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 年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一 、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明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朝宰相废除后设立内阁,内阁官员尽管只是皇帝的秘书人员也无实际行政的决策权,但可以参与军国大
2、事的商讨,所以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C D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故答案选 B。 答案: B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 (它 )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 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是指元代前期行省只是中央中书省(宰相府)的临时派出机构,代行中书省的职能,故名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但后期行省逐渐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故答
3、案选 C, A B D 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答案: C 3.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 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科学落后 B.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C.中国军事的落后 D.中国无世界知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问题要求从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即从整体性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史实可知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世界形势的愚昧无知,这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
4、策有直接关系,故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与世界整体形势或局势无关。 答案: D 4.据 1938 年 4 月 9 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说: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江苏南京的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 日军溃败之讯 确为事实 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道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 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取得了抗战 以来的首次大捷 C.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空特征“ 1938 年 4 月”和
5、“津浦线”可知此次战役是指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国民党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也是中国军民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答案选 D, A项是指淞沪抗战的积极作用, B C 两项是指平型关大捷。 答案: D 5.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向首相柏特曼的一件呈文中称:“在英国的对华商业中心,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更为显著。但是,只要英、日同盟要求在新中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利益将促使其他列强一致行动”。这里的“新中国”是指( ) A.中华民国 B.太平天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南京汪伪政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
6、国最尖锐的竞争者。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更为显著”是指辛亥革命爆发后英日矛盾在长江流域日益突出,但为了维护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根本殖民利益,帝国主义国家变化联合起来向新生的中华民国政权施加外交压力,所以答案选 A, B C D 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合。 答案: A 6.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 邓小平访问美 国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席位过程中没有涉及台湾统一问题,邓小平访问美国发生在中美两国正式
7、建交之后,此前中美两国已经就台湾问题达成统一认识,即台湾属于中国,所以两项与题意要求不符合,两项中对台湾问题均有明确的表述,也是台湾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故答案选 B。 答案: B 7.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与此同时也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的事务也即搞好与周边国家的睦领友好合作,属于参与地区性组织活动,即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属于搞好睦领友好合作,两项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D。 答案: D 8.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
8、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中可能的是本邦的( ) 妇女 外邦人 全体公民 奴隶 奴隶主阶级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从根本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力,更无自由参政的权力,所 以只有两项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B。 答案: B 9.“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 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
9、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设计”应理解为(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 1787 年宪法 D.法兰西第 三共和国宪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 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特点,尤其是时间特征符合美国建国和政治架构的特征,故答案选 C, A B D 三项与上述事实特征不相符合。 答案: C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
10、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 ) 古代 中国的丞相制度 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西方国家的 代议制度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的含义是某项政治制度的设立既要考虑当前政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要在此前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以满足实际政治变革的需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项均具备上述政治特征,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1.继叙利亚 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多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
11、大会提出谴责叙利亚政府的议案,中俄均投了反对票,议案在安理会被中俄否决。俄罗斯和中国强硬立场让西方国家恼羞成怒,西方指责的怒火变得有些歇斯底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俄与西方的两极格局对抗形成 B.大国争霸意图显现 C.中俄两国已结成战略同盟 D.世 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世 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叙利亚 危机的复杂性是多股力量相互作用和交织的结果,中俄两国在此问题上投反对票即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同时也有力地制止了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势力对叙利亚的侵害,所以 D 项表述最符合题
12、意, A B C 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当前国家关系的史实。 答案: D 12.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 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的是对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产生积极推动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农业发端于春秋战国时代,先进生产工具和水力工程的兴修都有助于这种农业的发展,所以 两项符合题意要求, 属于中国早期粗犷农业的发展特征, 项中曲辕犁是精耕细作农业成熟或完善的标志
13、,与初期发展阶段要求不符,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3.“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情况与材料中观点不相符的是( ) 闭关锁国 朝贡贸易 市坊制度 官营专卖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突出强调的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财富,结合史实不难发现 闭关锁国的推行阻碍了对外贸易,不利于国家获取贸易税收; 朝贡贸易更是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市坊制度的破产更是国家对商品经济发展干预弱
