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05KB ,
资源ID:138622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862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1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14.00)1.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依据是_。(分数:0.50)A.犯罪的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2.甲教唆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 10 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_。(分数:0.50)A.标准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3.甲今年 25 周岁,某日晚在一条僻静的小巷子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蓝色挎包,内有 4000 元人民币。在该案情事实

2、描述中,对于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有_。(分数:0.50)A.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C.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D.行为人选择在晚上在僻静的小巷子里作案4.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是_。(分数:0.50)A.抢劫罪B.盗窃罪C.刑讯逼供罪D.虚假广告罪5.甲带邻居家 4 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为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中不幸溺水身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那么甲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_。(分数:0.50)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6.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 3 天的

3、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_。(分数:0.50)A.纯正的作为犯B.不纯正的作为犯C.不纯正的不作为犯D.纯正的不作为犯7.关于因果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分数:0.50)A.甲乘坐公交车时和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一脚。章某返身打甲时,公交车失控,冲向自行车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枪,但打中了李某的腿部。由于李某是血友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

4、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由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_。(分数:0.50)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免除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9.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的是_。(分数:0.50)A.交通肇事罪B.贪污罪C.行贿罪D.放火罪10.下列行为构成单位

5、犯罪的是_。(分数:0.50)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B.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C.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两人平分D.某房地产公司经董事会讨论后决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11.养花专业户张某为了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晚,白某偷花不幸触电身亡,张某对于这个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_。(分数:0.5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12.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 4 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_。(分数:0.50)A.可以免除处罚B.可以

6、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13.甲男明知乙女只有 13 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_。(分数:0.50)A.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1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_。(分数:0.50)A.表面联系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C.一般联系D.普遍联系15.甲于夜晚在一条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驾车正常行驶时,乙突然翻越护栏横穿公路,甲刹车不及将乙撞死。交警认定甲的行为不构成交通

7、肇事罪。下列说法中,不应当作为交警认定依据的是_。(分数:0.50)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甲的行为不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缺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C.本案属于意外事件D.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没有罪过16.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_(分数:0.50)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

8、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17.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分数:0.50)A.犯罪同类客体是建立刑法分则体系的主要依据B.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和物C.犯罪直接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D.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18.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揭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_。(分数:0.50)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19.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即必要要件是_。(分数:0.50)A.犯罪目的B.犯罪对象C.危害行为D.犯罪时间20.下

9、列犯罪中,属于不作为犯的是_。(分数:0.50)A.甲因高兴将 3 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 2 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21.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_。(分数:0.50)A.甲过失致陈某重伤后拒不送医,致其死亡B.乙对严重残疾的儿子拒绝抚养,致其冻饿身亡C.丙对自己负责维修的锅炉拒不维修,致锅炉爆炸D.丁过失引起火灾后,不予扑灭,酿成火灾22.下列行为中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_。(分数:0.50)A.走私毒品B.贩卖毒品

10、C.决水D.拐卖妇女、儿童2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_。(分数:0.50)A.不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4.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分数:0.50)A.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能成为单位犯罪B.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不包括几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C.高等院校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对单位犯罪的两罚制是既处罚单位有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25.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_。(分数:0.50

11、)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不同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因素不同C.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是否积极追求D.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是否知情26.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在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_。(分数:0.5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27.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_。(分数:0.50)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28.甲误以失

12、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乙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_。(分数:0.50)A.法律的认识错误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D.行为差误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12.00)29.下列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所有的犯罪都损害一定的犯罪对象B.任何犯罪都侵害一定的客体C.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载体,两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中伪造的公文就是犯罪对象30.下列哪些犯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_(分数:1.00)A.暴力取证罪B.贪污罪C.故意伤害罪D.遗弃罪31.以特定目的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是_。(分数:1.00)A.

