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 年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解答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3 分 )生活中用 “ 引吭高歌 ”“ 低声细语 ” 来形容声音,这里的 “ 高 ”“ 低 ” 描述的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解析: “ 引吭高歌 ” 中的 “ 高 ” 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 低声细语 ” 中的 “ 低 ” 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 答案: B. 2.(3 分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 这是由于樟脑片发生了( ) A.凝固 B.升华 C.液化 D.汽化 解析:
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叫做升华现象 。 答案: B. 3.(3 分 )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5m 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 A.1m B.1.5m C.2m D.3m 解析: 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某同学站在竖直平面镜前 1.5m 处,物距为 1.5m,所以像距也为 1.5m,而镜中的像与他相距为物距与像距之和为 3m。 答案: D. 4.(3 分 )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 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意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 。 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
3、,下列图形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 A 图中隔板左右两侧都是水,且液面相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gh 可知,两边压强相等,橡皮膜 不应有凹陷 。 故 A 错误; B、 B 图中隔板左右两侧都是水,且右边的液面高于左边,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gh 可知,右边压强大于左边,橡皮膜应向左凹陷 。 故 B 错误; C、 C 图中隔板左边是水,右边是盐水,液面相平,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gh 可知,右边压强大于左边,橡皮膜应向左凹陷 。 故 C 错误; D、 D 图中隔板左边是水,右边是盐水,液面相平,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液
4、体压强公式 p=gh 可知,右边压强大于左边,橡皮膜应向左凹陷 。 故 D 正确 。 答案: D. 5.(3 分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与其相关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 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解析: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符合题意;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不符合题意;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不是同一受力物体,不
5、符合题意; D、汽车对路面的 压力和路面对车的支持力,不是同一受力物体,不符合题意 。 答案: A. 6.(3 分 )下列图形有关家庭电路的连接完全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三孔插座的连接不符合 “ 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 的要求,故 A接法错误; B、开关、灯泡和三孔插座的接法均符合连接要求,故 B 接法正确; C、三孔插座的连接不符合 “ 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 的要求,故 C 接法错误; D、开关与电灯的接法不符合 “ 火线首先接入开关,再接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 的要求,故 D 接法错误 。 答案:
6、B. 7.(3 分 )对于家庭厨房用具的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 A.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 25cm B.酱油瓶子的容积约为 5mL C.普通饭碗的重量约为 2kg D.电饭锅加热档的功率约为 100W 解析: A、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 25cm,所以 A 符合实际情况; B、酱油瓶子的容积约为 500mL,所以 B 不符合实际情况; C、普通饭碗的重量约为 0.2kg,所以 C 不符合实际情况; D、电饭锅加热档的功率约为 1000W,所以 D 不符合实际情况 。 答案: A. 8.(3 分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下列图中有关地磁体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
7、析: (1)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不完全重合,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因此 AB 两图不正确; (2)地磁场的磁感线从地磁北极 (地理的南极附近 )出来,回到地磁南极 (地理的北极附近 ),因此 C 正确, D 不正确 。 答案: C. 9.(3 分 )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从斜面上匀速滑下,其机械能增大 B.物体从斜面上匀速滑下,其机械能不变 C.汽油机压缩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汽油机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析: AB、物体从斜面上匀速滑下,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其机械能减小 。 因此, A
8、B 说法均错误; CD、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C错误, D 正确 。 答案: D. 10.(3 分 )如图所示的基本量具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 A. 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6.6g B. 温度计的示数为 16 C. 电流表的示数为 0.32A 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kg 解析: A、在天平的标尺上, 1g 之间有 5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 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m=5g+1.2g=6.2g。 此选项错误; B、在温度计上, 10 之间有 10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1 ,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
9、为 1 ;液柱最高处在 0 以下,说明温度低于 0 ,为 4 。 此选项错误; C、由图知,电流表选择的是 0 0.6A 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 0.02A,此时的示数为 0.32A.此选项正确; D、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计量单位是 N。 此选项错误 。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不选或错选的得 0 分 ) 11.(3 分 )某同学对凸透镜的光学特性进行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 12cm 处得到一个最小
