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4KB ,
资源ID:140370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037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1及答案解析.doc

1、文学理论-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5,分数:62.50)1.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 1”。 (分数:2.50)2.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是 1 文学理论的基石。 (分数:2.50)3. 1 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分数:2.50)4.“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是 1 提出的。 (分数:2.50)5.文学由于 1 功能的作用而产生其他一些社会功能,如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等。 (分数:2.50)6.“寓教于乐”最早是由 1 提出的。 (分数:2.50)7.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西方

2、理论家 1 的“寓教于乐”说都揭示了文艺的 2。 (分数:2.50)8.在神话和各种巫术仪式中包含了文学艺术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形式,即 1。 (分数:2.50)9.文艺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摹本一现实世界的摹仿,因此只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说这话的是 1。 (分数:2.50)10.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受到以 1 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或 2 的有力影响。 (分数:2.50)11.广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 1。 (分数:2.50)12.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的 1 和 2 上。 (分数:2.50)1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既是无功利的,也是 1 的。 (分数:2.50)1

3、4.源于乐记,后经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发展形成了“ 1 说”。(分数:2.50)15.文学创作的两个基本阶段是 1 和 2。 (分数:2.50)16.灵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 2 和 3。 (分数:2.50)17.按照一般理解,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分为 1、 2、 3 等三个阶段。 (分数:2.50)18.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 2 和 3。 (分数:2.50)19.16、17 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所遵循的“三一律”法则是 1、 2 和 3 的“三个一律”。 (分数:2.50)20.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体裁是 1。 (分数:2.50)21.人本主义文论最晚近的一个流派是

4、 1 学派,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结合成一个理论体系。 (分数:2.50)22.文学本文的意蕴层次中最主要的意蕴是 1。 (分数:2.50)23.王国维曾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 1字而境界全出矣”。 (分数:2.50)24.在西方,抒情诗地位上升并超过叙事诗是在 1 文学运动中实现的。 (分数:2.50)25.“净化”一语,最早见之于亚里士多德的 1。 (分数:2.50)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5,分数:37.50)26.移情 (分数:2.50)_27.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 (分数:2.50)_28.艺术生产 (分数:2.50)_29.泛神论 (分数

5、:2.50)_30.摹仿论 (分数:2.50)_31.游戏说 (分数:2.50)_32.话语蕴藉 (分数:2.50)_33.文学的功利、非功利 (分数:2.50)_34.恶劣的个性化 (分数:2.50)_35.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与相关的三种文学观念 (分数:2.50)_36.话语蕴藉 (分数:2.50)_37.“生活审美化” (分数:2.50)_38.主导性与多样性 (分数:2.50)_39.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分数:2.50)_40.雅与俗 (分数:2.50)_文学理论-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5,分数:62.50)1.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

6、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 1”。 (分数:2.50)解析:诗论2.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是 1 文学理论的基石。 (分数:2.50)解析:马克思主义3. 1 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分数:2.50)解析:费尔巴哈4.“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是 1 提出的。 (分数:2.50)解析:马克思5.文学由于 1 功能的作用而产生其他一些社会功能,如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等。 (分数:2.50)解析:审美6.“寓教于乐”最早是由 1 提出的。 (分数:2.50)解析:贺拉斯7.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西方理论家 1 的“寓教于乐”说都揭示了文艺的 2。 (分数:2

7、.50)解析:贺拉斯;社会功能8.在神话和各种巫术仪式中包含了文学艺术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形式,即 1。 (分数:2.50)解析:巫术发生说9.文艺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摹本一现实世界的摹仿,因此只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说这话的是 1。 (分数:2.50)解析:柏拉图10.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受到以 1 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或 2 的有力影响。 (分数:2.50)解析:伽达默尔;阐释学11.广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 1。 (分数:2.50)解析:规范语言12.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的 1 和 2 上。 (分数:2.50)解析:目的;方式1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既是无功

8、利的,也是 1 的。 (分数:2.50)解析:功利14.源于乐记,后经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发展形成了“ 1 说”。(分数:2.50)解析:诗缘情15.文学创作的两个基本阶段是 1 和 2。 (分数:2.50)解析:内形式的生成 外形式的获得16.灵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 2 和 3。 (分数:2.50)解析:非预期性 亢奋性 创造性17.按照一般理解,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分为 1、 2、 3 等三个阶段。 (分数:2.50)解析:发生 构思 物化18.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 2 和 3。 (分数:2.50)解析: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9、19.16、17 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所遵循的“三一律”法则是 1、 2 和 3 的“三个一律”。 (分数:2.50)解析:一天的时间、一个完整的情节、一个地点20.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体裁是 1。 (分数:2.50)解析:诗歌21.人本主义文论最晚近的一个流派是 1 学派,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结合成一个理论体系。 (分数:2.50)解析:法兰克福22.文学本文的意蕴层次中最主要的意蕴是 1。 (分数:2.50)解析:审美意蕴23.王国维曾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 1字而境界全出矣”。 (分数:2.50)解析:弄24.在西方,抒情诗地位上升并超过叙事诗是

