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71.50KB ,
资源ID:138893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889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5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45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数:2.00)_2.活动课程的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3.简述综合课程的优缺点。(分数:2.00)_4.学校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分数:2.00)_5.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分数:2.00)_6.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分数:2.00)_7.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分数:2.00)_8.简述教学过程的性质。(分数:2.00

2、)_9.简述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分数:2.00)_10.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各有何联系和区别?(分数:2.00)_11.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不是它没有不足之处?(分数:2.00)_二、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12.必答题(分数:2.00)_13.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什么?(分数:2.00)_14.试谈一下你对泰勒原理的认识与评价。(分数:2.00)_15.论述当前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大讨论。(分数:2.00)_16.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基

3、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分数:2.00)_17.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分数:2.00)_三、名词解释(总题数:15,分数:30.00)教学_19.教学过程(分数:2.00)_20.探究教学(分数:2.00)_21.教学原则(分数:2.00)_22.直观性教学原则(分数:2.00)_23.教学方法(分数:2.00)_24.教学方式(分数:2.00)_25.教学模式(分数:2.00)_26.讲授法(分数:2.00)_27.班级授课制(分数:2.00)_28.分组教学法(分数:2.00)_29.教学评价(分数:2.00)_30.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分数

4、:2.00)_31.间接经验(分数:2.00)_32.教学策略(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45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在 20世纪 50、60 年代建立起教育目标分类学,也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每一领域的目标由低级向高级分为若干层次,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同时,以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对象,因为只有外显行为

5、是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是一种教育评价工具,这种分类不受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局限,以该教学目标分类的体系作为框架,加人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点是操作性强,重视外显行为、可测量、不受学科和年级的限制。缺点是机械性强,老师和学生都是被动地在运用这一理论。)解析:2.活动课程的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提出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反对以书本、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主张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课程。 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因为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没有边界,所以课程也

6、没有边界,是开放的)等特点。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是居于课程中心地位的,通过活动,把学生校内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活动课程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活动课程种类繁多,如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户外教育、消费教育、健康教育等。目前,我国新课改中也开始了活动课程的探索。 但是活动课程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导致教育质量低下。)解析:3.简述综合课程的优缺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所谓综合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特点。

7、综合课程优点是: 综合课程坚持课程统一性的观点,通过学习综合课程,帮助学生把一个领域里的概念、原理、方法等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强化; 综合课程还可以弥合知识间的割裂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符合学生认识世界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客观世界 ;这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 综合课程还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通过把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课程,如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闲暇和生活方式等,这些课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卫生等各门学科,这是学科课程无法拥有的优势。 缺点表现为: 忽视每门学科自身逻辑结构。 开发困难:编写综合课程教材是

8、困难的事情,即便开发出这样的课程,也没有很好的综合课的教师能够驾驭综合课程,于是综合课程师资也是一大困难。目前的解决对策是协同教学方式(几个老师共同承担一门综合课程的讲课任务),或者开设综合课程专业来培养综合课程的教师。)解析:4.学校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以教学为主(中心)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与生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立活动。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根本所在。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促进

9、学生全面发展。 (3)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苏联 20世纪 20一 3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定以教学为中心,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则可以确保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解析:5.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入

10、式教学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被动学习,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从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解析:6.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分数:2.00)_正

11、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获取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如磁带、录像带、电视、电影和网络等。(2)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第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可以减少认识过程的盲目性,节省时间和精力,有效地避免人类历史上的偶然性和曲折,从而大大提高认识效率;使学生尽快获得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广泛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有利条件。 第

12、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学生没有亲身实践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个人的直接经验参与和帮助,是很难对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接受、理解、消化和巩固的,直接经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所以,教学必须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第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传统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书本知识,在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下,我们又只偏向于学生的个人经验,这些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解析:7.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13、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理解书本知识并发展认识能力。 (4)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有利于调

14、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将其长久地保留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7)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

15、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以上这些原则是常用的教学原则,除此之外,不同的教育家还会提到其他原则,如及时性原则、预防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解析:8.简述教学过程的性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为教学过程是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在相关的认识与交往活动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教学过程作为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 间接性,即学生主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

16、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 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有目的地进行的教学必须以交往为背景,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情趣的坦诚沟通,以便激起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智慧与志趣的共享,从而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的活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

17、其价值目标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应有积极的价值追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启示、熏陶与教益。)解析:9.简述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智力因素主要指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需要、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因素。二者是密切联系的。 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学生的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是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离开掌握知识的智力活动,非智力活动将很难发展。反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18、学习动机的强弱、意志品质的持久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防止忽视智力因素或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偏向。)解析:10.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各有何联系和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联系:它们都属于广义的方法的范畴。 区别: (1)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广义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甚至涉及教学内容的组合与安排。可见广义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学方法。狭义的教学方式是指构成教学方法运用的细节或形式。所以教学方法是由狭义的教学方式构成

19、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狭义的教学方式只能被运用在教学方法中。 (2)教学手段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用的器具、资料与设施。可见,教学方法的完成,有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进行。 (3)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可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教学模式不同于单一因素的某种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多种方法的特定组合。教学模式有明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模式的基础和要素。 (4)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教学策略的提出,必须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完成任务的主客观条件、对全局的把握等

20、,才能确定一个教学策略。要实施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还需做许多具体的工作,如调整教学内容、安排具体的途径,其中,还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解析:11.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不是它没有不足之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1)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一个教师能同时教几十个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 (2)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

21、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3)它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系统讲授,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有计划的安排,特别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获得教学的高速度; (5)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学习热情。 班级授课制的这些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

