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22,分数:75.00)1.简述意志行动的主要特点。 (分数:3.50)_2.什么是动机?它有什么功能? (分数:3.50)_3.简述驱力诱因理论。 (分数:3.50)_4.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分数:3.50)_5.简述动机冲突的类型。 (分数:3.50)_6.已经确定的决心和信心为什么也可能动摇? (分数:3.50)_7.简述意志品质的特点。 (分数:3.50)_8.如何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 (分数:3.50)_9.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主要方法。 (分数:3.50)_10.简
2、述注意的功能。 (分数:2.50)_11.简述注意的特点。 (分数:3.50)_12.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分数:2.50)_13.简述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分数:3.50)_14.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分数:3.50)_15.简述兴趣的品质。 (分数:3.50)_16.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分数:3.50)_17.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稳定的注意? (分数:3.50)_18.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 (分数:3.50)_19.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分数:3.50)_20.简述注意的双重加工理论。 (分数:3.50)_21.简述注意
3、的资源限制理论。 (分数:3.50)_22.简述兴趣与爱好、好奇心的区别。 (分数:3.50)_二、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25.00)23.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分数:5.00)_24.结合实际阐述意志行动及其特点。 (分数:5.00)_2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分数:5.00)_26.联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分数:5.00)_27.联系实际谈一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数:5.00)_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22,分数:75.00)
4、1.简述意志行动的主要特点。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它与盲目冲动的行为不同,与熟练动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意志行动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人在行动前,行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明确的观念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意志行动始终是在自觉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 第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个体的各种运动可以分两类:一种是可以由意识支配的运动,叫做随意运动。另一种是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叫做不随意运动。人的随意运动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二信号系统起着主导和调节的作用。 第三,意志行动与
5、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没有困难的行动不能称之为意志行动。2.什么是动机?它有什么功能?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动机有激发、选择和指向、维持和调节等三种功能。 (1)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有某种动机的个体对某些刺激,特别是和当前动机有关的刺激,更易于反应。 (2)选择和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动机不同,活动的方向和它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3)维持和调节功能。活动产生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
6、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动机将使个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活动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促使个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转换活动方向以达到这种目标。 在具体活动中,动机的上述功能的表现是很复杂的。3.简述驱力诱因理论。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20 世纪 20 年代,武德沃斯提出了驱力的概念。所谓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心理学家赫尔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能为机体的活动提供动力,促使机体采取行动,以消除需要唤起的紧张状态。当紧张状态得以降低或消除后,驱力的动机作用也随之减少。赫尔的理论适用于解释个体的生物性行为。
7、 驱力理论强调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却忽略了外在环境对行为的诱发作用。针对这种缺陷,一些心理学家又提出了诱因的概念。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赫尔接受了诱因的概念,把它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并将诱因(K)加入自己的行为公式。 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诱因(K)和抑制(I)共同决定了个体有效行为的潜能(P),用公式表示为 P=DHK-I。4.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韦纳认为,个体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后,无论成败,都会从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归因。只是不同的人在对不同的
8、事件进行归因时,以上几项因素所起的具体作用会有不同。韦纳又把这些影响因素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维度:因素源(内部的和外部的),稳定性(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可控性(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一般说来,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而把行为结果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例如,当学生把考试成绩好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时,他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更有信心,同时学习动机也更强。5.简述动机冲突的类型。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采取决定阶段中的动机冲突是非常复杂的,从形式上看,动机冲突可大致分为三类: (1)双趋冲突: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
9、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时必须从两者中取一更加高尚的目标。 (2)双避冲突: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怕学习不好受到处分。 (3)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如既想为社会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等。6.已经确定的决心和信心为什么也可能动摇?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执行决定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决心和信心也可能发生动摇,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决定时遇到的困难,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但与个体已形成的消极的个性品质(如懒惰、骄傲、保守、坏
10、习惯等)或兴趣爱好产生矛盾,从而使决心和信心发生动摇。 (2)作出决定过程中,虽然选择了一种目的,其他目的仅暂时受到压抑,仍然很有吸引力。执行决定过程中,暂时受到压抑的目的又重新抬头,产生了新的心理冲突。 (3)执行决定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期望、新意图和新方法,它们也可能同预定的目的发生矛盾,令人踌躇,干扰行动的进程。 (4)有时在作出决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主客观条件,没有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执行决定时遇到新情况,出现新问题,但个体缺乏应付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使人犹豫不决。7.简述意志品质的特点。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意志的自觉性:就是一个人能够
11、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 (2)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3)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4)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8.如何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步形成,他们已能认识自我,评价自己,这就为学生意志的锻炼提供了前提条件。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通常采取下列方法: (1)经常用榜样、名言、格言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督促自己
