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70KB ,
资源ID:139330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933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2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2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关于历史观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B.杰出人物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完全是必然的C.历史人物不能创造历史,但总能加速历史的前进D.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杰出人物( )(分数:2.00)A.能够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B.其活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和人民群众的

2、制约C.是历史的主体D.是历史的创造者4.关于历史人物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一种说法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又有一种说法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种说法( )(分数:2.00)A.前者肯定了历史人物的作用,后者属于英雄史观B.二者都是唯心史观C.二者都贬低了历史人物的作用D.二者都是唯物史观5.我国医药名著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农业名著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都是总结劳动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编写而成的。许多文学名著如我国的诗经楚辞水浒西游记。外国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天方夜谭等等。也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作为精神生产与社会交往重要工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创

3、造的。以上事实充分说明( )(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展开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围绕这一主题,我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了市场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创建了社会保障制度等。这种经济体制改革所体现的规律是( )(分数:2.00)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7.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属于

4、改革和革命共同之处的是( )(分数:2.00)A.二者都导致社会形态的质变B.二者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C.二者都是对原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D.二者的根本问题都是国家政权问题8.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根据以上表述,表明尼采的历史观是( )(分数:2.00)A.唯物史观B.历史决定论C.形而上学历史观D.英雄史观9.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人之初,性本善“所表达的意思,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标准进行划分,属于(

5、)(分数:2.00)A.自然人性论B.抽象人性论C.具体人性论D.利己主义人性论10.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总体上将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五大历史阶段。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却未经资本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却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西藏等地区却直接由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非洲甚至有一些民族直接由原始社会跨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和非洲这些国家的发展情况说明( )(分数:2.00)A.社会形态更替的选择性B.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C.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D.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11.恩格斯

6、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该论断所揭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2.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分数:2.00)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政治上层建筑D.思想上层建筑13.社会存在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14.经济基础决定

7、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分数:2.00)A.上层建筑自身的性质B.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上层建筑由那个阶级领导D.上层建筑按照何种社会意识构建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这句谚语正确的解读有( )(分数:2.00)A.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B.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发展的独立因素C.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D.自然地理环境是人

8、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7.在现代天文宇航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天文望远镜可以遥望几百亿光年以外的宇宙;在现代生物科学进步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分析人体细胞和 DNA的内部特征。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仍然有许多的人相信“上帝”、 “真主”、“佛陀”,相信“灵魂”的存在与“转世”。宗教仍然存在于现代社会这一事实说明( )(分数:2.00)A.唯心主义有其复杂的认识和社会根源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8.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基础上建立的虚拟人际关系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形式。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计算机和网络科

9、技的发展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B.网络对人类社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C.网络关系将成为基本的社会关系D.网络和计算机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资料19.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该论断包含的哲理有( )(分数:2.00)A.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量变必须累计到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2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人类社会应当是这样一种“金字塔”结构:由神用铜铁造的工匠、农民等,居于最低阶层,负

10、责供给社会生活必需品;由神用银子造的军人、武士等,居于中间阶层,负责保卫国家;由神用金子造的哲学家和国王,居于最高阶层。负责统治国家。柏拉图指出。如此各个阶层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就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柏拉图的这些观点( )(分数:2.00)A.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有利于剥削阶级的统治的C.否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D.没有看到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地位21.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现代哲学家,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斯宾塞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即“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与人体有机体一样,具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

11、统等不同的部分。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发挥作用。马克思指出:社会形态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两者犹如社会的“骨骼”和“血肉”。关于以上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正确的解读有( )(分数:2.00)A.他们都指出了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整体B.他们都指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实践C.他们都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他们都指出了人类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具有联系22.以下属于唯心史观的论断有( )(分数:2.00)A.“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B.“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3.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阶

12、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下事件中属于阶级斗争的有( )(分数:2.00)A.唐朝末年的黄巢大起义B.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C.辛亥革命前后以康、梁为代表的保皇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之间的斗争D.当今西方国家中的工人为争取提高待遇而举行的示威游行罢工活动24.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关于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B.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C.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D.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13、发展状况的人类社会基本规律25.马克思指出:“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该论述所包含的观点有( )(分数:2.00)A.历史事件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B.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C.历史事件的偶然性由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所决定,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D.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26.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国各级部门都以抢救受灾群众生命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为救援工作的第一目标。贯彻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于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正确的解读有( )(分数:2.00