22、量和效率,所以我们说它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结果; (4)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5)不能容纳和适应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所以,灵活性有限; (6)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发展要求,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 (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面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

23、作。)解析:二、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12.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13.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 第一,为了适应国际社会迅速发展的趋势,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政策都强调社会协调、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目标。 第二,开发既确保核心内容的学习,又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机会和课程框架。 第三,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向度的平衡;也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活动为本位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促进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并鼓励自我导向学习。 第四,尽管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改革政策开发仍然

24、是中央集权的,但在开发中却出现了尽可能征询多方面意见的趋势,对课程实施问题的决策制定则倾向于地方和学校一极。 (2)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一,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为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 第二,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出现的学科领域,这些新学科领域或者与既有学科(如环境教育)进行整合,或者作为独立学科(如增加外语学科)。 第三,小学和初中阶段诸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增加。 (3)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 第一,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衡量教师在课程变革中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是教师是否忠实地实施了上级提供的课程,忠实程度越高,则教师越成功)正被“相互适应取向”(即认为

25、课程实施过程是国家、地方与学校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与“课程创生取向“(即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创生适合足迹与需求足迹课程的过程,国家、地方提供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的选择性的课程资源)所超越。 第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其职业生涯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帮助教师理解课程与教师的变化,这是成功的课程变革的基本特征。 第三,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科书一般是由政府资助提供,而补充材料通常是由政府和私营机构开发和传播。在课程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加,多种媒体的作用日益明显。 第四,政府下达的课程要求弹性日益增大,以便学校能够充分考虑地方的情况和需要,做出更多的决

26、策,用最好的方式实施课程政策。第五,许多国家优先强调教师和学校从事持续进行的“校本评定”的能力。这主要有三个目的:学校能够更有效地修订教学计划;监控学生的进步;为公共考试提供内在的基础。 (4)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第一,“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即研究”“评价即合作性意见”等理念深入人心。“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被认为是基本的评价方略。 第二,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价成为课程变革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国家主张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多角度评价。 其中,把本国的课程推向世界、纳入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展开合作性评价被认

27、为是有效的课程评价方略。)解析:14.试谈一下你对泰勒原理的认识与评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泰勒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 (1)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确定教育目标的程序和方法。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要依据三个来源,即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经过以上三个来源

28、的分析,获得大量的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从而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 (2)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不仅是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有可能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安排将会在学生内部引发或产生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的问题。 (3)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即“纵向组织”(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和“横向组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连续性”(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序列性”(强调后续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

29、础的同时又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整合性”(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 (4)对第四个问题的回答评价的程序与方法。所谓评价,在泰勒看来,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问题。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是:把评价与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用评价观代替了传统的测验观。关于评价的程序,泰勒给出了如下步骤:界说教育目标,评价教育情境,编制评价工具,分析利用评价效果。 四个问题的关系: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环节,构成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主体环

30、节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确定目标即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目标因素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 “泰勒原理”的贡献与局限: (1)“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基本框架,泰勒确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他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模式,简洁明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圣经”。这四个问题因而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除了“泰勒原理”的历史意义外,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具有逻辑严密的课程编制程序,具有引导性和

31、调控性,各程序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泰勒原理在课程探究领域受到多方批评却仍能长盛不衰。 (2)“泰勒原理”的局限性在于:“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对课程编制与实际使用的认识简单化、机械化,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预先确定严格的行为目标与手段,不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解析:15.论述当前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大讨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学科中 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课

32、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它的主要特点: 一是各学科课程,有各自明确的研究对象,有属于自身的研究方法,彼此界限清楚,各自自成一体; 二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 三是重视学习的理论知识(间接经验)。其指导思想是把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准备,课程是为生活的准备而服务的。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一种古老的和基本的课程形式,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特点。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 一则,由于分科课程的“分科”是人为的,因而缺乏内在整合性,忽视知识的联系性,从而割裂了学生的理

33、解力; 二则,忽视学生的动机和已有经验,容易脱离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其优缺点具体展开阐述如下。 第一,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学科课程是按学科知识来组织,以学科作为教学活动的单位,这给教材编订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顺序就是学科知识的选择、结构、顺序,一切从学科知识体系来考虑。课程目标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标;教材的编写与审订也相应地分学科进行。 第二,从教学的角度看,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体的学科课程便于教学。一个学科教师,只有掌握了本学科的系统知识,才可胜任教学。 第三,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科课程便于让学生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内容,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成

34、为相对简单的过程。此外,学科课程还有便于管理、便于评价等优点。正是学科课程的这些优点,使这种传统的课程设计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学科课程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学科各自独立,割断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课程只重视系统学科和学科知识,不注意发挥教育的社会职能与人的发展职能;学科课程注重于学科知识,而置能力培养于不顾,将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离。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其危害日益突出,人们深感重知识、轻能力,重学科的区别、轻学科的联系,难以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2)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这种理论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

35、,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其特点有: 一是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动机、需要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课程的组织不是多学科的分科并进,而是综合性的单一课程; 二是课程顺序不考虑逻辑结构,只强调心理结构; 三是课程进度无严格规定,以学生的态度和兴趣的发展变化随意删定。活动课程论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强调经验。 局限: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活动课程的局限主要表现为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了人类积累的间接知识的系统学习,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这容易导致“功利主义”,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活中个别经验的作用绝对化而不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另外,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的讲授方式的教师而言,活动课程的组织较困难。 (3)目前两者之间的讨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补充说,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在我国课程结构中,应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功能。 对立说,认为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课程形态,如果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成“补充”,容易导致“活动课程学科化”,活动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延伸,根本上违背了活动课程的本义,是不足取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