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68.50KB ,
资源ID:140065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006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二)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二)及答案解析.doc

1、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二)及答案解析(总分:8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1.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分数:1.00)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过程B.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2.有人说:“任何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这句话是一种( )(分数:1.00)A.机械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D.外因论的观点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 )

2、(分数:1.00)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4.工作中“及”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分数:1.00)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5.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分数:1.00)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6.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 ( )(分数:1.00)A

3、.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B.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C.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D.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7.“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分数:1.00)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8.“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分数:1.00)A.机械决定论B.神学目的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

4、物主义决定论9.“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分数:1.00)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10.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分数:1.00)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11.相信“意

5、念移物”的观点,这是( )(分数:1.00)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分数:1.00)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13.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1.00)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D

6、.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14.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4)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分数:1.00)A.(1)(2)(3)B.(1)(2)(4)C.(1)(3)(4)D.(2)(3)(4)15.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分数:1.00)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

7、30.00)16.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解释“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这两句话的异同( )(分数:2.00)A.“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大海捞针”是可能的B.“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是不现实的可能性C.“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不能内转化为现实可能性D.“水中捞月”不能转化为现实可能性17.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 )(分数:2.00)A.自然界中的地震B.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C.由猿转变为人D.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突18.“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分数:2.00)A.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

8、的C.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19.有人说“猪年生福娃”,从因果关系来看,这种说法犯了如下错误( )(分数:2.00)A.把没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主观地联系了起来B.歪曲了原因和结果关系C.把复杂的因果关系简单化了D.倒因为果20.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了培植该山北坡的松树,砍光了南坡上的森林,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的基础,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从哲学上分析,主要是( )(分数:2.00)A.忽视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B.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过程C.忽视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可能性D.在变可能为现实的过程中,未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1.辩证思维方法“由

9、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 ( )(分数:2.00)A.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22.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分数:2.00)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

10、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23.“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 )(分数:2.00)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C.现象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D.透过现象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24.“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 ( )(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25.2006 年 7 月 12 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 米栏比赛中,以 12 秒 88 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

11、杰克逊保持了 13 年之久的 12 秒 91 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分数:2.00)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2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 )(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7.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 )(分数:2.00)A.人民内部

12、不同意见的争论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28.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分数:2.00)A.磁场影响电流B.温室可以生长反季节蔬菜C.闪电后必然有雷鸣D.实践出真知29.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C.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D.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3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歧是( )(分数:2.00)A.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B.是否坚持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

13、的范畴三、B分析题/B(总题数:4,分数:40.00)3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批评“杀鸡取蛋”的荒唐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养鸡生蛋”的规律。然而,在领导工作中,类似的事却不少。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为追求所谓政绩,不顾现实可能,到处铺摊予、上项目,使财力不堪重负。有的地方不抓教育和科学,甚至把发展教育和科学的钱挪用于其他项目。有的地方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不惜破坏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造成生态失衡,灾害频繁。企业实行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后,有的企业负责人不顾工厂后劲,不抓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拼设备,拼消耗,搞掠夺性生产等等。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短期行为”。 请回答: (1)“短期行为

14、”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原理? (2)怎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领导工作中克服“短期行为”?(分数:10.00)_32.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分

15、数:10.00)_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20 多年前,A 村的农民为生计所迫而冒险探索,进行大包干,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20 多年来,A 村的粮食产量增长了 20 多倍,人均收入从改革前的 20 多元增长到 2500元。A 村人津津乐道,吃的是白面馍,住的是砖瓦房,认为改革已成功。10 多年来,A 村农业生产基本还是传统的一稻一麦的方式,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集体收入更是寥寥无几。 材料 2 B 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80 年代中期,B 村适时调整该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使全村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

16、均收入达到 5200 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了全国闻名的亿元村、明星村。90 年代中期,B 村又以发展产业化经营和优化经济结构为新一轮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科技进步,本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进入新世纪,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竞争力,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A、B 两村 20 多年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请你谈谈对这一哲学道理的理解。 (2)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上述哲学道理的? (3)A、B 两村 20 多年变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以什么哲学启示?(分数:10.00)_34.根据下属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 1

17、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少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 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 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在矛盾存在问题上 (1)材料 1 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 1 与材料 2,指出材料 2 的错误。 (3)对比材料1 与材料 3,分析材料 3 的错误。(分数:10.00)_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二)答案解析(总分:85.00,做题时间:90 分钟)

18、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1.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分数:1.00)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过程 B.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务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循环论是指把事物的发展堪称周而复始的循环,否认了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2.有人说:“任何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这句话是一种( )(分数:1.00)A.机械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外因论的观点解析: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一