14、化的表现,所以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 官营专卖有利于国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4.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深刻描绘了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法币贬值的严重现象,结合史实不难得出此种现象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区通货膨胀严重,国民党滥
15、发纸币造成了法币的急遽贬值,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5.某学校高三学生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了一个主题,该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D.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阳铁厂,大生纱厂和新中国的飞机制造厂属于不同性质的企业,但他们却共同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当然三种不同企业的先后出现折射出来社会的政治变迁和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故答案选 D。 答案: D 16.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
16、”。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 ) A.美洲的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B.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C.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D.金银贬值,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业革命”无疑表现为商品交易种类和数量的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突破,显然 A 项符合题意要求, B 项强调的是世界联系的加强, C 项强调新航路开辟对殖民侵略的推动, D 项属于“价格革命”,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7.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
17、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材料描述的是( ) A.19 世纪的英国 B.16 世纪的西班牙 C.20 世纪的美国 D.17 世纪的荷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这个共和国的资本 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说明该国政体属性是共和国,由此可以确定答案在 C D两项之间选择,同时材料文字 “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 说明该国应该是欧洲国家,由此可以明确答案选 D。 答案: D 18.下图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表,根据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a
18、 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英、法、美等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b 处所在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b 处所在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网络工具发展迅速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曲线和坐标能明显解析出 a b 两处分别处于 19 世纪中期和 20 世纪中期,结合所学不难判断此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三项表述符合史实,项说法错误,电 话、电报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盛行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期, 1946 年电子计算机已经诞生,所以答案选 C。 答案: C 19.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政策,它们在制定时曾
19、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到了后来却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下列选项与上述说法相符合的是( )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能够判断出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起过积极影响,最后被苏联废止并未产生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要求,同理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政府不得已而实行的对外政策,客观上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因此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总体来看弊大于利,也不符合题意要求,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B。 答案: B 20.若干小事件可以构成一个事
20、件,若干事件又可以构成一个历史事实,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两极对抗格局 B.罗马法 万民法 公民法 C.欧共体建立 -西欧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D.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若干小事件可以构成一个事件,若干事件又可以构成一个历史事实,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说明了历史事件具有明确的高低大小秩序,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只有 C 项符合由小到大或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历史事件, A项中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属于并列关系, B项属于由高 向低
21、排列, D 项中也是并列关系,故答案选 C。 答案: C 21.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西方宗教信仰还是中国传统理学,均强调对人欲望的约束和加以限制,所以 B项符合二者的共同点, A C 两项只符合宗教的特征, D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理学中同样存在优秀精神力量。 答案: B 22.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吸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22、”。以此判断与这两种观点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由吸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强调中国对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这与辛亥革命的变革特征相符;“厌恶固有文化中 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明显是指新文化运动,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23.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 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二个“权威”最可能的是
23、( ) A.上帝 B.罗马教皇 C.君主 D.马丁路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说明第二个“权威”是指自由信仰的对象,即上帝,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信仰自由具有绝对的权威,但信仰的对象是上帝而非教皇,所以答案选 A。 答案: A 24.霍克海默 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 理论 或 观点 包括 ( )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教皇是太
24、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即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但与此同时启蒙思想家康德在总结启蒙运动是强调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所以启蒙思想家拥护法律,更主张建立法制社会,所以不会是启蒙思想家的反对对象,排除,答案选 B项。 答案: B 25.“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 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 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 A.电磁感应理论 电动机、发电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B.内燃机 汽车、
25、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C.相对论 电子计算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 D.牛顿力学体系 蒸汽机 工业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的是按照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 和 产业革命 的逻辑顺序组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判断出 A 项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B项中 内燃机 和 汽车、飞机 同属技术革命范畴, C 项中相对论并不是 电子计算机 产生的理论, D 项中 蒸汽机 也并非是 牛顿力学体系 的直接产物,故答案选 A。 答案: A 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 、 非选择题 (第 26、 27 为必考题,第 28、 29 为选做题,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共计 50
