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硕士中医基础理论 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属于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分数:1.00)A.易阻遏气机B.其性重浊C.其性凝滞D.其性燥涩E.其性粘滞2.统血是哪个脏的功能:(分数:1.00)A.肝B.心C.脾D.肺E.肾3.阳偏衰的病机,主要是指:(分数:1.00)A.阳气虚损,热量不足,机能减退B.阴损及阳C.阴邪侵袭,伤及阳气,阴盛则阳病D.阴寒直中脏腑,导致阳气受损E.脏腑阴阳互根互用失常4.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精明之府”是指:(分数:1.00)A.肝B.胆C.脑D.心E.头5.两脏同病多表现
2、为气血两虚的是:(分数:1.00)A.心肝两虚B.心肺两虚C.心脾两虚D.肺脾两虚E.心肾两虚6.出现“水病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理表现,主要是由于:(分数:1.00)A.心肾功能失常B.脾肺功能失常C.脾胃功能失常D.肺肾功能失常E.肝肾功能失常7.津伤化燥多见于哪几个脏腑:(分数:1.00)A.肺脾肾B.肺胃大肠C.肺肝肾D.肺小肠大肠E.肺胃脾8.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交接部位是:(分数:1.00)A.头面B.指端C.胸部D.腹部E.背部9.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取决于以下哪项功能?(分数:1.00)A.主宣发肃降B.主通调水道C.主呼吸之气D.主生成宗气E.主朝百脉10.金
3、匮真言论五脏分阴阳,肝为:(分数:1.00)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阳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11.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的是:(分数:1.00)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经气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分数:1.00)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13.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的气的作用是:(分数:1.00)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4.木是金的:(分数:1.00)A.母行B.子行C.所胜之行D.所不胜之行E.以上均非15.易致肿疡为下述哪个邪气的致病特点:(分数:1.0
4、0)A.风B.寒C.暑D.湿E.火16.阳偏衰,一般多见于哪两脏:(分数:1.00)A.脾肾B.心肾C.肺肾D.肝肾E.心脾17.“气之本”指的是:(分数:1.00)A.心B.肝C.脾D.肺E.肾18.脾其华在:(分数:1.00)A.爪B.面C.唇D.毛E.发19.在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在四肢联系的是:(分数:1.00)A.经别B.经筋C.别络D.皮部E.奇经20.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分数:1.00)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诸病源候论E.中国医学大成二、B词语解释/B(总题数:5,分数:10.00)21.五行相生(分数:2.00)_22.乙癸同源
5、(分数:2.00)_23.奇经八脉(分数:2.00)_24.阴盛格阳(分数:2.00)_25.通因通用(分数:2.00)_三、B问答题/B(总题数:4,分数:40.00)26.阴阳学说是如何指导治疗的?(分数:10.00)_27.心肾两脏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分数:10.00)_28.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数:10.00)_29.何谓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其病因及病机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分数:10.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30.试述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分数:15.00)_31.试述标本缓急的运用原则。(分数:15.00)_中医硕士中医
6、基础理论 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属于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分数:1.00)A.易阻遏气机B.其性重浊C.其性凝滞 D.其性燥涩E.其性粘滞解析:2.统血是哪个脏的功能:(分数:1.00)A.肝B.心C.脾 D.肺E.肾解析:3.阳偏衰的病机,主要是指:(分数:1.00)A.阳气虚损,热量不足,机能减退 B.阴损及阳C.阴邪侵袭,伤及阳气,阴盛则阳病D.阴寒直中脏腑,导致阳气受损E.脏腑阴阳互根互用失常解析:4.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精明之府”是指:(分数:1.00)A.肝B.胆C.脑D.心E.头 解析:
7、5.两脏同病多表现为气血两虚的是:(分数:1.00)A.心肝两虚B.心肺两虚C.心脾两虚 D.肺脾两虚E.心肾两虚解析:6.出现“水病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理表现,主要是由于:(分数:1.00)A.心肾功能失常B.脾肺功能失常C.脾胃功能失常D.肺肾功能失常 E.肝肾功能失常解析:7.津伤化燥多见于哪几个脏腑:(分数:1.00)A.肺脾肾B.肺胃大肠 C.肺肝肾D.肺小肠大肠E.肺胃脾解析:8.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交接部位是:(分数:1.00)A.头面B.指端 C.胸部D.腹部E.背部解析:9.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取决于以下哪项功能?(分数:1.00)A.主宣发肃降B.主通调水
