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73 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威立?( )(分数:2.00)A.律师法第 13 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 31 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
2、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C.宪法第 40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62 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3.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
3、 )(分数:2.00)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后法优于前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4.下列关于法与政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由于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法依附于政治,并完全服务于政治B.法律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法律C.法可以对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离不开法律的运作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与道德、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B.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C.法律的内容
4、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D.法律对政策具有指导作用6.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 )。(分数:2.00)A.法的普遍性B.法的一般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程序性7.关于法起源的一般规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总是先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裁决,即先有司法,再有后来的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即后有立法B.法总是先表现为不成文形式,然后才出现成文(制定)形式。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成熟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法律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日益脱离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而成为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因此,法与习
5、惯、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本质、根本任务是不同的D.法律在其独立的过程中还受到来自习惯、道德、宗教规范、精神和观念的影响,早期国家的法律甚至还多带有原始氏族习惯、道德、宗教的痕迹8.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分数:2.00)A.习惯法B.宪法C.法规D.成文法9.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出发。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法律形式,可以把法划分为( )。(分数:2.00)A.国际法与国内法B.根本法与普通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194 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
6、权数额等内容,但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该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该规则在表现形式上省略了行为模式部分B.该规则中“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属于法律后果部分C.该规则的行为模式是允许做说明D.该规则在表现形式上省略了假定部分和法律后果部分11.在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分数:2.00)A.假定条件B.行为模式C.肯定性法律后果D.否定性法律后果12.胡某夫妇因有事外出,便雇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 500 元钱。关于胡某夫妇与保姆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表述正确
7、的是( )。(分数:2.00)A.孩子B.保姆C.孩子的安全、健康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 500 元报酬13.关于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因此,法律规范是确定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最终根源B.具有权利能力就具有参加法律关系的资格C.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法人具有权利能力必须有行为能力D.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的不同,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14.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即出现了法律漏洞时,应采用( )。(分数:2.00)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15.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
8、法学,其分类角度是( )。(分数:2.00)A.各种类别的法律B.认识论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D.法律的制定到实施16.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有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有道德、。伦理、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说明( )。(分数:2.00)A.法律是可有可无的B.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C.法自身具有缺陷D.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17.关于法律制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制定是一个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过程,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律制定的决定性因素B.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C.法的制定包括创制新的法律规范,修改、补充现存的法律规范,也包括认可
9、本来存在的某些社会规范,终止某些法律规范的效力D.不产生国家意志或者不改变法律内容的活动,不属于法律制定活动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从体现国家意志的角度讲,法总是一元的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C.国家意志并不必然表现为法D.国家的存在是法存在的前提条件20.关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些?(
10、 )(分数:2.00)A.法人的行为能力有完全和不完全之分B.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由其成立宗旨和业务范围决定C.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即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D.法人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有行为能力21.责任法定原则要求( )。(分数:2.00)A.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B.法有条件地溯及既往C.罪刑法定主义D.无罪推定22.某机关工勤人员赵某在一次公务活动中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检察机关以玩忽职守罪对之进行立案。赵某认为自己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刑法规定不应构成玩忽职守罪。检察机关则认为赵某从事的是公务活动,应构成玩忽职守罪。案件侦查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虽未列入国家机
11、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赵某聘请的律师刘某认为该解释不应溯及以前行为。上述案件中,属于法律解释的有( )。(分数:2.00)A.赵某的解释B.检察机关的解释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D.律师刘某的解释23.下列可以成为辩证推理依据的是哪些?( )(分数:2.00)A.法律原则B.立法精神与目的C.法理D.公正、正义观念24.法律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法律意识是公民遵守法律的重要保证B.法律意识是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C.法律意识是法律形成的思想和心理基础D.法律意
12、识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主要工具2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本身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联系的中介B.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和种类有不断扩大和增多的趋势C.物是传统意义上法律关系的客体,对何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并没有作出规定,而是将其交由当事人自治D.人身在任何时候都不得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26.法产生的共同规律是( )。(分数:2.00)A.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B.从对人们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C.从对特定人、特定事的调整发展到对一般人、一般事的调整D.从法律、道德等规范混为一体到
13、逐渐分化为不同的社会规范27.关于法的权利义务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在法律上,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权利义务关系B.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任何社会关系要成为法律关系必须要能以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确定C.法律上只要规定了权利就必须规定或意味着相应的义务D.法的权利义务性表明法律具有利导性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8.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9.简述法律制定的特点。(分数:2.00)_30.简述法律体系的特点。(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1.
