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9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对各个利益相关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3.某研究生初次使用访谈法,在研究结果的呈现中没有“匿名”。这一研究者违背了(分数:2.00)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创新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4.教育研究中不仅要采用定性分析,也要采用定量
2、分析的研究阶段属于(分数:2.00)A.古希腊时期一 16世纪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5.小学一年级教师许老师根据教学观察和教学反思将自己的教育硕士论文的选题定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训练的行动研究”。这一选题属于(分数:2.00)A.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B.学科理论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C.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领域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D.来源于对前人和他国教育信息的分析与解读6.下列选项不是因变量的是(分数:2.00)A.效果变量B.实验结果C.输出变量D.实验变量7.在调查“考研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时,研究者从各学院辅导员
3、手中获取全校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名单(总体)1000 人,拟从中抽取 100人。研究者将学生都编号,计算出抽样间距。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了 8号,然后就选取 18号、28 号、38 号998 号,这 100个学生成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是(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8.某研究者在某省档案馆查阅到 TB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教育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属于(分数:2.00)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9.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属于(分数:2.00)A.著作B.报
4、刊C.电子信息检索系统D.教育档案10.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中所用资料的一致度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分数:2.00)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11.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 808天的连续观察,并用文字和拍照详细记录。陈鹤琴先生的观察属于(分数:2.00)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参与式观察D.间接观察12.观察法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也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也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但观察法也有其缺陷性。观察法的缺陷性不包括(分数:2.00
5、)A.不能判断“为什么”B.应用具有困难性C.研究信度高D.取样小,普遍性程度不高13.“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与改进对策研究基于民办幼儿园的研究”属于(分数:2.00)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D.常模调查14.研究者在研究“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课程机制”时运用了访谈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他曾就同一问题多次找达斡尔族民族教师、民族干部、老人进行访谈,有时一个人面对面地与访谈者交流,有时同时与多位访谈者一同交流。该研究者在访谈中运用的访谈方式中不包括(分数:2.00)A.一次性访谈B.重复性访谈C.个别访谈D.集体访谈15.对其度量的数值能够进行乘除运算的量表是(分数:2.00)A.称名
6、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16.小智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对前辈研究者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并用前辈研究者的量表做了一次重复研究。结果和前辈研究者高度一致。这说明,前辈研究者的研究具备较高的(分数:2.00)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17.某研究者要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材,讨论授课以及传统讲授教学方法以及班级授课和小组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下列选项,不是本研究中的自变量是(分数:2.00)A.教材B.教学方法C.教学组织形式D.学业成绩18.在一项教育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班相继有同学参加各种竞赛,在一个学期的教育实验中,这个实验
7、班中的 30人中先后有 15人次没有参与教育实验。对照班的学生则没有这个现象。有人认为这个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不足,这是因为(分数:2.00)A.被试选择B.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C.被试缺失D.测验19.不是单组后测设计特征的是(分数:2.00)A.可以在处理前提供有关被试的某些信息B.只有一个被试组,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组C.仅一次实验处理D.有前测、后测,前后测的差大于零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20.“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结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浪费”,这句话出自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这本书的作者是(分数:2.00)A.科利尔B.科特.勒温C.考瑞D.斯腾豪斯21.
8、研究者在某小学进行阅读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经测验得到:三年(一)班(25 人)的平均分是 85分,三年(二)班(29 人)的平均分是 87分。问三年级的平均分是(分数:2.00)A.85分B.87分C.86分D.861 分22.在正偏态分布中,下列各数值最大的是(分数:2.00)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Q 123.试卷质量分析(难度、区分度)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学诊断的重要依据。教育统计中的相关计算与分析方法是进行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客观性试题,难度用试题的通过率来表示,用来计算区分度的是(分数:2.00)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点二列相关D.二列相关24.将要解决的问
9、题、要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是(分数:2.00)A.因果分析B.归纳分析C.比较分析D.系统分析25.在撰写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下列不属于方法部分的内容是(分数:2.00)A.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B.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C.实验的设计D.统计图表二、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6.简述确认文献真实性的方法。(分数:2.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7.必答题(分数:2.00)_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慕课(MOOC,大规模在线课程)风靡全球,有学校也想进行实验研究。于是在英语学科
10、上进行 MOOC实验。取样来自这所学校的高一(二)班作为实验班,其他 2个班级为对比班。实验前后都对所有班级进行了难度相同的测试。高一(二)班前后测成绩的差异将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抽样方法的名称。(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格式以及缺点。(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9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对
11、各个利益相关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 (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其中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搜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度量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定性研究通常指在自然环境下,运用现场实验,开放式访谈
12、、参与观察和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并通过证伪、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加以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D。3.某研究生初次使用访谈法,在研究结果的呈现中没有“匿名”。这一研究者违背了(分数:2.00)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创新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进行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任何一种教育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都有一定的科学原理,有特定的研究程序。任何一种教育研究方法的选用都应遵循其内
13、在的规定和基本的原则。在研究所用的访谈资料的呈现过程中必须匿名。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D。4.教育研究中不仅要采用定性分析,也要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阶段属于(分数:2.00)A.古希腊时期一 16世纪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直觉观察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 世纪 50年代以来,随着哲学的发展,教育研究受哲学发展的影响,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呈现出了如下特征:教育研究中不仅采用定性分析研究,而且使用定量分析
