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18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家长阻力分析一项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3.某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在关于研究的数量方面运用了文献计量法。运用了大量的图形和表格,让读者眼前一亮。这一研究者遵循了(分数:2.00)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创新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
2、则4.教育研究中存在两个派别:一派强调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来研究教育,重点研究教师怎么教;另一派则强调要从儿童发展的本身来研究教育,通过实验研究儿童身心特点,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与发展的依据。这种派别的争论与对峙处于(分数:2.00)A.古希腊时期-16 世纪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5.某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根据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问题研究”。这一选题属于(分数:2.00)A.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B.学科理论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C.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领域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D.来源于对前人和
3、他国教育信息的分析与解读6.下列选项中不是自变量的是(分数:2.00)A.实验变量B.刺激变量C.输入变量D.结果变量7.有研究者调查“考研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在图书馆的自习室中按照座位的号码,任意抽出 50 位同学。这种抽样的方法是(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8.在研究“苗族的教育状况”的过程中,研究者查阅了贵州省苗族聚居的县域的档案馆,发现“地方志”中记载苗族定居在这个县域是在 500 年前。这一“地方志”属于(分数:2.00)A.书籍B.报刊C.教育档案D.电子信息9.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作者进行了鉴别和评价
4、。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分数:2.00)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10.在研究小学生课堂生态的过程中,研究者以时间为单位制定了观察表,观察每 5 分钟学生的上课状态。这种观察是(分数:2.00)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参与式观察D.间接观察11.以学生的某些行为作为观察对象,或记录行为的出现与否,或记录行为的出现次数的记录方法是(分数:2.00)A.时间取样B.事件取样C.日记描述法D.活动取样12.某研究生准备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量大学教师的焦虑问题。他准备开展的调查研究是(分数:2.00)A.问卷调查B.访谈调查C.测量调查D.调查表调查13.在
5、“家庭收入与报考研究生关系”的调查中,对父母收入的调查没计如下:“您父亲的月收入是:A.2000 元以下:B.2000 至 4000 元;C.4000 至 6000 元;D.6000 元以上”。这种答案形式是(分数:2.00)A.排序式B.等级式C.定距式D.多项选择式14.顺序量表的特点是(分数:2.00)A.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B.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C.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D.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15.某研究者在做“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促进研究”的过程中,把中学生的英语作文送给 3 位英语教师批改。这一做法有助于保证研究的(分数:2.00)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16.某
6、研究者要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材,讨论授课以及传统讲授教学方法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这一研究中的因变量是(分数:2.00)A.教材B.教学方法C.教学组织形式D.学业成绩17.下列关于内在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B.内在效度高的实验研究是操作了自变量,控制了无关变量C.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D.没有内在效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18.让同样的被试先后接受几种不同的实验处理,被试自身以及实验顺序造成的练习、适应和疲劳等无关变量效应在先后轮换过程中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实验精确度。这种方法是(分数:2.00)A.消
7、除法B.抵消法C.恒定法D.平衡法19.行动研究在美国非常流行,尤其是在_领域。(分数:2.00)A.教育行政管理B.课程C.教学D.教师培养20.教育行动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的是(分数:2.00)A.教例研究B.问题研究C.合作研究D.改进研究21.以下一组数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17、1514、12、11、10、9、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1B.12C.11.5D.11.512522.在某次考试中,小美的语文成绩为 80 分。已知全班语文平均成绩为 65 分,语文成绩的标准差为 10。小美语文科目的标准分数是
8、(分数:2.00)A.15B.-15C.23D.15%23.从某地区的 10 岁儿童中随机抽取男生 60 人,身高平均为 135cm,抽取女生 65 人,身高平均为133cm。据以往资料可知该地区 0-12 岁男童和女童身高的标准差。现要以本次抽样的结果对该地区八岁儿童身高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应该使用的统计方法是(分数:2.00)A. 2 检验B.F 检验C.t 检验D.Z 检验24.某高中二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其中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最高的学科是(分数:2.00)A.语文:80,4B.数学:85,4C.英语85,45D.物理:70,525.在撰写
9、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这部分应该放在(分数:2.00)A.前言B.方法C.结果D.讨论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6.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分数:2.00)_27.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组成部分。(分数:2.00)_28.简述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29.简述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18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10、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家长阻力分析一项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搜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度量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
11、究范式;定性研究通常指在自然环境下,运用现场实验、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和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并通过证伪、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加以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C。3.某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在关于研究的数量方面运用了文献计量法。运用了大量的图形和表格,让读者眼前一亮。这一研究者遵循了(分数:2.00)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创新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进行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
12、则。常规的文献综述中并不包括文献计量法,这一研究者对文献计量法的巧妙运用,遵循了创新性原则。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4.教育研究中存在两个派别:一派强调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来研究教育,重点研究教师怎么教;另一派则强调要从儿童发展的本身来研究教育,通过实验研究儿童身心特点,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与发展的依据。这种派别的争论与对峙处于(分数:2.00)A.古希腊时期-16 世纪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D.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在形成独立学科的时期,教育研究理论中存在两个基本的理论派别进步派和传统派,它们进一步分道扬镳,为方法论的发展开
13、拓了新领域。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5.某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根据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问题研究”。这一选题属于(分数:2.00)A.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B.学科理论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C.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领域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D.来源于对前人和他国教育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题的主要来源。选题的主要来源有:来源于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来源于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6.下列选项中不是自变量的是(分数:2.00)A.实验
