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8KB ,
资源ID:140163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01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4及答案解析.doc

1、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 4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4,分数:20.00)1.大公报(分数:5.00)_2.“竖三民”(分数:5.00)_3.大清报律(分数:5.00)_4.“苏报案”(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5.简要评述大公报之四不方针。(分数:5.00)_6.中国新闻史中“改良派”与“革命派”报刊论战的过程。(分数:5.00)_三、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7.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分数:20.00)_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 4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概

2、念题(总题数:4,分数:20.00)1.大公报(分数:5.00)_正确答案:(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现在仍在香港继续出版。该报 1902 年 6 月创办于天津,时政性日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宗旨是“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02 年至 1906 年,由英敛之主持,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自 1906 年至 1 926 年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1 926 年到 1 94

3、9 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的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自”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自 1 949 年至今,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解析:2.“竖三民”(分数:5.00)_正确答案:(竖三民”是于右任于 1909 年 5 月创办的民呼日报、1909 月年 10 月创办的民吁日报 和 1910 年10 月创办的民立报的合称。这三份报纸均在上海出版,创办时间互相衔接,又均 以“民”字打头,因此被称为“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 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 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

4、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会”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 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 9 天后被封。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 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 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 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 革会胜利的到来。“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解析:3.大清报律(分数:5.00)_正确答案:(大清报律是 1908 年 1 月清廷商部、民

5、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订的专门适用 于新闻事业的法律。1908 年 3 月奉旨颁行。报律除了报刊禁载规定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 条款,进步之处是在报刊创办这一问题上,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办理这一手续 的部门也由巡警衙门改为行政部门。大清报律虽是资本主义的形式,但规定报刊样品须事先 送呈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内容含有大量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色彩。1911 年,大清报律改称为 钦定报律保存了原“报律”的主要内容。)解析:4.“苏报案”(分数:5.00)_正确答案:(这是中国著名报案。苏报创刊后开始转向革命立场,并逐渐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 要舆论阵地。1903 年 6 月,苏报

6、刊文对邹容撰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加以大力介绍和鼓 吹。6 月 29 日,苏报又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摘登了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的部分文字。苏报公开大声呐喊革命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6 月 30 日,清政府经与上海领 事团多次密谋,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对陈范、章太炎、部容等 7 人实行拘捕,当日章 太炎等被捕,部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斥清廷的指控,慨然 陈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 年 5 月,章太炎、部容分别被判监禁 3 年和 2 年。苏报永久停刊。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解析:二、简答题(总题

7、数:2,分数:10.00)5.简要评述大公报之四不方针。(分数:5.00)_正确答案:(1926 年,张季鸾在大公报发刊词中写道“报纸的天职,应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 为国民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梁,亦不阿群众”。20 年之后,他 在今后之大公报中重申:“使其事业永为中国公民之独立言论机关”、“在法律范围内,公开本 报为全国人讨论问题交换意见之用。”张季鸾在本社同人之志趣社评中提出的“不党、不卖、不 私、不盲”的办报方针,是张季鸾坚持报刊是独立的社会舆论机关的最好证明。(1) 不党“不党”思想的含义是指不依附于任何政党,等视各党;对各党保持中立,不成为党政的工

8、 具,从国家、公民的立场发表评论。从张季鸾对国共两党的态度上就可以反映出来。他坚持民 族资产阶级的理想,希望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在这一点上,国民党的政权相对而言 比较符合他的政治理想,而共产党的暴力革命之路,是他坚决反对的,所以,他把国民党的政权 当正统政府来拥护,他希望通过报纸的舆论影响,帮助政府,改革政治,使国家各项事业向着他 的理想模式迈进。而对于共产党的态度,虽然立场上基本反对,但在实际操作上比较客观公正, 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他仍然称“共党”而不是“共匪”,把共产党和国民党放到平等的地位,他 并不反对两党的斗争,只是反对暴力革命;他反对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大公报也刊登过

9、 不少肯定红军的一系列文章。在抗日期间,大公报与共产党机关报新华同报始终保持团结 友好的同业关系,互相支持。(2) 不卖“不卖”就是不以言论作交易。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人股投资。从本质上来说,大公报是一家私人经营的报纸,资金来源都是民族资本,从未 接受任何政治集团的津贴和资助。在抗战胜利前夕,为发展战后大公报事业,按当时官定牌价 购买到 20 万美元用来购置印刷设备,以填补在抗战时期转辗搬迁时的设备损失,这纯属商业行 为,完全不是接受国民党的津贴或资助。张季莺一直以新记大公报的经济独立为荣。(3) 不私“不私”就是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对于报纸

10、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 为公众喉舌。张季鸾多次重申过“不私”的原则。1936 年 4 月 1 日,上海版大公报创刊,张季 莺发表社论今后之大公报,声明“使其事业永为中国公民之独立言论机关,忠于民国,尽其职 分而不隶籍政党,除服从法律外,精神上不受任何拘束,本掖经济独立,专赖合法营业之收 入,不接受政府官厅或任何私人之津贴补助。”(4) 不盲所谓“不盲夫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为盲动; 评低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自限于盲。”“不盲”的最好表现就是“明耻教 战”方针的提出。所谓明耻,即通过对日本侵华史实的揭露,激发国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

