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3.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分数:2.00)A.课程计划一课程标准一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4.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2、 )(分数:2.00)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分数:2.00)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7.1967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 )(分数:2.00)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斯克里文D.普洛沃斯8.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00)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3、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9.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10.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11.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分数:2.00)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分数:2.00)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三者都是13.“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
4、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00)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14.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分数:2.00)A.奈勒B.多尔C.杜威D.巴格莱15.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6.学科课程又称(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17.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是( )(分数:2.00)A.布鲁纳B.克伯屈C.赞
5、科夫D.怀特海18.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分数:2.00)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9.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内容D.教科书20.“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分数:2.00)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21.2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
6、分数:2.00)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22.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隐性课程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23.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24.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 )(分数:2.00)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价主体的不同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25.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分数:2.00)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26.综合课程不包括( )(分数:2.00)A.融合
7、课程B.核心课程C.广域课程D.潜在课程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8.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29.联系实际,说明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有哪些。(分数:2.00)_3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数:2.00)_31.举例说明校本课程的利弊。(分数:2.00)_32.试比较经验主义课程论和学科中心课程论。(分数:2.00)_33.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评价,它有哪些作用?(分数:2.00)_34.试
8、述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分数:2.00)_35.简述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分数:2.00)_36.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分数:2.00)_37.简述 20世纪 6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8.必答题(分数:2.00)_39.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数:2.00)_40.试谈一下你对泰勒原理的认识与评价。(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
9、.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解析:3.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分数:2.00)A.课程计划一课程标准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解析:解析:课程的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4.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分数:2.00)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 解
10、析: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 D.克伯屈解析: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分数:2.00)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解析:7.1967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 )(分数:2.00)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斯克里文 D.普洛沃斯解析:8.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00)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解析:解析:结构中
11、心主义课程论也可称作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9.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解析:10.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解析:11.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分数:2.00)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 解析: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分数:2.00)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 D.三者都是解析:13.“学校课程中相
12、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00)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解析:解析:这一论点正是来自经验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杜威。14.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分数:2.00)A.奈勒B.多尔 C.杜威D.巴格莱解析:15.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解析:16.学科课程又称(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D
13、.核心课程解析:17.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是( )(分数:2.00)A.布鲁纳 B.克伯屈C.赞科夫D.怀特海解析:18.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分数:2.00)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析:19.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分数:2.00)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C.教学内容D.教科书解析:20.“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
14、是( )(分数:2.00)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 解析:解析: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它强调的是人的体验。21.2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分数:2.00)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解析:22.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隐性课程C.国家课程 D.校本课程解析:23.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解析:24.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 )
15、(分数:2.00)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价主体的不同 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解析:25.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分数:2.00)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杜威D.布鲁纳解析:26.综合课程不包括( )(分数:2.00)A.融合课程B.核心课程C.广域课程D.潜在课程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8.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因为: (1)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的要求
16、。它是属于各级各类学校的。 而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或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的科目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它是属于各学习领域或科目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或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它是属于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的。 (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29.联系实际,说明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有哪些。(分数
17、: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 (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政治因素影响课程目标的厘定;第二,政治因素影响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第三,政治因素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第二,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第三,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综合性、课程结构的优化。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文化模式通常是指民族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
18、种系统的文化结构。它是一个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特征。第二,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亦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第三,文化多元与课程改革。文化多元(Cultural Pluralism)或多元文化(Multi Cul-ture)是指社会内部多种文化并存的状态。 (4)科技革新。科技革新是影响课程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 第一,科技革新制约着课程变革的目标;第二,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第三,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5)学生发展。课程变革必须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课程
19、变革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第二,课程变革要能满足学生需要;第三,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Zone Proximate Development)”它表现为“在已知道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解析:3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20、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 (1)在具体课程目标上,改变传统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在课程结构方面,改变传统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和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高中阶段在开设必修课程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其形式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农村中学可开设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技术课程; (3)
21、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改变传统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现代技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传统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在课程评价上,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评价要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6)改变传统课程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弊端,