19、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就是一种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 )(分数:1.00)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互变规律与“度”的关系问题。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鲁迅对三国演义的准确评价就充分地说明了把握度的重要性。4.工作中“及”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

20、分数:1.00)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解析:解析 考察“度”的概念。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范围,度有两个极限,称为关节点,一旦超出或破坏了度,一物就转换为他物。所谓“过尤而不及”就是这个道理。5.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分数:1.00)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1、将题干与被选项连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A,其他各项干扰性不强。6.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 ( )(分数:1.00)A.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B.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C.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D.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原理的考察。根据哲学一般原理,原因是事物发展链条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产生或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原因所作用而产生或引起的现象。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矛盾关系,就是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7.“挟

22、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分数:1.00)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区别。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不可能性则是指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实现的条件和根据,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故应选 C。8.“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分数:1.00)A.机械决定论 B.神学目的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

23、义决定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必然性和偶然性知识点,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会导致机械决定论。9.“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分数:1.00)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解析:解析 考察质量互变规律原理。“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质变,而非量变,故排除 C,而 BD 为干扰项,10.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

24、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分数:1.00)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解析:解析 从题干中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其他领域”,可明显知道是对重点论和两点论知识点的考察。11.相信“意念移物”的观点,这是( )(分数:1.00)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解析: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联系的客观性。题目中的联系不是对客观的反映,并不能转

25、化为现实,只是人们依据主观愿望,主观臆想创造出的联系,并不具有真实性,是错误的观点。所以正确答案是 C。1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分数:1.00)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最基本的关系矛盾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两点论内在的包含着重点论;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则以同时承认非重点论为前提。13.关于

26、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1.00)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解析:解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反映特性,思维模拟是可能的,人工智能是人脑功能的延伸,但不会取代人类思维。14.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4)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分数:1.00)A.(1)(2)(3

27、)B.(1)(2)(4)C.(1)(3)(4) D.(2)(3)(4)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内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作用原理。题干中“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明显的揭示了(1)(3)(4)的哲学道理,这首诗也涉及到事物的“质”,但没有体现质变与量变之间的关系,因此是错误的。15.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分数:1.00)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解析: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根据题意,这是一种片面的看问题的观点,所以答案应选 C。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用可能

28、性和现实性的关系解释“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这两句话的异同( )(分数:2.00)A.“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大海捞针”是可能的 B.“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是不现实的可能性C.“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不能内转化为现实可能性D.“水中捞月”不能转化为现实可能性 解析:解析 现实的可能是在现在条件下就能实现的可能,不现实的可能是条件不充分在现在条件下尚不能实现,“水中捞月”是虚幻的可能性,“大海捞针”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可能的。17.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 )(分数:2.00)A.自然界中的地震B.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 C.由猿转变为人 D.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

29、突解析:解析 BC 都是通过自然的选择进化而来的,不是激烈的对抗形式,所以是正确答案。18.“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分数:2.00)A.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解析:解析 这是一句典型的形而上学的名言。是对肯定与否定关系的绝对的片面的理解。并没有涉及事物发展的前进性问题。19.有人说“猪年生福娃”,从因果关系来看,这种说法犯了如下错误( )(分数:2.00)A.把没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主观地联系了起来 B.歪曲了原因和结果关系 C.把复杂的因果关系简单化

30、了D.倒因为果解析:解析 “猪年生福娃”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本身是错误的,CD为干扰项。20.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了培植该山北坡的松树,砍光了南坡上的森林,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的基础,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从哲学上分析,主要是( )(分数:2.00)A.忽视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B.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过程 C.忽视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可能性 D.在变可能为现实的过程中,未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解析 通过分析题干,不难选出正确答案。21.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 ( )(分数:2.00)A.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

31、的过程 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解析:解析 此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解答此题,首先要清楚这是在思维领域、理性认识内讨论问题。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的具体或理性具体是指在抽象的基础上对事物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就是由“规定”为起点,“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22.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

32、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分数:2.00)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是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农民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是作为喜鹊的食物,是为了让喜鹊捕捉果树上的虫子,来保证柿子的丰收。这实际上是人们利用生物链这一客观联系为农业生产服务。A、B、 D 均是符合这一意思的选项,C 项本身表述有误,人与自然的关系能说是相互利用的

33、关系。23.“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 )(分数:2.00)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C.现象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D.透过现象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 解析:解析 本题命题是马克思关于现象和本质关系的一个著名论断。由题干可知,正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不能直接合二为一,所以才需要科学,明白了这一题意,便不难看出它说明了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决定并表现一定的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科学的任务就在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选 ABD,