8、道C.主呼吸之气D.主生成宗气 E.主朝百脉解析:10.金匮真言论五脏分阴阳,肝为:(分数:1.00)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D.阳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解析:11.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的是:(分数:1.00)A.元气B.宗气 C.营气D.卫气E.经气解析: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分数:1.00)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解析:13.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的气的作用是:(分数:1.00)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解析:14.木是金的:(分数:1.00)A.母行B.子行C
9、.所胜之行 D.所不胜之行E.以上均非解析:15.易致肿疡为下述哪个邪气的致病特点:(分数:1.00)A.风B.寒C.暑D.湿E.火 解析:16.阳偏衰,一般多见于哪两脏:(分数:1.00)A.脾肾 B.心肾C.肺肾D.肝肾E.心脾解析:17.“气之本”指的是:(分数:1.00)A.心B.肝C.脾D.肺 E.肾解析:18.脾其华在:(分数:1.00)A.爪B.面C.唇 D.毛E.发解析:19.在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在四肢联系的是:(分数:1.00)A.经别B.经筋C.别络 D.皮部E.奇经解析:20.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分数:1.00)A.黄帝内经 B.难经C
10、.伤寒杂病论D.诸病源候论E.中国医学大成解析:二、B词语解释/B(总题数:5,分数:10.00)21.五行相生(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滋生助长的关系。22.乙癸同源(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即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与肾精既同源于水谷精微,相互之间又能互相化生,两者关系密切,盛则同盛,衰则俱衰,故称肝肾同源,肝为乙木,肾为癸水,故又称乙癸同源。23.奇经八脉(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指督、任、冲、带、阴阳维、阴阳跷八条经脉的总称。由于其分布不似十二经脉有规律,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相互间无表里关系,故
11、称奇经。24.阴盛格阳(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指阴盛于内,把弱小的阳气格拒排斥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引起真寒假热的病理变化。25.通因通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实性通泄症状的方法。三、B问答题/B(总题数:4,分数:40.00)26.阴阳学说是如何指导治疗的?(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阴阳学说指导治疗包括两个方面。 (1)确定治疗原则: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平衡,就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阴阳偏胜的治疗:阴阳偏胜,是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超过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为亢盛有余之证。治疗原则是“损其偏胜”、
12、“泻其有余”。“阳胜则热”,属实热证,要用寒凉药物损其有余之阳,称为“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实寒证,要用温热药物损其有余之阴,称为“寒者热之”。由于“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偏胜可伤人阳气,阳偏胜则伤人阴液,故在采用“损其有余”的治法时,还应注意有无相应的阴或阳偏衰的情况存在,兼顾其不足,酌情配伍扶阳或益阴药物。阴阳偏衰的治疗:阴阳偏衰,是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为虚损不足之证。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补其偏衰”。阴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则用补阴的方法,补其不足之阴,补阴以制阳;使阴阳重新恢复平衡。阳不足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相对偏盛时,属虚寒证,则用补阳
13、的方法,补其不足之阳,补阳以配阴,使阴阳重新恢复平衡。这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疗法则。另外,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在治疗阴阳偏衰时,还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问题。阴中求阳,即在补阳的同时,兼以补阴,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阳中求阴,即在补阴的同时,兼以补阳,使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2)归纳药物的性能: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治疗,可以用来概括药物的性味功能,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性分阴阳:药性主要有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药物用于热证,温热药物用于寒证。五味分阴阳: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
