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 陕西省铜川市中考模拟试卷 1 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巢 穴 ( xu) 庇 护 ( b) 笨 拙 ( zhu) 脍 炙人口( hu) B.哄 笑( hn) 滑 稽 ( j) 瞥 见( pi) 谆 谆教诲( zn) C.虐 待( n) 祈 祷 ( q) 强 迫( qing) 载 歌载舞( zi) D.炫 耀 ( xun) 执 拗 ( ni) 琐 屑 ( xi) 锐不可 当 ( dn)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 A 中应是“笨拙( zhu)”“脍 ( kui) 炙人口”; B 中应是“谆 ( zhn) 谆教诲”; C 中
2、应是“强 ( qing) 迫”“载 ( zi) 歌载舞” 答案: D 2.下列词语书写 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迁徒 黯然 甘败下风 家喻户晓 B.抑扬 萧瑟 谈笑风生 鳞次栉比 C.屠戮 绯薄 通宵达旦 山崩地裂 D.拮据 侧隐 遮天蔽日 再接再励 解析:本文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A 中应是“迁徙”“甘拜下风”; C 中应是“菲薄”; D 中应是“再接再厉”“恻隐”。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2 分) 这次征文,在主题和文体上 _, 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 他认为努力进行房地产调控和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是十分
3、必要的。只有这两手都抓起来,才能 _房价增长,促进房价回归。 鄂州雕花剪纸 _, 不愧为荆楚大地的民间艺术瑰宝,已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别具一格 遏止 巧夺天工 B.不拘一格 遏制 巧夺天工 C.独辟蹊径 遏止 匠心独运 D.不拘一格 遏制 匠心独运 解析:本文考查的是同义词辨析。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选出正确的答案。“不拘一格”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但不一定要求“别具一格”;“遏制”有控制的意思。“巧夺天工”强调是人为制造的。 答案 : B 二、默写 4.经典诗文默写 (
4、6 分 ) ( 1) “ _”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 2) 江山代有才人出, _。(赵翼论诗) ( 3) 最是一年春好处, 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4) 角色满天秋色里, _。(李贺雁门太守行) ( 5) 后值倾覆, _, 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名句默写,要注意日常的积累。还要注意字迹工整。易错的字。写完要通读下,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答案 :( 1) 吹面不寒杨柳风 ( 2) 各领风骚数百年 ( 3) 绝胜烟柳满皇都 ( 4) 塞上燕脂凝夜紫 ( 5)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 其他 5.下面语
5、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 分) 近年来,铜川市文物旅游局以项目建设、旅游开发、文物保护、行业管理为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城旅游经济发展,提升铜川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壮大发展内生力量。 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各区县持续加大投入,耀州区以创建全省旅游示范县(区)为目标,全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四亿多元,实施了耀州古城、孙塬旅游名镇建设等。 解析:常见的语病为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语意重复、句式杂糅 、前后矛盾 、否定不当 、成分赘余等。阅读这两句,可知:句中“增强”改为 “促进”;句中删掉“超过”或“多” 。
6、答案 : 句中“增强”改为 “促进”;句中删掉“超过”或“多” 。 6.材料一:中国教育报 2 月 27 日,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 “ 微言教育 ” 在腾讯网开展的 “ 俭约 style” 主题宣传活动一经发布,便引发广泛关注,覆盖 42 万名网友。随后,腾讯校园、团中央学校部均在微博中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 “ 俭约 Style” 活动。 ( 8 分) 从自身做起,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带动身边人一起记录各种节约,曝光各种浪费,借助 “ 俭约 Style” 的平台,青年学子的青春梦想瞬间迸发。据不完全统计,网络上,“ 俭约 Style” 话题的相关讨论已达 330 多万条,
7、通过微博裂变式曝光量达 6500 多万次, 2万多名高校学子和许多高 校社团响应这一活动,晒出了自己的俭约行为和俭约倡议书、倡议海报。 材料二: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材料三: 材料四: “ 您点的菜差不多够吃了,如果不够可以一会儿再加。 ” 在铜川市王益区某餐馆,服务员向顾客这样建议道。听了服务员的建议,顾客肖先生颇有感触地说 : “ 以前点餐,服务员只是详细地记录客人点的菜品,现在加上一句热心的提醒,感觉很温馨,而且现在服务员能根据顾客人数等向顾客提出一些参考建议,这样既省钱,又不浪费。 ” ( 201
8、4-02-13 铜川日报 记者:辛成) ( 1) 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 3 分) 解析:此类题考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学生作答此题要具备有关新闻的知识,有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概括时,能围绕“官方微博发起俭约 style 活动引关注”来写 。 答案:官方微博发起俭约 style 活动引关注 ( 2) 请你从材料三两幅图中任选一幅,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其寓意 。 (不超过20 个字)( 3 分) 解析:读材料三的图,注意选择其中的一个,要结合材料一,二。从信息说明、寓意评说、设计开放三个角度来考查,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9、 答案:第一幅图,一个人在雨天打伞浇花,画面简单,寓意深刻。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些人浪费资源,无节约意识,提醒人们不要浪费。 示例二:第二幅图,人们在向储蓄罐塞硬币,画面简单,寓意深刻。形象地告诉人们财富在于点滴积累,提醒人们要厉行节约。 ( 3) 阅读材料四,请给王益 区 “ 川陕人家 ” 餐馆拟写劝告顾客节约的横幅宣传词。( 2 分) 解析: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答案:示例:“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消费,节俭用餐”、“我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摒弃浪费,欢迎打包”等 。 四、名著导读 7.名
10、著阅读(答对两处即可)( 2 分) 易中天在我们为何要读经典中评价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如 一直被人们视为是匡扶正义的人,从沙僧身上我们能 看到 (用短语概括人物的性格);从 身上我们能看到正义的化身;从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 ” 我们能读出 (人名)内心的凄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及名著。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四大名著更是考查重点。对其中的重点性人物的相关内容都要牢牢掌握。 答案: 花和尚(鲁达) 忠厚诚恳(或“任劳任怨”等) 关羽(关云长) 林黛玉( 2 分) 五、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新闻和文
11、章,完成后面问题。 ( 12 分 ) “ 从我这里是可以看到整个铜川市耀州区的全景,那么今天可以看到,天空是灰白色的一片,而远处的楼房和山体是已经模糊不见了,据肉眼观察,这个能见度大概是在 1 公里左右。 ” 据铜川市环保局发布数据, 2014 年 1 月 31 号铜川的空气质量状况属轻微污染, PM10监测值为 112 毫克 /立方米, PM2.5 监测值为 210 微克 /立方米,属五级重度污染。 (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 隐形 “ 杀手 ”PM2 .5 无处不在 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 PM2.5 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 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
