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 2003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50.00)1.社会本位(分数:10.00)_2.义务教育(分数:10.00)_3.隐性课程(分数:10.00)_4.全民教育(分数:10.00)_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分数:10.00)_二、B简述题/B(总题数:2,分数:50.00)6.简述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规律。(分数:25.00)_7.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分数:25.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00.00)8.结合中小学教育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分数:50.00)_9
2、.你认为人世会对我国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试举一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分数:50.00)_四、B材料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50.00)10.怀特认为,教育应该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这种观点可能比教育应该以追求知识本身为目的的观点更有市场。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利益。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这种观点对基础教育改革有什么意义?(分数:50.00)_五、B案例分析/B(总题数:1,分数:50.00)案例:非传统学校奥龙小学苏珊博士(美国奥龙小学校长、黑人妇女)说:“76 年前就在这里建立了非传统小学。课堂上我们教什么呢?自信心。4 岁孩子就应有责任感。这里不打铃,外面一没人,学生就能回教室上
3、课;每个人只叫名不叫姓,校长也一样,重在按个人特点和能力而不是按地位来区别,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大家都是社区一员;每个孩子都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里的老师组织能力非常强,注重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在各种选择中做出抉择,并善于自我评估。”学生每天都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然后经选择确定选题。每天的协调人都调换,人人都有机会领导别人。这所学校的编班很有特色;1 年级 7 个班,23 年级7 个班,45 年级 5 个班。苏珊认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关键并不在于年级,而在于他们的进步。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有一个研究小组,由苏珊和校心理医生、校外专
4、家组成,研究每天用于这三方面教学内容的分割,而各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都不能超过总量的一半。该校有留级制度,但全年级仅 12 名。有一位低年级的孩子,认知能力可能达到 7 年级水平,但苏珊认为对他不能拔苗助长,因为这个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仍然需要发展,还是把他留在原来班级比较好。当我们谈到按不同程序区别对待学生时,她很认真地说:“请把门关上,千万不能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区别对待他们。”奥龙小学因地制宜,借美国航天局离学校近的优势,开展了 5 个月的太空探测课题,并请航天局专家担任课题指导,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活动很简单,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持久的观察,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态度,确实是很好的方法。问
5、题:(分数:50.00)(1).非传统学校奥龙小学在教学管理上有什么特点?(分数:25.00)_(2).奥龙小学高度重视学生对原理的探究和操作过程,相比之下,结果相对处于次要地位。这在教育管理上有什么作用?(分数:25.00)_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 2003 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50.00)1.社会本位(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即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论,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确定。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此观点看
6、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一面,而忽视了教育的个体功能方面。2.义务教育(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是我国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指的是依据法律,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几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负有法律责任,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也负有法律责任,促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既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也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义务教育具有平等、强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
7、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是不收学费的教育,它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3.隐性课程(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相对于显性课程(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言的,指的是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
8、、信仰、偏见和禁忌等等。4.全民教育(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指全体国民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等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的素质。满足每个人(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全民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道德发展的需要,是广义的,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不仅主导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进步的趋势。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
9、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二、B简述题/B(总题数:2,分数:50.00)6.简述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规律。(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学认识的简约性规律是指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经过提炼了的、最经济有效的认识过程。这种简约性主要表现为两方面:(1)学生认识的对象以系统的知识为主。这种概括化了的知识体系(专门的教材),大大提高了认识的起点,缩短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认识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受控性。7.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学中所说的全面发展教育通常由德育、智
10、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方面构成。在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育之间的关系。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五育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而且在活动中相互渗透。 (2)德育是培养人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五育中德育为首,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统帅作用。德育是“五育”之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素,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中,表现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学校内部人人、事事、处处、时时都体现着德育。这是学校科学合理的德育布局。因
11、此,不要人为地把德育从其他各育中割裂开来、独立起来,我们的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因此,要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德育起着推动其他各育的作用。人的思想意识影响着其他各育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德育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他各育的发展。 (3)其他各育的发展有相对独立性,也制约着德育的发展。 (4)要避免两种片面倾向:一是重视德育而忽视其他各育;二是重视其他各育而忽视德育。在某个时期,各育的发展可能有所侧重,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松其他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00.00)8
12、.结合中小学教育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分数:50.00)_正确答案:()解析: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13、。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做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
14、、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这两种教育观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教育观。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们的对立主要体
15、现在以下几点: 教育目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的,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素质教育则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 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牛。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地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即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
16、生。 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如语文、外语学科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在数理化学科中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动手操作,以致学生在实际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素质教育则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
