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70.50KB ,
资源ID:140411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041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接受过程)-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接受过程)-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接受过程)-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论述你对文学接受活动中的“理解与误解”的关系的认识。(苏州大学 2003年)(分数:2.00)_2.结合具体事例谈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分数:2.00)_3.以下是有关廊桥遗梦的一些评论观点。自拟一个题目,针对其中的某个或某些论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 (1)“作品表现了人类精神的两极追求”;“科学文明和原始野性的冲突”;“个人要求和社会道德的冲突,情感和理智的冲突”。“给美国当代人,特别是

2、当代的中年人提供了一片供精神返回的家园,抚慰了现代人失衡的心灵的瘤疾”,“使美国读者为他们而感动”。“同时在我国的读者群中,也比较能够被接受或者认同”。 (2)“它的浪漫迷人的情调,暗合了那些对沉闷的婚姻有所不满的人们的隐秘的心理追求,同时由于它的略趋保守、伤感和悲剧结局,让观念传统的人也会产生认同”,“是一部令人激动也让人思考的小说”。 (3)作品所描写的那种“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爱情方式”,迎合了现代人“喜新不厌旧”,甚至贪婪到渴望“鱼与熊掌兼得”的心理。“既随和了人类的惰性,也满足了人类妻妾成群的自豪感和被爱情激活的新鲜感”。 (4)廊桥遗梦是一部“煽情”而“媚俗”的小说,用煽情的爱情描写

3、来取悦于读者,用诗化语言来包装一个爱情的神话,用制造的真实来感动读者,用反媚俗的姿态取悦世俗,作者“把才能用在了一个廉价的浪漫的故事上”。(分数:2.00)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4,分数:28.00)4.期待视野(分数:2.00)_5.接受心境(分数:2.00)_6.隐含的读者(分数:2.00)_7.正误与反误(分数:2.00)_共鸣_净化_领悟_延留_12.共鸣。(北京师范大学 1999年)(分数:2.00)_13.期待视野。(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分数:2.00)_14.文本和作品。(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分数:2.00)_15.隐含的读者。(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华

4、中师范大学 2005年)(分数:2.00)_16.接受心境。(南京师范大学 2002年)(分数:2.00)_17.诗无达诂。(华中师范大学 2005年)(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8.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么形成的?(分数:2.00)_19.如何理解期待视野?(分数:2.00)_20.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分数:2.00)_21.如何理解接受心境?(分数:2.00)_22.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23.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分数:2.00)_24.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分数:2.00)_25.文学

5、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分数:2.00)_26.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分数:2.00)_27.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28.如何理解接受美学?(分数:2.00)_29.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厦门大学 2002年)(分数:2.00)_30.简述期待视野的基本内容。(北京师范大学 2005年)(分数:2.00)_31.什么是期待视野?它有哪几个层次?(湖南大学 2005年)(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接受过程)-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论述你对文学接

6、受活动中的“理解与误解”的关系的认识。(苏州大学 2003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理解是指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对应。这种理解也可以称为“正解”。误解即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悖。在具体阅读现象中,误解又可以分为“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的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 理解和误解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7、如果读者完全理解了作品也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顺应的。这样虽然方便了读者的理解,但是却缺乏新意,从而容易让读者丧失兴趣,也难以产生真正的艺术魅力。但是如果读者对作品的意图一点都不能理解,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反误,那么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受挫。即作品的内容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阻断了读者的介入。这类作品即使有价值,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而如果理解与误解之间相辅相成,即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相挫,那么文本在不断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的同时,也能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从而更好的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而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通过这样的模

8、式实现的。)解析:2.结合具体事例谈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当读者的感情经验与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相通或相似时,读者就会进入心灵共鸣的境界,产生强烈的审美接受效果。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这种心灵沟通,可以是全面的和细致人微的,也可以是范围有限却又是重要的和有深度的;可以发生在读者与作者之间,也可以形成于读者与作品中某个主人公的感应关系;既是作品对读者的感染与诱发,同时又是读者对作品内涵的主动深化与再创造。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中一段描写,非常典型地说明了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心灵沟通的双向性: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

