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0.50KB ,
资源ID:138926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892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7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虚壹而静(分数:2.00)_2.对贤良策(分数:2.00)_四馆_社学_六斋_6.福建船政学堂(分数:2.00)_7.万木草堂(分数:2.00)_8.“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9.“全人生指导”思想(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0.简述“学在官府”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数:2.00)_1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和地位的观点。(分数:2.00)_12.墨家与儒家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同

2、?(分数:2.00)_13.简述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14.介绍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15.简述宋代“兴文教”政策的主要表现。(分数:2.00)_16.宋元蒙学教材的种类和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17.简述洋务运动时期的改革措施以及指导思想。(分数:2.00)_18.简述严复的三育论思想。(分数:2.00)_19.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新观念的特点。(分数:2.00)_20.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分数:2.00)_21.简述“戊辰学制”的特点。(分数:2.00)_22.请解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分数:2.00

3、)_23.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4.6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分数:2.00)_25.论述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分数:2.00)_26.评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分数:2.00)_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7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虚壹而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是荀子提出的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意思是:荀子所谓“虚”,指不以已有的认识妨碍接受新的认识;“壹”,指思想专一

4、;“静”,指思想宁静,专心致志。荀子认为“心”要知“道”,就必须做到虚心、专心、静心。这一方法仍然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解析:2.对贤良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贤良策由西汉董仲舒编撰,其以“贤良”对答武帝三次策问,故得此名,共三篇,因讲述天人关系,又称“天人三策”。该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要求朝廷“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书中的一系列思想直接影响了汉武帝推行的文教政策。)解析:四馆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晋末年的战乱,使官学荒废。到了南朝宋文帝当政时期,在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官学教育也出现了暂时的繁荣。宋文帝开设

5、了以儒学为主的儒学馆;开设玄学馆,研究老庄学说;此外还开设了史学观和文学馆,四馆并列,各就其业招收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四馆的建立打破了自汉代以来经学教育独霸官学的局面,使玄学、史学、文学与儒学并列,这是学制上的一大改革,也反映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解析:社学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办于元朝,是设在农村地区,利用农闲空隙时间,以 8 至 15 岁的农家子弟为教育对象的初等教育形式,并带有某种强制性。明代继承发展了社学,社学制度更趋完善,普遍设立,成为对民间儿童进行初步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清代各省的州县都设立“社学”,普及面更广。社学对于发展农村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意

6、义。这是元朝在教育组织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六斋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末清初的教育家颜元在晚年开办的漳南书院中,曾划分为六斋,分别研习不同的学科。主要是文事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和贴括斋。六斋既体现了他丰富而实用的教育内容,也体现了他的教育制度和分科教学的思想。)解析:6.福建船政学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福建船政学堂是福建船政局的组成部分。福建船政局是由洋务派重要官员左宗棠创办的近代第一个专门制造近代轮船的工厂。左宗棠一开始就把造船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学堂的宗旨是“习学洋技”,主要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学堂有前学堂和后学堂之分,前学

7、堂学习制造技术,后学堂学习驾驶和轮机技术,之后前学堂内添设“绘事院”和“艺圃”。其中艺圃开创我国近代职工在职教育的先声。总之,福建船政学堂既培养军事人才,也培养军工技术人才。福建船政学堂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它在我国近代海军事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近代中国海军输送了第一批舰战指挥和驾驶人才,也为近代中国船舰制造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解析:7.万木草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万木草堂是维新教育时期建立的学堂,是康有为的讲学场所。1891 年创立于广州长兴里。办学宗旨是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招收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有志

8、于维新运动的青年。开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文字之学四种课程。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等,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万木草堂是一所旧式学堂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于 1898 年停办。)解析:8.“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要求以“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这一方针是一项具有长远见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

9、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当然,教育同样成为国民党搞反共、闹摩擦、压制民主与控制思想的工具。)解析:9.“全人生指导”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重视和关注青年问题,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所谓全人生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予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核心是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全人生指导”最重要的原则是提倡自动自律,培养青年的主动精神,让青年做

10、自己的主人,教育只是居于指导地位,不应包办和强制,对青年的影响很深远。)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0.简述“学在官府”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 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西周的社会制度。 其产生的客观原因是: 惟官有书,而

11、民无书;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礼器,乐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解析:1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和地位的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教育对个人的作用两方面论述了教育作用问题。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庶、富、教”。 孔子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三个条件:首先,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问题;最后,只有在庶、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孔子是我国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育家。 教

