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贡献。(分数:2.00)_2.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分数:2.00)_3.论述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意义。(分数:2.00)_4.比较分析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与德国柏林大学的教育改革。(分数:2.00)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00)5.大学(分数:2.00)_6.察举制(分数:2.00)_7.颜氏家训(分数:2.00)_8.苏湖教法(分数:2.00)_9.东林书院(分数:2.00
2、)_10.洋务教育(分数:2.00)_11.大同书(分数:2.00)_1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抗大_14.活教育(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5.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分数:2.00)_16.简析荀子的人性论和相应的教育观点。(分数:2.00)_17.荀子关于学习过程的思想是什么?(分数:2.00)_18.简述隋唐时期官学体系的完备。(分数:2.00)_19.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分数:2.00)_20.简述王守仁的教学思想。(分数:2.00)_21.简述颜元的义利合一教育价值观。(分数:2.00)
3、_22.梁启超关于教育目的有哪些论述?(分数:2.00)_23.简述 1922 年学制的历史意义。(分数:2.00)_24.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25.解放区的高等教育是如何发展的?(分数:2.00)_26.简述杨贤江对教育本质的论述。(分数:2.00)_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贡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孔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
4、创始人。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 (1)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 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丰富而翔实,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2)孔子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是“仁”“礼”。 “仁”的思想:孔子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 “礼”的思想:孔子的“礼”是就政治而言的,君臣和父子都应严格恪守各自的名分和尊卑长幼的次序,应当“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以要求统治者提倡礼教。 (3)孔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
5、。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孔子主张通过文化教育工作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当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同时,孔子还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只有在庶、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孔子承认在人的成长中,教育起了决定作用,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 (4)孔子对教育对象的论述是一种创举。孑 L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本意是指教育对象,即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不仅把教育扩展到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
6、下庶人”的等级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5)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者有了丰富的知识还有余力,应去做官。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可见孔子教育的目的是仕途,要培养的是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6)孔子的教学思想。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孔子承袭了西周的传统,提出他的“六艺”的教育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由博返约等。 (7)有关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与“礼”作为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还要重在如何育德,他提出了一些道德教育原则,如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 (8)关于教师的论述。身为教师应
7、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教师要尽职尽责,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还要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孔子以自己一生的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教育的社会作用和个人作用的肯定,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打破了贵族子弟对教育权的垄断,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的独到见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同时还给人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成为教育史上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然而,由于受到历史时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能超出封建思想的界限,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民主性。而且,其思想中明显
8、地透露出对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鄙视,这可以从其教育内容中看出。因而,我们在宣扬孔子的积极思想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局限,扬长避短。)解析:2.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括:设儒学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建立视学制度等。 (2)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统治者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起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学制系统已初具规模,为以后历代封
9、建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3)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它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步走向完备,但它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3.论述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书院具有以下教育特点。 书院精神: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书院
10、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和学问并进。 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山长”或“洞主”,也是主讲者,即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概负责,不另设管理人员和机构。 书院教学:讲学活动是书院主要内容,也是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标志。首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其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等;再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最后,一些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等。 学生学习:书院强调学生读
11、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 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各有规定,说明南宋后书院已经制度化。 师生关系:中国教育中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书院发展倾向: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2)书院产生的历史意义。 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
12、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解析:4.比较分析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与德国柏林大学的教育改革。(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蔡元培在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改革北京大学,当时国家衰落,北京大学充满了官僚气息,民国新建,蔡元培来到了北京大学,立志改革北京大学,提出了鲜明的改革主张与思想: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贯彻“思想自
