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硕士中医基础理论 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水谷之海”指的是:(分数:1.00)A.脑B.头C.胃D.小肠E.胆2.倡“火热论”,主张用寒凉药物的医家是:(分数:1.00)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E.张元素3.“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是哪条经脉的气血衰竭:(分数:1.00)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太阴经E.少阴经4.脾虚腹胀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分数:1.00)A.实则泻之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寒因寒用E.热因热用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2、的理论基础是:(分数:1.00)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行津D.气能摄津E.津能载气6.“阴在内,阳之守也”可用阴阳的哪种关系说明:(分数:1.00)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7.易动血的邪气是:(分数:1.00)A.风B.寒C.暑D.湿E.火8.气机升降之枢是指:(分数:1.00)A.肺肝B.汗孔C.肝胆D.脾胃E.肺肾9.停于肠间的是:(分数:1.00)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积饮10.木火刑金属于:(分数:1.00)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克D.相乘E.相侮11.“泌别清浊”是哪个腑的功能:(分数:1.00)A.胃B.小肠C.大
3、肠D.胆E.三焦12.“走息道”的气是:(分数:1.00)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13.“气之主”指的是:(分数:1.00)A.肝B.心C.脾D.肺E.肾14.与肢体的寒温有关的是:(分数:1.00)A.脾的功能B.宗气的功能C.肾的功能D.卫气的功能E.元气的功能15.“结、聚、散、络”于筋肉的是:(分数:1.00)A.经B.奇经C.经别D.经筋E.别络16.主纳气是哪个脏的功能:(分数:1.00)A.肝B.心C.脾D.肺E.肾17.金匮真言论指出“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分数:1.00)A.春B.夏C.长夏D.秋E.冬18.手厥阴经分布在:(分数:1.00)A.上肢内侧前
4、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19.“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分数:1.00)A.阳偏胜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E.阴阳两虚20.与气机调节有关的是:(分数:1.00)A.心肺关系B.肺脾关系C.肺肝关系D.肺肾关系E.心肾关系二、B词语解释/B(总题数:5,分数:10.00)21.互根互用(分数:2.00)_22.五行相克(分数:2.00)_23.水火既济(分数:2.00)_24.十五别络(分数:2.00)_25.阳盛格阴(分数:2.00)_三、B问答题/B(总题数:4,分数:40.00)26.阴阳学说是如何说明病理变化的?(分数:10.00)_2
5、7.肺肾两脏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分数:10.00)_28.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分数:10.00)_29.何谓扶正与祛邪?扶正与祛邪各适用于何种病证?临床中应如何具体运用?(分数:10.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30.试从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论述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分数:15.00)_31.试述风气内动的成因、主要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分数:15.00)_中医硕士中医基础理论 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水谷之海”指的是:(分数:1.00)A.脑B.头C.胃
6、D.小肠E.胆解析:2.倡“火热论”,主张用寒凉药物的医家是:(分数:1.00)A.刘完素 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E.张元素解析:3.“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是哪条经脉的气血衰竭:(分数:1.00)A.太阳经B.阳明经 C.少阳经D.太阴经E.少阴经解析:4.脾虚腹胀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分数:1.00)A.实则泻之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 D.寒因寒用E.热因热用解析: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分数:1.00)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行津D.气能摄津E.津能载气 解析:6.“阴在内,阳之守也”可用阴阳的哪种关系说明:(分数:1.
