犯B.牵连犯C.结果加重犯D.结合犯4.特殊预防是指( )。(分数:2.00)A.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B.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过去所犯的罪C.特殊形式的一般预防D.预防犯罪分子向其他人传播犯罪方法5.下列情形,构成累犯的是( )。(分数:2.00)A.贾某 2005年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年。刑满释放以后,于 2015年又犯故意杀人罪B.林某 2006年 1月 1日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年,刑满释放后,于 2014年犯煽动颠覆政权罪,被判处 3年以上有期徒刑C.宋某 20

4、04年因叛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年,2015 年宋某又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徐某 2007年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 1年,2010 年又犯强奸罪6.有权决定对罪犯实行假释的机关是( )。(分数:2.00)A.监狱的上级主管机关B.省级以上的司法行政机关C.监狱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7.被害人叶某(女)向公安机关控告李某在 2年前将其强奸,公安机关认为证据不足而未予立案。之后不久,李某因犯盗窃罪在刑事拘留期间交代了曾强奸叶某的事实。对李某所犯的强奸罪应适用( )(分数:2.00)A.时效中断B.不予追诉C.时效延长D.根据认罪态度决定是否追诉8.何某拥有一栋大别墅,地处偏僻的郊

5、区,平日极少人流,由于何某极少在别墅居住,故害怕无人居住期间有小偷进入,便在院子的外围护栏上安置了电网,在无人居住期间通电以防窃贼。不想某日在附近踏青的几个年轻人发现了此栋别墅,其中一位年轻人看到别墅后十分喜欢,便攀爬护栏合影留念,却被电击致重伤,则何某构成( )。(分数:2.00)A.何某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B.何某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何某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何某不构成犯罪9.区别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关键是( )。(分数:2.00)A.犯罪目的不同B.犯罪故意内容不同C.打击的部位不同D.使用的手段或方法不同10.15岁的刘某沾上不好习气,家里的生活费不是他的开

6、销,遂决定入室盗窃。某口深夜潜入陈某家中盗窃。盗得现金若干和手机两部,准备离开时惊醒了陈某。陈某欲揪住刘某取同财物,扭打中刘某抓起桌上的水果刀朝陈某连刺几刀,陈某当场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构成人户抢劫罪一罪B.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C.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应从一重处罚D.构成故意杀人罪11.甲、乙、丙三人向不相识的丁某要 20块钱买烟抽,遭到丁某的拒绝。甲、乙、丙三人即对丁某进行殴打,致丁某轻微伤。在三人将要离去时,甲某仍觉得不解气,又回身持刀朝丁某腿部扎了两刀,致丁某失血过多死亡。甲、乙、丙三人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2.00)A.甲、乙、丙三

7、人构成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B.甲、乙、丙三人构成寻衅滋事罪C.甲、乙、丙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丙构成寻衅滋事罪12.葛某系政府公务员,负责采购政府的各种用品。每次采购时,供货商都会给葛某“折扣”、“回扣”或者“手续费”,葛某没有将这些款项入账,并对单位隐瞒事实。葛某的行为如何评价( )。(分数:2.00)A.葛某虽然收受了财物,但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不构成犯罪B.葛某虽然收受了财物,但是由于没有为供货商谋取非法利益,不构成犯罪C.葛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D.葛某只要收受了财物,即使将这些财物记录并入单位账户,同样构成受贿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3.下列

8、哪种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分数:2.00)A.伪造货币又出售、运输伪造的货币的B.为走私而骗购外汇的,为骗购外汇而伪造有关公文的C.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又使用假币数额较大的D.甲乙等人为了冒充警察打劫银行,盗窃一辆警车在打劫中使用的14.陈某声称要开办一家外贸服装厂,需要运营资金两千万,于是以商机无限、高回报率为诱饵,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各界亲朋好友募集资金一千多万。但陈某并没有将此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而是将募集而来的资金挥霍一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陈某根本没有开展正常的外贸服装经营,而是将募集而来的资金挥霍一空,应当认定陈某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B.本案

9、中陈某构成集资诈骗罪C.本案无法认定陈某具有非法占有目的D.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5.关于货币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客观方面,伪造是模仿真实的货币,即存在与所造的假币相对应的真货币;变造则是对真正货币本身进行各种方式的加工,改变其面值、含量的行为B.伪造的货币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C.将报纸或者书籍等剪下来的假币卖给他人的,成立诈骗罪,而非出售假币罪D.为了自己使用而在外地购买假币后,携带假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回居住地的构成运输假币罪16.下列能够作为财产犯罪对象的是( )。(分数:2.00)A.电和煤气等无体物B.他人抢

