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试卷 3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分数:2.00)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3.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分数:2.00)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4.涂尔干主张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典型的( )的教育目的观。(分数:2.00)A.个体本位论B.国家主义
2、C.集体主义D.社会本位论5.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卢梭B.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D.杜威6.以下哪一个不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分数:2.00)A.生产力水平B.教育内容C.统治阶级意志D.受教育者身心特点7.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分数:2.00)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8.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分数:2.00)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9.培养( )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分数:2.00)A.创新者B.建设
3、者C.劳动者D.合格的公民10.有关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教育目的包含了教育方针B.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和基本内容C.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D.教育目的是实施教育方针的途径11.“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这句话出自( )(分数:2.00)A.涂尔干B.柏拉图C.凯兴斯泰纳D.夸美纽斯12.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的是( )(分数:2.00)A.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D.教育哲学思潮13.“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
4、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这是典型的。( )(分数:2.00)A.内在目的论B.外在目的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准备生活说14.下列属于社会本位目的论的观点是( )(分数:2.00)A.“教育即生长”B.“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C.“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D.“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5.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蔡元培B.黄炎培C.陶行知D.陈鹤琴16.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需要来确定的教育理论是( )(分数:2.00)A.形式教育论B.实
5、质教育论C.个人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17.(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分数:2.00)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18.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 )(分数:2.00)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19.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的是( )(分数:2.00)A.杜威B.斯宾塞C.陶行知D.陈鹤琴20.教育方针是( )的政策性表达。(分数:2.00)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教育目的D.学校目标21.“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是( )说的。(分数:2.00)A.周恩来B.邓小
6、平C.毛泽东D.刘少奇22.在法规中提出“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是( )(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3.1999 年 6 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分数:2.00)A.自强精神B.创新精神C.勤俭精神D.互助精神24.下列哪一项不是普通教育系统具有的特点( )(分数:2.00)A.阶段性B.系统性C.持续性D.广泛性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5.简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分数:2.00)_2
7、6.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分数:2.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7.必答题(分数:2.00)_28.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并阐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29.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请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转变,评论这段话。(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试卷 3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
8、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分数:2.00)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解析:3.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分数:2.00)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解析:4.涂尔干主张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典型的( )的教育目的观。(分数:2.00)A.个体本位论B.国家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本位论 解析:5.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卢梭B.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
9、斯D.杜威 解析:6.以下哪一个不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分数:2.00)A.生产力水平B.教育内容 C.统治阶级意志D.受教育者身心特点解析:7.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分数:2.00)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解析:8.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分数:2.00)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 解析:9.培养( )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分数:2.00)A.创新者B.建设者C.劳动者 D.合格的公民解析:10.有关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2.00)A.教育目的包含了教育方针B.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和基本内容C.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D.教育目的是实施教育方针的途径解析:11.“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这句话出自( )(分数:2.00)A.涂尔干B.柏拉图C.凯兴斯泰纳 D.夸美纽斯解析:12.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的是( )(分数:2.00)A.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D.教育哲学思潮 解析:13.“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这是典型的。( )(分数:2.0
11、0)A.内在目的论 B.外在目的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准备生活说解析:14.下列属于社会本位目的论的观点是( )(分数:2.00)A.“教育即生长”B.“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C.“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D.“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解析:15.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蔡元培 B.黄炎培C.陶行知D.陈鹤琴解析:16.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需要来确定的教育理论是( )(分数:2.00)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个人本位论 D.社会本
12、位论解析:17.(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分数:2.00)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解析:18.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 )(分数:2.00)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解析:19.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的是( )(分数:2.00)A.杜威B.斯宾塞 C.陶行知D.陈鹤琴解析:20.教育方针是( )的政策性表达。(分数:2.00)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教育目的 D.学校目标解析:21.“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是( )说的。(分数:2.00)A.周恩来B
13、.邓小平C.毛泽东 D.刘少奇解析:22.在法规中提出“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是( )(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解析:23.1999 年 6 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分数:2.00)A.自强精神B.创新精神 C.勤俭精神D.互助精神解析:24.下列哪一项不是普通教育系统具有的特点( )(分数:2.00)A.阶段性B.系统性C.持续性D.广泛性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5.简述全面发展
14、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我国教育所要培养的“劳动者”和“建设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二者并不排斥。 (1)所谓“全面发展”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体、德、智、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2)所谓“独立个体”,说的是体、德、智、美等素质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平均发展是不可取的。 (3)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也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 二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不排斥。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
15、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所说的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的自由发展。我们并不赞成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为所欲为的个性。对于损害社会利益和破坏社会秩序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个性化或自由发展,必须加以教育、约束,使其回到教育目的所要求的轨道上来。)解析:26.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原则。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
16、区别: 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更多些,除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之外,还有“怎样培养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比较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更为突出。)解析: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7.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8.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并阐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 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
17、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教育的总称。 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 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活动。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传授给学生一些现代工农业生产通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
18、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或领域的特点实施合乎规律的教育,有重点地完成整体教育目标。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所分工,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兼有完成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任务,都应是德育兼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者。)解析:29.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19、建设者和接班人”。请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转变,评论这段话。(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人们之所以进行教育活动,也就是要引起受教育者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形成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成长为合乎社会需要的人。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 人们的教育目的有共同之处,也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目的,是研究社会的总体
20、上的教育目的,或在一定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教育目的。这个教育目的可能由某个教育家、思想家或政治家提出并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的作用。在国家层面就表现为“教育方针”。建国之后,我国教育方针也随历史发展不断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 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指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
21、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概括地说即“四有、两热爱和两精神”。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到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特点和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
22、的思考和探索。 虽然我国教育目的方针在不同时期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总体上统一的。其基本特征有三点: 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是落实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就强调了我们所培养的人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个不仅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指出了教育方针也要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这段话既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的反映,也体现我们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