12、,其直径小于 2.5 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 “ 搏斗 ” 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 “ 凶手 ” 并不为过。 一般而言,直径超过 10 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 2.5 微米至 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 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 2.5 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
13、粒 .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 “ 出生 ” 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 数目更多。比起 PM10, 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
14、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 PM2.5 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目前学界对 PM2.5 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 分的 PM2.5 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由于 PM2.5 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 “ 发威 ” ,研究者们
15、很关注 “ 凶手 ” 接近他们的可能 ,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 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 PM2.5 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 “ 猪红 ” 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
16、,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 0.01 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 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8.本文以 “ 隐形 杀手 PM2 .5 无处不在 ” 为题,有什么作用?( 3 分) 解析:说明文的标题作用,一般标题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此处点明了说明
17、对象;点出 PM2.5 的特点;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答案:点明了说明对象;点出 PM2.5 的特点;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9.第 段运用多种说明方 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 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解答此类题型,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如:列数字。准确地写出了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对人体的不同危害。 答案:列数字、分类别,任选一种结合文意分析即可。 示例:列数字( 1 分)。准确地( 1 分)写出了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对人体的不同危害。( 1分)分类别( 1 分)。条理
18、清楚地( 1 分)将颗粒物按照直径大小分类阐明它们与人体的关系。( 1 分) 10.以文中划 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4 分)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色,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 语言风格 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 不拘一格 。回复此类问题要注意。围绕着特点来说。 答案:本文的语言既准确、周密又生动
19、形象。“更容易”从程度上说明 PM2.5 对老人和孩子的危害,语言准确、周密;“发威”“凶手”使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它的危害。 11.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分) A.PM2.5 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B.PM2.5 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C.PM2.5 成为 “ 杀手 ” 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 PM2.5 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
20、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解析:要注意整合筛选文中的主要信息。 A 中应是“绝大多数是二次污染”; B 中“ PM2.5 本身是清白无害的”说法不正确; D 中“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这一说法不正确。 答案: C (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 16 分 ) 郁孤台笑了 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 !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 !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 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
21、 “ 贺兰山 ” 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 “ 贺兰山缺 ”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 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赫然在目: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 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 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
22、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 !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 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 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 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
23、 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 !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 !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 !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 !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 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 !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 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 “ 郁
24、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 ” 。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 !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 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 “ 山为翠浪涌,水作 玉虹流 ”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 ? 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