10、劫或盗窃而来的款项C.网络虚拟物品D.欠条等财产性利益17.李某谎称自己是中纪委派到地方的办事员,专门调查当地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取得某县领导的信任后,当地大小官员都对李某十分恭敬,李某许诺只要他们好好孝敬,一定会有好处,因此三个月时间里李某获得的财物共计 2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李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B.李某的行为构成招摇撞骗罪C.李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D.李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的情形,在处断上应作为招摇撞骗罪一罪处理18.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的“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协助其

11、他关系密切的人转换与其职业不符的财物B.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协助转移财物的C.通过非法途径转移财物的,存在正当理由D.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存在正当理由19.关于贪污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本单位名义向有关单位索要财物并占为已有的,应以贪污罪论处B.租赁经营国有企业的人员倒卖国有资产的,应以贪污罪论处C.在学校收费中,由学校决定,以学校名义收取的点招费,属于公共财产,对此予以贪污的,应以贪污罪论处D.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所管理的国家建设专项奖金为少数人购买房屋的,应以贪污罪论处20.甲未经乙的允许将专属于乙的某专利用于自己产品中

12、,乙得知后将其告上地区法院。甲自知如果按正当程序必定败诉,便找到在法院负责知识产权庭的朋友丙,希望自己能够在诉讼中胜出,并送给丙财物共计 20000元。丙按甲的要求裁判乙败诉的行为如何定性( )。(分数:2.00)A.丙接受财物的行为构成受贿罪B.丙裁判乙败诉的行为构成枉法裁判罪C.丙的行为构成包庇罪D.对丙应当数罪并罚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1.简述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分数:2.00)_22.简述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分数:2.00)_23.简述侵占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分数:2.00)_24.简述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分数:2.00)_四、法条分析题(总题数:

13、1,分数:4.0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请分析(分数:4.00)(1).根据本条规定,犯罪的概念特征是什么?(分数:2.00)_(2).如何理解不认为是犯罪?(分数:2.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5.甲无业,一日甲在商场闲逛,见一珠宝柜台前人比较多,顿时想浑水摸鱼

14、,于是到珠宝店柜台处佯装买首饰,让售货员拿出几款钻石戒指假装挑选。因为客户较多,甲趁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的时候,趁机将一枚价值 6000元的钻戒拿到手中,转身便走,售货员没有发现。在商店门口,保安 A察觉甲形迹可疑,就拦住了甲,甲见状迅速返回,将钻戒扔到珠宝柜台上转身逃离。问:对甲的行为该如何定罪?甲的犯罪形态是什么?(分数:2.00)_26.李甲和李乙系亲兄弟,两家因在李甲家原宅基地上堆放杂物等琐事产生矛盾,关系长期不和。某日,李甲因为宅基地的事情在其门口不提名地谩骂,李乙认为是骂自己。随后,李乙将其大儿子李 A、二儿子李 B等人召集到家中,提出准备与李甲家打架,并具体安排如何打架骂人,并提出

15、不要使用“家伙”。后李乙到李甲家南侧的土路上谩骂,两家发生吵骂继而厮打。在厮打过程中,李 A掏出事先藏在身上的匕首朝李甲的颈部、胸部、腹部、背部捅刺 5刀,将其捅倒在地,又见李 B等人与李甲的女婿在李甲家东侧的河沟内厮打,遂持匕首过去朝其胸部、背部捅刺 3刀,后被村民拉开。李甲被捅刺后当场死亡。其女婿被送往医院抢救后脱险。问题:李 A和李乙、李 B等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他们构成何罪?(分数:2.00)_27.甲与乙对街分别经营两家修车行,某日甲在修理一辆进口轿车过程中发现缺少了一些零部件,甲发现当日乙修车行门口也停有一辆同款轿车,自认为也是来修理的轿车,便于晚问潜入乙修车行将该型号小轿车后备箱

16、内的备用轮胎(价值 1000元)盗走,同时用被普通轿车替换下来的废旧 CD替换了该进口轿车内原装环绕立体声音响设备(价值 3000元)。实际上,停在乙修车行的同款轿车实为乙的朋友所有,其来乙车行找乙打牌并决定次日离开。第二日,乙的朋友驾驶该轿车离开,由于汽车制动失灵,导致发生交通事故,车上一人死亡。三人重伤。试分析本案中甲某行为性质。(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112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关于刑法解释,下列说法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