17、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形式、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的水平。 教育结果不同。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被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下,全体学生的潜能达到充分发挥,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
18、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21 世纪已经到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我们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在 21 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在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实践当中,在完成新的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面临着资金、技术和物质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素质和人才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这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
19、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所指就是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民族素质。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 21 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突破增多;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信息传播超越时空。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就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
20、广泛流动性。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地迎接 2l 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每一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调整、提高、发展自己。在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下,基础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个人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要打好基础,养成基本素质,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发展自己。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 我国正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指的是依据法律,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义务教育的实施,标志着社会教育观念从少数到全体、从权利到义务、从家庭和个人的事情到社会公务的革命性转变。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
21、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反映了义务教育的这一本质要求。 终身教育是我们打开 21 世纪大门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概念起初应用于成人教育,后来逐步应用于职业教育,现在则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个性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它首先关心儿童教育,帮助儿童过着他应有的生活。同时它的主要使命是培养未来的成人,使他们准备去从事各种形式的自治和自学。”这就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我国中小
22、学教育长期为“应试教育”倾向,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困扰,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更不能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应试教育”的倾向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也正是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中逐步明确、逐步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也是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影响的总对策。 (3)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改变教育观念。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现代
23、化,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我国目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腐败、道德滑坡、法制观念淡薄等现象,与部分国民的素质不高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离开国际大环境孤立地进行,我们将长期面临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华民族要振兴、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素质教育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要承认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
24、基础上,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转变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基础教育应对儿童实施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松学校的组织纪律。而是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
25、善自身的素质。 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一是要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来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二是要研究文化传统问题;三是要吸收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此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某些素质的形成,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往往比课堂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
26、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9.你认为人世会对我国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试举一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分数:50.00)_正确答案:()解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会对我国的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1)积极影响 人世会给我国带来一些新的教育观念,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人世后,我国的教育和国际教育碰撞,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吸收,从而推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人世后,终身教育的观念开始进入我国,这意味着许多在职人员必须重新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我国的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局面。 人世促进了我国的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首
27、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可利用的优质资源,现在不少学生去国外读大学,从而缓解了我国的教育资源的不足。其次,我国借鉴外国的经验,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广开教育的办学来源,教育资源的配置迅速市场化,使人们更加重视教育效率,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法制的建设。我国加入世贸后,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的进一步加强,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也有了相应的完善,使我国的教育市场进一步法制化。对于教育的有关法规文件,我们有鉴别地加以吸收和利用,充实到我国的相关教育制度里去,促进了我国教育的良性发展。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人世后,外国的竞争机制和服务意识,会促使办学者转变思想,积极进取,提高服务
28、,自我加压,发展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对人才竞争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学校改革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不良影响 给我国的德育教育带来了麻烦和困难。入世后,外国的不健康思想和文化趁机而入,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给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理想观和人生观的树立制造了不利条件。这就要求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给以足够的重视,研究德育的新方法和新方式。 造成我国教育市场的分割。人世后,外国将会利用自己的教育优势,抢占中国的教育市场,国外的教育资源将影响我国教师和学生资源的流向。因此,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市场面临被瓜分和占领的危险。 导致我国教育资源的流
29、失。人世后,教育人才流动频繁,外国的专家学者大量来到中国,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势必给我国人才造成冲击,影响我国人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中国的一批专家和学生去国外,从而给我国的教育造成损失。四、B材料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50.00)10.怀特认为,教育应该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这种观点可能比教育应该以追求知识本身为目的的观点更有市场。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利益。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这种观点对基础教育改革有什么意义?(分数:50.00)_正确答案:()解析:我基本同意怀特的观点。教育一方面应该给受教育者带来幸福,这是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让受教育者学到应有的知识,这是
