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2KB ,
资源ID:139056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905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5年(中国通史)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5年(中国通史)及答案解析.doc

1、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5 年(中国通史)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45.00)1.弭兵运动 (分数:5.00)_2.士家制度 (分数:5.00)_3.色目人 (分数:5.00)_4.更名田 (分数:5.00)_5.李斯 (分数:5.00)_6.五口通商大臣 (分数:5.00)_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分数:5.00)_8.八七会议 (分数:5.00)_9.重庆谈判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7.00)10.简述范仲淹改革的措施。 (分数:9.00)_11.简述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 (分数:9.00)_12.简述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分数:9.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8.00)13.开元之治述评。 (分数:14.00)_14.试论九一八事变至全面抗战爆发期间,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 (分数:14.00)_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5 年(中国通史)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45.00)1.弭兵运动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 546 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 5

3、46 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2.士家制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三国曹魏推行的军事政策。为保证有足够的兵源和防止士兵逃亡,规定士兵及其家属另立户籍,称为“士家”。士家集中居住邺城一带,由军营或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士家的子孙必须世世代代当兵,娶妻也必须是士家的女子。士家制保证了曹魏时的兵源,是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条件。3.色目人

4、(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元代对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来华各族人的统称。“色目”一词源于前代,意为各色名目。常见于元人记载的色目人,有唐兀、乃蛮、汪古、回回、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刺鲁、吐蕃等等。元色目人政治待遇高于汉人、南人,低于蒙古人,科举考试和入仕享有优遇,身犯重刑者由大宗正府处置。色目人大量进出汉族地带和中国西北地区,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作用。4.更名田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清初政府将明代宗室藩王所遗田产改归原耕种佃农所有的土地。康熙八年(1669 年),清廷下令,将明藩王庄田免价给予原来佃农耕种。佃农改为民户,田地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

5、更名田散布在许多省份,数目约为十六万顷,对于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及开荒是有积极作用的。5.李斯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秦政治家。楚上蔡人。战国末入秦,先后为吕不韦舍人、秦王政客卿。公元前 237 年,因修郑国渠事件,秦宗室贵族排挤六国之士,李斯上书谏止。秦始皇统一六国,他多所谋略。秦王朝建立后,任丞相,定立郡县制,焚诗书,下禁书令,并以小篆为标准,推行文字统一。始皇死后,与赵高策动沙丘政变,矫诏赐死扶苏、蒙恬,立胡亥为二世皇帝。最后为赵高所猜忌,诬其子与盗贼相通,腰斩咸阳市。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6.五口通商大臣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清政府设置的办理外交和通商

6、事务的钦差大臣。因当时只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开放为通商口岸,故名。最初并非正式衔名,一般称谓只用“钦差大臣”,由两江总督耆英兼任。1861 年,五口通商大臣成为总理衙门的下设职务,其职权也发生变化。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于 1912 年 3 月 11 日公布。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责任内阁制,并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有国务员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

7、制。该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8.八七会议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927 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主要内容: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9.重庆谈判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945 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关于实现国内和平的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通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8、、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 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以及接受日军投降等问题上双方仍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7.00)10.简述范仲淹改革的措施。 (分数:9.00)_正确答案:()解析: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 年)九月,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在富弼、欧阳修等人的支持下,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十项改革方案:(1)明黜陟,(2)抑侥幸,(3)精贡举,(4)择官长,(5)均公田,(6)厚农桑,(7)修武备,(8)减徭役,(9)覃恩信,(10)重命令。 上述改革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

9、冗官、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同年,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范仲淹等人的主张,史称“庆历新政”。但是,由于改革措施触犯了官僚和权贵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猛烈反对,新政推行仅一年左右,范仲淹、富弼等人就被迫离开朝廷,已颁布的改革法令也相继被取消。11.简述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分数:9.00)_正确答案:()解析:东汉初年对政府机构与职能进行调整的核心是维系专制主义的皇权,通过加强尚书台的权力和强化监察机构,完成了中央政府的重建和调整工作,通过固定州刺史治所和废除郡国都尉,完成了地方政府的建制。 (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刘秀削弱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权力,

10、这是他的重要集权措施之一。东汉初年,中央最高的官职是三公,就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三公的职位虽高,徒有虚名,并无实权。东汉初年,正式成立尚书台,作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在东汉,尚书台实际上成了皇帝真正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权力机构,三公和九卿只是受命办事,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的局面。 (二)监察制度。为了实行对政府官员行政的有效监督,刘秀在继承秦、西汉监察制的基础上,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包括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州刺史。司隶校尉兼领一州,又为中央要职,有监察公卿的权力,再加上中央总监察机构御史台、地方的州刺史,就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强有力的监

11、察系统,大大地稳固了东汉前期的皇权。 (三)地方行政机构。西汉时刺史无固定治所,刘秀改革使刺史有固定治所,实际上成为比郡高一级的行政长官,可以处理地方政务,不通过三公,可直接上奏皇帝,这就将地方行政管理直接置于皇帝的控制之下,并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 (四)废除郡国都尉。东汉王朝建立之初,仍沿袭西汉制度,每郡置都尉一人,负责地方部队和治安。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发动武装叛乱,刘秀在建武六年(30 年)下诏罢郡国都尉官,取消地方专门统帅军队的武官,将军权归并于守、相,同时取消每年一度的“都试”之制。刘秀所罢都尉仅限于内郡,边郡因多事仍置都尉,以佐太守,分部领兵。其后内地有紧急军情,亦往往复置