17、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一书中,认为应将刑法第 114条中规定的“投毒罪”解释为“投放危险物质罪”,这一解释是立法解释。B.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被最高人民法院接受为司法解释的内容后就不再是类推解释。C.刑法理论界现在仍然认为,某一解释结论到底是扩大解释还是类推解释,很多时候难以划出明确的界限。 D.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对刑法规定进行类推解释,即便是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也是绝对禁止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刑法解释的理解。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某一解释到底是扩大解释还是类推解释,界限在于其解释结论是否包括在法律用语的可能语意范围内,但在司法实践中,某一解释结论

18、到底是扩大解释还是类推解释,界限往往仍然是模糊的。故此选项 C的表述正确,当选;现代刑法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目的是保护人权,禁止对刑法规定进行类推解释,是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并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故此选项 D的表述不正确,不当选;选项 A的表述不是芷法解释,故错误,不当选;选项 B的表述仍然是类推解释,故表述错误不当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分数:2.00)A.间接故意犯罪属于故意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属于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上都认识到了犯罪结果可能发生,因此,两者的认识因素完全相同。 C.间接故意在意志因素上

19、是放任犯罪结果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在意志因素上是希望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此,两者在意志因素上是不同的。D.如果主观罪过是间接故意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的,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的,不存在过失损坏财物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尽管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上都认识到了犯罪结果可能发生,但是两者的认识因素并不完全相同,间接故意不存在认识错误,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则存在认识错误。故此选项 B表述错误,所以当选;选项 ACD的表述正确,故不当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3.我国刑法第 240条规定,如果拐卖妇女并强迫

20、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这一规定属于( )的立法规定。(分数:2.00)A.想象竞合犯B.牵连犯C.结果加重犯D.结合犯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结合犯的理解。结合犯,是指两个以上各自独立成罪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结合成另一独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态。我国刑法第 240条的规定,将拐卖妇女罪与强迫卖淫罪结合在了一起。故选项 D正确当选。4.特殊预防是指( )。(分数:2.00)A.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 B.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过去所犯的罪C.特殊形式的一般预防D.预防犯罪分子向其他人传播犯罪方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特殊预防的理解。所谓特殊预防,是指通过刑罚适用

21、,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故选项 A正确,选项 BD错误;选项 C错误,因为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是预防犯罪的两种不同形式。5.下列情形,构成累犯的是( )。(分数:2.00)A.贾某 2005年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年。刑满释放以后,于 2015年又犯故意杀人罪B.林某 2006年 1月 1日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年,刑满释放后,于 2014年犯煽动颠覆政权罪,被判处 3年以上有期徒刑C.宋某 2004年因叛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年,2015 年宋某又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徐某 2007年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 1年,2010 年又犯强奸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的成立条件

22、。选项 A、选项 B和选项 C的前、后罪间隔时间都超过了 5年,并且不构成特别累犯。6.有权决定对罪犯实行假释的机关是( )。(分数:2.00)A.监狱的上级主管机关B.省级以上的司法行政机关C.监狱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假释的适用程序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 82条、第 79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 79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7.被害人叶某(女)向公安机关控告李某在 2年前将其强奸,公安机关认为证据不足而未予立案。之后不久,李某因犯盗窃罪在刑事拘留期间交代了曾

23、强奸叶某的事实。对李某所犯的强奸罪应适用( )(分数:2.00)A.时效中断B.不予追诉C.时效延长 D.根据认罪态度决定是否追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追诉时效制度。根据我国刑法第 88条第 2款的规定,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本案中公安机关应予立案而未立案,不受追诉时效限制。8.何某拥有一栋大别墅,地处偏僻的郊区,平日极少人流,由于何某极少在别墅居住,故害怕无人居住期间有小偷进入,便在院子的外围护栏上安置了电网,在无人居住期间通电以防窃贼。不想某日在附近踏青的几个年轻人发现了此栋别墅,其中一位年轻人看到别墅后十分喜欢,便

24、攀爬护栏合影留念,却被电击致重伤,则何某构成( )。(分数:2.00)A.何某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B.何某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何某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何某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过失致人重伤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只能证明行为人对重伤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同时,何某的别墅地处郊区,人迹罕至,有人进入触电的概率极低,所以私设电网的行为并不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安全。9.区别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关键是( )。(分数:2.00)A.犯罪目的不同B.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C.打击的部位不同D.使用的手段或方法不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故意杀人罪与故

25、意伤害罪的区别。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只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内容,而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他人死亡是由于过失所致;故意杀人罪则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仅造成他人伤害而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则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10.15岁的刘某沾上不好习气,家里的生活费不是他的开销,遂决定入室盗窃。某口深夜潜入陈某家中盗窃。盗得现金若干和手机两部,准备离开时惊醒了陈某。陈某欲揪住刘某取同财物,扭打中刘某抓起桌上的水果刀朝陈某连刺几刀,陈某当场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构成人户抢劫罪一罪 B.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C.