9、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

10、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解析:3.以下是有关廊桥遗梦的一些评论观点。自拟一个题目,针对其中的某个或某些论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 (1)“作品表现了人类精神的两极追求”;“科学文明和原始野性的冲突”;“个人要求和社会道德的冲突,情感和理智的冲突”。“给美国当代人,特别是当代的中年人提供了一片供精神返回的家园,抚慰了现代人失衡的心灵的瘤

11、疾”,“使美国读者为他们而感动”。“同时在我国的读者群中,也比较能够被接受或者认同”。 (2)“它的浪漫迷人的情调,暗合了那些对沉闷的婚姻有所不满的人们的隐秘的心理追求,同时由于它的略趋保守、伤感和悲剧结局,让观念传统的人也会产生认同”,“是一部令人激动也让人思考的小说”。 (3)作品所描写的那种“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爱情方式”,迎合了现代人“喜新不厌旧”,甚至贪婪到渴望“鱼与熊掌兼得”的心理。“既随和了人类的惰性,也满足了人类妻妾成群的自豪感和被爱情激活的新鲜感”。 (4)廊桥遗梦是一部“煽情”而“媚俗”的小说,用煽情的爱情描写来取悦于读者,用诗化语言来包装一个爱情的神话,用制造的真实来感动读

12、者,用反媚俗的姿态取悦世俗,作者“把才能用在了一个廉价的浪漫的故事上”。(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廊桥遗梦反映人类千百年来一直都在情感与理智的纠缠中挣扎。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一面白日在朝拜日神,一面又在月色下与酒神狂欢。而廊桥遗梦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背景下构建了一座沟通人类理智与情感的别致小桥,从而打动了成千上万的中西方读者,获得了他们的认同。 廊桥遗梦原名是麦迪逊乡的桥。从这个题目就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桥作为一种交通的沟通工具,在这里不仅指向了整个时代背景,也指向了人物内在的心理世界。 廊桥遗梦的创作时代正是美国经济、科学、信息高度发展的时期。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带来了

13、更加精细的社会分工,生存竞争迫使人们全力以赴的工作、赚钱。人们的活动空间似乎越来越小,经济压力使人际关系也日益紧张。正是在这种经济背景下,美国社会也出现了普遍的焦虑和怀疑情绪。张扬个性的“嬉皮士”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各种新宗教和邪教大量兴起。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嚣和骚动正好形象的概括了美国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情绪。而小说的作者正是深刻的体会了美国当时的社会氛围,因而通过这本小说,希望以麦迪逊的乡村田园生活和古老的廊桥,即一种自然的人生去救治美国的都市文明病。重新燃起他们被现代文明折磨殆尽的生命的激情。乡村田园和古老的廊桥正是一条通往昔日“美好时代”的一座桥。而小说的男女主人公更是通往各自内心和人生目

14、标的一座“桥”。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在意大利渡过了青少年时代,南欧明媚的阳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铸造着她浪漫热情的天性。年轻时她还曾经随一位艺术教授在那不勒斯地下娱乐区初尝情爱的甜蜜。二战结束时被美国物质文明所吸引,她跟随美国大兵理查德来到衣阿华州,成为一个农妇。年复一年机械运行的农庄生活是那样单调而乏味,注重实际的美国文明时尚使她感到一种压抑,高度商业社会中人间真情的匮乏,都使她时时坐在门廊的秋千上翘盼着一种不可知的新鲜和刺激。而男主人公罗伯特则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悲剧性的矛盾体。他作为一名摄影师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却排斥着这种都市文明。他孤傲独立,沉迷于自我心境的构造。他的生命热

15、情只为漂泊中那些“紫烟”、“公路”、“过道”、“行脚僧”、“印度”等神秘意象所点燃。而这样两个人物的相遇后所爆发的爱情的火花,正是因为他们各自在对方的眼中找到了生命的激情。弗朗西丝卡在罗伯特身上找到了她少女时代的梦幻,而罗伯特则在弗朗西丝卡身上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归宿,二者彼此在对方身上看见了各自追求自我幸福的“桥”。然而小说却没有停留在他们这座由情感构筑的精致的小桥上。小说在二者情感交融的时刻又让他们归于了现实。而这种理智和情感的交锋,宁愿说是作者的一种高明,不如说是体现了作者本身对理智与情感的困惑。而正是对这种困惑的展示,也才为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感。)解析:二、名词解释题(