12、都尉。郡都尉的废除是东汉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虽然减少了地方官员拥兵自重的隐患,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在整体上却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力量。12.简述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分数:9.00)_正确答案:()解析: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包括创办新学堂、鼓励留学和改革科举制等,目标是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一)废除科举制度。为使近代教育真正得到发展,清政府逐步改革并最终废除了科举制度。1901 年后,清政府开始对科举制实行改革,一方面修改科举考试内容,将传统的四书、五经扩大到政治、历史、军事、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一方面逐渐减少科举名额,使学堂与科举最终合流。1905 年 9 月,清廷下

13、令从 1906 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这样,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废除。科举制的废除,扫除了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道路上的重要障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创办新式学堂。1901 年,清廷下诏要求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者一律改设为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为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为小学堂,各地设蒙养学堂。1902 年,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该年为农历壬寅年,因此称为壬寅学制,但并未付诸实施。1904 年,清政府颁布张之洞和张百熙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堂类型比较齐全、体制比较完备的学校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三)鼓励留学。1902 年

14、12 月,清政府批准外务部制定的留学生章程,规定凡学成归国者,分别奖以翰林、进士、举人出身并按等录用。此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8.00)13.开元之治述评。 (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一)裁汰冗官,整顿吏治。唐玄宗即位之初,即裁汰冗员,整顿吏治。玄宗专门颁布了整饬吏治诏,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以定升降黜陟。开元末年,还修订了大唐六典,作为行政法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实行官员定额编制,保证行政效率。 (二)抑制食封贵族。开元三年(715 年),玄宗规定,封家的租调改归政府统一征收,由封家在京城或州治领取,

15、封家亦不得再向封户催索或放高利贷。后来又规定,凡子孙承袭实封的,户数减十分之二。这些措施对食封贵族的势力起到了一些抑制作用。 (三)压制佛教势力。武则天、中宗、睿宗时期,崇佛过度,佛教势力得到恶性发展。开元二年(714 年),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强制还俗。同年八月,玄宗还下令禁止新造佛寺,禁止民间铸造佛像和抄写佛经,并禁止贵族官僚与僧尼交往。 (四)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开元年间,全国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玄宗还在各地大兴屯田,全国共有军屯 992 屯,垦田面积达 500 万亩左右。 (五)检田括户,限制土地兼并。针对武周以来均田制日趋破坏,土地兼逃亡日益严重的情况,开元九年

16、(721 年),玄宗任命宇文融为劝农使,大力检括逃户和籍外占田。这一措施既增加了政府收入,也对改变占田不均的情况、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4.试论九一八事变至全面抗战爆发期间,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 (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九一八事变至抗战全面爆发期间,围绕抗日问题,中国各个政治力量均提出了自己的抗日主张,具体如下: (一)在国民党方面,其主流看法是采取不抵抗政策,实行“先安内,后攘外”方针,镇压国内的一些反日抗议活动,并等待国联裁决日本的侵略行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不战而退。为了解决日本占领东北的问题,南京政府采取了诉诸国联的方式,希望能

17、和平解决。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中央的不抵抗政策存在一定的底线,特别是华北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1932 年 4 月,国难会议召开,成为国民党与在野党派的一次政治对话,并开启了此后国民党与在野各党派的对话。 自 1936 年起,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方针趋于强硬。1935 年初在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蒋介石全面接管权力,张群担任外交部长后,开始了对日的交涉,但因双方无法达成协议而失败。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南京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制订对于日本全面侵华的预案;同时,为了和平解决中共问题,在西安事变前夕,国民党与中共中央秘密接触等。 (二)国民党内部派系以及一些地方实力派,则坚决反蒋抗日。

18、1931 年 11 月 12 日,国民党内的临时行动委员会发出对时局宣传大纲,直接提出抗日必先倒蒋、推翻南京政权、释放一切政治犯等主张。同时,还支持十九路军的一二八抗战,并与红军达成反蒋初步协定。1933 年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新的中央政府联合红军对抗南京政府,极力宣传抗日反蒋的主张。 (三)在中国共产党方面,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共坚决主张抗日救国,反对妥协,主张全党与下层小资产阶级群众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并发动与领导反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全东北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9 月 22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

19、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全民族奋起抗战。 但从九一八事变至全国抗战阶段,中共的抗日主张经历了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拥蒋抗日等三个阶段的转变。1933 年 1 月 17 日,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表宣言,表示将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抗日武装联合;1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明确了开展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 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明确了“逼蒋抗日”的主张,并在这个时期与南京方面秘密接触,商谈联合抗日的可能性;1936 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在其中斡旋,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此,中共确定了“拥蒋抗日”的方针。 (四)在民主人士与党派方面,在拥护国民党的基础上,要求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并尽快实施宪政,联合各方面力量积极抗日。在 1932 年的国难会议上,他们提出纷纷提出建议,要求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尽快实施宪政。 综上所述,在九一八事变至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各个政治派别提出的抗日主张,其中一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时局不断地进行调整,最终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由此形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