14、研究手段,并产生了如何处理好观察与实验、科学事实与因果性解释、归纳和演绎、类推与概括关系等问题。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5.小学一年级教师许老师根据教学观察和教学反思将自己的教育硕士论文的选题定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训练的行动研究”。这一选题属于(分数:2.00)A.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B.学科理论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C.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领域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D.来源于对前人和他国教育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题的主要来源。选题的主要来源有:来源于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来源于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研究者个人在教
15、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C。6.下列选项不是因变量的是(分数:2.00)A.效果变量B.实验结果C.输出变量D.实验变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因变量,又叫效果变量、实验结果或输出变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7.在调查“考研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时,研究者从各学院辅导员手中获取全校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名单(总体)1000 人,拟从中抽取 100人。研究者将学生都编号,计算出抽样间距。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了 8号,然后就选取 18号、28 号、38 号998 号,这 100个学生成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是(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
16、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抽样的方法。概率抽样的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本题运用的是系统抽样。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8.某研究者在某省档案馆查阅到 TB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教育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属于(分数:2.00)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教育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其中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二次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D 项的四次文献
17、是干扰项。因此,问题的答案是 A。9.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属于(分数:2.00)A.著作B.报刊C.电子信息检索系统D.教育档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教育文献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主要有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电子信息检索系统。其中书籍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报刊是报纸和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报刊出版周期短,能及时反映研究新进展与动态。期刊主要有全文型期刊、摘要型期刊和索引型期刊
18、三类。教育档案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和碑刻等。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主要指数据库。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D。10.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中所用资料的一致度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分数:2.00)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 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判别文献的方法有外部评论和内部评论两种。其中内审法也称内部考证,旨在确定史料本身的意义,评判其正确性和可靠程度。外部考证着重依据史料的形式进行,而内部考证则主要是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确
19、定文献本身的意义。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著者的学识能力,品德威望;(2)著者的偏见和动机;(3)文献的客观性与公正性;(4)文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即有无遗漏、误差:(5)资料的一致性程度,即有无自相矛盾之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1.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 808天的连续观察,并用文字和拍照详细记录。陈鹤琴先生的观察属于(分数:2.00)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 C.参与式观察D.间接观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按照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是相对于结构观察而言的。
20、这种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最为典型的非结构式观察就是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日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2.观察法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也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也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但观察法也有其缺陷性。观察法的缺陷性不包括(分数:2.00)A.不能判断“为什么”B.应用具有困难性C.研究信度高 D.取样小,普遍性程度不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点有:(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21、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但教育观察研究也有缺点,其主要缺点有:(1)不能判断“为什么”,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2)由于观察的时间和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3)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4)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应用的程度不高。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3.“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与改进对策研究基于民办幼儿园的研究”属于(分数:2.00)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 D.常模调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调查的类型。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
22、调查和个案调查。常模调查是干扰项。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C。14.研究者在研究“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课程机制”时运用了访谈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他曾就同一问题多次找达斡尔族民族教师、民族干部、老人进行访谈,有时一个人面对面地与访谈者交流,有时同时与多位访谈者一同交流。该研究者在访谈中运用的访谈方式中不包括(分数:2.00)A.一次性访谈 B.重复性访谈C.个别访谈D.集体访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访谈调查的类型。依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问卷和访谈提纲、实际访谈过程中是否严格地按计划进行,将访谈分为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根据针对某一问题对同一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时间和次数,将访谈分为一次
23、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根据访谈者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在本题中,研究者运用到了重复性访谈、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15.对其度量的数值能够进行乘除运算的量表是(分数:2.00)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调查的类型。比率量表有相等单位,亦有绝对零点,因此对比率量表的数值可进行乘除运算。因此本题选 D。16.小智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对前辈研究者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并用前辈研究者的量表做了一次重复研究。结果和前辈研究者高度一致。这说明,前辈研究者的研究具备较高的(分数:2.00)A.效度B.信度 C.难度
24、D.区分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题目中小智做的是一个重复研究,研究结果高度一致,说明量表具有高度的信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7.某研究者要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材,讨论授课以及传统讲授教学方法以及班级授课和小组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下列选项,不是本研究中的自变量是(分数:2.00)A.教材B.教学方法C.教学组织形式D.学业成绩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和后测。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考查一个或几个自变量与一个