16、总题数:14,分数:28.00)4.期待视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解析:5.接受心境(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解析:6.隐含的读者(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

17、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可能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解析:7.正误与反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义有所抵牾,但作者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 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解析:共鸣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

18、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解析:净化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的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概括地说,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解析:领悟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解析:延留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所谓延留是指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

19、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不断回味的状况。)解析:12.共鸣。(北京师范大学 1999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解析:13.期待视野。(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解析:14.

20、文本和作品。(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本是指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语言艺术作品的基本存在方式。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被阅读的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了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解析:15.隐含的读者。(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 2005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隐含的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可能是自觉的,有时

21、可能是不自觉的。)解析:16.接受心境。(南京师范大学 2002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接受心境:接受心境是文学接受发生阶段的一种读者心理状况,是影响读者阅读的情绪状态。一般说来,接受心境往往有三种不同类型:一是欣悦心境,指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时处在轻松、愉快或欢乐的情绪状态;二是抑郁心境,指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时处在失意、压抑或伤感的情绪状态;三是虚静心境,指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时处在平和或淡泊的情绪状态。接受心境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第一,与社会生活状况及个人境遇有关。例如国家的昌盛或动荡,个人事业的成功或失败等。第二,个人的生理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如当疾病缠身、健康欠

22、佳、疲劳过度时,往往会导致抑郁心境;而当精力旺盛,身体健壮时,则易形成欣悦心境等。第三,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比如乌云低垂、狂风湮雨时节,会使人郁闷不乐;艳阳丽日,春光明媚时节会令人欢欣鼓舞。)解析:17.诗无达诂。(华中师范大学 2005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诗无达诂:其本意是“寻章”、“摘句”的意思,其比较广泛的解释是指诗歌乃至其他文学作品,没有什么确定不变、唯一正确的意义,寻找这个意义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读者完全可以“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沈德潜唐诗别裁凡例)。)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8.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么形成的?(分数

23、: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阅读期待视野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读者期待视野的形成。(2)是由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发展史、文学发展状况、文学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只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与之相关的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等等。(3)是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所有这些也会影响读者的期待视野。从总体上来看,正是这些源于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艺术素养和特定

24、生理机制的先在欲求、先在经验,逐渐形成了读者阅读活动中的某些心理图式,即期待视野。)解析:19.如何理解期待视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期待视野作为接受美学的一个术语,最早由社会学家曼海姆和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由德国文学理论家姚斯首先将这个术语引人他的接受美学的理论之中。接受美学认为,在作家、作品和读者这三角关系之中,读者并不是被动因素,不是单纯作出反应的环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一种主动的态度,参与创造文学作品,甚至创造文学的历史。读者的主动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1)在接受活动开始之前,读者已有自己特定的“期待视野”。这是一种“对每部作品的独特的意向”。(2)读者对作品意义

25、的理解与阐释。(3)读者的想象性再创造。其中第一个方面发生在阅读之前,而第二、第三个方面则发生在对具体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过程之中。因此姚斯也认为“期待视野”是对作品的“先人之见”。这种“先人之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取舍、基本态度以及评价。 “期待视野”作为中介,它一方面可以使读者利用“期待视野”所形成的对作品文体、形象、意蕴的期待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另一方面,作者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也往往利用这一中介来表明或者暗示作品某方面的意图和含义。例如契诃夫的小说公务员之死中力图唤起人们对小人物的“期待视野”。鲁迅的少年闰土中对一个还未受到生活压迫的少年的期待

26、。所有这些都表明文学艺术作品之间是相关的。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文学作品正是由于读者和批评家的“期待视野”才决定了他们对作品的褒贬和接受方面的特征,而接受的结果又会反馈给作者,或者影响到其他作者甚至后起的作者,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某种制约,各个孤立的文学作品之间就取得了密切的关系。 “期待视野”这个概念不仅是横向的起中介的作用,而且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既定的“期待视野“与一部新作品不一致时,就产生了一种所谓审美的距离,这是一种打破平衡的情况,审美距离的克服,则是新平衡的建立。旧的平衡不断打破,新的平衡不断建立,就形成了“期待视野”的变化。姚斯将这一过程称为“视野改变”。由于读者的“视野改变”可