13、走私淫秽物品罪B.侵占罪C.集资诈骗罪D.传播淫秽物品罪3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分数:1.00)A.单位只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不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B.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共同犯罪C.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对单位处以罚金,不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D.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能判处罚金,也可能判处没收财产33.某甲在不满 14 周岁时抢劫他人财物,不满 16 周岁时持有毒品,1618 周岁期间又盗窃价值 2 万元人民币的公私财物,18 周岁后又故意杀人。某甲触犯的罪名有_。(分数:1.00)

14、A.盗窃罪B.抢劫罪C.故意杀人罪D.持有毒品罪34.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些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_。(分数:1.00)A.参与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造成被运送人死亡的B.参与绑架他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的C.参与强迫卖淫集团,为迫使妇女卖淫,对妇女实施了强奸行为的D.参与走私,并在走私过程中暴力抗拒缉私,造成缉私人员重伤的35.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当受到谴责D.坚持罪过责任原则,意味着反对“主观归罪”36.根据我国刑法

15、规定,行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表现出来。_(分数:1.00)A.有认识B.无认识C.推定认识D.认识错误37.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哥哥。甲心想,打伤乙哥哥也算解恨。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分数:1.00)A.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C.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罪,对乙哥哥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D.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38.下列哪些选项成立不作为犯罪?_(分数:1.00)A.

16、过路人甲看见某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导致公寓全部被烧毁B.成年人乙带邻居小孩出去游玩,小孩溺水,乙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C.丙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能延续香火,将年仅 1 岁的女儿抱到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将其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D.司机丁意外撞倒负完全责任的行人刘某后,没有立即将刘某送往医院,刘某死亡。事后查明,即使司机丁将刘某送往医院,也不可能挽救刘某的生命39.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1.00)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条件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

17、际发生D.危害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40.对犯罪客体按其范围大小可划分为_。(分数:1.00)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0.00)41.简述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4.00)_42.简述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4.00)_43.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分数:4.00)_44.简述刑法上危害行为的概念。 (分数:4.00)_45.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分数:4.00)_四、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0.00)46.请对“因刑法分则没有规定见危不救罪,所以见危不救行为不构成犯罪”这一说

18、法进行辨析。 (分数:5.00)_47.“实施同样行为就应当以同样的罪名处罚”,对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分数:5.00)_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0.00)4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7 条之一:“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分数:5.00)_49.刑法第 15 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分数:5.00)_六、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10.00)50.论述事实认识

19、错误及其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分数:5.00)_51.论述我国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分数:5.00)_七、案例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24.00)52.贾某,女,1996 年出生,某中学学生。2011 年 6 月甲由学校放学回家,其同学张某骑自行车在后驶来。贾某想开个玩笑,就趁张某骑到自己身边时,将一根绳子扔进张某自行车的后轮,结果由于车轮被缠绕,张某的自行车倒地,张某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头部撞地,当即昏迷。贾某立即赶往医院求救,但是因乙后脑受外部强力震动致脑颅损伤,抢救无效死亡。 问:对贾某的行为该如何处理? (分数:6.00)_53.汽车司机张某驾驶载货汽车违章超速行驶,将非机动车道上路边

20、骑自行车带人的刘某、李某撞到,致刘某当场死亡、李某重伤,张某立即停车将被害人李某抬上车驶向医院抢救。途中,张某突然停车,将伤者扔到了偏僻地段驾车逃逸,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张某死亡。 问:司机张某驾车违章肇事撞人行为和将张某扔至偏僻地段耽误其治疗导致其死亡的行为,在主观方面是否相同,如何处理? (分数:6.00)_54.被告人赵某与被害人钱某曾合伙做生意(双方没有债权债务关系)。2009 年 6 月 26 日,赵某将钱某约至某大桥西侧泵房后,二人发生争执。赵某顿生杀意,突然勒钱某的颈部、捂钱某的口鼻,致钱某昏迷。赵某以为钱某已死亡,便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 28 日下午,钱某的尸体被人

21、发现(经鉴定,钱某系溺水死亡)。赵某觉得罪行迟早会败露,于 29 日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全部犯罪事实。 赵某致钱某死亡的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什么?刑法理论对这种情况有哪几种处理意见?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分数:6.00)_55.甲,男,30 岁,1998 年 4 月因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缓刑 3 年。 1999 年 12 月,甲教唆乙(1984 年 10 月生)与一名痴呆女性强行发生性关系,甲在一旁观看取乐,但其本身并未与该痴呆女子发生性关系。乙回家后,被其父发现异常,随后追问出真情,将乙捆绑后送至当地公安机关。乙到案后说出行为的前因后果,公安机关遂将甲抓获归案