14、变量B.刺激变量C.输入变量D.结果变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7.有研究者调查“考研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在图书馆的自习室中按照座位的号码,任意抽出 50 位同学。这种抽样的方法是(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抽样的方法。概率抽样的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类似于“抽签”,适用于总体中单位数目较少的情况。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8.在研究“苗族的教育状况”的过程中,研究者查阅了贵州省苗
15、族聚居的县域的档案馆,发现“地方志”中记载苗族定居在这个县域是在 500 年前。这一“地方志”属于(分数:2.00)A.书籍B.报刊C.教育档案 D.电子信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教育文献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主要有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其中书籍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报刊指报纸和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报刊出版周期短,能及时反映研究新进展与动态。期刊主要有全文型期刊、摘要型期刊和索引型期刊三类。教育档案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
16、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和碑刻等。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主要指数据库。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9.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作者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分数:2.00)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判别文献的方法有外部评论和内部评论两种。其中外部评论,也称外审法,旨在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主要包括:(1)确定作者,即真正的作者是谁;(2)成书年代,即出自何年代:(3)在什么地方完成;(4)写作和创作的背景是
17、什么;(5)版本,是原版还是修订版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0.在研究小学生课堂生态的过程中,研究者以时间为单位制定了观察表,观察每 5 分钟学生的上课状态。这种观察是(分数:2.00)A.结构式观察 B.非结构式观察C.参与式观察D.间接观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按照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是观察法中最严格的一种。一般来说,结构式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切和翔实的观察资料,并
18、可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但缺乏弹性,也比较费时。结构观察的形式主要有行为事件取样观察和时间取样观察等。非结构式观察是相对于结构观察而言的。这种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最为典型的非结构式观察就是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日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1.以学生的某些行为作为观察对象,或记录行为的出现与否,或记录行为的出现次数的记录方法是(分数:2.00)A.时间取样B.事件取样 C.日记描述法D.活动取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观察研究记录一般有三类方法,即描述记录、取样记录方法、行为核对法
19、。其中描述记录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法包括了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以及事件取样法。其中时间取样是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活动取样以活动作为选择标;隹;从个体的多样的行为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并与研究目的有直接联系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其发生和变化过程的是事件取样。本题的答案为 B。12.某研究生准备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量大学教师的焦虑问题。他准备开展的调查研究是(分数:2.00)A.问卷调查B.访谈调查C.测量调查 D.调查表调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调查的类型。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
20、可以将调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可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按照调查手段,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量表”属于测量调查。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3.在“家庭收入与报考研究生关系”的调查中,对父母收入的调查没计如下:“您父亲的月收入是:A.2000 元以下:B.2000 至 4000 元;C.4000 至 6000 元;D.6000 元以上”。这种答案形式是(分数:2.00)A.排序式B.等级式C.定距式 D.多项选择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答案的格式。问题答案的格式有五种:是否式、多项选择式(又称菜单式)、排序式、
21、等级式、定距式。本题的答案是定距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4.顺序量表的特点是(分数:2.00)A.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C.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D.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调查的类型。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顺序量表既无绝对零点,亦无相同单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5.某研究者在做“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促进研究”的过程中,把中学生的英语作文送给 3 位英语教师批改。这一做法有助于保证研究的(分数:2.00)A.效度B.信度 C.难度D.区分度解析:解析:本题考
22、查的是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有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信度的估计方法主要有:(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3)内部一致性信度;(4)评分者信度。具体而言,本题考查的是评分者信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6.某研究者要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材,讨论授课以及传统讲授教学方法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这一研究中的因变量是(分数:2.00)A.教材B.教学方法C.教学组织形式D.学业成绩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和后测。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考查一
23、个或几个自变量与一个或几个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也称原因变量。因变量也称结果变量。在这样研究中,自变量有:教材、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业成绩。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7.下列关于内在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B.内在效度高的实验研究是操作了自变量,控制了无关变量C.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D.没有内在效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若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结果,而非其他未加以
24、控制的因素所致,则该实验就有较高的内在效度。也就是说,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 Y 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 x。一个实验是有效的,意思是指得到的结果仅仅是由于操作了自变量和控制了无关因素的干扰。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8.让同样的被试先后接受几种不同的实验处理,被试自身以及实验顺序造成的练习、适应和疲劳等无关变量效应在先后轮换过程中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实验精确度。这种方法是(分数:2.00)A.消除法B.抵消法 C.恒定法D.平衡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有:消除法、
25、平衡法、抵消法、恒定法、随机法。抵消法是让同样的被试先后接受几种不同的实验处理,被试自身以及实验顺序造成的练习、适应和疲劳等无关变量效应在先后轮换过程中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实验精确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9.行动研究在美国非常流行,尤其是在_领域。(分数:2.00)A.教育行政管理B.课程C.教学D.教师培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应用领域。行动研究在 20 世纪 40、50 年代广泛使用后在美国的应用就少了,因为“研究”一词被理解为基于实验室的实验和统计显著性检验。20 世纪70、80 年代,在英国、澳大利亚复兴。如今,在美国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教师培养的教育