26、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应从一重处罚D.构成故意杀人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抢劫罪的特殊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第 263条的规定,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人户抢劫。11.甲、乙、丙三人向不相识的丁某要 20块钱买烟抽,遭到丁某的拒绝。甲、乙、丙三人即对丁某进行殴打,致丁某轻微伤。在三人将要离去时,甲某仍觉得不解气,又回身持刀朝丁某腿部扎了两刀,致丁某失血过多死亡。甲、乙、丙三人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2.00)A.甲、乙、丙三人构成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B.甲、乙、丙三人构成寻衅滋事罪C.甲、乙、丙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丙构成寻衅滋事

27、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寻衅滋事罪的具体运用。根据我国刑法第 293条的规定,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有公私财物的应当定寻衅滋事罪。同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同时符合寻衅滋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罪的构成要件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12.葛某系政府公务员,负责采购政府的各种用品。每次采购时,供货商都会给葛某“折扣”、“回扣”或者“手续费”,葛某没有将这些款项入账,并对单位隐瞒事实。葛某的行为如何评价( )。(分数:2.00)A.葛某虽然收受了财物,但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不构成犯罪B.葛某虽然收受了财物,但是由于没有为供货商谋取非法利益,不构成犯罪C.葛某的行为构成受贿

28、罪 D.葛某只要收受了财物,即使将这些财物记录并入单位账户,同样构成受贿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受贿罪的构成。根据我国刑法第 385条第 2款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因此选项 C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3.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分数:2.00)A.伪造货币又出售、运输伪造的货币的B.为走私而骗购外汇的,为骗购外汇而伪造有关公文的C.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又使用假币数额较大的 D.甲乙等人为了冒充警察打劫银行,盗窃一辆警车在打劫中使用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数罪并罚的

29、适用。伪造货币并出售、运输的,直接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即不适用数罪并罚;故 A项不选。B 项所列行为属于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故 B项不选。C 项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2条第 2款规定:“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依照刑法第 171条、第 172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故 C项正确。D 项构成抢劫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14.陈某声称要开办一家外贸服装厂,需要运营资金两千万,于是以商机无限、高回报率为诱饵,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各界亲朋好友募集资金一千多万。但陈某并没有将此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而是将募集而来的资金挥霍一空。下列

30、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陈某根本没有开展正常的外贸服装经营,而是将募集而来的资金挥霍一空,应当认定陈某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B.本案中陈某构成集资诈骗罪 C.本案无法认定陈某具有非法占有目的D.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集资诈骗罪的具体认定。在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时,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行为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分析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行为方式和行为后果。本题中陈某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5.关于货币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客观方

31、面,伪造是模仿真实的货币,即存在与所造的假币相对应的真货币;变造则是对真正货币本身进行各种方式的加工,改变其面值、含量的行为 B.伪造的货币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C.将报纸或者书籍等剪下来的假币卖给他人的,成立诈骗罪,而非出售假币罪 D.为了自己使用而在外地购买假币后,携带假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回居住地的构成运输假币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伪造货币罪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第 170173条的规定,伪造货币罪的对象既包括人民币也包括外国货币。故选项 B不正确;选项 D中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符合购买假币罪的犯罪构成,应认定为购买假币罪。故选项 D的表述不正确。16.下列能够作为财产犯罪对象的是(

32、 )。(分数:2.00)A.电和煤气等无体物 B.他人抢劫或盗窃而来的款项 C.网络虚拟物品 D.欠条等财产性利益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财产犯罪的对象不限于有体物。17.李某谎称自己是中纪委派到地方的办事员,专门调查当地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取得某县领导的信任后,当地大小官员都对李某十分恭敬,李某许诺只要他们好好孝敬,一定会有好处,因此三个月时间里李某获得的财物共计 2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李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B.李某的行为构成招摇撞骗罪 C.李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D.李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的情形,在处断

33、上应作为招摇撞骗罪一罪处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李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多次行骗,其行为构成招摇撞骗罪。由于是基于一个概括故意支配下的连续性行为,在处断上应当作为一罪处理。18.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的“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协助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转换与其职业不符的财物 B.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协助转移财物的 C.通过非法途径转移财物的,存在正当理由D.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存在正当理由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理解。根据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

