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心理学-15 及答案解析(总分:9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U /U。 A.书面言语 B.独白言语 C.对话言语 D.内部言语(分数:1.00)A.B.C.D.2.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U /U。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分数:1.00)A.B.C.D.3.大约 97%的右利手者,其语言中枢在_。 A.枕叶 B.左脑 C.右脑 D.额叶(分数:1.00)A.B.C.D.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
2、活动是U /U。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分数:1.00)A.B.C.D.5.在复杂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称为U /U。 A.高原现象 B.练习曲线 C.迁移现象 D.习惯(分数:1.00)A.B.C.D.6.费希纳提出了U /U之间关系符合对数定律。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B.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变化 C.心理量与物理量 D.心理量的变化与物理量(分数:1.00)A.B.C.D.7.外部语言可以分为口头言语和_言语。 A.独白 B.书面 C.对话 D.交际(分数:1.00)A.B.C.D.8.下面不属于脑干部分的是U /U。 A.延脑 B.脑桥 C.中脑
3、 D.间脑(分数:1.00)A.B.C.D.9.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像在一条直线上了,这属于U /U。 A.大小错觉 B.方向错觉 C.线条弯曲错觉 D.线段长短错觉(分数:1.00)A.B.C.D.10.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U /U。 A.独白言语 B.书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对话言语(分数:1.00)A.B.C.D.二、B填空题/B(总题数:10,分数:11.00)11.思维的品质有:思维广阔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 1 性和思维的敏捷性。(分数:1.00)填空项 1:_12.在人的有意注意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大脑的 1。(分数:1.00)填
4、空项 1:_13.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 1。(分数:1.00)填空项 1:_14.皮亚杰认为适应有三种方式,即同化、顺应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15.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16.记忆的品质有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的和记忆的 1。(分数:1.00)填空项 1:_17.感觉的一个重要规律是 1 变化。(分数:1.00)填空项 1:_18.奥尔伯特将人格特质分为 1 特质和个别特质。(分数:1.00)填空项 1:_19.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20.艾森克发现
5、,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以外,还有另外两个维度,即稳定性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2.00)21.动作思维:(分数:2.00)_22.观察法(分数:2.00)_23.不随意运动:(分数:2.00)_概念_25.天才:(分数:2.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6.简述思维的分类。(分数:5.00)_27.简述注意的资源限制理论。(分数:5.00)_28.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分数:5.00)_29.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区别。(分数:5.00)_30.简述高原现象及其成因。(分数:5.00)_五、B论述题/B(总
6、题数:3,分数:40.00)3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识别学生情绪以及如何让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分数:10.00)_3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斯金纳强化时程表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分数:15.00)_33.试述心理学几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分数:15.00)_考研教育心理学-15 答案解析(总分:9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U /U。 A.书面言语 B.独白言语 C.对话言语 D.内部言语(分数:1.00)A.B.C. D.解析:2.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
7、的U /U。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分数:1.00)A. B.C.D.解析:3.大约 97%的右利手者,其语言中枢在_。 A.枕叶 B.左脑 C.右脑 D.额叶(分数:1.00)A.B. C.D.解析: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U /U。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分数:1.00)A. B.C.D.解析:5.在复杂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称为U /U。 A.高原现象 B.练习曲线 C.迁移现象 D.习惯(分数:1.00)A. B.C.D.解析:6.费希纳提出了U /U之间关系符合对数定律
8、。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B.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变化 C.心理量与物理量 D.心理量的变化与物理量(分数:1.00)A.B.C. D.解析:7.外部语言可以分为口头言语和_言语。 A.独白 B.书面 C.对话 D.交际(分数:1.00)A.B. C.D.解析:8.下面不属于脑干部分的是U /U。 A.延脑 B.脑桥 C.中脑 D.间脑(分数:1.00)A.B.C.D. 解析:9.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像在一条直线上了,这属于U /U。 A.大小错觉 B.方向错觉 C.线条弯曲错觉 D.线段长短错觉(分数:1.00)A.B. C.D.解析:10.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U
9、 /U。 A.独白言语 B.书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对话言语(分数:1.00)A.B.C.D. 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10,分数:11.00)11.思维的品质有:思维广阔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 1 性和思维的敏捷性。(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灵活)解析:12.在人的有意注意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大脑的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额叶)解析:13.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个性心理特征)解析:14.皮亚杰认为适应有三种方式,即同化、顺应和 1。(分数:1.00)
1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平衡)解析:15.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概念)解析:16.记忆的品质有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的和记忆的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准备性)解析:17.感觉的一个重要规律是 1 变化。(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感受性)解析:18.奥尔伯特将人格特质分为 1 特质和个别特质。(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一般)解析:19.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析:20.艾森
11、克发现,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以外,还有另外两个维度,即稳定性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求实性)解析: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2.00)21.动作思维:(分数:2.00)_正确答案:(又叫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解析:22.观察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解析:23.不随意运动:(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指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解析:概念_正确答案:(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解析:2