14、。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为阴。升降沉浮分阴阳:上升、浮散者为阳,下降、重镇者为阴。总之,治疗疾病,就是根据阴阳偏胜偏衰情况,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纠正阴阳失调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目的。27.心肾两脏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心肾两脏在生理方面和病理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 生理方面:心肾相交。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因此,心肾阴阳、水火、上下相互交通,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温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阳必须上济心阴,帮助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两脏的生理功能才
15、能协调正常。心肾阳气之间密切相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阳为君火,肾阳、心阳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病理方面:心肾不交。心或肾产生病变,二者的协调关系失常,心火上炎,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于上;肾水下亏,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反下凝,即可引起心肾不交,即水火失济。在临床上可见以失眠为主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病症。阳虚水泛。心肾阳虚,寒水泛滥,上凌于心,从而形成水肿、惊悸、不能平卧等“水气凌心”的证候。 另外,心肾在精血、调节神志活动方面,亦有密切关系,表现在生理上互相协调和病理上互相影响。28.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数:10.00)_正确
16、答案:()解析:气无形属阳,血有形属阴。气与血的关系是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具体体现。气与血的关系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气能生血。血液的生成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和气化作用。饮食物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化生为营气、津液,以及营气、津液化生为血,都是在气的推动作用和气化作用下完成的。因此,气旺则血液化生充足,气虚则血液生化不足而导致血虚。 (2)气能行血。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着气的推动作用。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无阳气的温养推动而不能自行,必赖于阳气的推动作用,才能循行通畅,流布全身。如果气虚或气滞,则导致血流迟缓或出现血瘀;气逆,则导致血随气逆。 (3)气能摄血。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
17、着气的固摄作用才不会逸出脉外。气对血液运行有控制约束作用,使之沿着脉道正常循行,以发挥濡养机体的作用。如果气虚不能摄血,可导致多种出血病症。 以上可概括为气为血帅。 (4)血为气母,血能载气。无形之气必须依附于有形之血中并受血液的濡养才不会散失逸脱。如果血液大量丢失,则随着血液的丢失,气也会大量丢失,称为“气随血脱”。29.何谓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其病因及病机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气滞,即气机郁滞,指气的运行不畅,停留阻滞于局部引起的病理变化。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调,外邪犯肺所致。病机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气滞于局部,引起胀痛:气机阻滞,不通则
18、痛,故在气机阻滞的局部,可出现胀满、疼痛。血瘀和水停。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化,气滞则水停。故气滞可导致血瘀或水停,形成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气滞多影响肺、脾胃、肝等脏腑,使之功能失调。 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行于上的病理变化。多为情志所伤,或饮食寒温不适,或因外邪犯肺、痰浊阻肺等因素所致。病机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气逆多见于肺、肝、胃等脏腑。如外邪犯肺或痰浊阻肺,肺失肃降,则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喘:饮食寒温不调,失节伤胃,胃失和降,胃气逆于上,则恶心、呕吐;情志刺激,郁怒伤肝,疏泄太过,肝气逆于上,则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甚则血随气逆,呕血咯血。气逆一般
19、多属实证,但也有因虚致逆者,如胃气虚之胃气上逆,肾气不足之肾不纳气等。 气陷,是指气虚无力升举,上升不及引起的病理变化。多因气虚和素体脾胃虚弱所致。病机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清气不升。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升清。如脾虚气陷,清气不升,可见气短乏力,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内脏下垂。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依赖着脾气的升清作用。气陷则主升的作用减退,可引起内脏下垂。出现胃下垂、肾下垂等。脏腑功能减退。气陷为气虚的一种变化,气虚推动无力,则脏腑功能减退。 气闭,是指气的出入受阻,突然昏厥的病理变化。多因邪浊外阻,或因气郁之极所致。气闭的病机特点,主要是气的出入受阻,气机闭塞于内,蒙蔽神明,可见突