34、而C 是错误的表述。24.“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 ( )(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原因与结果、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尘土飞扬是由于大风吹起,而大风吹起又必然使得尘土飞扬。25.2006 年 7 月 12 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 米栏比赛中,以 12 秒 88 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 13 年之久的 12 秒 91 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

35、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分数:2.00)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解析:解析 本题是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项为错误选项。这道题目较为简单,它考查了发展的知识点。发展是无限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规律。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所以答案应选 A、B、C、D。2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 )(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

36、,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解析:解析 C 项只是说明了一种自然气象,并不存在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因此是错误的。27.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 )(分数:2.00)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 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 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 解析:解析 矛盾的斗争形式质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包括相互否定、相互反对、相互分化、相互离异等形式。28.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分数:2.00)A.磁场影响电流B.温室可以生长反季节蔬菜 C.闪电后必然有雷鸣 D.实践出真知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

37、后,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原因发生了变化,结果也要发生变化,并非所有先后相继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29.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解析:解析 科学发展观在实质上就是辩证的发展观,坚持了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它们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贯穿、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3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分

38、歧是( )(分数:2.00)A.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 B.是否坚持发展的观点 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解析:解析 前三者属于二者的分歧,而且 C 项的“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二者都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只不过其正确性、科学性不同而已。三、B分析题/B(总题数:4,分数:40.00)3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批评“杀鸡取蛋”的荒唐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养鸡生蛋”的规律。然而,在领导工作中,类似的事却不少。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为追求所谓政绩,不顾现实可能,到处铺摊予、

39、上项目,使财力不堪重负。有的地方不抓教育和科学,甚至把发展教育和科学的钱挪用于其他项目。有的地方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不惜破坏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造成生态失衡,灾害频繁。企业实行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后,有的企业负责人不顾工厂后劲,不抓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拼设备,拼消耗,搞掠夺性生产等等。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短期行为”。 请回答: (1)“短期行为”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原理? (2)怎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领导工作中克服“短期行为”?(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第一,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自己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自己的特

40、点,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短期行为的种种表现都是违背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的;第二,集体主义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它是无产阶级科学人生观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杀鸡取蛋”的短期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违背集体主义思想的,是从个人主义或小团体主义出发的,领导者不顾人民的长远利益,只从个人捞取政绩出发,其实质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2)克服“短期行为”,首先要克服领导干部的个人主义思想,以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行为准则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其次,要以

41、对立统一的原理为指导,正确处理长期与短期的关系。长期和短期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短期就没有长期,没有长期就无所谓短期;长期是无数短期的积累,长期寓于短期之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当把长期和短期辩证地统一起来。第三,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一刀切”。 思路点拨 本题中第一问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考察,第二问是对集体价值观的考察。本题的难点就是找准原理来回答,就需要考生认真的分析材料,结合相关的原理来回答。本题是跨章节的,通过点的揉合来考,在做这样的题目时思维一定要开阔。32.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

42、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

43、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思路点拨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影响自然。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度”的观点、适度原则,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这道题目较为灵活,考生可依据自己

44、的理解和题目的提示,对环境问题作出自己的评判。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20 多年前,A 村的农民为生计所迫而冒险探索,进行大包干,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20 多年来,A 村的粮食产量增长了 20 多倍,人均收入从改革前的 20 多元增长到 2500元。A 村人津津乐道,吃的是白面馍,住的是砖瓦房,认为改革已成功。10 多年来,A 村农业生产基本还是传统的一稻一麦的方式,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集体收入更是寥寥无几。 材料 2 B 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80 年代中期,B 村适时调整该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

45、,使全村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均收入达到 5200 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了全国闻名的亿元村、明星村。90 年代中期,B 村又以发展产业化经营和优化经济结构为新一轮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科技进步,本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进入新世纪,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竞争力,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A、B 两村 20 多年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请你谈谈对这一哲学道理的理解。 (2)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上述哲学道理的? (3)A、B 两村 20 多年变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以什么哲学启示?(分数:10.00)_正确答案:()

46、解析:(1)体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哲学道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按规律办事,使思想符合实际,就要实事求是;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着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束缚,就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客观事物是一个无限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坚持解放思想,也是不断随着“实事”和“是”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只有按照与时俱进的步伐和尺度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才能不断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要求做到不断解放思想、达到

47、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2)A 村大胆尝试大包干,B 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业生产特点和规律出发,冲破了旧体制的束缚,取得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这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哲学道理。B 村的发展道路还体现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哲学道理。80 年代中期,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90 年代中期又深化改革,促进科技进步,本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进入新世纪,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竞争力,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B 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村的经济工作具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而 A 村安于现状,满足于一时的成就和单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