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 2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4,分数:20.00)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分数:5.00)_2.六和丛谈(分数:5.00)_3.遐迩贯珍(分数:5.00)_4.万国公报(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5.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早期报刊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怎样评价他们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分数:5.00)_6.简述申报早期办报的特点及其对以后的影响。(分数:5.00)_7. 简述史量才的办报活动。(分数:5.00)_三、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8.简述并评价 19 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
2、办报活动及意义。(分数:15.00)_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 2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4,分数:20.00)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分数:5.00)_正确答案:(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 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 特征。但宗教不再是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 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该刊 1835 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 办,1838 年停刊。“它的出版意图,就
3、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楚他 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中文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解析:2.六和丛谈(分数:5.00)_正确答案:(1857 年 1 月 26 日创刊,是上海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在内容上,刊有宗教、科学、文学、 新闻等。该刊已不再纯粹宣传基督教义,而是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期刊。由于外国传教士想通过 介绍西方科技知识来提高自己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而该刊还刊有大量天文、地理等方面 的知识。此外,由于上海是重要的外贸集散地,“水脚单、进出之货价与交易单”等商情在该刊上 也有所反映。于是六合丛谈几乎成了大杂烩,宗教宣传、自然科学、商业行情、中
4、外新闻无所不包。出版一年后停刊。)解析:3.遐迩贯珍(分数:5.00)_正确答案:(1853 年 8 月 1 日创刊,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该刊由迁香港的伦敦布道会下属的对华文化教育机关“马礼逊教育会”出版,香港英华书院印刷。创办人和主编是传教士麦都思。除了在 香港发行外,还发行到内地各个通商口岸,1856 年 5 月停刊。遐迩贯珍虽为传教士所办,但 是实际上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在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占篇幅最多的是反映时事的新闻 报道和评论。该刊还注重对于文化知识的介绍,曾广泛介绍西方政治、历史、地理和科学知识, 对中国人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新闻业务方面,遐迩贯珍上的消
5、息、短 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经初步具有雏形,还出现了连续报道等新的形式。1855 年 遐迩贯珍增加附刊,布告编,专载商情和船期,率先在我国中文报刊上推出广告收费举措, 该刊还有中英文对照目录。)解析:4.万国公报(分数:5.00)_正确答案:(万国公报是在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刊,该刊前身 是中国教会新报,1872 年 8 月 31 日自第 201 期起改名为教会新报。1874 年 9 月 5 日,该 报自第 301 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1883 年 7 月 28 日,万国公报出至第 750 期,因为经费困 难和林乐知忙于创建中西书院无力兼顾报务而暂
6、时休刊。1889 年 1 月 31 日,广学会恢复出版 万国公报,另起编号,改为月刊,主编仍为林乐知,复刊后的万国公报是英美传教士控制的 重要舆论工具。自第 301 期改名万国公报后,该刊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经常发表时事评论、 重要法令条约及外报译文,大量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减少了有关宗教教义的宣 传,但是,对于与宗教有关的事情则详加记载,对中国时政的评论尤为加强,并极力宣传英美等 国的通商传教活动有益于中国的观点。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的变化,使该刊的读者 对象也由基督教徒扩展为社会各界人士,该刊也逐渐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影响最大的传教士报 刊。1907 年 5 月 31 日林乐知
7、在上海病逝,万国公报遂于 7 月终刊。)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5.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早期报刊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怎样评价他们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分数:5.00)_正确答案:(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它与封建“邸报”不同之处在于记者和编辑有独立的 撰稿权,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这一点体现了近代报刊的民主主义观念,却被专制独裁 的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容忍。如果不是外国传教士在进入中国时将近代报刊也带来中国的话,在 严厉的封建统治之下是不可能产生近代报刊的。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对中国近代报业的作用与影响总的来说就是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则可归