14、)A.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B.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D.群众观点包含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27.有人指出:“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然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这句话( )(分数:2.00)A.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说明了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C.说明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D.表明历史必然性取决于人的主体选择28.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15、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该论断所包含的唯物史观的哲理有( )(分数:2.00)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9.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16、、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该论断所揭示的唯物史观的原理有(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0.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该论断

17、告诉我们( )(分数:2.00)A.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而非生物的自然性B.人的本质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D.人的本质是历史的而非永恒不变的3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B.它作为劳动对象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C.它能够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32.关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理解正确的有( )(分数:2.00)A.它具有历史继承性B.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C.它与社会存在在发展上具有不平衡性D.它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18、来实现的33.当今时代。出现了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全球问题”。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关系是( )(分数:2.00)A.“全球问题”是科技发展造成的,科技越发展,“全球问题”越严重B.对科技的应用不当是造成“全球问题”的重要原因C.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问题”创造了条件D.要把科技发展同变革、调整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管理、更新观念结合起来,综合解决“全球问题”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2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19、)_解析:2.关于历史观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B.杰出人物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完全是必然的C.历史人物不能创造历史,但总能加速历史的前进D.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考查对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的辨识。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规律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历史的规律和历史发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在遵循历史规律和历史方向的前提下,人却可以自觉选择适合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选项 A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错误。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每一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

20、杰出人物,这是必然的;但杰出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出现,由谁来担当杰出人物,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选项 B片面强调了必然性,故不可选。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只有杰出人物才能加速历史前进。所以 C错误。马克思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整个“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故 D正确。这里要注意,“个人创造整个历史”的观点为错误。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杰出人物( )(分数:2.00)A.能够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B.其活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和人民群众的制约 C.是历史的主体D.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杰出人物性质和作用的理解。历

21、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客观规律而非人决定的。故 A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创造作用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故CD不可选。任何人的活动都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并且作为历史发展的影响者的杰出人物,其作用还要受历史创造者的制约。故 B可选。4.关于历史人物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一种说法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又有一种说法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种说法( )(分数:2.00)A.前者肯定了历史人物的作用,后者属于英雄史观 B.二者都是唯心史观C.二者都贬低了历史人物的作用D.二者都是唯物史观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案例题。考查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的区别。“李杜文

22、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韩愈的诗句。它高度评价了李白和杜甫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揭示了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天不生仲尼,方古长如夜”来自朱熹的朱子语类(也相传为杜甫所作)。它过分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地位,表达的是夸大历史人物作用的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唯心史观。由此可知,只有 A可选。5.我国医药名著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农业名著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都是总结劳动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编写而成的。许多文学名著如我国的诗经楚辞水浒西游记。外国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天方夜谭等等。也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作为精神生产与社会交往重要工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以上事实充分说明

23、( )(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以及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题干中所列举的成果,均属于精神产品。故 c契合题意。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展开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围绕这一主题,我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了市场体系

24、,完善了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创建了社会保障制度等。这种经济体制改革所体现的规律是( )(分数:2.00)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解析:本题是案例型考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之生产关系一定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为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表现为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均属于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内容。显然,生

25、产关系之所以要改变,原因只能从生产力当中去寻找,故 B可选。其他三项本身都正确,但均与题干设问无关。7.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属于改革和革命共同之处的是( )(分数:2.00)A.二者都导致社会形态的质变B.二者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C.二者都是对原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D.二者的根本问题都是国家政权问题解析:解析: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革命和改革的异同。革命会导致社会形态的质变;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下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使该社会形态走向完善,故 A错误。改革和革命都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所以 B可选。革命是对原有社会经济、政