27、以反馈给作者,也由于作者必须阅读其他人的作品而成为一个读者,因此,这种改变必然会引起文学风貌的变化。根据这个原理,姚斯把文学史说成是“读者的文学史”,读者“对作品接受的历史”,或文学作品“效果自身的历史”。“期待视野”的观点总体来说重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史以描述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思路,有着其积极的意义。而我们对这种观点的接受就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吸收其合理因素。)解析:20.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以及期待视野自身的发展变化,在文学接受活动中,不同读者的接受动机是不一样的。主要有五种,它们是

28、: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审美动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是读者通过接受文学作品而获得情感愉悦、心情舒畅并使人感到自由、轻松、平衡、协调的阅读期待。求知动机是人们力图通过发现历史规律、社会本质、熟悉人类某种生活状态,了解各类知识的动机。受教动机是人们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精神鼓舞的动机。批评动机主要是表现在从事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文学教育的专业 T作者之间,更专注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的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期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借鉴动机是指作家,尤其是初学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模仿借鉴他人的艺术技

29、巧,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的动机。)解析:21.如何理解接受心境?(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接受心境,是文学接受发生阶段的一种读者心理状况,是影响读者阅读的情绪状态。一般说来,接受心境往往有三种不同类型:一是欣悦心境,指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时所特有的振奋、欢快、乐观的情绪状态;二是抑郁心境,指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时处在失意、压抑或伤感的情绪状态;三是虚静心境,这种心境超脱于二者,指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时处在平和或淡泊的情绪状态。 接受心境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1)社会生活状况及个人境遇有关,如国家的昌盛或动荡。在 20世纪 30年代由于社会的巨大变化,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鲁

30、迅作为一个关心现世的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就强烈呼吁知识分子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反对闲适文学。(2)个人境遇会影响接受心境。例如,人往往在事业受挫时就希望通过一些立志的书籍来勉励自己,从中获得力量而重新站起来面对困难。(3)个人的生理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如健康、生病或疲劳。(4)自然环境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如炎热或寒冷、阴云笼罩或秋高气爽等。(5)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接受心境,如中国古典文化讲究以“虚静”心境进入文学阅读过程中。 接受心境对文学接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古典诗学就十分强调以“虚静”心境去阅读文学作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强调在文学的创

31、作和接受中都应进入一种平和淡泊的状态。鲁迅指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人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全集第 8卷,第 350页)这里所谓“自己钻人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角色”,“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即说读者不能保持虚静的心境,因而文学接受效果也就不怎么样。鲁迅要求“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正意味着保持虚静的接受心境的重要。面对一部文学作品,读者只有摆脱了日常生活事务的干扰,凝神静气,虚空宁静,才能进入到文学作品的境界中

32、去体验。否则,如果把日常生活感受直接带人阅读,就可能因沉浸在生活流程中而难以进入文学世界,或是把文学世界中的虚构物错当作生活事实本身了。文学世界毕竟是不同于日常生活世界的“另一个世界”,需要有虚静的心境才可进入。)解析:22.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活动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当读者处于欣悦的情绪状态的时候,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激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

33、趣,使读者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郁的心理状态时,即使面对优秀作品,也有可能因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其中的艺术境界,难以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奥妙。接受心境之于阅读效果的影响还表现在,即使面对同一作品,由于情绪状态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读者的接受心境和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二者是相互发生作用的。)解析:23.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的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者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其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文本中隐含读者的存在。孔子在讲诗歌作用时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可以理解为诗歌用比兴的方法创造生动感人并包含着某种普遍真理的艺术形象,从而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的意志,使之兴奋激动并从诗中受到影响和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观”是指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社会的风俗习尚的兴衰,考察政治的得失。也就是诗歌的认识作用。“群”是指文学作品可以使接受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