30、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这里面涉及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教育学认为,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一般有两种: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我们就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培养拥有什么知识的人才。这样,人成了知识的奴隶。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把教育的社会
31、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的极端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个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个人接受教育是为了个人未来的幸福。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视为教育目的
32、根本,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乏进步意义。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高扬人的个性自由解放的旗帜,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促进入的解放,使教育者回归到人间,起了重大的历史奠基作用,在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直到今天,也不失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无视人发展的社会要求和社会需要,甚至把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日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种倾向极易在现实中导致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因此,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发展中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总之,单纯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社会主义的教
33、育目的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为社会建设服务的知识、才能和本领,而且也应该满足自己对幸福的追求。 (2)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教育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幸福的观点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多倾向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极少考虑学生的个人幸福。这一观点有利于我们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改革中,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使用多种评价标准,扭转片面应试教育的不良现象,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让更多的学生更好更快地成才。五、B案例分析/B(总题数
34、:1,分数:50.00)案例:非传统学校奥龙小学苏珊博士(美国奥龙小学校长、黑人妇女)说:“76 年前就在这里建立了非传统小学。课堂上我们教什么呢?自信心。4 岁孩子就应有责任感。这里不打铃,外面一没人,学生就能回教室上课;每个人只叫名不叫姓,校长也一样,重在按个人特点和能力而不是按地位来区别,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大家都是社区一员;每个孩子都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里的老师组织能力非常强,注重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在各种选择中做出抉择,并善于自我评估。”学生每天都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然后经选择确定选题。每天的协调人都调换,人人都有机会领导别人。这所学校的编班很有特色;1 年级 7
35、个班,23 年级7 个班,45 年级 5 个班。苏珊认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关键并不在于年级,而在于他们的进步。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有一个研究小组,由苏珊和校心理医生、校外专家组成,研究每天用于这三方面教学内容的分割,而各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都不能超过总量的一半。该校有留级制度,但全年级仅 12 名。有一位低年级的孩子,认知能力可能达到 7 年级水平,但苏珊认为对他不能拔苗助长,因为这个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仍然需要发展,还是把他留在原来班级比较好。当我们谈到按不同程序区别对待学生时,她很认真地说:“请把门关上,千万不能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区别对待他们。”奥龙
36、小学因地制宜,借美国航天局离学校近的优势,开展了 5 个月的太空探测课题,并请航天局专家担任课题指导,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活动很简单,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持久的观察,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态度,确实是很好的方法。问题:(分数:50.00)(1).非传统学校奥龙小学在教学管理上有什么特点?(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在当代教育中,学校按班级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班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或师生遵循一定的准则,通过计划、组织、安排、督导和预期等活动,适当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项业务,以发挥教学效果,达成教
37、育目标的过程。班级管理的目标是育人,管理的项目涵盖人、事、物等内容,管理方式要符合教育的原理,管理决策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结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近年来,班级管理的研究又日益受到重视。原因有二:一是教育本身是在团体中形成的社会现象,团体成员通过班级中的人际交往,可以更容易、更强烈地接受相互影响和感化;二是班级团体内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左右着班级中儿童的学习活动。 美国基础教育倡导营造民主氛围和宽松环境,树立学生信心,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非传统学校奥龙小学就是典型的个案。这个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管理上公平对待学生,重在按个人特点和
38、能力而不是按地位来区别,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每个孩子都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样就开启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无限的空间实现飞跃。 (2)同时,教学管理气氛轻松。众多教学科目教师只负责组织,具体的由孩子凭想象去做。学生每天都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然后经选择确定选题。注重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在各种选择中做出抉择,并善于自我评估。孩子完成的作业虽然幼稚,有的不伦不类甚至荒诞,但毫无思想制约,体现并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校不以统一模式“铸造”学生,教师对学生“管”得不多,评语多是鼓励性的,在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从不说“不行”、“错了”之
39、类的话,而是说“做得很好”、“再试一试”等鼓励的话。 (3)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权利。孩子都是学校的一员,学生所在班级都没有指定的班长,而是由班上同学每天轮流当“干部”,人人都有机会领导别人,每天的协调人都调换,负责班里当天的所有事务。他们之所以如此兴奋和负责,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一天他是班上最重要的学生,也是班上的中心人物。而且,这种机会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天”。这样可以培养一个孩子的“领袖”意识及实施管理的自信。 (4)奥龙小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认为,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奥龙小学的教师研究每天用于这三方面教学内容的分割,而各个方面
40、的教学内容都不能超过总量的一半,充分体现了对教育原理的认识和运用。 总之,非传统学校奥龙小学视班级课堂教学为促进师生个性社会化的主要阵地,集体教育发挥作用的地方,不仅重视个体的发展,而且充分利用厂教学的集体教育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奥龙小学高度重视学生对原理的探究和操作过程,相比之下,结果相对处于次要地位。这在教育管理上有什么作用?(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奥龙小学请航天局专家担任课题指导,学生学习兴趣很高,通过持久的观察,培养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态度。奥龙小学高度重视学生对原理的探究和操作过程,相比之下,结果相
41、对处于次要地位。这在教育管理上就指明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教育管理应以人为本,树立全面育人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 课堂教学应该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围绕现实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或实验最终获得答案的一种学习方法。通常包括三个阶段: (1)提出问题或假说。问题作为学习的最初动机和挑战,它结构不明确,没有简单、固定、唯一的正确答案,但它能激起学生探索、寻找解决方法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针对问题或假说进行观察或实验。学生要研究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或答案
42、的“开放性”问题,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对突破学生思维的僵化、呆滞,刺激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作用。 (3)学生通过研究、分析,接受或拒绝先前假设,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 因此,“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理念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和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包括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等技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再有,就是在教学上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发现学习、科学精神等必将为创新教育开拓新的路径,使创新教育能够真正付诸现实。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很好载体。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自己设计的问题,才能真正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素质。 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形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