12、。 (2)经常与周围学习好的同学作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直到赶上或超过为止。 (3)坚持订好学习计划,严格执行计划,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坚持去完成。 (4)每天坚持写日记,检查自己当天的活动,发现缺点立即改正等。 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使他们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习惯。9.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主要方法。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人们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做法是: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
13、验。 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是要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10.简述注意的功能。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注意有三个功能: (1)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映。 (2)保持的功能,即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
14、方向或目标进行。11.简述注意的特点。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仅表现为选取某种活动和对象,而且表现为心理活动对这些活动和对象的比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也指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12.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人在注意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注意最显著的外部表现为: 第一,适应性动作。 第二,无关动作的停止。 第三,呼吸运动的变化。 第四,在紧张注意时
15、,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现象。13.简述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具体包括:比较强烈的刺激作用;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突出的刺激作用。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具体包括:当时的需要;当时的特殊情绪状态;当时的直接兴趣,即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14.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虽然也与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它们都受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的
16、所制约,具体说,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2)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把智力活动和外部运动结合起来,也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 (3)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直到完成任务。 (4)排除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劳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15.简述兴趣的品质。 (分数:3.50)
17、_正确答案:()解析:(1)兴趣广度与兴趣中心。 兴趣广度是指兴趣范围的广阔程度。兴趣中心是指一个人在诸多兴趣中的主要兴趣,它形成一种核心,其他兴趣则围绕着它,并与其配合,共同支配着人的行动,广泛兴趣只有和中心兴趣结合起来,才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2)兴趣的稳定性和兴趣的转移。 兴趣的稳定性也称兴趣的持久性,是指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兴趣持续时间长则稳定性强;反之则稳定性弱。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才能推动人深入钻研问题,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兴趣转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对原来感兴趣的某一事物的兴趣消失,而转向对另一事物发生兴趣。兴趣转移的两种形式:一是以高层次为背景的兴趣转移,转移后的兴趣是稳定的兴趣,这
18、种转移对人有促进作用;另一种是以低层次为背景的兴趣转移,转移后的兴趣多为不稳定的兴趣,很容易再次转移,这种兴趣转移对人的发展一般有阻碍作用。 (3)兴趣效能。 兴趣效能是指兴趣对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依据兴趣有无效能,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消极兴趣是被动的兴趣,使人处于静观状态,不能成为实际活动的动力,因而也不能产生实际效果,是一种不良的兴趣品质。积极兴趣是有效能的兴趣,它不停留在静观阶段,往往为获得兴趣的对象而积极活动,成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个性的优良的兴趣品质。16.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注意
19、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知觉对象愈相似,排列愈集中或有规则,注意范围也就愈大;反之,注意范围则愈小。 (2)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知觉任务不同,注意的范围就不一样。 (3)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领域。经验愈多,知识愈广,就愈善于组织所感知的对象,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来感知。要扩大注意的范围,其根本途径是增加知识和丰富经验。17.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稳定的注意?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1)一个人的注意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
20、时间就很短;反之,复杂而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的时间。维持时间之长短又取决于事物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但任何人的注意不能以同样强度维持 20 分钟以上。 (2)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当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把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 要想培养集中而稳定的注意必需做到: (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当一个人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得越清楚,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和决心越大时,他的注意就越能集中和稳定。 (2)要有对学习和工作的浓厚兴趣。一个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的人,就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3)要与分心现象作斗争。在日常学习
21、和工作中,引起分心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环境嘈杂,对学习和工作有影响。这主要靠加强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去克服各种干扰。二是任务繁多,思绪万千,既干着这件事,又想着那件事,思想不能集中。面对这种情况,最好是分出轻重缓急,作出计划逐个解决。做到在进行每项工作时,都能集中注意和精力,专心致志。18.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各种活动对象的各个部分,已
22、经在经验中形成了巩固的联系,只要感知对象的一部分,就可把全部对象反映出来。做到注意可以在几种活动上迅速地更迭,即所谓轮流注意。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其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艰苦练习,形成大脑皮层上各种各样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19.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注意的转移是主动进行的,不是被动发生的。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灵活性强的人,注意转移就比较容易,灵活性差的人,注意转移较难。 (2)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23、。目的性不明确,语言的调节能力太弱,就既不能很快地抑制那些不该兴奋的区域,同时也不能很快地解除大脑皮层上应该解除的抑制,这样就使注意的转移表现不灵活;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注意过于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转移,这也是目的性不明确和语言的调节能力差的表现。 (3)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低,转移就比较容易和迅速;反之则越困难和缓慢。 (4)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注意对象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转移就越容易和迅速;反之就越困难和缓慢。20.简述注意的双重加工理论。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双重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信息加工方式有两种: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自动加工是由刺激自动引发的