25、心情,轻松愉悦,而 “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 ” 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 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 “ 横绝六 合,扫空万古 ” 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 ( 11) 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 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 ( 1175 1176) ,辛弃疾任江西提刑 ( 掌管刑法狱讼的官 ) ,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 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 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
26、疆土,泛指国土。 12.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 ( 每空限 5 字 )( 4 分 ) 仰望郁孤台 _ _ 回眸郁孤台 解析:试题中提到以游踪为线索。全文都在围绕着郁孤台。 答案:登临郁孤台、步出郁孤台 ( 踱步古城墙 ) 13.结合语境,解释第 段中加点词语 “ 历史的霉点 ” 的含义。 ( 2 分 ) 历史的霉点: _ 解析:做此类试题,不能局限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围绕文章主题。结合语境来理解,方才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 答案: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
27、 14.说说第 段开头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 分 ) 解析:记叙文中,某一句话的作用通常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内容上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结构上承上启下。 答案:第段开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 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启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15.阅读文中第 段和第 ( 11) 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 4 分
28、) ( 1) 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 “ 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 ? ( 2 分 ) ( 2) 郁孤台为什么 “ 笑了 ” ? ( 2 分 ) 解析:理解语句的含义,要通读上下文。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答案: ( 1) 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疚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 2) 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 16.“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 ” 古建筑是
29、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 ( 4 分 ) 示例 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名句。 解析:这是一种半开放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懂原文,从不同角度进行列举。 答案:本题系开放题,答山古建筑物名、古代名人、相关的名诗名句,表述连贯即可。 例:醉翁亭,欧阳修为他写醉翁亭记,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滕王阁,王勃为之写滕王阁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 六、文言
30、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12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乃入见。问: “ 何以战? ” 公曰: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
31、“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公曰: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公曰: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对曰: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 分) ( 1) 空乏 其身: ( 2) 又何 间 焉: ( 3)而后 喻 : ( 4) 乃 入见: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要注意是否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答案:( 1)使经受贫困之苦 ( 2)参与 ( 3)明白 ( 4)于是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
3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翻译句子是常考的题型,要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要落实。语言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答案: ( 1)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办理。 ( 2) 这就是上天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强起来的途径。 19.甲文第一段列举六位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3 分) 解析: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的,“生于忧患”就是本文的主旨。 答案:艰苦环境能锤炼人才。(意对即可)( 3 分) 20.两个文段都体现了一定的治国思想,请分别简要概括。( 3 分) 解析: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读懂文本内容。再
33、概括治国思想,主要要言简意赅。 答案:治国要有忧患意识,要取信于民。(意对即可)( 3 分)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4 分) 海 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1.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 分) 解析: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 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此处前两句,写出花的色与味,后两句用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答案: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34、;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解析:要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苏轼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表达了苏轼对盛 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八、作文 ( 50 分) 23.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 1)请在 “ 并没有结束 ” 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字数在 600 左右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 2)材料一:今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中说: “ 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 这句话引发了全社会对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反思。 材料二: “ 铜川好人 张小燕 终于找到啦,就是工商银行铜川长虹路支行的郭晓燕! ”晚冬的陕西省铜川市,因一则 “ 扶助摔伤老人 ” 的消息感动无数市民,引发全城热议。郭晓燕扶起老人,爱心无关微重;铜川城全城搜寻,接力朴素善念。这一微小的力量,引燃的是“ 爱的火种 ” 。不少群众表示,爱心没有大小、微重之分,平凡人的举动更易被人传颂和效仿,郭晓燕的凡人善举一定会呼唤出更多的 “ 晓燕 ” 。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一篇, 600 字左右。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