26、者当中。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0.教育行动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的是(分数:2.00)A.教例研究B.问题研究C.合作研究D.改进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应用。根据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的应用,教育行动研究可以划分为:教例研究、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1.以下一组数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17、1514、12、11、10、9、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1B.12C.11.5 D.11.5125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位数的算法。中位数是依一定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中
27、央位置的数值,各有一半数据大于及小于这一数值分布着。用 M d 表示。如果一组原始数据大小依顺序排列,若总频数为奇数,就以中央的数为中位数;若总频数为偶数,则以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为中位数。题目中的这组数据为偶数数据,因此,中位数为中间的 12 和 11 的算术平均数为中位数,即眠:(12+11)2=115。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22.在某次考试中,小美的语文成绩为 80 分。已知全班语文平均成绩为 65 分,语文成绩的标准差为 10。小美语文科目的标准分数是(分数:2.00)A.15 B.-15C.23D.15%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 z 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
28、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标准分数的公式是 z=(x-)(其中 x 为某一具体分数, 为平均数,为标准差)。因此本题中小美的语文科目的标准分数是 15。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23.从某地区的 10 岁儿童中随机抽取男生 60 人,身高平均为 135cm,抽取女生 65 人,身高平均为133cm。据以往资料可知该地区 0-12 岁男童和女童身高的标准差。现要以本次抽样的结果对该地区八岁儿童身高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应该使用的统计方法是(分数:2.00)A. 2 检验B.F 检验C.t 检验D.Z 检验 解析:解析:根据经验,儿童的身高分布是正态的,现已知两个总体的标准差,
29、因此可使用 Z 检验考察该地区 10 岁儿童的身高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4.某高中二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其中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最高的学科是(分数:2.00)A.语文:80,4B.数学:85,4 C.英语85,45D.物理:70,5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差异系数(CV)。差异系数是标准差和算数平均数的百分比。是没有单位的相对数。差异系数越大,表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差异系数越小,表明离散程度越小。经计算得知,CV A =5;CV B =47;CV C =529;CV D =714。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25.在撰写教育实验
30、研究报告的过程中,“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这部分应该放在(分数:2.00)A.前言B.方法 C.结果D.讨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及其构成。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其基本框架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等部分。其中方法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1)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2)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的方法:(3)实验的设计;(4)实验的程序;(5)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6.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分数:2.00)_正确
31、答案:(正确答案:(1)课题价值论证。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 (5)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课题论证是研究者本人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是对课题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因此,考生需要熟练掌握。27.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组成部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体的内容概括及评论)。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
32、是文献综述。使用教育文献不能仅仅停留在查阅上,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应该具有综合分析文献的能力以及写出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能力。因此,考生需要熟知教育文献综述的组成部分。28.简述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1)消除法。即把无关变量排除在实验之外,尽可能不让这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2)平衡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使所有无关变量都以同一水平同时作用于这两个组,使之对两个组的教育效果的影响相同,以此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再来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教育效果的差异,从而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3)抵消法。这种方法是让
33、同样的被试先后接受几种不同的实验处理,被试自身以及实验顺序造成的练习、适应和疲劳等无关变量效应在先后轮换过程中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实验精确度。(4)恒定法。恒定法是指使无关变量效应在实验前后保持不变。(5)随机法。随机是指在选择被试、安排实验处理顺序等许多实验环节上不受实验人员主观意图的影响,随机安排决定,它是教育实验中唯一有可能控制所有无关变量的方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控制”在教育实验中主要含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对外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对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二是研究中对于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
34、何通过实验设计控制无关变量。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消除法、平衡法、抵消法、恒定法、随机法。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思考的是“控制”。29.简述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含义:定性分析也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之一,是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出整体分析。与定量分析不同,定性分析在内容上关注事物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是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层面进行分析探讨。 (2)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第一,因果分析。因果分析,即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1872 年,英国的穆勒提出了探寻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第二,归纳分
35、析。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归纳分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途径,就是先列出实施材料,将这些资料与事实加以归类,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再抽象概括出概念和原理。第三,比较分析。比较分析,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通常分为类型比较和历史比较。类型比较就是对各种类型进行比较的方法,是一种横向比较。历史比较是一种纵向比较,它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由此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第四,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把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比较分析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划时代的突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这一考点为本章的重点,考生需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