10、最亮的光斑 。 (2)他再将该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后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 f 为 6cm B.实验 (2)中,物距 u 为 20cm C.实验 (2)中,物距 u 为 30cm D.实验 (2)中,得到的像为放大实像 解析: (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 12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 12cm。 故 A 错误; (2)从图上看处,实验 (2)中,物距 u=50cm 30cm=20cm, 2f u 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
11、,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故 C 错误;故 BD 正确 。 答案: BD. 12.(3 分 )如图,斜面长 s为 1.2m、高 h 为 0.3m,现将重为 16N 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低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 F 为 5N,拉力的功率为 3W,则 ( ) A.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80% B.拉力做的总功为 4.8J C.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 4.8J 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 2s 解析: W 总 =Fs=5N1.2m=6J ; W 有 =Gh=16N0.3m=4.8J ; = WW有 用总= 100%=80% ; 根据公式 P= Wt= sFt,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 t= sF
12、P= =2s; 由以上分析可知 ACD 正确, B 错误 。 答案: ACD. 13.(3 分 )如图为某同学实验时所用电路,电路中电流表量程为 0 0.6A,电压表量程为 03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为 50 ,定值电阻 R0为 10 。 电源电压为 6V 且保持不变,实验操作正确并保证电路各器材安全,则在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 的过程中 ( ) A.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 0.6A B.电压表的最小示数是 1V C.滑动变阻器的最小功率是 0.5W D.电阻 R0的最大功率是 0.6W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 (1) 电源的电
13、压大于电压表的最大示数,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为 3V,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的最大示数: Imax= =0.3A,故 A 错误; 此时电阻 R0消耗的最大功率: P0max=UmaxImax=3V0.3A=0.9W ,故 D 错误;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min=U Umax=6V 3V=3V,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小功率是 PR1=UminImax=3V0.3A=0.9W ; (2)当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中,电阻最大为 R 总 =R+R0=50+10=60 , 则电路中的电
14、流: Imin= =0.1A, 电压表最小示数为: URmin=IminR0=0.1A10=1V ,故 B正确 。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max=U Umin=6V 1V=5V,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是 PR2=UmaxImin=5V0.1A=0.5W ,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小功率是 0.5W,故 C 正确; 答案: BC. 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 14.(4 分 )小明坐在天津到北京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该车仅用 30min 跑完 120km 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 km
15、/h。 解析: (1)以动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相对与轿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 (2)t=30min=0.5h, v=st= =240km/h。 答案:动车 240 15.(4 分 )推土机的推土铲刃、篆刻刀的刀口做的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都是通过 受力面积来 压强的 。 (两空均选填 “ 增大 ” 或 “ 减小 ” ) 解析: 推土机的推土铲刃、篆刻刀的刀口做的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 答案:减小 增大 。 16.(4 分 )如图中搬运砖头的独轮车,使用时可视为 (选填 “ 省力 ” 或 “ 费力 ” )杠杆:若车厢或砖头所受的总
16、重力 G 为 1000N(车架所受重力忽略不计 )。 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 F 的大小为 N。 解析: (1)因为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 (1)由 FL1=GL2可得, F1m=1000N0.3m ,故 F=300N。 答案:省力 300 17.(4 分 )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 (选填 “ 相同 ” 或“ 不同 ” ),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说明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 有关 。 解析: 电炉丝和连接的导线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相等,通电时间是相同的,由焦耳定律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
17、流的平方、导体电阻大小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可知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是因为电炉丝与导线的电阻不同造成的,即说明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有关 。 答案:相同 电阻 18.(4 分 )如图是甲、乙两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甲的电阻是 。若将甲和乙并联接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I 甲 : I 乙 = 。 解析: (1)由图象可知,当 U 甲 =U 乙 =2V 时, I 甲 =0.2A, I 乙 =0.1A, 由 I=U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R 甲 =UI甲甲= =10 , R 乙 = UI乙乙= =20 ; (2)将甲和乙并联接在电路中时, 因并联电路中
18、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UIRRI U RR甲 甲 乙乙 甲乙= = 。 答案: 10 2: 1 19.(4 分 )一个标着 “220V 1100W” 的电炉,正常工作时电阻丝的电阻为 ;当其两端电压为 110V 时,该电炉的实际功率为 W。 (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 解析: 电炉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P=800W,电压为 880V, 根据 P= 2UR可得,电阻丝的电阻: R= 2UP= =44 , 当电路中的电压降低到 110V 时,其实际功率: P 实 = 2UR实= =275W。 答案: 44; 275。 四、综合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37 分 。