10、在 1 文学运动中实现的。 (分数:2.50)解析:浪漫主义25.“净化”一语,最早见之于亚里士多德的 1。 (分数:2.50)解析:政治学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5,分数:37.50)26.移情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德国学者利普斯提出的一种美学观念,认为主体在接触对象时,将自身的情感转移到了对象上,因而使对象看起来有了情感。艺术活动中的情感,其实质是主体情感的折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7.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使用了这一概念,有时也写着“自然人化”,指人通过劳动实践

11、加工、改造自然,使自然改变其自身的面貌,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自然人化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活动,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28.艺术生产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艺术生产指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艺术活动,揭示艺术活动是人的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生产与接受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用艺术生产论的观点来研究文学,能清楚的分析其商品属性,寻找其价值生成规律。29.泛神论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把神和整个宇宙或自然视为同一的哲学理论。最早提出并使用“泛神论”一词的是 17 世纪英国哲学家 J.托兰德。该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本身具有神性,万物存在于神内,神是万

12、物的内因。这个神不同于基督教信奉的人格神,也不同于自然神论者所主张的第一因的神,它没有类似人的属性,不是凌驾于世界之上,而是存在于世界之内。欧洲哲学史上的泛神论大体上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泛神论,它把神融化于自然之中;另一类是具有宗教神秘主义倾向的泛神论,它把自然消解于神中。这两类泛神论在反对正统神学的斗争中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30.摹仿论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西方最古老的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假说。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模仿。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艺术是人类模仿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产物。31.游戏说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康德认为艺

13、术活动是人类想象力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席勒和斯宾基发展了康德这一思想,提出了过剩精力这一概念,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类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打发多余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就是游戏,它是艺术发展的早期形式和艺术的本质。32.话语蕴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话语蕴藉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性。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

14、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的表现为话语蕴藉。“蕴藉”来自中国古典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常用概念,强调文学的语言与意义应当蕴蓄深厚、余味深长。在考察文学话语的特点时,蕴藉是个有用的概念。蕴藉可以被赋予较为广泛因而更具包容性的含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这样,蕴藉就可以用来描述文学话语的如下特殊状况: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涵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通过这种话语蕴藉而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只不过,作者主要创造话语蕴藉,而读者则力求阅

15、读和理解作者创造的这种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一句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从作者的创作来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来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

16、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本,即有待于阅读的具体对象,毫无疑问是由话语系统的蕴藉构成的。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无所谓文本。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则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不便分开。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入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起来用得平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 例如唐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更”字至少可以表达

17、出三层意义:一是再次登楼,比如人生行为的重复出现;二是继续登楼,比喻人生境界的继续提升;三是永远不断地继续向上登楼,比如人生境界永远不断地向上继续提升。一个“更”字,聚合了登楼可能体现的三重意义,使得这一平常动作能同至高的人生境界追求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使诗人的登楼体验能越出平常的同类体验而生发、开拓出丰富而深长的意义空间,造成丰富的话语蕴藉效果。33.文学的功利、非功利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的无功利性: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

18、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而只是获得审美体验,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 文学活动的功利性: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实际上,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达到间接的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由于文学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这一功利意图。34.恶劣的个性化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恶劣的个性化:指的是用拙劣的细节描写手法,

19、对偶然性的人物的空洞的非本质特征作不厌其烦的描写的一种流行的人物描写倾向。这是恩格斯有批评自然主义文学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35.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与相关的三种文学观念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与相关的三种文学观念:(1)文学的文化含义:即广义的文学。指文学就是文化,是一切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义的文学,也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文化形态。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一切文章,这正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

20、义。随着文学活动的逐步发展和演化,诗的特别的审美意义也受到重视。在春秋时代,诗经具有使“君子”成人的文化建构功能,诗虽然总体上被归属于一切文章等广义的文化范畴,被要求承担一般文化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但其不同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别属性已开始被认识到了。而在西方,18 世纪以前,文学也往往是在文化含义上使用的,即文学属于一般文化,没有被称为美的“艺术”。古希腊时代没有一般文学概念,而只有特定的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概念。(2)文学的审美含义:即狭义的文学。指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狭义文学。文学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

