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 湖北 省 襄阳 市中考真题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 20 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2 分) 心弛神往中国梦,愤发图强学子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弛,意思是: 1.放松,松懈,解除。 2.延缓;驰,意思是: 1.车马等奔跑,快跑。 2.向往。 3.传播,传扬。 4.驱车马追逐。二者的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最 大 的区别是一慢(弛)一快(驰)。 答案 : “弛”改为“驰”;“愤”改为“奋”。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蜿 ( )蜒千里的秦岭和巴山,犹如一对不弃不离的夫妻,簇拥着自己的女
2、儿 汉江,款款东行。行至襄阳,驻足不前。而他们的美丽女儿,则心系远方,嫁与长江。分手之际,双方泪眼凝 眸 ( )。这一汪深情的凝眸,便是习家池。 李春雷寻芳习家池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能力。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注意“眸”字容易读错。 答案 : wn; mu。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不言而喻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除了出台政策,还要有 具体而微 的部署。 C.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 义不容辞 的责任。 D.“东方之星”游轮翻沉后,率先赶到的
3、武警官兵 毫不犹豫 地投入到抢险救人行动中。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以及运用。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B 项,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一些。不符合语境。 答案 : B 4.下列句子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2 分) A.香港少数人发起的“占中”非法集会让每一个爱国爱港的中国人义愤填膺。 B.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C.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已成为复兴襄阳的时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
4、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B 项,重复,把“毫无例外”或“都”去掉一个; C 项,搭配不当,把“改进”改为“提高”。 D 项,成分残缺,最后加“需要”。 答案 : A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 , 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 带来的积贫积弱, 来源 :学科网 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
5、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 B. C. D. 解析:句子的排序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5.按句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排列。仔细阅读本题中的 5 句话, 句必须在 句的后面; 句必须在 的后面。 是总结语句。 答案 : C 6.阅读名著,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我们会被生动的各色人物形象所吸引,如 _的虎妞; 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我们除了感叹凡尔纳小说的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外,更对作者的社会正义感和 _精神肃然起敬。( 2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
6、生对名著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分析人物的性格,识记名著中的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案 : 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崇高的)人道主义。 7.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 1)春蚕到死丝方尽, _。 (李商隐无题) ( 2) 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 3)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 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 4)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送,那就是担当。担当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A. _”(行路难(其一)的豁达;
7、担当是苏轼“ B. _。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豪情;担当是文天祥“ C. _? D._”(过零丁洋)的舍身;担当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 E.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情怀。勇于担当,个人当进,国家当强。 解析: 1-3 小题只要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第 4 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默写出诗句。第 1 小题要注意“蜡炬”的写法。第 2 小题注意“无可奈何”的写法。第 4 小题注意“沧海、 酒酣、汗青、庇、颜”的写法。 答案 : ( 1)蜡炬成灰泪始干 (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3)舍生而取义者也 ( 4) A.直挂云帆济沧海 B.酒酣胸胆尚开张 C.人
8、生自古谁无死 D.留取丹心照汗青 E.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0 分) 8.“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后,同学们每人领到一本清风廉韵学生读本,大家都在翻看,赵健却拍拍书说:“回去之后,这本书可以睡大觉了!”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你将怎样规劝他认真阅读清风廉韵?(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预演表达能力,首先有称 呼,理由要充分,要与书籍清风廉韵的主题相关,语气委婉。 答案 : 示例:赵健,怎么能让书睡觉呢?廉洁与我们成长密切相关,读一读清风廉韵能培养我们的廉洁意识,我们应该认真阅读才对,你说是吗? 9.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
9、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 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8 分 ) 【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2 分)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_。 解析: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要字数相等;二要词性相同;三要结构对称;四是节奏相应;五 是 平仄相谐;六是内容要相关。 答案: 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 分) 讲 一
10、讲学习历程 _ _ 绘一绘前程美景 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注意根据所给的活动内容一致。 答案: 示例 : 说一说同窗趣事;抒一抒师生真情;唱一唱校园民谣。 【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 , 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 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2 分) 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拟写 :_, _。( _) 解析:本题属于内容格式的仿写
11、,应该注意仿写句要保持内容上的连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根据所给的文章篇目结合仿写例句回答即可。 答案: 示例: 两个大字,彰显爱国力量。(最后一课) 庄重仪表,尽显国在心中。(最后一课) 下课钟响,不弃美丽法语。(最后一课) 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背影) 两过铁道,尽显爱 子情深。(背影) 四处泪光 , 终悟深沉父爱。(背影) 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我的叔叔于勒) 仓皇逃避,尽现世态炎凉。(我的叔叔于勒) 十个铜子,寄托社会希望。(我的叔叔于勒) 【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 分)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
12、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 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 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 16 年。仅在前后创作 10 年的过程中,他遭遇 17 次退稿, 120 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从两则材料所显示的信息可知:人生需要奋斗才能走向成功。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答案
13、 : 人生(生活、工 作)需要争取和奋斗。 三、阅读与欣赏( 40 分) (一)诗词赏析( 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_”和“ 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注意关键词语“被贬谪、遭弃置”,写出凄凉地,弃置身即可。 答案: “凄凉地”;“弃置身”。 11.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
14、,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2 分 ) 解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重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答案 :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 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二)文言文阅读( 10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
15、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来源 :学科
16、网 【注释】梃( tn):棍棒。政:施行恶政。庖( po):厨房。饿莩( pio):饿死的人。率:带领。恶( w):表示反问 的语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群臣吏民能 面刺 寡人之过者 面刺: _ 杀人 以 梃与刃 以: 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的时候,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这道题中的“刺”是古今异义词。 答案: ( 1)面刺:当面指责。( 2)以:用。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此所谓战 胜 于朝廷 予观夫巴