8、纳为以下三点:(1) 先进的办报形式的传人。当外国传教士在 19 世纪初到中国时,他们所掌握的办报技术 已经相当成熟,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在形式上与欧美最先进的报刊并没有多少区别。(2) 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培养。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可以像在本土一样自由地进行采访、 编辑、出版。外报雇用中国文人当助手。通过在外报的工作实践,中国人逐渐掌握了西方的新闻采访与编辑业务、管理方法与发行、广告、印刷等技术。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活动为中国报业 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外报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3)关键硬件技术的传人。石印和铅印技术也是随着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传入中国的, 鸦片战争后,英华书院于 1843
9、年从马六甲迁来香港,是中国第一家拥有中文铅字设备的印刷机 构。石印技术在鸦片战争前夕引入我国。铅印和石印技术的引进为国人自办报刊创造了有利 条件。)解析:6.简述申报早期办报的特点及其对以后的影响。(分数:5.00)_正确答案:(1) 申报的特色申报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是英国商人美查等 4 人于 1872 年 4 月 30 日集资创办的。初为双日刊,从第 5 号起改为日报。申报创办初期的特色是:把盈利作为办报的首要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营管理方面:尽量降低报纸成本;努力搞好发行;大力招登广告;搞多种经营, 陆续出版了文艺期刊、时事画报,开办了书局。在报纸内容方面:从办报人员到
10、报纸样式都尽量中国化;重视言论;重视新闻报道。 重视猎奇性、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重视刊载文艺作品,使之成为经常性内容。这些办法取得了成功只用半年多,申报就挤垮了上海新报,成为上海唯一的中文商业 报纸。(2) 申报的影响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 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 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 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 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
11、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 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创办文艺杂志;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 年申报创办了通俗 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编印画报,1877 年申报出版了瀛寰画 报;印书,开办点石斋书局,翻印出版图书。申报的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报纸的社会价值,为后面中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创造了条 件。1889 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 30 万两,超过创刊基金 180 多倍,实现了美查 的“贏利”的目的,也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后面报刊发展积淀了物质基础。19 世纪 90 年 代上海报坛已形成“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解析:7. 简述史量才的办报活动
12、。(分数:5.00)_正确答案:(史量才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上个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报业经营者, 作为上海的报业大王,史量才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1908 年任时报主笔。亲眼目睹辛亥革命失败的过程和政权的嬗变,史量才逐步看清了反动军阀和流氓政客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真实。对政治感到十分的失望,从此他把主要的 精力转向新闻事业,试图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监督当局,激浊扬清。1912 年,史量才与张闳、应德謇、赵凤昌等合资,以 12 万元购买了申报。申报由英国 人美查创办,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一份报纸。1909 年,美查回国,将该报卖给席福裕。由
13、于 经营不善,申报发行量仅 7000 多份,连年亏损,席氏不得不转手出售。接办申报后,史量才 出任总经理。1916年,他收购了合资人的股权,独家经营申报,为了改变申报经营欠佳的 局面,史量才赢得了江浙资产阶级资金上的投入,同时起用张竹平、冯子培、王尧钦等管理人才, 对申报逐步实行现代化、企业化管理。史量才以超前的眼光,开拓广告业务,从而大大增加了 报纸收入和社会影响。他以卓尔非凡的经商头脑分析市场行情,适时屯积廉价纸张,以降低成本。更主要的是,史量才关注社会热点,以“言论自由,不偏不倚,为民喉舌”为标榜。他常对报 社的工作人员强调:“报纸是民众的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
14、才站得 住脚。”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1927 年,他购得 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 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一跃 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 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 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在与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斗争中,史量才和宋庆龄、杨杏佛等著名民主人 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申报对“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这些正义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报 道,扩大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社会影响
15、。1932 年至 1933 年间,史量才还创办了几项社会 文化事业。其中有以俞颂华为主编的申报月刊,以李公朴为馆长的“申报流动图书馆“及由李 公朴主持的“申报业余实习学校”和“申报妇女实习学校”。这些进步、带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 对中国社会作出了贡献,为抗日救亡工作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8.简述并评价 19 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及意义。(分数:15.00)_正确答案:(1)19 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简述中国的新闻事业是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而发展起来的,最早来华创办报纸的是一批基 督教传教士,19 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可以划分为