14、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2.担保法第 89 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担保法第 90 条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担保法第 91 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 20。 问题: (1)从法律渊源来看,担保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
15、律渊源? (2)从法律部门来看,担保法属于我国哪一法律部门? (3)分析第 89 条所包含的法律规则的结构及其所属的类型。 (4)分析第 90 条所体现的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引起该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5)第 89 条规定的定金返还规则和第 90 条、第 91 条,分别体现了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的哪些特征? (6)以上述材料为例说明法律条文、法律规则、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制度、法律部门、法律体系的关系。(分数:2.00)_33.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 44 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 47 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
16、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 1 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问题: (1)运用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有关知识分析第 47 条的规定。 (2)既然第 44 条规定了合同依法成立和生效,又在第47 条规定了合同的效力由法定代理人和相对人来决定,这反映了法律关系的哪些特征?(分数:2.00)_34.我国行政立法概况是:1989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4 年通过中华人
17、民共和国赔偿法,1996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7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9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04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问题: (1)我国行政立法概况所反映的执法与法治原则是什么? (2)从实现法治国家的角度分析上述行政立法概况。(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5.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6.从执法特征的角度论述依法行政原则。(分数:2.00)_37.结合我国的实际,论述法的社会作用。(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73 答
18、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威立?( )(分数:2.00)A.律师法第 13 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 31 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
19、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C.宪法第 40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62 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法律规则的分类。按照法律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
20、规则可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综上所述,本题 A 项正确。3.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 )(分数:2.00)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后法优于前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解析:解析:法的默示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从理论上讲,立法机关有意废止某项法律时,应当是清楚而明确的。如果出现立法机关所立新法与旧法发生矛盾的情况,应当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
21、”的办法解决矛盾,旧法因此被新法“默示废止”。4.下列关于法与政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由于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法依附于政治,并完全服务于政治 B.法律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法律C.法可以对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离不开法律的运作解析:解析:政治确实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并反映和服务于政治,但法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法并不是完全依附于政治,故 A 项错误。其他几项都正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分数:2.00)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与道德、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 B.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C.法律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D.法律对政策具有指导作用解析:解析:法的产生规律表明 A 项是正确的,B、C、D 三项均与法的特征不合。6.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 )。(分数:2.00)A.法的普遍性B.法的一般性C.法的规范性 D.法的程序性解析:解析:所谓法的规范性,指的是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法的程序性是指法的运行是通过时间、空
23、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7.关于法起源的一般规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总是先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裁决,即先有司法,再有后来的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即后有立法B.法总是先表现为不成文形式,然后才出现成文(制定)形式。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成熟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法律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日益脱离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而成为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因此,法与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本质、根本任务是不同的D.法律在其独立的过程中还受到来自习惯、道德、宗教规范、精神和观念的影响,早期国家的法律甚至还多带有原始氏族习惯、道德、宗教的
24、痕迹 解析:解析:总是先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裁决,才有后来的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但前者和后者都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司法和立法,因此不能说先有司法后有立法。A 项表述错误。法总是先表现为不成文形式,然后才出现成文(制定)形式。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成熟状态)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B 项表述错误。法律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日益脱离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而成为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但是并没有改变法与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即阶级性和维护阶级统治。C 项表述错误。8.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分数:2.00)A.习惯法B.宪法