26、治、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的质变;但改革只是改变原有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而非制度,改革不是社会的质变,而是总的社会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所以 C不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而改革的目的之一是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所以 D也不选。8.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根据以上表述,表明尼采的历史观是( )(分数:2.00)A.唯物史观B.历史决定论C.形而上学历史观D.英雄史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创造者理解。尼采思想属于现代

27、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在现代西方产生很大影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采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属于唯心主义。9.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人之初,性本善“所表达的意思,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标准进行划分,属于( )(分数:2.00)A.自然人性论B.抽象人性论 C.具体人性论D.利己主义人性论解析:解析:本题以历史典籍为材料,考点是人的本质。“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把人的本性或本质先验地理解为善,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人的本质是由其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答案是 B。ACD 都是干扰项。10.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低级到高级、

28、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总体上将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五大历史阶段。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却未经资本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却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西藏等地区却直接由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非洲甚至有一些民族直接由原始社会跨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和非洲这些国家的发展情况说明( )(分数:2.00)A.社会形态更替的选择性B.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C.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D.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社会形态更替的选择性是杜撰出来的干扰项。只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概念。故 A不可

29、选。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指的是人类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和客观制约性。与题干设问不符合。故B不可选。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的民族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超越某一种甚至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与题干设问符合,故 C可选。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指的是社会发展前进过程中非直线上升式的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暂时的停止,曲折迂回的路线,甚至是暂时的倒退。故 D与题意不符合。11.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

30、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该论断所揭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解析: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吃、喝、住、穿”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它必须依靠物质资料生产来解决;在此基础上,人类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其他实践活动。故 D符合题意。其他三个选项本身均正确,但不是题干表达的意思。12.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分数:2.00)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政治上层建筑 D.思想上层建筑解

31、析:解析:上层建筑由观念(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其一,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其二,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13.社会存在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解析: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物质生活

32、资料的生产即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因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A 不属于社会存在。1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分数:2.00)A.上层建筑自身的性质B.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上层建筑由那个阶级领导D.上层建筑按照何种社会意识构建解析: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5.多项

33、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这句谚语正确的解读有( )(分数:2.00)A.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 B.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发展的独立因素C.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D.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所谓“水土”即地理环境。AC是记忆型选项,对它们比较容易做出肯定的判断。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能脱离社会生产,故 B项错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34、基础是生产方式。D 本身为错误。17.在现代天文宇航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天文望远镜可以遥望几百亿光年以外的宇宙;在现代生物科学进步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分析人体细胞和 DNA的内部特征。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仍然有许多的人相信“上帝”、 “真主”、“佛陀”,相信“灵魂”的存在与“转世”。宗教仍然存在于现代社会这一事实说明( )(分数:2.00)A.唯心主义有其复杂的认识和社会根源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和唯心主义根源问题的掌握与运用。从哲学上讲,宗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任何意识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客观依据

35、和根源。故 A可选。科学技术进步的各种成果属于社会存在;但这些成果却无法马上改变宗教信仰这一社会意识的状况。故 B切合题意。CD 与题干设问无关。故不可选。18.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基础上建立的虚拟人际关系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形式。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B.网络对人类社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C.网络关系将成为基本的社会关系D.网络和计算机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资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科技革命的作用。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代表形式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由此,网络成为新

36、的生活资料,并且对人类社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表述都符合题干内容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常识。所以 ABD正确。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决定着其他一切关系。所以 C不对。19.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该论断包含的哲理有( )(分数:2.00)A.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量变必须累计到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案例

37、型考题。社会形态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上层建筑是否变化,由经济基础决定;而经济基础是否变化,则要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形态变化的终极原因。题干中“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表达的就是该意思。故 A可选。“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即所谓的质变。这种质变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慢慢发育,最终达到“成熟”的水平。所以,“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表达的意思就是:量变如果没有突破度,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故 D可选。BC 本身

38、正确,但与题干的设问无关。2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人类社会应当是这样一种“金字塔”结构:由神用铜铁造的工匠、农民等,居于最低阶层,负责供给社会生活必需品;由神用银子造的军人、武士等,居于中间阶层,负责保卫国家;由神用金子造的哲学家和国王,居于最高阶层。负责统治国家。柏拉图指出。如此各个阶层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就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柏拉图的这些观点( )(分数:2.00)A.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有利于剥削阶级的统治的 C.否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 D.没有看到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地位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将唯物史观的众