19、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 20.(7 分 )小华家额定功率为 2000W 的电热淋浴器,装满 30kg 水后连续正常加热 35min。 水的温度由 20 升高到 50 。 已知 c 水 =4.210 3J/(kg ),求: (1)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解析: 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cm(t t0) =4.210 3J/(kg )30kg (50 20 ) =3.7810 6J; 答案: 3.7810 6J (2)此过程电热淋浴器的热效率 。 解析: 消耗的电能: W=Pt=2000W3560s=4.210 6J, 此过程电热淋
20、浴器的热效率: =QW吸100%= 100%=90% 。 答案: 90% 21.(6 分 )明天的物理课上,九年一班的同学们要用如图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中最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U 额 为 2.5V,额定功率估计在 0.8W 左右 。 现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如下内容的实验预习 。 (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测量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的电路连接 。 解析: 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电压表选 0 3V 量程,灯泡额定电流约为 I=PU= =0.32A,电流表选 0 0.6A 量程, 把电源、开关、灯泡、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 。 答案 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
21、2)本次试验需要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分别为 U 额 、 0.8U 额 、 1.2U 额 这三种情况下的电功率,请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 答案: 实验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功率 P/W 1 2 3 22.(6 分 )在 “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 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题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题电阻跟导体粗细有关; 猜想三:导题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 。 同学们想利用如图的电路和表中的导体验证上述猜想 。 导体代号 长度 /m 横截面积 /mm2 材料 A 1.0 0.2 锰铜 B 1.0 0.4 锰铜 C 1.0 0.6 锰铜 D 0.5 0.4
22、 锰铜 E 1.5 0.4 锰铜 F 1.0 0.6 镍铬合金 G 1.0 0.6 铁 (1)请将猜想一的实验设计思维路补充完整 。 选取 和 相同、 不同的导体,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 。 通过比较电路中 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 答案: 材料 横截面积 长度 电流; (2)验证猜想三时,若需对比三个实验数据,则应从上表中选取导体 (填写导体代号来进行实验 )。 答案: C、 F、 G 解析: 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则需使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应选用的三种导体是 B、 D、 E,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 。 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为了研
23、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则需使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应选用的三种导体是 A、 B、 C,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 。 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则需使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应选用的三种导体是 C、 F、 G,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 。 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 23.(6 分 ) 小红用如图电路测量未知电阻 R2的阻值 。 实验时,闭合 S、 S1,电压表的示数是12V:闭合 S、断开 S1,电压表的示数是 8V。 已知电阻 R1为 40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求被测电阻 R2的阻值 。
24、 解析: 当闭合 S、 S1时, R2处于短路状态,电路中只有 R1,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电源的电源的电压 U=12V, 当闭合 S、断开 S1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 R1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I2=I1= 11UR = =0.2A;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R2两端的电压 U2=U U1=12V 8V=4V, 则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2= 22UR = =20 。 答案 :被测电阻 R2的阻值为 20 。 24.(6 分 )小亮想测出小木块 (密度比水的小,表面经处理后不吸水 )的密度 。 除了此木块,老师还给他提供了
25、如下器材:与木块体积相同的铜块,足够大的量筒和足量的水 (已知水的密度为 水 )。 请你仅利用上述器材帮他设计测量这个木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答案: 实验步骤: 向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 V0; 将铜块缓慢放入量筒内水中,记下此时水和铜块的总体积 V1; 再将木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待木块静止处于漂浮状态时,记下此时总体积 V2。 (2)写出木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 答案: 木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因为木块漂浮, G=F 浮 = 水 gV 排 = 水 g(V2 V1) 木块的质量为 m=Gg= 21g V Vg
26、水 ( - )= 水 (V2 V1) 木块的体积为 V=V1 V0 = mV= 2110VVVV水 ( - )( - ) = 2110VVVV水( - )( - ) 25.(6 分 )下面是小明自制 “ 浮力秤 ” 的装置图 (如图 )和使用说明书 。 已知水的密度为 水 ,秤盘中未放物体时浮体的圆柱体侵入水中的深度为 h0,请根据上述内容和条件解答: (1)在图中画出未称物体时,浮体在水中沿竖直方向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 过浮体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合 F 浮1和 G0表示 。 答案: 如下图所示: (2)推倒出被称物体质量 m 与浮体的圆柱体浸入水中
27、深度 h 之间的关系式; 解析: 秤盘中未放物体时,浮体在水中漂浮,则有 F 浮 1=G0 水 gV 排 1=G0 化简后可得: G0= D 水 gh0; 被秤物体放在秤盘上后,浮体仍漂浮,则有 F 浮 2=G0+G 物 水 gV 排 2=G0+mg 水 g D h= 水 g D h0+mg 化简后可得: m= DO2 水 (h h0)。 答案: 被称物体质量 m 与浮体的圆柱体浸入水中深度 h 之间的关系式为 m= D 水 (hh0)。 (3)求出要使此 “ 浮力秤 ” 能够达到最大称量值,使用前应在外筒中至少加入的水的质量 。 解析: 至少应加入水的体积: V 水 = (D2 D )L0,其质量: m 水 = 水 V 水 = (D2 D )水 L0。 答案: 使用前应在外筒中至少加入水的质量为 (D2 D ) 水 L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