13、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他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同时这一原则还体现在对教师的聘任上;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为了贯彻落实“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蔡元培主要通过各种机构来做到分工明确,管理民主。 学科与教学进行体制改革。蔡元培主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柏林大学的建立早于北京大学,1810 年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并将柏林大学发展成为 19 世纪德国最有影响的高等学府。洪堡认为,国家不能使大学仅仅为它的眼前利益服务,把大学看成高等古典语文学校或古典专科学校,而应从长远利益考虑,使大
14、学在学术研究上不断提高,从而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前景。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旨在使它成为德国科学和艺术的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柏林大学采用了新的办学思路:柏林大学具有充分的自治权。教授和学生有研究和学习的自由; 聘请既有学术造诣又有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 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相同点: 发展背景相似:虽然两所学校是在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但是两所大学都是面对本国的封建性、宗教性的保守腐朽的学术风气,需要改革不良风气,打造学术圣地。同时两所大学都是在国家衰弱之时发展起来的,寄予了两国人民的厚望; 宗旨相同:两所学校都提倡学术自由,促进高校的学术发展,同时崇尚民主科
15、学,体现了资本主义现代大学的特征; 不管是洪堡,还是蔡元培,都诚聘有才华的人任教,使学校一时人才济济,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让教授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使大学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 北京大学和柏林大学分别是中国以及德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在各自的国家处于开创性地位,并引领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不同点: 发展的时期不同,面对的保守势力不同:柏林大学是在 19 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那时欧洲的保守势力是天主教神学,柏林大学反对的是腐朽的宗教气息。而北京大学比柏林大学晚了一个世纪,中国的保守势力是落后的封建思想和官僚习气; 自由的程度不同:柏林大学的自由只是指学术自由,强调学术为国家服务,
16、但反对保守思想。北京大学继承了学术自由的思想,更是发展了这一思想,北京大学更为推崇学术自由,先进、保守思想在北京大学都有一席之地。 学校管理上不同:北京大学提倡教育独立于政治与宗教,教育为学术服务。柏林大学明确提出,大学进行学术研究为国家服务。)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00)5.大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四书之首,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着重阐明“大学之道”大学教育的纲领,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述;“八条目”即为“格
17、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大学的特点是有着强烈的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其表述也极易被人理解、接受和实行。大学之所以能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一般国民的处世立命产生影响,原因就在于此。)解析:6.察举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察举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自汉文帝开始,但没有形成制度,察举制作为一种比较完备的制度得以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首先,汉武帝设孝廉一科,标志着察举制以选官常制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其次,汉武帝时察举取士的范围扩大到了布衣之士;再次,增加察举的科目,而孝廉是最主要的科目,在选拔考试中,儒家
18、受到特别的优待,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局面。察举制设立之初,极大地促进了讲习儒经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教育的发展,被称为科举制度的先导。)解析:7.颜氏家训(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所作的,用以训诫其子孙。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这部著作是我们了解颜之推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颜之推在儿童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某些真知灼见,而且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封建士族教育腐败的漫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儿童教育,比如提出了及早施教、严慈相济、均爱原则、重视语言教育、重视品德教育等教育思想。)解析:8.苏湖教法(
19、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苏湖教法”是指“分斋教学”,是北宋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在“庆历兴学”时被用于太学的教学中。胡瑗在主持苏湖州学期间,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其内容是在学校内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在胡瑗的“苏湖教法”中,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其他科,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解析:9.东林书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代书院的议政特点以无锡的东林书院最为代表,也叫“龟山书院”,由宋代理学家杨时创办,后废弃直至明朝顾宪成、顾允成
20、等复创,是明朝名声最大、影响最大的书院。顾宪成制定了“东林会约”,书院形成了讲会制度。形成了著名的东林学派,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也是一个政治活动中心。书院的基本思想是推行程朱理学,反对王学。因为触犯了统治者利益,后在明代第四次禁书院时被毁。)解析:10.洋务教育(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教育,包括洋务学堂和留学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总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封建传统教育制度的首次改革尝试,是中国新教育的胚胎,传播了西学,培养了新式人才,但盲目模仿外国。)解析:11.大同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
21、答案:大同书是康有为代表作之一。书中康有为描述了一个“大同”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根除愚昧无知,且教育昌盛,文化繁荣,主张废除私有制和等级制,也消灭了家庭的社会,大同社会里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均由社会承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包括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大同书中倡导“公养”“公教”,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享受教育,皆为公费。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指出对儿童应实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等。但是大同书中教育理想的观念背景,则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综合体,带有明显的未来乌托邦色彩。)解析:1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分数
22、: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蔡元培在 1912 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的观念,隶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的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教育。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在民国初年,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
23、解析:抗大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是抗日根据地干部学校的典型。前身是红军大学,抗战胜利后,总校干部赴东北组建东北军政大学。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抗大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解析:14.活教育(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教师如何“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如何“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的问题,并在总结自己以往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基础上,明确