39、多观点汇聚起来考查。题干所引用的柏拉图论断,强调了入先天的差别决定了其后天的社会地位,是一种神学宿命论,属于唯心史观。所以 A正确。由该观点出发,可以自然引申出被统治者应当安分守己的结论,有利于剥削阶级进行统治。所以 B正确。柏拉图的观点,轻枧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所以 CD符合题意。21.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现代哲学家,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斯宾塞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即“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与人体有机体一样,具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不同的部分。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发挥作用。马克思指出:社会形态由

4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两者犹如社会的“骨骼”和“血肉”。关于以上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正确的解读有( )(分数:2.00)A.他们都指出了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B.他们都指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实践C.他们都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他们都指出了人类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具有联系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还具有串联的性质。对待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它们的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都是否定的。由此可知,BC 不可选。其次,结合题干材料,可看出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承认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承认人类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

41、些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相同之处。所以 AD可选。22.以下属于唯心史观的论断有( )(分数:2.00)A.“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B.“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解析:解析:唯心史观的观点与唯物史观相反,它认为社会的本质是精神而非物质;认为创造历史的是英雄人物而非人民群众。A 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观点。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史观。“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出自论语子路篇。夸大了君主(历史人物)的作用,属于唯心史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42、该言论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属于朴素的唯物史观的观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出史记陈涉世家,是鼓动老百姓起来造反的口号。该言论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意味。23.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下事件中属于阶级斗争的有( )(分数:2.00)A.唐朝末年的黄巢大起义 B.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C.辛亥革命前后以康、梁为代表的保皇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之间的斗争D.当今西方国家中的工人为争取提高待遇而举行的示威游行罢工活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

43、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唐朝末年的黄巢大起义,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观念派别之间的斗争,二者都属于同一阶级。辛亥革命前后以康梁为代表的保皇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之间的斗争,是资产阶级不同阵营之间的斗争,二者都属于同一阶级。当今西方国家中的工人为争取提高待遇而举行的示威游行罢工活动,是现代西方社会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形式。所以,选项中四个事例,存在着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属于阶级斗争的是 AD。24.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依据历史唯物

44、主义相关原理。关于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B.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C.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D.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人类社会基本规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知识点。改革是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而非制度。社会革命才带来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所以 C不对。25.马克思指出:“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

45、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该论述所包含的观点有( )(分数:2.00)A.历史事件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B.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C.历史事件的偶然性由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所决定,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D.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理解型考题。材料来自马克思致库格曼的著名书信,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经典表述之一。马克思在谈到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时,明确地说明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首先 AC正确。既然肯定历史的必然性,就肯定了历史的规律性,所以 B也正确。马克思最后指出:“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也是明确地说明历史规律是可以被发现和认

46、识的。所以 D也可选。另外,考生根据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难找出正确答案。26.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国各级部门都以抢救受灾群众生命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为救援工作的第一目标。贯彻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于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正确的解读有( )(分数:2.00)A.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B.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 D.群众观点包含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知识点。27.有人指出:“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然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

47、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这句话( )(分数:2.00)A.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说明了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C.说明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 D.表明历史必然性取决于人的主体选择解析:解析:本题属于理解型考题。该选择题的材料来自 1995年文科第 27题的论述题材料。题干中的“历史的必然之路”是指客观规律;“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指主体的选择性;“大有作为”是指通过实践可以取得好的实践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但它又具有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客观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是通过人民的

48、正确选择来体现和实现的,但不取决于人的选择。所以答案是 ABC。28.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该论断所包含的唯物史观的哲理有( )(分数:2.00)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解析:“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发明属于科学技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指社会发展,故 C可选。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骑士阶层属于生产关系,故 A可选。生产力属于社会存在,新教、科学、精神发展属于社会意识,故 D可选。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删掉了“阶级”两个字,本身为错误说法,故不可选。29.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