7、00)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解析:7.易动血的邪气是:(分数:1.00)A.风B.寒C.暑D.湿E.火 解析:8.气机升降之枢是指:(分数:1.00)A.肺肝B.汗孔C.肝胆D.脾胃 E.肺肾解析:9.停于肠间的是:(分数:1.00)A.痰饮 B.悬饮C.溢饮D.支饮E.积饮解析:10.木火刑金属于:(分数:1.00)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克D.相乘E.相侮 解析:11.“泌别清浊”是哪个腑的功能:(分数:1.00)A.胃B.小肠 C.大肠D.胆E.三焦解析:12.“走息道”的气是:(分数:1.00)A.元气B.宗气 C.营气D.卫气E.肺气解析
8、:13.“气之主”指的是:(分数:1.00)A.肝B.心C.脾D.肺 E.肾解析:14.与肢体的寒温有关的是:(分数:1.00)A.脾的功能B.宗气的功能 C.肾的功能D.卫气的功能E.元气的功能解析:15.“结、聚、散、络”于筋肉的是:(分数:1.00)A.经B.奇经C.经别D.经筋 E.别络解析:16.主纳气是哪个脏的功能:(分数:1.00)A.肝B.心C.脾D.肺E.肾 解析:17.金匮真言论指出“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分数:1.00)A.春B.夏C.长夏 D.秋E.冬解析:18.手厥阴经分布在:(分数:1.00)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内侧中线 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
9、上肢外侧后缘解析:19.“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分数:1.00)A.阳偏胜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 E.阴阳两虚解析:20.与气机调节有关的是:(分数:1.00)A.心肺关系B.肺脾关系C.肺肝关系 D.肺肾关系E.心肾关系解析:二、B词语解释/B(总题数:5,分数:10.00)21.互根互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指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关系。互根又称相互为根,指阴阳任何一方的存在都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互用又称相互为用,指阴阳任何一方的发展都必须依靠对方的帮助。22.五行相克(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
10、依次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23.水火既济(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即心肾相交。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肾阴阳水火,上下相互交通,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温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阴必须上济心阴,帮助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之间的相互联系,称为心肾相交,也称水火既济。24.十五别络(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别络为经脉分支,分布在表浅的部位。十二经脉各有一别络,再加上督脉、任脉之别络和脾之大络,称为十五别络。25.阳盛格阴(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指阳盛极于内,深伏于里,不能外达,并将阴格拒排斥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
11、顺接,形成真热假寒的病理变化。三、B问答题/B(总题数:4,分数:40.00)26.阴阳学说是如何说明病理变化的?(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匀平,命曰平人”,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若在某种原因作用下,破坏了阴阳协调状态,使阴阳平衡失调,即可引起疾病的发生,复杂的病理变化可以用阴阳失调来说明,具体体现在: (1)说明疾病的发生:疾病是由阴阳失调引起的。 (2)病因分阴阳:邪气有阴邪、阳邪之分。风雨寒署为阳,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为阴。六淫邪气分阴阳,则风、热、暑邪属阳邪,寒、湿、燥邪属阴邪。 (3)概括说明病理变化:阴阳偏胜,指阴或阳超过正
12、常水平引起的异常变化,包括阳偏胜和阴偏胜两个方面。“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指阳邪致病,使阳绝对亢盛,故引起实热之象。而阴阳对立制约,阳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指阴邪致病,是阴的绝对偏盛,故引起实寒之象。而阴阳对立制约,阴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阴阳偏衰,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引起的异常变化,包括阳偏衰、阴偏衰和阴阳互损三个方面。“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阳气虚损,温煦功能减退,阳虚不能制约阴,阴相对偏盛,从而出现虚寒之象。“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从而产生虚热之象。阴阳互损,是指阴虚或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影响
13、到对方的化生,引起对方亦虚,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两个方面。阳虚到一定程度,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从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之为阳损及阴;阴虚到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从而出现阳虚现象,称之为阴损及阳。阴阳转化,指疾病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证转化为阳证,阳证转化为阴证。27.肺肾两脏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肺与肾的关系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阳的温煦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也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使上焦之水源源不断地下
14、降于肾。若肺肾有病,均可影响到水液的正常运行,出现水肿、尿少、喘息,甚则不能平卧等症。 (2)呼吸运动: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两脏协调配合,呼吸运动才能正常。若肾之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或肺气久虚,久病及肾,均可导致肾不纳气,出现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症。 (3)金水相生:肺肾之阴互相资生,肺阴下助肾阴为金能生水,肾阴上润肺阴为水能润金。肺肾之阴密切相关,盛则同盛,衰则惧衰。若肺肾阴虚,可见两颧嫩红,骨蒸潮热,盗汗、干咳音哑,腰膝酸软,脉细数无力,舌红少苔等症。28.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火热邪气的性质及