26、分。 ) 26.(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 3 分)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
27、的办法”有哪些?( 6 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 概述新中国初期的主要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外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 2 分) 解析: (1)结合材料一图片内容,可以直接看出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秦代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华民国政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其政治特征分别是图 1:君主专制制度 ;图 2:资产阶级级民主政治制度 ;图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从专制走向民生。 (2)结合英国“光荣革命”内容可知其完美之处表现在:不流血、妥协的斗争方式;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主要是指对王权的限制,具体举措有颁布权利法案,
28、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 ;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3)结合史实可直接 回答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4)总结中西政体的成因和作用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答案: (1)政治特征 : 图 1: 君主专制制度 ;图 2: 资产阶级级民主政治制度 ;图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分 ) 发展趋势 : 从专制走向民生 !( 2 分 ) (2)完美之处 : 不流血、妥协。办法 : 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 ;责任内阁制逐
29、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4 分 ) (3)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分 ) (4)认识 :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2 分 ) 27.( 1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 1988 年的通货膨胀和 1989 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
30、果。 1992 年初春, 88 岁高龄的邓小平从 1 月 17 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材料三: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一位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不久后他获得了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他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召风他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要赶快离开 。 l931 年,他返回美国。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
31、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 (1 分 )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 (2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而材料中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 ”是“客观形势使然”?( 6 分) (3) 材料三中的美国青年 在苏联的将近十年 间 ,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2 分 )他 回到美国的 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 ?(2 分 )当时美
32、国政府 的对 策是什么 ?(2 分 )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美国罗斯福、奥巴马总统以及当前中国政府在应付严峻经济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4 分 ) 解析: (1)从材料一图片内容中能够看出中国古代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作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主要包含:重农抑商,兴修水利工程,祭祀农神,祈祷丰收等。 (2)结合所学史实可知邓小平“南巡”谈话的主要内容是阐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其 出现的历史根源在于:图片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 );促使邓小平“南巡”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20 世纪的 80
33、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 (如 1988 年的通货膨胀、 1989 年政治风波 );“市场政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特征,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回答相关问题。 (4)结合所学内容可以总结出罗斯福新政与当前 中国政府在应付严峻经济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强化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具体举措表现在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 ;关注民生 (增加就业机会 );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宏观调控 );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答案: (1)经济状况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措施 : 重农抑商,兴修
34、水利工程,祭祀农神,祈祷丰收等。 (3 分 ) (2)历史根源 :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2 分 )原因 :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20 世纪的 80 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 (如 1988 年的通货膨胀、 1989年政治 风波 );“市场政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回答两点即可得 4 分 ) (3)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礼会主义工止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2 分 )形势 : 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2 分 )政策 : 胡佛政府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 分
35、 ) (4)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 ;关注民生 (增加就业机会 );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宏观调控 );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4 分 ) 28.(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掀 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篡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或整体历史的时代。“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 分工而消灭得越来越彻底,历 史也就在越来越大
36、的程度上称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问题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 15 世纪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 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史( 19 世纪 40 年代末期)的影响。 解析: (1)材料一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历史事件,因此凡是对推动世界整体历史发展其促进作用的就应该给以积极评价,结合所学 可以发
37、现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积极推动了全球历史的发展进程。 (2)从整体性史观,即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直接得出如下结论,即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3)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史( 19 世纪 40 年代末期)的影响,可以分析得出诸多结论,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军事等方向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 (1)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 (3)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运动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起步;民族工业开始出现。政治: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锁国”被打破,国门从此被打开。思想文化:提倡“经世致用”,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引进自然科学,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