24、提出了“活教育”主张。活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上明确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学论上要求“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5.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周已形成“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西周建立了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设在王宫内。大学设在都城近郊,天子所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
25、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内容。)解析:16.简析荀子的人性论和相应的教育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人性论上,他主张“性恶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以“化性起伪”的教育作用观著称,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1)荀子的人性论。 荀子的学说中最突出的就是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的“性恶论”。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强调“性相近”,后发展为“性善论”;荀子则强调“习相远”而发展为“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荀子的教育观。 基于“性恶论
26、”的人性观,荀子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他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其中既包括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也包括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荀子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此外,荀子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解析:17.荀子关于学习过程的思想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主张性恶论的教育家。 他提出的学习过程是:“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这句话表达了学习过程中阶段与过程的统一,以及学习的初级阶段必然向高级阶段发展,而学习的高级阶段又必须依赖初级阶
27、段的思想。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闻、见是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知是学习而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地应对事物的变化,这就是知思维的学习阶段的意义;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荀子的行不仅指对书本知识的验证,也指人的社会实践,如个人修养、教人、从政治国等。 荀子的学习过程是将行为目的和归宿的完整步骤序列,做了系统明确的说明,这是他的贡献,而且把学习止于行给中国古代学习思想的人文、社会特点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解析:18.简述隋唐时期官学体系的完备。(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
28、)中央官学:中央官学包括儒学与专门学校两类,国子监管理的“六学一馆”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六学一馆”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广文馆,由国子监管理。另外的学校是中央的一些事业和行政事务部门结合自己的需要创办的,归相关部门管理,如太医署的医学、东宫的崇文馆等。总的来说,唐代中央官学较为发达,种类繁多、人数众多、等级森严、学习内容丰富,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2)地方官学:与此同时,唐代的地方官学也有比较完备的制度。唐代的主要行政单位是州、府、县,各级单位都根据其大小设立相应规模的地方官学,实行州县二级制,学习内容有三种类型:经学、医学、崇玄学,但主要还是学习儒家经典。地方学
29、校归地方政府的行政长官长史负责,包括主持考试。唐代的地方官学也很发达,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制度到唐代已得到充分的实施。)解析:19.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治思想,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八股”特点有三个: (1)八股文的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2)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 (3)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人仕。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
30、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解析:20.简述王守仁的教学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代王守仁有着独特的教学思想。 (1)教育内容:王守仁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心”者均可作为教学内容,读经、习礼、写字、弹琴、习射等,都要学习。其中写字、弹琴、习射等帮助陶冶人的本心。在教育内容上他提出一个著名的“训蒙教约”,训练标准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王守仁认为,读书不能迷信书中的东西,认为“六经皆史”而已。这并不表示王守仁反对读书学习,读经的目的是要通过体认经书的理,来启发自己的良知。 (2)教学方法:在修养方法方面,强调“事上磨炼”,就是结合具体事物,在实际中锻炼自己
31、的修养。这里的“事”指“人事”。)解析:21.简述颜元的义利合一教育价值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颜元针对传统教育的偏见,继承和发展了南宋事功学派的思想,明确提出“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认为“义”和“利”两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利”是“义”的基础,“正义”“明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利”和“计功”。当然,“利”也不能离开“义”,而且“利”必须符合“义”。这种见解冲击了传统的禁锢,使中国古代对于义利关系问题的认识出现新趋势。)解析:22.梁启超关于教育目的有哪些论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梁启超特别重视确定教育目的,曾撰写
32、论教育当定宗旨一文。其主要观点是:(1)教育一定要有目的,否则将一事无成。 (2)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 (3)正确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这种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克服中国人在专制社会中形成的品格缺陷。他认为只有造就出这样的新民,才能拯救国家的危亡,振兴中华民族。)解析:23.简述 1922 年学制的历史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22 年学制采取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由日本转向美国寻求借鉴的
33、标志。虽说带有模仿和抄袭的痕迹,但从学制的制定过程来看,其实也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广泛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既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学制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重视基础的民众教育。学制比较简明,又具有灵活性。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围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解析:24.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抗日战争爆发后的 1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
34、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 该方针的主要内容: 在战争期间,学校的课程、学制、学校秩序和教育经费都需要以平时为准; 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和符合战时的环境,要对教材做适当的修改,推行战时教材,为抗战培养人才;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学术应坚定“三民主义”信仰。 意义:这一方针政策是一项具有长远见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也因为国民党强调“教育目的与政治目的的一贯”,教育同样成为国民党搞反共、闹摩擦、压制民主与控制思想的工具。)解析:25.解放区的高等教育是如何发展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随着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大量高级人才,高等教育的整顿和建设就成为解放区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 (1)办抗大式训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