25、 C.法规D.成文法解析:解析:在当代中国的全部法律中,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其他各种法律、法规都是依据宪法制定出来的,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就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为主的形式。9.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出发。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法律形式,可以把法划分为( )。(分数:2.00)A.国际法与国内法B.根本法与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解析:解析:本题的考查要点是法律的分类。法律的分类多种多样,可以从大的方向分为法的一般分类和法的特殊分类。法的一般分类主要包括这样几种: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法律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
26、文法;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项。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194 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该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该规则在表现形式上省略
27、了行为模式部分B.该规则中“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属于法律后果部分C.该规则的行为模式是允许做说明D.该规则在表现形式上省略了假定部分和法律后果部分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194 条所规定的法律规则仅表现出了行为模式部分,省略了假定部分和法律后果部分。因此,A、C 项错误,D 项正确。同时,该规则中“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也属于行为模式部分,不属于法律后果部分。故 B 选项也错误。11.在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分数:2.00)A.假定条件B.行为模式 C.肯定性法律后果D.否定性法律后果解析:解析:行为模式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
28、行为的方式或范式,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12.胡某夫妇因有事外出,便雇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 500 元钱。关于胡某夫妇与保姆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孩子B.保姆C.孩子的安全、健康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 500 元报酬 解析:解析:胡某夫妇和保姆之间存在双向法律关系,即胡某夫妇有权要求保姆照看孩子,同时也有义务向保姆支付 500 元报酬;保姆有义务照看孩子,同时也有权要求胡某夫妇支付报酬。因此,在这个法律关系中有两个法律关系客体,即照看孩子的劳务和 500 元报酬。故选 D 项。13.关于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
29、.00)A.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因此,法律规范是确定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最终根源B.具有权利能力就具有参加法律关系的资格C.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法人具有权利能力必须有行为能力 D.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的不同,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解析: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既具有法律性又具有社会性,法律性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得任意参加法律关系,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社会性是指法律规范规定什么人和社会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但法律规范是确定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最
30、终根源,即立法者不能任意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A 选项错误。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的限制,即所谓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某些特定类型的法律关系,行为人除了要具有权利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B 项表述错误。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致的。C 选项正确。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的不同,将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权利能力一般来说人人都享有,不存在区分的问题;特殊的行为能力只存在有无的问题。D 选项错误。14.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即出现了法律漏洞时,应采用( )。(分数:2.00)A.归纳推理B.演绎推
31、理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 解析:解析:当法律规定本身可能有抵触时或法律对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时,应采用实质推理,因为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条件(法律和事实)中若有一个不确定,则不能直接进行形式推理。此时首先要确定这两个前提,而确定这两个前提的过程,就是实质推理。15.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其分类角度是( )。(分数:2.00)A.各种类别的法律B.认识论 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D.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解析:解析:以法律的部门进行划分,法学可分为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划分的。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是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划分的。国内法学、国际法学等是
32、从各种类别的法律这一角度划分的。16.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有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有道德、。伦理、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说明( )。(分数:2.00)A.法律是可有可无的B.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C.法自身具有缺陷D.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解析:解析:法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道德、伦理、宗教等同样发挥了社会规范的作用。17.关于法律制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制定是一个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过程,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律制定的决定性因素 B.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C.法的制定包括创制新的法律规范,修改、补充现存的法律规范
33、,也包括认可本来存在的某些社会规范,终止某些法律规范的效力D.不产生国家意志或者不改变法律内容的活动,不属于法律制定活动解析:解析:尽管法律制定是一个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过程,但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随意的,要以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故 A 项表述错误。法律制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法律制定既包括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也包括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B 选项表述正确。法律制定是一项系统性、多层次性的综合性法律创制活动,法律制定的形式和方式是多样的,包括创制新的法律规范,认可本来存在的某些社会规范,修改、补充现存的法律规范以及终止某些法律规范的效力等。C 选项正确
34、。法律制定的目标在于产生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法律制定是导致国家意志形成或变更的活动,不产生国家意志或者不改变法律内容的活动,就不属于法律制定活动。D 选项正确。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从体现国家意志的角度讲,法总是一元的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C.国家意