22、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解析:31.举例说明校本课程的利弊。(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同时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而且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且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 但是校本课程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 第一,课程
23、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 第二,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解析:32.试比较经验主义课程论和学科中心课程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经验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义课程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
24、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第三,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第四,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第五,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解析:33.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评价,它有哪些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设计、编制和实施所做的各种形式的评定。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判断其价值和适宜性的。它是教
25、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系统全面的有关资料,对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客观地分析、比较,判断其价值和效果;是为调整、改善、选择、推广、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的、客观的依据。课程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5种: (1)需要评估。在一项课程计划拟定之前,应首先了解社会或学生的需要,以作为课程开发的直接依据。 (2)诊断与修订课程。对正在形成中的课程计划,可以通过评价有效地找出其优越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这种反复的过程可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 (3)比较与选择课程。对不同的课程方案,可以通过评价比较其在目标设置、内容组织、教学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优劣,从整体上判断其价值,在结合需要评估,
26、对课程做出选择。 (4)了解目标达成程度。对一项实施过的课程计划,评价可以判定其结果,并通过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对照,判断其达成目标的程度。 (5)判断成效。一项课程或教学计划在实施后究竟有哪些成效,可以通过评价进行全面衡量,作出判断。这种判断不同于上述对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而是对效果的全面把握,包括对预定目标之外的效果的把握。)解析:34.试述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大教学小课程。 此观点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于其中的,只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这种看法的突出代表,要算是苏联的一些教育学著作
27、了。我国当今的一些教育学、教学论著作,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在这种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中,课程往往是教学内容的代名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课程也往往被具体化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这三部分。 (2)大课程小教学。 与前者相反,这种观点认为课程所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3)课程与教学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西方一些研究在意识到课程与教学两者需加以分离的前提下,提出课程是指学校的意图,教学则是指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它们分别侧重于教育的不同方面。)解析:35.简述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包括: (1)学习者的需要
28、: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学习者需要的确定:本质上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体现学习者的意志的过程。一句话,是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从空间维度来看,是指从儿童所在的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维度来看,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 (3)学科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学科发展的确定:泰勒指出,在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将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重要的来源。就目前来说,则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知识的价值是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解析:36.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分数:2.0
29、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是指以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分科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有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与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正因如此,分科课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居于显要位置。 (2)综合课程,即统整课程,是指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综合课程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综合课程克服了由于学科细分所
30、导致的知识零散,可以解决学校课程拥挤的现象,可以使课程中分裂了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解析:37.简述 20世纪 6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 世纪 60年代,与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相伴随,美国开始了课程改革。具体表现为:第一,强调“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第二,提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中心,要求有高度专业化的专家参与课程的设计、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大纲的拟定工作;第三,学校课程的编制应采用“螺旋式的课程”;第四,提倡发现法教学。)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8.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39.联系实
31、际,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直接影响因素也有间接影响因素,但其中主要的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即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 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自于切实的课程计划、方案。设计课程方案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实施课程时所需要的资源。一般而言,课程方案设计自身的合理性,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2)交流与合作。课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合作性文化的建设,各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人士和其他专业学校校长、教师等因素的合作与交流、沟通,以取得共识。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
32、领导。课程实施的领导者要做好课程实施的计划、宣传、督促等工作,取得课程参与者以及社会的认可。 (4)教师的培训。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特别是文化背景因素。)解析:40.试谈一下你对泰勒原理的认识与评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 (1)
33、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确定教育目标的程序和方法。 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要依据三个来源即: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经过以上三个来源的分析,获得大量的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进行两次甄选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选择目标的两个筛子)。教育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的程序就是如何有效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由“行为”和“内容”所构成的二维图表来陈述目标。 (2)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不仅是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有可能达到既定教育目
34、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安排将会在学生内部引发或产生所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的问题。泰勒提出选择学习经验有五条一般原则: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具体说来,所选的学习经验应具备四个特征: 要能刺激和指导学生有效地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有助于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技巧; 要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当的社会态度;
35、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 (3)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 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和“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而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连续性”(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序列性”(强调后续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的同时又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整合性”(指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把基本技能,基本价值等要素按照上述三个标准组织起来之后,还需要一定的组织原则。组织原则确立的基础就是正确地认识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之间的关系。逻辑组织反映了学科领域专家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心理组
36、织则反映了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者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是对学习者有意义的关系。 (4)对第四个问题的回答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所谓评价,在泰勒看来,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问题。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是:把评价与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用评价观代替了传统的测验观。关于评价的程序,泰勒给出了如下步骤:解说教育目标,评价教育情境,编制评价工具,分析利用评价效果。 四个问题的关系: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环节,构成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主
37、体环节,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确定目标即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目标因素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 泰勒原理的贡献与局限: (1)“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基本框架,确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了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模式,简洁明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圣经”。这四个问题因而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泰勒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具有逻辑严密的课程编制程序,具有引导性和调控性,各程序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泰勒原理在课程探究领域受到多方批评却仍能长盛不衰。 (2)泰勒原理的局限性在于: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对课程编制与实际使用认识简单化、机械化,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预先确定严格的行为目标与手段,不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