21、、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的创作个性的重要性,“诗赋欲丽”则把诗赋的语言形式提到了首位。文学以华丽的语言表现个性,这里的确透露出审美的自觉的讯息。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 18 世纪完成的。从 16 世纪起,诗的审美属性逐渐得到承认,而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也推动了文学的独立。(3)文学的通行含义:文

22、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是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在现代世界,通行的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这种通行含义的采用,并不简单地意味着把文学局限在魏晋人所设想的独立于社会的文化过程之外的狭义审美领域中。在此,文学的文化含义无疑有其合理处:文学虽然主要呈现审美景观,但毕竟长期以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折射出文化的风云变幻,并且与哲学、历史、政治、宗教等具体文化形态形成相互渗透的复杂关系。因此,应当指出,文学诚然是一种审美活动,但实际上无法与社会的文化过程分离开来。这一点正集中表现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6.话语蕴藉 (分数:2.50)_正确答案

23、:()解析:话语蕴藉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性。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的表现为话语蕴藉。“蕴藉”来自中国古典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常用概念,强调文学的语言与意义应当蕴蓄深厚、余味深长。在考察文学话语的特点时,蕴藉是个有用的概念。蕴藉可以被赋予较为广泛因而更具包容性的含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这样,蕴藉就可以用来描述文学话语的如下特殊状况:

24、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涵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通过这种话语蕴藉而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只不过,作者主要创造话语蕴藉,而读者则力求阅读和理解作者创造的这种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一句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从作者的创作来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来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

25、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本,即有待于阅读的具体对象,毫无疑问是由话语系统的蕴藉构成的。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无所谓文本。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则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不便分开。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

26、,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入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起来用得平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 例如唐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更”字至少可以表达出三层意义:一是再次登楼,比如人生行为的重复出现;二是继续登楼,比喻人生境界的继续提升;三是永远不断地继续向上登楼,比如人生境界永远不断地向上继续提升。一个“更”字,聚合了登楼可能体现的三重意义,使得这一平常动作能同至高的人生境界追求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使诗人的登楼体验能越出平常的同类体验而生发、开拓出丰富而深长的意义空间,造成丰富的话语蕴藉效果。37.“

27、生活审美化”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上个世纪 80 年代,西方学者就明确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最早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从三种意义上分析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的含义:“首先,我们指的是那些艺术的亚文化,即在一次世界大战和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达达主义、历史先锋派及超现实主义运动。这种方式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与独立性,使艺术从精英式的精神殿堂转入日常生活;“第二,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还指的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这种方式追求人们现实生活的艺术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的第三层意思,是指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之经纬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这种图

28、像世界一方面将现实生活艺术化与梦境化,另一方面又使艺术化处理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物质欲望。 作为名词与理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2001 年在周宪和陶东风等人的文章中首次出现。周宪提到了消费时代由于视觉艺术的冲击,日常生活日益审美化的问题。陶东风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场合下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的文章不仅重申了当今社会中的审美的泛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观点,而且将上述观点扩大到文艺学研究中,提出了文艺学必须正视审美泛化的事实,紧密关注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文化,艺术活动方式,及时调整、拓宽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003 年,理论界与文艺争鸣召开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会,发表了系列文章。至此,

29、日常生活审美化不仅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而且也从美学界扩大至文艺学领域。其争论的主要论点集中于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否适用于目前中国、美学与文艺学守界与扩容的问题。其中一方立足于中国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视觉艺术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时代已经来临的客观现实,提出了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并将此运用于美学与文艺学研究之中。另一方从传统学理出发,从坚守美学、文艺学的边界出发,强调了美学、文艺学的边界的明确性,理论的经典性与人文性。(参考韩德信日常生活审美化)38.主导性与多样性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主导性: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部分和主导方面,应该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它以

30、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党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人性的高度统一,共产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独创性的统一,革命的思想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统一,深刻的哲理性与强烈的艺术感染性的统一为其主要特征。 多样性: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不应单调划一,不能搞模式化、概念化、公式化,而应是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时代,文学创作的题材、思想、人物、形式、风格和艺术方法与表现手法等都应该而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作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审美需要。39.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

31、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和突出特色是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创业敬业的精神,真实地显示出时代的风貌、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有血有肉、内心丰富的文学新人,不是那种公式化、模式化、理性化的神人、完人、纸人和假人,也不是通体透明“高大全”式的人物。40.雅与俗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雅与俗从字面上讲,一个是指高雅美好,一个是指平凡通俗。在文学艺术领域,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具体而言,是指在大力发展高雅的、严肃的艺术的同时,又要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