34、应有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条的规定,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 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靠帮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没有正当理由,通过非法途径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没有正当理由,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 没有正当理由,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收取明显高于市场的“手续费”的。 没有正当理由,协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予多个银行账户或者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 协

35、助近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转换或者转移与其职业或者财产状况明显不符的财物的。 其他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由此可见符合明知条件的只有选项 AB两项,故当选;选项 CD均不符合要求。19.关于贪污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本单位名义向有关单位索要财物并占为已有的,应以贪污罪论处B.租赁经营国有企业的人员倒卖国有资产的,应以贪污罪论处 C.在学校收费中,由学校决定,以学校名义收取的点招费,属于公共财产,对此予以贪污的,应以贪污罪论处 D.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所管理的国家建设专项奖金为少数人购买房屋的,应以贪污罪论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贪污罪

36、的具体适用。根据我国刑法第 382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20.甲未经乙的允许将专属于乙的某专利用于自己产品中,乙得知后将其告上地区法院。甲自知如果按正当程序必定败诉,便找到在法院负责知识产权庭的朋友丙,希望自己能够在诉讼中胜出,并送给丙财物共计 20000元。丙按甲的要求裁判乙败诉的行为如何定性( )。(分数:2.00)A

37、.丙接受财物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B.丙裁判乙败诉的行为构成枉法裁判罪 C.丙的行为构成包庇罪D.对丙应当数罪并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司枉法裁判罪的认定。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明知甲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为徇私而枉法判其胜诉,使其免于法律惩罚,其行为构成受贿罪和枉法裁判罪,依照刑法第 399条第3款的规定,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枉法裁判罪。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1.简述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主要有: 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

38、的可能发生。 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有观点认为,明知结果的必然发生而持放任态度时,也应属于间接故意。我们认为不存在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必然发生而加以放任的情况,因为放任是对危害社会的结果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其前提是危害结果存在发生与不发生这两种可能性时,只有如此,行为人才可能存在发生也可以不发生也可以的心理态度。 特定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不同。直接故意,其行为性质和结果性质是同一的,其结果也是特定的,危害结果发生与否,不影响定罪,而是在以结果为既遂要件的犯罪中,是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志。间接故意,特定的结果

39、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其意志,当仅有行为而无结果时,尚不能认定构成此种犯罪。)解析:22.简述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根据这个概念,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 在犯罪预备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因而没有发生犯罪结果。 犯罪分子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以后,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之前,犯罪分子自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第一,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成立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要

40、求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时空性。成立犯罪中止的时空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也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其他犯罪停止形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前提条件。 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自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 彻底性。也叫客观有效性,是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犯罪。中止不仅仅是一个愿望,还应当有客观的放弃犯罪或阻止结果发生的实际行动,并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 第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实行行为,但尚未造成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犯罪结果时,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出现的犯罪中止形态。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

41、罪中止,除了具备上述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三个特征外,还要求具备“有效性”这一第四个特征。)解析:23.简述侵占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侵占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侵占罪的对象既包括私人所有财物,也包括公共财物。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行为人首先持有他人财物,这是构成侵占罪的前提

42、。 第二行为人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非法侵占的财物。 第三行为人所侵占的财物必须数额较大。 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解析:24.简述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迫使其当场或者限期交出数额较大的

43、公私财物或者多次进行敲诈勒索的行为。威胁、要挟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面对被害人直接使用,也可以是通过第三者或者用书信等方式发出,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要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如行为人为了追回自己合法的债务而对债务人使用了威胁手段,由于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能构成本罪。)解析:四、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4.0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44、、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请分析(分数:4.00)(1).根据本条规定,犯罪的概念特征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犯罪的特征是指犯罪行为所有的、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我国刑法学通说认为,犯罪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任何违法行为,都必然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犯罪是刑法的前提,刑罚是犯

45、罪的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前提和基础;刑事违法性则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如果行为没有刑事违法性,即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能构成犯罪;应受刑罚惩罚性作为犯罪的后果特征,由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派生而来。)解析:(2).如何理解不认为是犯罪?(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题“但书”部分从反面强凋何种行为不是犯罪。所谓“不认为是犯罪”是指立法上不认为是犯罪,司法上也不能认为是犯罪,而不是说成立犯罪但不处罚,也不能理解为成立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理。)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5.甲无业,一日甲在商场闲逛,见一珠宝柜台前人比较多,顿时想浑水摸鱼,于是到珠宝店柜台处佯装买首饰,让售货员拿出几款钻石戒指假装挑选。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