12、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首次论述了教育与人的关系。性,指先天素质;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认为人们的先天素质是很接近的,但是人们之所以在成长中千差万别,是后天“习染”的结果。这一观点肯定了人不论等级贵贱,生来在天赋素质上平等,这就说明教育是人们成长中的一种特殊的环境,要承认教育的必要性和关键性。从“习相远”的观点出发,孔子强调人的一生都要受教育,还要重视居住环境的选择和社会交往的选择。“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是孔子人性论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和应该受教育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解析:12.墨家与儒家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同?(分数:2

13、.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墨家与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两大重要的学派,被称为当世之“显学”。他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最大的不同是: (1)墨家强调主动;儒家强调学生积极求教,教师讲解注重启发。墨家不赞成儒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的被动施教的态度,主张“虽不扣必鸣者也”的“强说人”精神。作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兼士,其职责是主动、积极地“上说下教”,向人们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 (2)孔子主张“述而不著”,墨家主张创造。墨子认为对于古代的好东西应当继承,但是在今天应当创造出新的东西,希望好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墨子认识到了继承和创造的关系,也表现了其重创造的教育方法。)解析:13.简述韩愈师说中的

14、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师说是唐代教育家韩愈论述师道的文章,主要论述教师的意义、任务、为师的标准、师生关系等内容。 (1)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韩愈竭力倡导尊师重道,他认为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所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重视向师学习,所以尊师即卫道。 (2)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最主要的内容。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韩愈提出教师要以“道”和“业”为标准来衡量。谁先有“道”,或者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至于出身、年龄、资历、国别等,都不是择师的标准。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5、,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也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相互为师。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 (4)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的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解析:14.介绍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第一次兴学: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 第一,令州县立学,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第二,改革

16、科举考试内容,停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第三,振兴太学,将胡瑗的“苏湖教法”引入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教育的批判。 (2)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二,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3)第三次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 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

17、学;第二,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扩建太学,营建太学之“外学”,作为太学的外舍;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三次兴学虽然都因为守旧派的阻挠而中断,但是总体上讲,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解析:15.简述宋代“兴文教”政策的主要表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宋初的统治者在打败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国家之后,在统治策略上作了重大改变,即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推行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宋朝在这样的文教政策指导下,具体措施有以下四点:第一,重视科举,重用士人;第二,“三次兴学”,广设学校;第三

18、,尊孔崇儒,辅以佛道;第四,理学兴盛,书院兴盛。其中,尤其是尊孔崇儒,提倡佛、道的政策,这对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的理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解析:16.宋元蒙学教材的种类和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的种类。 第一类:识字教学类。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第二类:伦理道德类。如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等,主要传授伦理道德知识以及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准则。 第三类:历史教材类。如宋王玲作十七史蒙求,既传授历史知识,又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类:诗歌类。如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主要进行文辞和美感教育。 第五类: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类。如宋方逢辰的名物

19、蒙求等。 (2)蒙学教材的特点。 第一,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开始出现分类按专题编写的现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化;第二,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韵语形式,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多用故事,配有插图,穿插常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力求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第三,一些著名学者亲自编写教材,提高蒙学教材的质量;第四,注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第五,重视汉字的特点,传统启蒙教材编写最为成功之处就是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和儿童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文字浅显通俗、字句讲究韵律、内容生动丰富、包含多种教育功能,儿童易读、易诵、易记。我国蒙学教材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解析:17.简述洋务

20、运动时期的改革措施以及指导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要求向西方学习,维护封建统治。改革的具体措施有: (1)兴办学堂: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西文”与“西艺”为主。洋务学堂的举办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开始的。其主要类型包括外国语(“方言”)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军事(“武备”)学堂,如福建船政学堂等;技术实业学堂,如福州电报学堂等。 (2)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先后启动了幼童留美和留欧教育。留美教育最早由容闳提议,主张选择聪慧

21、的幼童,分为四批前去美国学习。可惜的是由于守旧派的阻挠,这批学生大部分没有完成学业便相继回国。留欧教育是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送往英国、法国、德国留学,学习造船技术和驾驶技术,分为三批进行,学成归国。留美与留欧教育的学生都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留欧学生在造船、海军军官以及海军教育事业上做出了贡献。)解析:18.简述严复的三育论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他在原强中首次阐发了他的“三育论”,严复认为一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取决于国民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水平,中国要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22、,就必须从提高国民这三方面素质着手,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才可谓是真国民。所谓“鼓民力”就是提倡体育,包括禁止吸鸦片和女子缠足等陋习,使国民具有强健的身体;“开民智”就是要全面开发人民的智慧,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但实际牵涉到对传统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学风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核心是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和训诂辞章之学,讲求西学;“兴民德”主要是从改变传统德育内容,用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伦理道德,培养人民忠爱国家的观念意识,改变人民的奴隶地位,严复认为兴民德最难。 这三育教育就是要用资产阶级的德、智、体武装国民,取代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这三育是统一并相互联系的,三者不可偏废