24、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不需要有意注意,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自动加工的速度很快,由于不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所以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控制加工是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过程,它需要注意的积极参与,要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和自动加工相比,控制加工更为主动和灵活,它可以随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资源分配的策略。 双重加工理论是对资源限制理论的有益补充,它们共同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时能同时做好几件事。21.简述注意的资源限制理论。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973 年卡尼曼在注意与努力一书中提出了资源限制理论。该理论把注意看成是对刺激进行识别和加工的认知资源,其容量或能量是有限的。每一项认知活动都需要占
25、用和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当人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就会有多项认知任务同时竞争有限的注意资源。因此,只有当这些活动需要的资源之和不超过注意的总资源时,它们才能同时进行。否则,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其他活动必然受到阻碍。该理论还认为,注意分配机制是主动而灵活的,它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资源的配置,优先加工更为重要的任务。22.简述兴趣与爱好、好奇心的区别。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兴趣与爱好的区别: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爱好是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倾向时,
26、就成了爱好。 在日常生活中,兴趣和爱好经常是一致的,但有时对某事物有兴趣,并不一定有从事该活动的倾向。 (2)兴趣和好奇心的区别: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 好奇心比较广泛,没有明确的方向,对任何看来新奇的事物都好奇。而兴趣则有明确的方向。即使是兴趣广泛的人,也只是对几种事物或活动感兴趣,而不是对任何事物或活动都有兴趣。 好奇心一般是容易满足的。好奇心是由于对事物的某种疑问所引起,疑问一旦解除,好奇心便得到满足而消失;兴趣则不然,它不一定由疑问产生。即使有些兴趣是由疑
27、问产生,但它们也不会随疑问的解除而消失,相反随疑问的解除,兴趣会更加浓厚。二、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25.00)23.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动机冲突类型可分为三类: (1)双趋冲突: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时必须从两者中取一更加高尚的目标。 (2)双避冲突: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怕学习不好受到处分。 (3)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如既想为社会做好事又怕别
28、人不理解等。 解决上述动机冲突,主要看动机冲突的内容是否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问题。从动机冲突内容上看可分为原则性的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是去看电影还是看小说?这种动机冲突一般来说内心斗争不那么激烈,持续时间也不长,可让学生自行解决。 对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既有精彩的电影又有集体劳动,是去看电影还是参加集体劳动?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道理、树立榜样、加强管理,帮助学生以高级的动机战胜低级的动机,培养他们的意志,从而使他们的行为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24.结合实际阐
29、述意志行动及其特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 意志行动的特点主要有: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人在行动前,行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明确的观念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意志行动始终是在自觉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 意志对行动的支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即推动人从事有预定目的的行动。二是制止,即制止与预定目的相违背的行动。这两方面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那些由情绪冲动支配的行动,或目的不明确的行动都是缺乏意志的表现,都不能算作意志行动。 一个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会把他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上,
30、排除各种对学习行为的干扰。而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往往禁不住打游戏机等娱乐的诱惑而影响正常的学习。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行动,其结构也包括相应的自动化的动作。意志行动的机制,就是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所进行的运动分析器的活动。 个体的各种运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可以由意识支配的运动,叫做随意运动。如伸手拿杯子喝水时手臂的运动等等。另一种是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叫不随意运动。如,心脏跳动、瞳孔反射等。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如果人的一切运动都是不随意的,那么任何目的都不可能在行动中实现。 人的随意运动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第二信号系统起着主导
31、和调节作用。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人在确立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通过意志努力来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没有困难的行动不能称之为意志行动。困难可分为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内部困难又叫主观困难,它们属于个体本身具有的一些不利因素:如身体上疾病、消极的情绪、性格上的弱点、知识上的不足,或者遇到了与实现预定目的相反的动机的引诱等。外部困难又叫客观上的困难,它们有的是由自然条件造成的,如气候、自然地理、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也有的是由社会条件造成的,如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人为的障碍或干扰、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等。 比如
32、吃饼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算意志行动。但在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吞咽饼干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这时吃饼干就是一种意志行动。2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保持一定强度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倘若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即使教给学生最好的认知策略,他们也无法应用。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培养学习动机,主要有三条途径: 第一,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引起内部需要,转化学习动机。 第三,强化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学生进
33、行适当的远景性学习目的的教育。 学校和教师应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其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 第二,提高教学艺术,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教师往往是吸引学生学习的直接力量,他们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既包括学年、学科等远期目标,也包括章节、课时等近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和使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一般来说具体目标的设置应以稍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宜。 第四,及时、有效地反
34、馈。 反馈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结果,它不仅能使学生纠正错误,澄清认识,还能起到激励作用。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进步了,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反之,也能起到鞭策和警醒作用。作为教师,则应注意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多鼓励他们。 第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时应注意其合理性,避免引起学生的过度焦虑和其他不良反应。在开展竞赛活动,鼓励学习竞争的同时,也要强调团结、合作以及帮助的重要性,力争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26.联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