17、陵 胜 状 B.臣之客欲有求 于 臣 所欲有甚 于 生者 C.朝廷 之 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 之 D.以刃与政,有以 异 乎 览物之情,得无 异 乎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同样的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A 项:胜利;美丽的,宏伟的,此处做形容词用。 B 项:对;比。 C 项:的;代词。 D 项:不同。 答案: D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翻译准确。注意结合注释翻译“此、朝廷”等关键词。 答案: 这就是所说 的在朝廷上战
18、胜(别国)。 15.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 _;乙文强调的是_。( 2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题干中“强调什么”,再结合语段进行分析,甲文:广开言路,乙文是国君施行仁政。 答案: 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 。 16.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2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题干中“ 类比手法奉劝国君 ”结合文段进行分析,甲文是如何类比 的,乙文是如何类比的,写清楚即可。 答案: 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
19、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三)记叙文阅读( 13 分) 义重情深的恩赐 从维熙 炎 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 童话 ”,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 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
20、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 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 但让我一见钟情的 , 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
21、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 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
22、牲:从 2003 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 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 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 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
23、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 内心十分激动” “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 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 你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 不
24、是挺合适的吗!” 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水 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 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 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选 文有改动) 17.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
25、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有: (1)象征意义; (2)一语双关; (3)作者感情基调; (4)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5)文章的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结合本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自己,使锈迹斑斑的牙齿变白;汉水义重情深恩 赐予北方人民,为缺水的省份送去一江清水;本已缺水的襄阳等水源地节水、护水,为北方“输血”供水,义重情深。 18.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线索是按照作者去来以及行踪的时间为线索的。在游览的过程中
26、包含了对汉江为缺水省份提供水的赞美之情。 答案: 明线是作者(一周)的行踪;暗线是“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或“作者对汉水的感激(欣喜、珍惜)之情”。 19.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 分) 解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答:第一,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 下文的作用;第二,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了做铺垫和衬托,为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最后一段或一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并与开头相照应。 答案: 开篇点题,点明我将开启汉水寻访之旅及恩赐之意。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一周行程的记叙。
27、 20.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 分) 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来分析其含义。 答案: “童话”指自己锈迹斑斑的牙齿由黄变白的神奇变化,用“童话”一词既表明了汉江水质的优良,又表达了作者对汉江水质清澈由衷的赞叹(赞美)之情。 21.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把握,仔细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文章到处都洋溢着作者对汉江水的赞美,对汉江人民以及人文的赞美之情。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汉水的喜爱之情;饮水思源,对
28、襄阳人民奉献精神的感激之情;对汉水文化的敬仰之情。 (四)议论文阅读( 13 分) 儒雅之风 法言 君子中说 :“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 ; 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
29、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 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 2004 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 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
30、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 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
31、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 2015 年第 6 期 有改动 2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仔细 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 答案: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3.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前两段内容写了什么是儒雅。第三段内容则是提出儒雅之风的原因,是因为: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所以 本文是针对 当今社会“儒雅稀缺”
32、“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答案: 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24.文中第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本文采用的论证 犯法是举例论证,这一方法可以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更有说服力。 答案: 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的观点。 25.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 分)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 而且 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
33、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答案: “而且”表递进,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 ,进而强调了论证儒雅的必要性 。 26.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3 分) 解析: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如何使自己变得儒雅阐述即可。 答案: 示例 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 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四、写作与表达( 50 分) 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思想、感情 、态度等,用言
34、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关爱包围; 把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更多幸福;把失意表达出来,你会获得真诚帮助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成长更顺利,生活更美好。 请以“ 需要表达”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蓉 要求: 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 600 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解析: 第一题属于半命题作文,“表达”意味着沟通,只有表达出来,别人才会知道。结合自己的成长的经历,你的什么情感需要表达出来,借此机会,大声的“喊”出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立意才能出奇制胜。第二题属于材料作文,构思前要仔细阅读材料,弄懂材料所蕴含的涵义。材料中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靠别人,但大部分时候必须自己单独去走。即使路上有坎坷,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