22、。 请你就本案应如何处理表明观点,并陈述理由。 (分数:6.00)_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14.00)1.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依据是_。(分数:0.50)A.犯罪的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解析:解析 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我国刑法根据犯罪的同类客体,把犯罪分为十章。其中有些章的类罪名,直接表明了该章犯罪的同类客体。2.甲教唆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 10 人中毒

23、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_。(分数:0.50)A.标准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 解析:解析 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特点,犯罪构成可以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符合刑法条文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规定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中止、未遂等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具体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下,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具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者变更后形成的犯罪构成。也就是说,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等故意犯罪未完成

24、形态的犯罪构成和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构成。本题中,甲作为教唆犯,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所符合的犯罪构成就是修正的犯罪构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项。3.甲今年 25 周岁,某日晚在一条僻静的小巷子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蓝色挎包,内有 4000 元人民币。在该案情事实描述中,对于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有_。(分数:0.50)A.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C.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D.行为人选择在晚上在僻静的小巷子里作案 解析:解析 一般而言任何一种犯罪都必须具备四个要件:(1)犯罪客体;(2)犯罪客观方面;(3)犯罪主体;(4

25、)犯罪主观方面。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的地点、时间并不是抢夺罪的必要构成要件。故答案选 D 项。4.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是_。(分数:0.50)A.抢劫罪B.盗窃罪 C.刑讯逼供罪D.虚假广告罪解析:解析 根据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否单一,分为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所谓简单客体指一种犯罪行为直接侵犯一种社会关系。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虚假广告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故

26、答案选项 B。5.甲带邻居家 4 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为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中不幸溺水身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那么甲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_。(分数:0.50)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解析:解析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种义务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之”。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上的明文规定。例如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直系亲属之间在特定条件下的扶养、抚养和赡养的义务。(2)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例如,国家工作人员有履

27、行相应职责的义务,执勤消防人员有扑灭火灾的义务。(3)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例如对自己监护下的精神病人,在有发生侵害法益的危险时,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将弃婴抱回家中的人对该婴儿负有的抚养义务。(4)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例如使他人跌落水中有溺死的危险,即负有救护义务。故答案选择 D 项。6.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 3 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_。(分数:0.50

28、)A.纯正的作为犯B.不纯正的作为犯C.不纯正的不作为犯D.纯正的不作为犯 解析:解析 在刑法理论上,按照不作为是否成为构成要件的内容,把不作为分为纯正不作为或真正不作为与不纯正不作为或不真正不作为。纯正不作为是指刑法中将不作为为构成要件的内容的犯罪。根据刑法第 261 条的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据此,遗弃罪只能以不作为方式构成,因此甲的行为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7.关于因果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分数:0.50)A.甲乘坐公交车时和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一脚。章某返身打甲时,公交车失控,冲向自行车

29、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枪,但打中了李某的腿部。由于李某是血友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由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解析:解析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其基本观点是根据一般的社

30、会生活经验,在通常情况下,某种行为产生某种结果被认为是相当的场合,行为与结果之间就具有因果关系。相当,指该行为产生该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是一般的、正常的,而不是特殊的、异常的。A 项中,甲在乘车的过程中,与司机发生争吵,并踹了司机一脚,导致公交车失控撞死骑车人程某,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是一般的、正常的,而不是特殊的、异常的,因此,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 项中,李某的死亡虽然不是乙直接的枪击结果,但是,李某有血友病,乙枪击的行为导致李某血友病的发作致死,因此,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C 项中,丙与同伙共谋枪击王某,因此,丙与其同伙之间属于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一人既

31、遂全体既遂,虽然丙没有打中王某,但是,丙仍然要承担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因此,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D 项中说“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因此,可以断定,医生仅是一般的过失,该过失行为只是没有“挽救”赵某的生命,而非是该过失可以独立导致赵某的死亡,因此,医生的行为不能阻断丁对赵某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_。(分数:0.50)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免除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解析:解析 根据 2011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

32、案(八),在刑法第 17 条之一规定:“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9.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的是_。(分数:0.50)A.交通肇事罪B.贪污罪 C.行贿罪D.放火罪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382 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故答案选择 B 项。10.下列