15、致病特点如下: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之性,燔灼焚焰,升腾上炎,故为阳邪。阳热之邪气伤人,多见有高热、汗出、恶热、脉洪数等症状。由于火性炎上,致病常可见到面赤舌红,牙龈肿痛,咽喉红肿等头面部的症状,以及心烦失眠、神昏谵语、狂躁等火扰神明之症。 (2)火热易耗气伤津:火热邪气致病,可使机能活动过于旺盛,“壮火食气”,从而消耗人体正气。火热邪气侵犯人体,损伤津液,消灼阴津,或迫津外泄而使阴津受损。所以,临床上除见有高热外,常伴有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尿短赤,以及精神萎靡、气短、乏力等气津损伤的症状。 (3)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劫耗阴液,燔灼肝经,筋脉失养,可致热极生风,出现高热,神
16、昏抽搐,目睛上视,角弓反张等证。火热邪气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可引起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 (4)火热易致肿疡:火热邪气迫血妄行,聚于局部,令气血壅塞,使血腐肉烂,则发为痈肿疮疡,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29.何谓扶正与祛邪?扶正与祛邪各适用于何种病证?临床中应如何具体运用?(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扶正,是运用补益的方法,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邪气已不太盛的各种虚损病证,如精、气、血等虚衰不足的病证。祛邪,是运用泻实的方法,祛除病邪。祛邪,适用于邪气实为主要矛盾,正气来虚的各种实证。如外感表证、食滞、瘀血等实性
17、病证。扶正与祛邪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但两者相互为用、相反相成。扶正是通过增强机体的机能活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能起到战胜病邪,祛邪外出的作用,“正复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通过直接消除致病因素,达到保护人体的正气,促进机体及早恢复健康的作用,“邪去正自安”。因此说扶正即可祛邪,祛邪即可扶正。 临床中,为了使扶正与祛邪两种治疗方法运用准确,灵活,则首先要认真分清正邪双方的消长盛衰变化,依据正邪双方矛盾斗争中所处的位置,确定扶正与祛邪治疗的主次先后。一般来说,以正气不足为主,邪气不盛的病证。则采用扶正之法,使正胜而邪祛;以邪气实为主,而正气未虚的病证,则采用祛邪之法,使邪祛正安;对于邪实正
18、虚,正虚已不耐攻伐的病证,则采用先扶正后祛邪之法;对于邪实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的病证,则采甩先祛邪后扶正之法;对于正虚邪恋,而不能单纯扶正或单纯祛邪的病证,往往采用扶正与祛邪同时并用的方法治疗。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30.试从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论述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天人相应的观点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天地相应,具体体现在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解释病理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分别从季节气候变化、昼夜晨昏交替、地区方域不同三个方面阐述上述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的影响。如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体相应产
19、生适应性变化。夏季阳气发泄,表现为少尿多汗;冬季阳气收藏,表现为少汗多尿。而四时脉象也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如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小。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也很明显,随着阴阳变化,人体发生适应性调节。如人体的阳气,白天趋于表,夜晚趋于里。另外,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例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寒燥,腠理多致密。在病理方面,不但气候的变化过于剧烈,会发生疾病,而且发病情况也随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而昼夜晨昏的变化,也会影响着疾病的变化等。31.试述风气内动的成因、主要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分数:15.00)_正确答案:()
20、解析:风气内动,是指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以动摇不定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变化。因与肝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故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凡是因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所出现的动摇,抽搐,震颤等病理反应,即是风气内动的具体表现。导致风气内动的原因,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阴虚动风,以及血燥生风五种病理变化。 肝阳化风,是指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而无制,进而化生内风的病理变化。其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浮阳不潜,久之肝阳升浮而无制。临床表现,轻则筋惕肉瞤,肢体震颤、眩晕欲仆,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热极生风,是指邪热炽盛,燔灼肝经,
21、化而为风的病理变化。其主要病机为邪热炽盛,伤及营血,煎灼津液,燔灼肝经,筋脉失养,变生内风。临床常见高热、神昏,惊厥、抽搐、鼻煽、目睛上吊等。 阴虚动风,是指热病后期,阴液大亏,化而为风的病理变化。其病机特点为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导致虚风内动。临床可见到手足蠕动,瘈疭,以及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等症。 血虚生风,是指营血虚损不足,筋脉失养,化而生风的病理变化。其主要病机为营血虚损,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则虚风内生。临床可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肌肉瞤动等症。 若因久病耗血,或年老体虚精血亏少,或瘀血内结,导致津枯血少,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而发的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称为血燥生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