25、或几个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也称原因变量。因变量也称结果变量。在这样研究中,自变量有: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因变量是学业成绩。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D。18.在一项教育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班相继有同学参加各种竞赛,在一个学期的教育实验中,这个实验班中的 30人中先后有 15人次没有参与教育实验。对照班的学生则没有这个现象。有人认为这个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不足,这是因为(分数:2.00)A.被试选择B.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C.被试缺失 D.测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八类新异变量与教育实验内
26、在效度有关或称为内在效度的威胁因素有:(1)历史;(2)成熟;(3)测验;(4)工具;(5)统计回归;(6)被试选择;(7)被试缺失:(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被试选择是指被试取样不等,选择被试的程序不适当,没有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的方法,因而造成了被试组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被试缺失则是在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研究中,被试的更换、淘汰或中途退出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本题的说明中,实验班有被试的缺失情况,而对照组没有。这是影响教育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八类因素中的“被试缺失”一项。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9.不是单组后测设计特征的是(分数:2.00)A.可以在处理前提供有关被试的某些
27、信息 B.只有一个被试组,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组C.仅一次实验处理D.有前测、后测,前后测的差大于零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组前后测设计的特征。单组前后测设计的特征有:(1)只有一个被试组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组:(2)仅一次实验处理;(3)有前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差大于零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因此,本题答案为 A。20.“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结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浪费”,这句话出自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这本书的作者是(分数:2.00)A.科利尔B.科特.勒温 C.考瑞D.斯腾豪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考瑞在改进学校实践
28、的行动研究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引进到教育中来,使行动研究法很快影响到教育实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21.研究者在某小学进行阅读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经测验得到:三年(一)班(25 人)的平均分是 85分,三年(二)班(29 人)的平均分是 87分。问三年级的平均分是(分数:2.00)A.85分B.87分C.86分D.861 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已知各组平均数和各组频数的基础上,求得的总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总的平均数=(8525+8729)(25+29)861。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2.在正偏态分布中,下列各数值最大的是(分数:2.00)A.平均
29、数 B.中数C.众数D.Q 1解析:解析: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大于中数,中数大于众数;在负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小于中数,中数小于众数。也就是说,中数始终在中间,正偏态时,平均数与中数之差为正数;负偏态时,平均数与中数之差为负数。在正偏态分布中,第一四分位(Q 1 )显而易见小于平均数。因此本题选 A。23.试卷质量分析(难度、区分度)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学诊断的重要依据。教育统计中的相关计算与分析方法是进行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客观性试题,难度用试题的通过率来表示,用来计算区分度的是(分数:2.00)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点二列相关 D.二列相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关
30、系数的应用。分析试卷质量,有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对客观性试题,难度用通过率来表示,而区分度则常常用点二列相关来表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24.将要解决的问题、要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是(分数:2.00)A.因果分析B.归纳分析C.比较分析D.系统分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
31、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5.在撰写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下列不属于方法部分的内容是(分数:2.00)A.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B.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C.实验的设计D.统计图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及其构成。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其基本框架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等部分。其中方法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1)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2)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的方法;(3)实验的设计;(4)实验的程序:(5)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因此,本题的答
32、案为 D。二、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6.简述确认文献真实性的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外审法,也称外部考证,旨在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确定作者,即真正的作者是谁;第二,成书年代,即出自何年代;第三,在什么地方完成;第四,写作或创作的背景是什么;第五,版本,是原版还是修订版等。(2)内审法,也称内部考证,旨在确定史料本身的意义,评判其正确性与可靠程度。外部考证着重依据史料的形式进行。内部考证则主要是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文献本身的意义,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第一,著者的学识能力,品德
33、威望;第二,著者的偏见和动机;第三,文献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即有无偏见、歪曲、篡改等迹象;第四,文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即有无遗漏、误差;第五,资料的一致性程度,即有无自相矛盾之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认文献的真实性的方法。要充分地利用文献,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加工文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识别能力,辨伪证真、去伪存真能力,才能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挑选出高质量的文献。这就需要对文献进行外部评论和内部评论。因此,考生需要熟知内审法和外审法。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7.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慕课(MOOC,大规模在
34、线课程)风靡全球,有学校也想进行实验研究。于是在英语学科上进行 MOOC实验。取样来自这所学校的高一(二)班作为实验班,其他 2个班级为对比班。实验前后都对所有班级进行了难度相同的测试。高一(二)班前后测成绩的差异将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抽样方法的名称。(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格式以及缺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整体随机抽样法。 (2)本实验研究的假设是:MOOC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3)实验名称: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格式为: O 1 X O 2 O 3 O 4 O 5 O 6 (4)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一,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第二,前后测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慎重。要尽可能从同一总体中抽取样本,以避免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教育实验设计中的非随机分派控制组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需要知道4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格式、特征、优缺点。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