35、志并不必然表现为法 D.国家的存在是法存在的前提条件 解析:解析: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法是一元的,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国家意志不仅体现为法,还体现为道德、伦理等多方面;法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以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为前提条件的。20.关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些?( )(分数:2.00)A.法人的行为能力有完全和不完全之分B.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由其成立宗旨和业务范围决定 C.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即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D.法人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有行为能力解析:解析:法人的行为能力总是有限的,并且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同时产
36、生、同时消灭的,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就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因此,不存在法人有权利能力而没有行为能力的情形,法人的行为能力也不存在完全与不完全之分,A、D 项错误。21.责任法定原则要求( )。(分数:2.00)A.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B.法有条件地溯及既往C.罪刑法定主义 D.无罪推定解析:解析:责任法定原则要求在认定和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时,要依照法律的预先规定,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法有条件地溯及既往虽不违背罪刑法定主义和责任法定原则,但不是该原则的本身要求。无罪推定更是违背责任法定原则的要求,故 B、D 项不能人选。22.某机关工勤人员赵某在一次公务活动中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
37、失,检察机关以玩忽职守罪对之进行立案。赵某认为自己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刑法规定不应构成玩忽职守罪。检察机关则认为赵某从事的是公务活动,应构成玩忽职守罪。案件侦查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赵某聘请的律师刘某认为该解释不应溯及以前行为。上述案件中,属于法律解释的有( )。(分数:2.00)A.赵某的解释 B.检察机关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D.律师刘某的解释 解析:解析:赵某和律师刘某及检察机关的解释属于任意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38、属于法定解释。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司法解释的主体也包括检察院,但要成立司法解释,则必须一是最高检察机关作出,二是要形成规范性法律文件。故在具体适用法律中,一般检察机关的解释仍属于非正式解释。23.下列可以成为辩证推理依据的是哪些?( )(分数:2.00)A.法律原则 B.立法精神与目的 C.法理 D.公正、正义观念 解析:解析: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法律推理,可以以法律原则、立法精神与目的、法理以及公正、正义观念为依据。24.法律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法律意识是公民遵守法律的重要保证 B.法律意识是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 C.法律意识是法律形成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39、 D.法律意识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主要工具解析:解析:法律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是公民遵守法律的重要保证,是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是法律形成的思想和心理基础。虽然统治阶级可以利用法律意识的社会作用来维护其阶级统治,但法律意识不是维护阶级统治的主要工具。D 项表述错误。2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本身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联系的中介 B.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和种类有不断扩大和增多的趋势 C.物是传统意义上法律关系的客体,对何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并没有作出规定,而是将其交由当事人自治D
40、.人身在任何时候都不得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解析:解析:C 项中前半句是正确的,物是法律关系的传统意义的客体,但是,物理意义上的物要变为法律关系的客体,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应得到法律的认可;第二,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第三,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第四,具有独立性。因此,C 项中后半句是错误的。D 项过于绝对,人身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承载者,一般来说不能成为客体,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人身体的部分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A、B 项是正确的。26.法产生的共同规律是( )。(分数:2.00)A.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 B.从对人们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
41、调整 C.从对特定人、特定事的调整发展到对一般人、一般事的调整 D.从法律、道德等规范混为一体到逐渐分化为不同的社会规范 解析:解析:四项都是对法产生规律的正确表述。27.关于法的权利义务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在法律上,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权利义务关系 B.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任何社会关系要成为法律关系必须要能以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确定 C.法律上只要规定了权利就必须规定或意味着相应的义务 D.法的权利义务性表明法律具有利导性 解析:解析: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对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42、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人们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怎样行为,并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故 A、B 项正确。法律上只要规定了权利就必须规定或意味着相应的义务,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这一特征也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C 项正确。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这表明法律具有利导性。D 项正确。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8.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29.简
43、述法律制定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法的制定是国家的专有活动,是国家机关进行活动的法律形式之一。 (2)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3)法的制定是制订、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解析:30.简述法律体系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法律体系是指一国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它只反映由本国制定实施的调整本国社会关系的法律状况,而不包括具有完整意义的国际法范畴。 (2)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国内法所构成的体系。它只反映一国目前正在生效的法律的状况,而不包括本国历史上已经宣布废止的法律,也不包括尚未制定或者虽然已制定颁布,但
44、尚未生效的法律。 (3)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组成的不同类别的部门法(或称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体系。 (4)法律体系是由既相对独立而又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体系。)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1.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2.担保法第 89 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担保法第 90 条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担保法第 91 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 20。 问题: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