20、然昏厥,不省人事。 气脱,是指气不内守而外脱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多因正不胜邪,或正气持续衰弱,或大出血等原因所致。气脱的病机特点,主要是气的各种功能衰竭,可见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身凉肢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症。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30.试述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官窍即五官七窍。五官指目舌口鼻耳,七窍即目二、耳二、鼻一、口一,舌一,若加上前、后二阴,又称九窍。藏象学说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认为官窍的功能活动是依赖于内在五脏的。七窍(或九窍)的功能同样依赖于内脏的正常机能活动。所谓“窍”,原意为孔洞,即孔窍。窍被引用到中医理论
21、中,用来说明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的内在联系。五脏六腑居于体内,官窍居于头面、体表,脏腑之精气通过经络,输注于体表相应孔窍,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联系不但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体现在病理方面。正如灵枢脉度说:“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五脏与七窍的具体配合关系分别是: (1)心在窍为舌:舌的主要功能是司味觉,其生理功能靠心来维持。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上通于舌,舌体红活荣润,味觉灵敏,柔软灵活,语言流利,故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若心有病变,也可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边尖部有瘀斑;痰迷心窍,则舌强、语謇。 (2)肺在窍为鼻:鼻的主要功能是
22、司嗅觉,为气出入之道路。其生理功能靠肺来维持。肺的功能正常,精气上通于鼻,则呼吸通利,嗅觉灵敏,能知臭香。故曰: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若肺有病变,也可从鼻窍的变化上反映出来。如,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清涕;风热犯肺,则鼻塞流黄涕;热邪壅肺,则鼻翼扇动,通气不利。另外,外邪伤肺,亦多从鼻喉而入。 (3)脾在窍为口:口是消化道的上端,主司饮食及口味。其生理功能与脾有密切关系。脾的功能正常,则口味正常,食欲正常。故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脾有病变,也可从口窍的变化上反映出来。例如,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口淡乏味;湿浊因脾,则口甜、口粘等。 (4)肝在窍为目:目的主要功能
23、是别白黑,审短长。其生理功能虽然与五脏都有关系,但主要依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濡养。故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若肝有病变,也可从目窍变化上反映出来。如,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等。 (5)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耳是听觉器官。其生理功能靠肾来维持。肾的功能正常,精气上通于耳,则听觉灵敏。故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若肾有病变,则影响到耳的听觉功能,使听力减退,或见耳鸣耳聋。另外,肾还开窍于二阴。肾的功能正常,则糟粕的排泄、尿液的排泄才能维持正常,同时生殖功能亦能正常。如肾有病变,则见二便及生殖功能失常的表现。例如
24、,肾失封藏,则久泄滑脱;肾阳不足,气化不利,则尿少、水肿,或尿失禁等。在生殖方面,肾阳虚可致精少不育或宫寒不孕等。31.试述标本缓急的运用原则。(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包含有多种的涵义,可用之说明疾病过程中各种矛盾双方的主次关系。从正邪双方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来分,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病变所在部位来分,脏腑是本,体表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总的来说,本代表疾病的本质,是主要矛盾;标代表疾病的现象,是次要矛盾。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由于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变化,所以在治疗时就常有先后缓急的区别。一般规律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
25、其本,标本并重即标本兼治。 急则治其标,是指在标病甚急,病情危重,影响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例如;大出血的病人,无论其原因如何,都应急当止血以治标。待血止后,再求治其本。 缓则治其本,是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的治疗指导原则。如肺肾阴虚咳嗽病人,肺肾阴虚为本,咳嗽症状为标。治疗应以滋养肺肾之阴为主,而不应用止咳之法。因为只有滋补肺肾之阴,才能根除咳嗽症状。 标本兼治,是指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对于标本并重的病证,单治其标,影响其本,而单治其本,又影响其标,难以两全,故必须标本兼治。如虚人外感,素体气虚,又感外邪,治疗当用益气解表之法,益气以治其本,解表以治其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