12、5.天才:(分数:2.00)_正确答案:(日常生活中,少数人的多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与结合,能够高水平、创造性地完成多种活动任务,或完成某一领域中人们通常难于完成的特殊活动任务,这种高度发展的才能通常被称为天才。)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6.简述思维的分类。(分数:5.00)_正确答案:(根据思维的不同形态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解析:27.简述注意的资源限制理论。(分数:5.00)_正确答案:(1973 年卡尼曼在注意与努力一书中提
13、出了资源限制理论。该理论把注意看成是对刺激进行识别和加工的认知资源,其容量或能量是有限的。每一项认知活动都需要占用和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当人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就会有多项认知任务同时竞争有限的注意资源。因此,只有当这些活动需要的资源之和 不超过注意的总资源时,它们才能同时进行。否则,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其他活动必然受到阻碍。该理论还认为,注意分配机制是主动而灵活的,它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资源的配置,优先加工更为重要的任务。)解析:28.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分数:5.00)_正确答案:(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在进行活动时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有二: (1
14、)扩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决定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的重要条件,当兴奋或抑制的强度过强或过弱时,易于扩散;当强度适中时,就容易集中。 (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能够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分为负诱导和正诱导两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相反,由抑制过程引起
15、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解析:29.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区别。(分数:5.00)_正确答案:(1)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2)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这就是说,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 (3)习惯没有水平高低之分,但有好坏之别。比如一个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不会随地吐痰,而没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人,往往随地吐痰。技能有水平高低之分。比如计算机操作水平可以通过比赛而分辨出来。 (4)技能是既和一定的情境
16、又和一定的任务联系;习惯则只是和一定情境而不和一定任务相联系。技能是由一定任务所始动,所以它是主动的,需要时就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惯则只由一定的情境而始动,所以习惯是被动的。比如吹口哨,对演员来说,它是技能,只有在需要时才吹;而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坏习惯,到一定场合就吹。 (5)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对照;而习惯则不是,它只和先前的动觉作对照,拿这一次动作的动觉和前一次动作的动觉作比较。给技能作对照的一定是客观标准,或者是别人的示范,或者是动作的产品,或者是需求的指标;给习惯作对照的,则只是上次的动作。这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自己的动觉反馈外,还需要别的反馈;习惯则不是这样,它只需要动作
17、本身的动觉反馈。)解析:30.简述高原现象及其成因。(分数:5.00)_正确答案:(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3)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 (4)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5)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6)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 (7)自满情绪;(8)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尚未显现出来等。)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0.00)3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
18、识别学生情绪以及如何让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教师对良好情绪标准的掌握; (2)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3)结合教学实际得当。)解析:3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斯金纳强化时程表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分数:15.00)_正确答案:(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他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 (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不强化,很快就消退。 (2)定比间隔强化。正确反应不是每次出现均予以强化,而是按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它有利于
19、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衡,但也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 (3)定时间隔强化。不管正确反应发生的次数,而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它虽然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但反应频率不稳定。 (4)不定比间隔强化。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它的效果最好,最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而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稳定。 (5)不定时间强化。以不一定长的时间间隔来强化,它也有不易消退的好处,反应重复频率的稳定性也与不定比间隔强化不相上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少在每次做事后都受到强化,也很少受到定时或定比的强化,而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对学生的奖励,如果每次表
20、现好都给予奖励,则会因强化过多失去效力,只有有时对他们进行奖励,效果反而会更好,也就是采用不定比、不定时间间隔强化最有效。)解析:33.试述心理学几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 19世纪 70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冯特。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冯特首创实验内省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于 19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机能主义者比较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其著
21、名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卡尔等。 (3)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 1913年,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1912 年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创始人是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后期代表人物是勒温。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心理组织的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该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
22、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 (6)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 20世纪 5060 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该学派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研究问题的窄化和偏颇,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7)认知心理学:起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对。主要代表人物是奈塞和皮亚杰,其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分析、储存、转换并加以利用。这些活动叫做信息加工过程。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