23、。这种教育观实属教育救国论,反映了严复对教育作用的高度重视,基本上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的近代化模式。)解析:19.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新观念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国民教育观念的转变,继洋务教育在技艺层面上、维新教育在制度层面上接受西方教育之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开始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自觉接受西方教育、跟上西方教育,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1)教育的个性化。个性主义思想体现于教育,主要是强调在教育上“使个人享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家庭所抑制”,要求在教育中尊重个人,并且从尊重儿童开始。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 (2

24、)教育的平民化。教育关注点的下移是当时普遍可见的现象。当时不少人都提出必须坚持教育的平民化方向,打破以往社会的贵贱上下、劳心与劳力、治人与被治种种差别的阶级教育。 (3)教育的实用化。一方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生产发展的适应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认识到学校内部须进行全面改革,强调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沟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强调学生主动创造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均须适应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以求普通学校教育摆脱传统的束缚。 (4)教育的科学化。学校要进行数理化生地之类的科学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渗入到社会各项事业中,改变人

25、民的态度和观念。)解析:20.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五四运动前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经蔡元培、黄炎培、胡适、陶行知等人的介绍在中国流行起来。人们对“实用主义”教育产生兴趣。五四运动前后尤其杜威来华讲学后成为全国范围内很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他们主张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宣传教育救国。 (1)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内涵:杜威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国内希望社会改良的要求和教育救国、教育改革的主张。实用主义教育信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传播开来。其中,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正符合了教育救国和改革传统教育的需要。 (2)

26、意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是从“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最重要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潮,传播极广,影响超过任何一种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既与新文化运动后引进西方文化的开放态势有关,更与当时的教育状况有关。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表明了中国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都有十分显著的反映。)解析:21.简述“戊辰学制”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等再次修改了学制,即形成了“戊辰学制”。“戊辰学制”分组织和系统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七项原则: 根据本国国情; 适应民生需要; 提高教育效率; 提高学科标准; 谋个性之发展; 使教育易于普及; 留地方伸

27、缩之可能。第二部分为学校系统,基本框架与 1922 年“新学制”没有太大的变化。 “戊辰学制”突出特点有: 使占人口 80以上的不识字儿童和成年人受到一定教育,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 为提高民族文化程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实,求质量的提高,而不单求数量的增加; 为适应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教育决策明显倾向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解析:22.请解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毛泽东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

28、的新文化。”这既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 所谓“民族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带有民族特性的教育。它不一概排除外国教育,也不“全盘西化”,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具有民族的形式和特点,并与新民主主义的内容相结合,即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 所谓“科学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统一。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既不一概否定,也不因循守旧,而是剔除封建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 所谓“大众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全民族 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教育,因

29、而又是民主的。它把革命干部和群众的教育互相区别和联系,把普及和提高互相区别和联系,是人民大众的有力武器,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解析:23.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乡村教育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以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其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建筑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分析、中西文化的比较之上。 (1)中国问题的症结:中国文化追求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妥洽关系的仁的生活,因此世界文化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中国问题的解决只有从自

30、身固有的文化中寻找出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 (2)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是乡村被破坏而激起的乡村自救运动,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的新组织构造的运动。 (3)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它的功能在于延续文化而求进步;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一个如何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吸收西方文化,融合现代文明以求自身文化长进的过程,这不过是个教育的过程。所以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 (4)乡村教育的实施。 乡农学校的设立:以教育

31、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乡农学校的组织结构按农村自然村落及其行政级别形成。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融合归一。 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课程分两大类:一类是各校共有的课程,包括识字、唱歌等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另一类是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乡村教育理论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其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

32、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风,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4.6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

33、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 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解析:25.论述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韩愈教育思想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他在师说中提倡的尊师重道。 (1)尊师原因:首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先觉传后觉、先知传后知的过程,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要学知识,就应该尊师重道;其次,“天地君亲师”,师道体现君道,能尊敬师长,就能效忠皇帝,这是他提倡师道的深层

34、原因;最后,还有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国运转衰,儒学失去了宣传阵地,佛、道宗教势力膨胀,文学的重要性超过儒学,韩愈提出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重振儒道,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总之,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 (2)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传授儒家仁义之道,讲授儒家六艺经传和古文,解答学生的疑问。传道是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是过程与手段。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韩愈提出的学无常师、唯道是求的观点,对促进思想文化的交流有积极意义。 (4)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也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相互为师。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学生向老师学习,但不必迷信和盲从教师。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的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