33、行为构成单位犯罪的是_。(分数:0.50)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B.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C.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两人平分D.某房地产公司经董事会讨论后决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 解析: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 2 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第 3 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

34、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故 ABC 都是属于自然人犯罪。D 项,根据刑法第 192 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2 万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5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 5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和第 200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 192 条、第 194 条、第 195 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

35、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知,集资诈骗罪的主体包括单位。11.养花专业户张某为了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晚,白某偷花不幸触电身亡,张某对于这个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_。(分数:0.5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解析:解析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了犯罪,是间接故意犯罪。张某为了防止小偷扯上电线,明知道电到其他人,而放任不

36、管,属于间接故意。12.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 4 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_。(分数:0.50)A.可以免除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 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18 条第 4 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并且甲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交通肇事罪。故选 D 项。13.甲男明知乙女只有 13 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_。(分数:0.50)A.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37、解析:解析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分为事实认识错误和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性质、手段、对象以及其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时,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或法律意义的认识错误。本题中甲“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显然属于法律认识错误,故应选 B 项。1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_。(分数:0.50)A.表面联系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一般联系D.普遍联系解析:解析 在刑法理论上,刑法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所以本题的正确答

38、案是 B 项。15.甲于夜晚在一条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驾车正常行驶时,乙突然翻越护栏横穿公路,甲刹车不及将乙撞死。交警认定甲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下列说法中,不应当作为交警认定依据的是_。(分数:0.50)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B.甲的行为不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缺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C.本案属于意外事件D.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没有罪过解析:解析 在本题中,甲的行为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即其主观上没有罪过,在客观上甲的行为未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缺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但是甲的行为与乙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项。16.关于刑法上的

39、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_(分数:0.50)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解析:解析 选项 A 错误,甲开枪射击乙,乙躲闪而击中乙身后的丙。虽然甲不存在杀害或者伤害丙的故意,但如果没有甲开枪的行为,则不会出现丙被射中的后果,因此甲的行

40、为与丙死亡的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选项 B 错误,甲追赶小偷乙,甲的行为具备正当性,不具备使危害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选项 C 错误,甲、乙的行为均可导致丙的死亡,因此,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选项 D 正确,根据因果关系认定的条件说,与前“条件”无关的后条件直接导致结果发生,而且即使没有前“条件”也将发生结果时,前“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选项 D 中,丙开枪射击“条件”的介入直接导致了乙的死亡,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17.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分数:0.50)A.犯罪同类客体是建立刑法分

41、则体系的主要依据B.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和物 C.犯罪直接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D.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解析:解析 犯罪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社会关系。A 选项正确。我国刑法分则就是按照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十大类型,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刑法分则体系。直接客体就是某一具体犯罪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B 选项错误,C 选项正确。直接客体可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复杂客体是指一种犯罪侵犯了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D 选项正确。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 项。18.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揭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_。(分数:0.50)A

42、.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解析:解析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任何犯罪,都要侵害一定的客体。犯罪客体揭示了犯罪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具体性质和种类,是决定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首要因素。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犯罪客体的社会政治意义越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项。19.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即必要要件是_。(分数:0.50)A.犯罪目的B.犯罪对象C.危害行为 D.犯罪时间解析:解析 按照我国刑法学理论通说,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只有危害行为,而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

43、法都是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 C 项。20.下列犯罪中,属于不作为犯的是_。(分数:0.50)A.甲因高兴将 3 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 2 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解析:解析 不作为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不作为构成犯罪需具备以下条件: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义务,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形: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法律行为或法律地位产生的作为义务、先行行为引

44、起的作为义务。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的义务,行为人没有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21.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_。(分数:0.50)A.甲过失致陈某重伤后拒不送医,致其死亡B.乙对严重残疾的儿子拒绝抚养,致其冻饿身亡 C.丙对自己负责维修的锅炉拒不维修,致锅炉爆炸D.丁过失引起火灾后,不予扑灭,酿成火灾解析:解析 纯正不作为犯,是指根据刑法明文规定只能有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由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故意杀人罪、爆炸罪、放火罪、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作为。有时也表现为不作为。因此 A、C、D 选项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 261 条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老人、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情节恶劣的行为。据此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