16、两个时期:鸦片战争前的报刊(1815 1839 年)A 传教士的中文报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的纯宗教性质的察世俗每 月统记传,出版地在马六甲。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1833 年普鲁士传教士郭 士立在广州创刊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该刊的宗教内容已退居其次,以时事政治为主。1838 年各国消息在广州问世时,宗教性的内容已不复存在。B 外文报刊1822 年葡萄牙当局在澳门出版的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外国报纸,该报对中国事 务少有兴趣,影响不大。对中国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是英美人士在广州等地出版的英文报刊, 1827 年在广州创刊的第一家英文报刊广州记录报
17、和 1832 年的中国丛报就是其中的代表 者。前者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为倾销鸦片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后者以提供“有 关中国及其邻邦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自居,鼓吹武力侵华。总体上讲,这时期的报刊具有较强的宗教色彩,传播范围较小,为资本主义侵华服务,后期 逐渐向非宗教性报刊发展。鸦片战争后商业报刊的兴起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办报活动遍布中国,商业报刊迅速取代传教士报刊成为报业主 流,英文商业报可最早出现且数量居多,以刊登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读者对象为外国商人。商 业报纸的崛起,提高了新闻时效性观念,缩短刊期和散页印刷促进了报刊的近代化。A 香港报业第一,英文商业报:纸鸦片战争后,香
18、港率先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的重要基地。影响较大的 有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孖剌报、香港电讯报等。1845 年出版的德臣报 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57 年创刊的孖剌报是香港最早的英 文日报。第二,中文商报纸: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是 1853 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创办的遐迩贯珍, 虽属教会报,但篇幅最多的是时事政治新闻和评论、商情、科学文化。香港最早出现的中文商业 报纸大都是从早已成熟的英文商业报纸中诞生。1857 年由孖刺报馆创办的香港船头货价 纸,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后改名香港中外新 报。1872 年德臣报馆创办香港华字日报与香
19、港中外新报对垒而立,逐渐发展成为香港地 区最重要的两份中文日报。B 上海报业1865 年后上海逐步取代香港而成为全国的外贸中心,其报业开始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全 国报业中心。第一,外文报刊:1850 年上海第一份英文报刊北华捷报,由字林泮行创办,以刊载商业性 材料为主,后成为字林西报的副刊。字林西报重视言论,素有“英国官报”之称,影响巨大。 法、德、日、葡萄牙等也开始在上海办起了本国文字的报纸。第二,中文宗教性报刊:上海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六合丛谈1857 年创刊,是伦敦布道会 的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宗教宣传、自然科学、商业行情、中外新闻无所不包,60 年代后最 有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
20、的万国公报,前期以宗教宣传为主,后期大量介绍西方政 治模式和科技知识。第三,申报等中文商业报刊崛起: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是 1861 年的上海新报,影 响最大的是申报及字林沪报、新闻报等。申报是由英商美查创办,以贏利为目的,聘请中国文人担任主笔,压低成本,重视论说和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和报道面,重视副刊和广告,出 版我国最早的文学刊物瀛寰琐记,具备近代报刊四要素:新闻、言论、文艺、广告,是商业比报 纸的典范。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原腹地,基本形成了在华外 报网。19 世纪70 年代起外国通讯社也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路透社 1872 年在上海建立远东 分社,严密
21、的通讯网和重视言论等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也产生了客观的积极影响。(2)19 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评析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19 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是与西方殖民势力的人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打开中国 封闭的大门,宣传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以西方模式改变中国人的头脑,将中国逐步推向殖民地的 道路是他们共同的目标。英文报刊大都积极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为侵略扩张制造舆论, 殖民主义的立场十分明显。 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18 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清朝则闭关自守,中外文化交流隔绝,阻碍了西方先进的科 学技术传入中国。在华外报所作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介绍,虽
22、目的在于消除中国人心中自大排外 的观念,但客观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特别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传入,对长期处于封建 思想禁锢下的中国读者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 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在报刊观念上,改变了中国邸报的特点,重视言论,并不照抄照搬官方的政令,而是有自己 的观点。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理念引入中国;在报刊内容、版式以及传播机构的设 置方面,外报有自己的机构,内部分工明确,有专职的编辑人员负责组稿、编稿,还要安排版面、 制作标题;在报刊经营管理方面,西方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和发行广告等方法都为国人办报所 仿效,带动了民族报业的近代化;在物质技术条件上,铅字印刷机等近代报刊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是通过外国人的办报活动引进到中国的,这些先进的印刷和排字手段,给国人以很大启发。总之,通过外报的办报实践西方的新闻采编、印刷发行等技术陆续为中国人所掌握,为中国 报业发展开辟了条捷径,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新闻工作者,孕育了中国的民族报业。)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