11、热忱, 以期动员国民、增进国力,有效地抗敌御侮。所谓教战,即是向国民传授基本的军事知识,以其 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能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明耻教战”方针的提出,当时就受到很多读者 的反对,并备受世人垢病。当时全国抗日呼声高涨,民族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大公报此时提出 “明耻教战”的方针,明显与当时的舆论和民意相违背,存在很大的风险。坚持独立判断的理性 精神,冒着事业失败和生命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正是“不盲”的最高表现。)解析:6.中国新闻史中“改良派”与“革命派”报刊论战的过程。(分数:5.00)_正确答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报刊大论战,在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史上写下了灿烂的

12、一页,其论战的具体过程如下:(1) 民报创刊前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和改良派报刊之间已经有过一些小规模的笔战。 1901 年 8月,国民报发表章太炎撰写的正仇满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射向改良派的第一 箭。1902 年,改良派在广州出版的岭海报发表文章攻击革命派策划的广州起义,在香港出版 的中国日报立即撰文予以批驳,这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报刊第一次对阵交锋,双方笔战逾月。 1903 年后,两派报刊的论战日趋频繁,1903 年 12 月和翌年 1 月,孙中山在檀山新报上先后 发表敬告同乡书、驳保皇派两篇文章,亲自发起对当地改良派机关报新中国报的笔战。 1904 年中国日报同商报在香港展开论战。但是,这些论战

13、还只是零星的、分散的,还没有 从政治上理论上进行系统的辩驳和清算。(2) 民报创刊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担负着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即清除改良派的思想影 响,扫除革命发展的障碍,扩大革命阵营。因此,民报一创刊,就以“主帅”的身份,率先同最有 影响的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展开论战。在民报创刊号上,汪精卫的民族的国民、陈天华 的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和朱执信的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三篇文章,指名道姓地批判君主立宪的主张。对此新民丛报立即起而应战。1906 年春,新民丛报将其旨在反对民主革 命、鼓吹君主立宪的开明专制论等文章汇编成中国存亡一大问题的小册子,广为散发。接 着,民报开始把论战的矛头直指新民丛报,4

14、月,民报第 3 期以号外的形式公布了胡汉 民撰写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将民报与新民从报的重大分歧问题归纳为 12 条,宣称,“自第四期以下,分类辩驳”。两报之间的大论战由此全面展开。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3) 这场大论战持续到 1907 年新民丛报停刊,为时一年半,以民报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其他地区两派报刊的论战,一直延续到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才终止,大论战促进了革命派报刊 的发展。)解析:三、论述题(

15、总题数:1,分数:20.00)7.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分数:20.00)_正确答案:(梁启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提出了一 整套办报主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他一生发表的新闻学方面的专论在 30 篇以上,内 容涉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三大部类。他的许多新闻观点对当时的报界起到了很大的 指导作用。(1) 关于报刊的功能与作用1896 年,梁启超发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 “去塞求通”。“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通上下就是“宣德达情,使”君恩得以下逮, “民隐得以上达”;通中外就是要尽量掌握外情,

16、做到知己知彼。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通塞, 而“去塞求通“的首选工具是报刊。他说:“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 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这是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 作用的论述。(2) 关于报刊的性质梁启超认为报刊是一种进行政治组织、宣传的有效工具。作为一名政治家,梁启超深刻的 认识到报刊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在其新闻活动的后期,他认为报馆是与政府有着平等地位的 社会单位,是独立于政府权力的第四种势力,是传播文明的三大利器之一。(3) 关于报刊的任务梁启超提出报纸的“两大天职”说:“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他认为,政府没有权力办不成事,但

17、权力过大而又不受监督,就会滥用职权,所以需要作“国民公意的代表者”的报纸监督政府,才不至于走向腐败。他还认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需要报 纸“若孝了之事父母,若良师之诱蒙童”那样去向导他们。(4) 关于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梁启超认为,衡量报纸奸坏有四条标准,即四条原则:“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思想新而正”。他认为,不能用“人 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材料富而 当”。他认为报纸应该荟萃“全世界之知识”,但在刊登时必须严格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 之益”

18、。“报事速而确”。他认为新闻报道要讲求时效,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5) 关于健全舆论的主张梁启超在国风报叙例和读十月三日上谕感后等文章中,阐述了什么叫舆论、舆论的形 成、舆论的力量、舆论的种类、舆论与报纸的关系以及报刊怎样才能造成健全舆论等问题。他 说:舆论是一种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之力”,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报刊要造成 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 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 能拔之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6) 关于报刊的宣传方法他认为,报刊宣传的方法有两种,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的方法就是“旦旦而聒 之,月月而浸润之”,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煽动的方法就是要故作惊 人之言,造极端之词,使读者猛醒。)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